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驗式健康教育對肝硬化患者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肝硬化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作用而引起的慢性進行性肝病,其臨床特征表現為肝組織彌漫性纖維化、再生結節及假小葉[1]。肝硬化的病情呈進行性加重,病情容易反復發作,病程長,并發癥多,導致患者的病情加重,患者出現巨大的心理負擔及經濟負擔,從而使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2]。有研究顯示,我國大部分肝硬化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不充分,自我管理行為較差,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低,從而降低患者的治療效果[3]。體驗式健康教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宣教方法,能夠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激發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規范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4]。因此,本研究探討體驗式健康教育對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肝硬化患者84例,依據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各42例。試驗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26~55歲,平均(41.97±4.10)歲;病程1~7年,平均(3.57±1.05)年。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2~57歲,平均(41.15±5.27)歲;病程1~8年,平均(3.60±0.8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納入標準:①均經臨床癥狀、實驗室指標檢查證實,符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制定的《肝硬化診治指南》中肝硬化的診斷標準[5];②Ghild肝功能分級A~C級;③年齡≥18歲;④意識清晰,具有生活自理能力;⑤臨床資料完整有效;⑥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排除標準:①伴惡性腫瘤;②伴內分泌疾病;③伴免疫系統疾??;④伴血液系統疾病;⑤伴意識障礙;⑥伴丙型或丁型肝炎;⑦認知功能障礙。
1.3方法:⑴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口頭宣教、病情觀察、用藥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及自我行為管理技能指導。⑵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體驗式健康教育,具體護理內容如下:①成立干預小組。②小組成員包括主治醫生2名、心理咨詢師1名、責任護士7名,由科室護士長擔任組長,組員經數據庫檢索肝硬化及體驗式健康教育的相關證據,通過整理分析后制定健康教育方案。③干預時間與地點:選擇每周二、四的14:00在消化科會議室內開展健康教育,提前1d預約患者,將42例患者分為6組,每組患者7例,每次健康教育時長90min。④干預內容:給每位患者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并在消化科會議室內開展干預,向患者講解肝硬化的發病機制、臨床癥狀、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督促患者掌握疾病相關知識,結合影像視頻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體驗式教育,先播放視頻引導患者觀看,然后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同步解說強化患者的記憶,并引導患者觸摸流質、半流質、軟飯的食物及食管、肝臟、脾臟的生理模型,引導患者體驗病情評估與處理、癥狀感知等情景,指導患者在腹部綁瑜伽球體驗腹水的癥狀,向患者強調自我管理行為的重要性,督促患者及時糾正不良行為,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控制病情進展。
1.4觀察指標:①應用科室自制的肝硬化患者健康認知調查問卷測評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的健康認知狀況,該問卷共四個維度、20個條目,應用likertⅤ級計分法,分別賦值1~5分,評分越高則代表患者的健康認知度越高;②應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ESCA)測評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該量表共四個維度,應用likertⅤ級計分法,分別賦值1~5分,評分越高則代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高;③應用王倩等編制的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測評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的自我管理行為水平,該量表的Cronbacha系數為0.80,內容效度CVI值為0.93,重測信度ICC為0.84,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共四個維度、24個條目,應用likertⅤ級計分法,分別賦值1~5分,評分越高則代表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越佳。
1.5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行LSD-t檢驗,組內比較行單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健康認知水平比較:試驗組干預后的健康認知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1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試驗組干預后ESCA量表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患者健康管理行為比較:試驗組干預后健康管理行為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自我管理是心理行為的治療領域之一,是強調幫助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自身的行為方式,以保持自身的健康狀態。臨床實踐中發現部分患者的健康認知不足,導致自我管理行為較差,遵醫行為不佳,不能積極配合臨床治療,不利于進一步控制病情進展。因此,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肝硬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減輕患者的病情。體驗式健康教育是一種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是通過加深患者對肝硬化危害的認知程度以直觀感受疾病癥狀,激發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刺激患者產生積極控制疾病的意念,繼而參與到自我管理工作中,以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本研究結果表明,體驗式健康教育能夠增強健康教育的真實性,患者能夠耐心傾聽并最大程度轉化為疾病知識,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體驗式健康教育能夠刺激患者產生自我管理的意愿,有效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體驗式健康教育可進一步增加患者對肝硬化相關知識的認知,讓患者意識到肝硬化的危害,并將認識逐漸轉化為行動,有利于形成健康行為。綜上所述,體驗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的健康認知水平,增加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健康行為,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覃雪,梁娟.內科護理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6:200-208.
[2]劉鳳珠,劉艷,俞惠,等.舒心化護理配合家屬教育對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6):40-42.
[3]梁曉娜.行動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對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應激的影響[J].天津護理,2020,28(1):26-30.
[4]趙麗華,錢莉,王麗華,等.糖尿病并發癥體驗式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1):36-40.
[5]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肝硬化診治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9,27(11):846-865.
作者:祁平平 康穎 潘影 趙大海 單位: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