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改革力度加大,尤其在國家提出“三農”口號之后,加快新農村建設,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成為首要任務,但是從整體角度分析,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之中農業經濟管理有所缺陷與不足,無法真正完善市場,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需從新農村建設角度出發,著重分析現階段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議與措施,以此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問題;對策;創新
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是社會發展的重點,農業的發展在彰顯國家綜合國力的同時也能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近幾年,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市場經濟的現代化,我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重大機遇與挑戰,尤其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呈現出諸多問題,需積極探索出適合市場發展的經濟模式,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進步。
1農村經濟管理的基本概述
自古以來,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對提高國民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業的發展還對維系社會的穩定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加強對農業的認識,加強對農業的了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所謂農業經濟管理主要是以國家政策方針、社會經濟條件為發展載體的一項管理活動[1]。簡而言之,便是在積極遵循國家政策、市場條件與市場環境的基礎上,確定農業經濟的發展目標,實現對農業經濟的再分配與再組織,是保障我國農業經濟走上規范性道路與法制化道路的關鍵所在。
前幾年“三農”口號的提出之后,農村、農業、農民備受關注,各項扶農、支農政策層出不窮。其中農業經濟管理在積極適應社會以及經濟發展過程中導致工作出現諸多弊端與不足,農業經濟效果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2.1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管理體制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管理體制的好壞關系到農業經濟管理的優良。當前,我國農業經濟體制沒有得到完善,并且部分貧困地區經濟體制與經濟觀念無法適應市場機制的要求,導致整個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無法適應社會經濟體制的有序發展。在這種發展趨勢下,經濟管理活動受阻,農業經濟發展呈現出滯后現象[2]。由于管理體制不完善,管理體制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導致各種矛盾加深,利益協調不合理,不科學。
2.2缺乏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認識與重視
現如今,各種規章制度相繼出臺之后,我國農業經濟受到國家政府的關注與重視,并針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現象制定相應的規定。但是從某種角度分析,這些規定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尤其是農業人員缺乏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執行力度較差,農業經濟管理效果不容樂觀[3]。比如:農業管理人員的思想落后,沒有跟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缺乏專業技能與基本素養,沒有清楚的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工作過程中執行力度過小,國家政府所提出的各項政策沒有進行執行與貫徹。
2.3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缺乏執政能力與素養
在很多地區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結構單一,甚至很多工作人員缺乏對農業經濟的認識與了解,無法真正滿足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執政能力較差,沒有適應產業化與社會法的發展需求,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不盡人意。在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整體推進過程之中,很多領導人員由于缺乏先進的思想,無法嚴格按照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現狀做出適當的改變,導致整個工作不容樂觀。還有部分農業經濟領導人員缺乏對經濟管理工作的認識,認為該項工作只是單純的進行管理,沒有從實際角度出發,致使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缺乏發展動力。
3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對策
在我國新農村建設過程之中,農業經濟管理面臨諸多不良因素,導致農業經濟管理現狀不容樂觀,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真正創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需做到以下幾點:
3.1創新管理體制
管理體制是農業經濟管理活動的基礎,尤其在新農村建設之中,只有保證管理體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才能真正推進經濟發展與進步。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需要將農業經濟作為發展中心,并積極轉變管理模式,加強對農業經濟體制的改革,實現農業經濟制度的創新發展,構建其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其中在構建管理體制的時候,需要從3方面出發。要積極轉變傳統的發展理念,實現農業經濟結構的轉型,轉變農業經濟的增長方式;需要采取深加工的方式對農產品進行改革,拓寬農產品的產業鏈條,實現產品的多元化發展;積極提高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保障農業的安全,增強農業經濟[4]。
3.2創新信息化管理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人們進入了信息社會之中,在該發展趨勢下,農業經濟管理需要創新信息化,將信息化管理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在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下,信息化已經進入到農業經濟之中,不僅實現了農業生產力的轉變,并且也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的進步。所以,需積極增強我國基層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意識,積極提高農業管理的效率,將農業管理信息化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實現農業經濟的生產、管理、科研。
3.3創新管理思維
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已經邁入了正軌,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社會的發展需求,需要從實際出發,從社會出發,將農業經濟管理滲透到農業產品之中,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將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進行展現,積極改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改變農業經濟管理的方式以及思維模式[5]。為保證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需加強對農業人員的培養與教育,增強農業人員的專業知識能力,爭取讓農業人員以先進的思想創新管理思維。
3.4創新管理團隊[6]
管理人員是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活動之中的關鍵人員,但是由于管理人員缺乏執政能力與基礎素養,導致整個管理工作不容樂觀,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對整個農業的經濟狀況起到一定的影響,為進一步保證農業經濟得到有序發展,則需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與教育,積極提高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與政治素養,提升管理人員的知識能力與管理能力,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定期培訓與教育、開展管理人員考核等,這樣一來,能夠打造出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的優秀團隊,并且也可以讓老員工對新員工進行教育,開拓新員工的知識面,符合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態。
3.5創新群眾利益管理方式
經濟是推動我國農業發展的關鍵,也是提高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個人物便是民眾[7]。近幾年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與民眾利益相關聯的問題層出不窮,甚至很多地區的政府無法及時解決民眾的訴求,并且也無法解決民眾與農業經濟管理的矛盾,導致當地農業經濟管理無法受到民眾的支持。在這種發展趨勢下需要積極構建科學的機制,創新群眾利益管理方式,保證該管理方式能夠有效處理各項矛盾,能夠保障權益,實現統籌與協調[8]。當地政府部門還需要加強自身經濟職能與服務職能,以保障民眾的利益為主,以解決民眾的基本權益作為發展基礎,讓民眾能夠在出現相關事件之后能夠受到權益的維護,也能夠在政府部門的管理中快速化解矛盾。
4結語
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發展對實現社會的和諧,提高國民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探析了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建議與措施,從多個方面出發,以此實現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之我見[J].現代經濟信息,2013(02):5.
[2]冀海燕.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3(15):188-189.
[3]孫明琦.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企業經濟管理[J].中國證券期貨,2013(08):68-69.
[4]肯四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4(23):143.
[5]鮑宇慧.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業經濟管理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5(07):216.
[6]劉丹.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鎮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變的創新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7):212.
[7]程術希.科技創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中國農學通報,2009(08):295-298.
[8]白西蘭,張旭鋒.創新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陜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評價與思考[J].農村經營管理,2006(11):24-28.
作者:吳培 單位:河南省新縣農業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