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學數學的教師教學技能提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課改標準要求學生成為課堂主體,使師生地位發生明顯變化,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成為主導。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和教學技能,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師教學技能和教學素養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關鍵。
關鍵詞:教師技能;教師素養;核心素養培育
新時代的教育目標是以素質教育為依托,以核心素養培育為標的,構建現代教育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承擔著重要的使命,教師成為這一任務完成的具體實施者。特別是對于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而言,他們在接受新知識、健全思想人格等方面都處于比較敏感的時期,教育的方法、手段都需要根據時展加以改進。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技能和教學素養等方面加以提升。教學技能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技能,它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及教學理論促進學生學習、實現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教學行為方式。[1]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而言,教師其實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和任務,因為數學所研究的理論概念不同于語文、政治等文科類學科所研究的對象,學生理解和運用比較困難,必須有教師加以解析和指導。但是,教師解析和指導的過程是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的,而這個技巧就是教師所應該探尋的教學技能。
一、教學語言的優化
教學語言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使用的語言,這是表達和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師語言表述的優劣直接影響教學實踐的成果。一方面是對普通話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使用普通話。其實,很多地區都有方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知轉換,而是用方言的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對數學概念、公式、符號等的識記都是以方言的形式進行,導致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難以與其他人對相應的知識進行交流表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普通話,做到發音準確,語法正確,流暢通達。另一方面是對教師語言情感狀態的要求。情感狀態是指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否幽默、富有感染力。一個表達幽默、感情飽滿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然會受到學生的喜歡。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加強語言修養,使自己的教學語言能夠被學生接受并喜歡。教學語言的優化是教師教學技能的基礎功力。
二、課堂板書的優化
板書是教師寫字技能水平的最直接體現。板書的優化不僅要求教師書寫流暢,還要美觀、簡潔、規范。數學教學的板書具有特殊性,它不僅包含對公式、演算過程的書寫,還包含圖形的繪制。教師要認真、嚴謹地對待板書,對演算過程和圖形繪制等都要一絲不茍。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寫字是一個人良好形象的重要體現。美觀大方的板書能夠讓學生看到美,感受到美,學生在寫字的過程中,也會不自覺地進行模仿。因此,教師要對寫字勤加練習,寫得一手好字;教師還要不斷學習圖形繪制的方法和技巧,做到在最快的時間內繪制規范的數學圖形。
三、教學設計的優化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綱目,教師需要根據教學設計開展具體的教學。教學設計的優劣直接決定教學活動能否成功。教學設計包含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板書設計、教學過程、學生活動、課后評價等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了如指掌。同時,能夠挖掘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然后對重點和難點的講解方法進行思考。教師還要高度關注板書設計,板書是內容的依托,不宜過于復雜和繁冗。數學板書設計應當以關鍵詞為主,以系統化的結構和內在聯系為思路,設計簡潔明了,美觀大方。教學過程的設計是教師教學個性和習慣的最直接體現,這個過程可以是標準化的,也可以是教師自己總結經驗而得出的,但無論怎樣,都應該以學生能夠有效地識記和理解為目標,一定要摒棄那種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學生活動和課后評價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數學教學而言,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組織相應的求證、探索、應用等活動,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和探討中掌握理論知識。同時,應當高度關注課后評價環節,“教學評價是根據教育目標的要求,按一定的規則對教學效果作出描述和確定,是教學各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的目的是檢查和促進教與學。”[2]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四、教學工具的優化教學工具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各類輔助工具。以往的教學工具概念比較模糊,課本、尺子、黑板等都算是教學工具。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新媒體技術逐步成熟,并得以廣泛地應用,特別是投影設備、平板電腦、手機等的普及,給課堂教學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工具,極大地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要關注新媒體的變化,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將復雜的圖形、演算過程等提前編輯完成,一方面節省上課時間,另一方面音視頻等多媒體資源有助于學生加深理解,增強記憶。特別值得提出的是,現在有很多優質的教學平臺上有大量的優質課程和名師資源,如果教師能夠將這些資源擇優共享給學生,那么教學成效一定是顯著的。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學會新媒體教學設備操作,掌握優化選擇網絡資源的技能。教師在提高上述技能的同時,還要掌握學科思想、知識體系和課程目標,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營造課堂教學生態環境,建立獨特的課堂教學文化。課堂生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和諧對等、持續優化的教學過程,是教師技能進一步提升的重要體現。課堂教學文化的建立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提升教學質量的技能和方法,并運用于教學之中,持之以恒,形成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獨特文化。
參考文獻:
[1]嚴先元.教師的教學技能[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2]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王桂娟 單位:黑龍江省農墾九三管理局嫩北農場子弟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