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計算機教學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學生差異大
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體會非常深的一點,便是明顯的差異性。這不僅僅是男同學特別喜歡計算機教學,女同學興趣略低的問題,而是學生興趣的極端分化。第一類別,家庭環境略微較好,計算機在中職之前便已經成為了一個必不可少或者說有所接觸的事物,對于計算機的教學有一種態度,那便是索然無味,他們感興趣,但由于教學內容的理論枯燥而且他們感覺實際操作上沒有難度,所以對教學過程淡然。第二類別是家庭條件有限,之前對計算機知識并不扎實,或者說初步接觸計算機,造成不感興趣,因為不知道實際意義何在。既然如此,要求教師因材施教,既要淺講,也要加入深度的引導激發。
二、教學手段單一
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便可以完成教學課程,教師講的道理再多,但是學生對于教課內容被動接受,缺乏創新能力和主動學習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互動性很差,學生的接受并不高,如此便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學生這個科目不感興趣。通常教師講求知識的系統性,按照教材的順序進行從計算機的起源、產生和發展開始,講其作用和意義,這些對學生來說非常遙遠,并且他們并不感興趣。從而變成學習基礎不扎實,學習興趣不高。
三、注重應用教學
以上說的兩點是現在存在的教學環境弊端,如果要尋找對策,應該從以下幾點方法去嘗試。筆者首先嘗試的是,應用教學法。也就是把教學的中心不放在固有的教材知識體系中,而是放在操作windows系統,文字圖標處理,電子表格處理和演示文稿處理等小模塊出發,形成一種應用教學的路徑。學生很快明確知道為何而學,學來何用,這便讓學生有了主動學習的可能,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教學體系。根據學生的要求、特點和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要,開發校本教材,打破傳統的編制教材知識體系,按照模塊化知識結構編制教材,讓學生學懂和學用。對于計算機的硬軟件講解也是十分需要,但是不能夠僵化在教材上。信息上的廣泛擴充,譬如對于電腦硬件構成的知識,會問到學生手機是怎么構成的,如何挑選手機。學生對于手機如何運作,仿佛興趣濃烈起來了,此時,對于屏幕、cuP、內存都可以一一對應介紹,現在的手機已經達到了四核的狀態。如此跟學生介紹計算機較新的信息。能夠在課堂里面看見,學生透露出感興趣的眼神。并且當場拆卸計算機主機,這更加直觀地去明白硬件與軟件之間的關系。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計算機教學的相應教材更新速度遠遠跟不上現實的發展,很多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等到工作后發現已經是過時的理論技術。軟件、硬件、網絡和程序內容繁多,許多學校出現了教學內容龐雜,學生雖然有全面的系統知識,卻沒有拿得出手的精通技術。這就是這個現狀的弊端。所以接下來針對技術和綜合能力開展嘗試。
四、實踐引導法
計算機基礎課程本身只是一個入門,它需要實踐才能體現這個知識體系的價值,所以必須要把學生引導到實踐中去。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階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技能和技巧。如何才能夠做到學生是主體,引導他們的積極思維呢?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呢?如何更好地讓學生完成掌握技能呢?答案是實踐!唯有實踐能夠加速這一切。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旅游心得筆記。很多人奇怪,為何這個班級會用作文本去上計算機教學的?還需要交作文作業?因為教師安排了一個周末作業是,在家長的帶領下走進電腦城。電腦城是一個展示人生百態的地方,當然可以被視為經濟的“洪水猛獸”,但是就學生的身心安全來說是沒有問題的,屬于正常的。在家長的陪同下學生逛電腦城,他們首先會發現很多陌生的詞語,譬如“外設”“硬件”“CPU”等等,他們開始疑惑,或者說一開始他們迷茫,在逛這個地方的時候,他們心中或多或少地產生疑問,這便達成了第一階段的目標:引起學生的求知欲。他們想去解開心中的謎團,這便開始感知教材,在教師講述的過程中,更多共鳴和專注。在處于了解后,他們可以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嘗試去筆頭配置一臺電腦,其中包括它的性能,需要看看誰的電腦性價比比較高。這是完全貼合實際的實踐活動,而且能夠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有的學生在設計配置的時候忘記了鍵盤,教師就可以問道,此學生將要使用什么進行輸入。有學生忘記配置顯卡,教師使用同樣方式進行提問,但同時引入主板集成顯卡的知識信息,讓學生懂得這方面知識。有學生甚至喜歡起配備硬件,自己列出清單,自己開始學習組裝和維修,技能和素質通過實際操作得到提升。
五、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是一種項目形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取決于教學任務,教學任務又取決于培養目標。中職學校培養的是應用型的中等技術人才,因此在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強調能力培養。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教學從由外而內轉變成由內而外的吸收。任務驅動便是對學生安排一個相對應教學內容的任務,讓他們去完成這個任務,在這個任務的過程中他們學會解決問題、思考問題和尋找合作團隊。譬如在學習PS的過程中,教師安排學生完成一個宣傳海報的設計,而好的作品得以真正的運用的。如此學生便會開始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甚至尋找教材外的技術去完成這個任務,也就是達到我要學的效果。讓中職學生真正達到有一技之長。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還需要增加實訓環節的設計,譬如對辦公室軟件,應用文的排版,平面設計等課程深化講述,鞏固學生這方面的技能掌握,讓學生動手操作,鞏固所學知識。
六、網絡信息技術
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豐富了教學形式、手段和方法,應該嘗試從網路入手,進行新型的教學改革。從計算機走向計算機的網絡,是利用多媒體、網絡等技術達到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我們能夠體會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僅僅是課堂內容是不夠的,它必須加強教學的延伸。把上機實驗案例和素材建立在網絡上,供學生下載自主學習和練習。通過網絡自主學習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學資源,兼顧水平較差的學生,同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總而言之,中職的計算機教學應該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用先進的知識、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究和利用教學資源。努力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作者:李晉芳 單位:山西省潞城市職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