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并在多個領域都得到了充分的應用,我國的大多數高校在進行教育管理時也引入了信息技術,更新了高校教育管理的模式,也改變了高校學生學習生活的狀態,但當前我國的信息技術仍處于發展完善的過程,因此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對其進行不斷的探索。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教育高校管理管理模式
1互聯網對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影響
步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各大高校為了順應時展的潮流,都對自身的教育管理方式做出了轉變,紛紛建立了校園管理網絡,對學生進行了更加系統性的管理,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時間。高校所建立的教育管理網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額外的網絡社交平臺,能夠幫助學生及時了解到更多國內外的學術知識,更加詳細的閱讀學術論文,為學生的日常學習提供更多的資料。在當前網絡和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國內的各大高校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利用互聯網技術,既是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也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素質的必要措施。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訴求除了為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具有過硬的專業素質、較高的道德修養的綜合性人才,結合時代特點來看,各招聘公司對于員工的計算機技術也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融入計算機網絡技術對于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技術也會產生一定的幫助。因此互聯網時代對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而言,會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
2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現狀
由于我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當前仍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因此高校在引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育管理工作時,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除此之外,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模式本身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以下的一些問題表現較為明顯:
2.1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滯后
在我國,大多數高校長期以來都堅持著傳統的教學理念,教育管理體制較為僵化,長久來沒有發生過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下,要求學生服從校方和教師的管教,保持行為與校方規定的完全同意,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發展,對學生開放思維的形成造成阻礙。在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下,教師等教學工作者被看作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主體,要求學生嚴格服從學校的管理,將學生置于較為被動的地位,并且在教學管理過程中,過于看重學生的成績,將其作為評價學生發展狀況的唯一依據,卻因此導致了學生的發展受限,潛力難以被激發,甚至可能會由于學校滯后的教學觀念而對校方的管理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喪失興趣。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滯后的教育管理理念對于學生而言過于死板,缺乏一定的人文關懷,使得學生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
2.2學生自我意識強,團隊意識薄弱
根據對各高校進行調查分析的結果來看,當前各高校中的大學生在家中多為獨生子女,受到了來自全家的關注和寵愛,因此在成長過程中大多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習慣,與前幾代的大學生相比,產生了較為強烈的自我意識。而當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拓寬了學生接觸信息的平臺,增加了學生與外界的接觸,但也是由于受到互聯網特點的影響,當今的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與同齡人之間的溝通較少,也缺少相互接觸的機會,因此造成了學生與他人溝通的能力較差,在與他人合作時,也習慣于沿用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故而導致了合作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愉快,很難達到良好的合作效果,簡而言之,就是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較為薄弱。由于當前學生的這一特點,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在進行過程中受到了較大的阻礙。
2.3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更新緩慢
由于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較大,所以社會對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視,高校本身也越來越看重對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設,高校在對教育管理模式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做出了很多的嘗試,為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的影響,各大高校嘗試著對自身的管理模式進行了轉化,其中導師制度、輔導員制度、班主任制度等都是高校進行教育管理模式探索的產物,但是由于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對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影響較深,因此在進行更新和轉變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較大的阻力,更新速度較為緩慢。除此之外,有些高校由于管理相關人員的缺乏和管理理念的不科學等原因,也使得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工作沒有得到一個良好的效果,沒有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
2.4教師隊伍信息化程度低
要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互聯網技術,轉變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就會對高校的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真正落實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計算機技能和互聯網素質。但是就現狀來看,大多數高校教師并沒有及時對教學觀念進行轉變,也沒有及時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教學過程中仍然習慣于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沒有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去。大多數高校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準備或是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互聯網的利用率較低,沒有通過互聯網進一步擴大自身的知識儲備,而是主要依賴于一直以來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更沒有利用網絡汲取信息,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因此其教學水平也一直很難得到提升,教學風格較為古板缺乏變化,很難與當前的時展趨勢相適應,也很難受到學生的關注或是歡迎。
2.5高校在信息技術方面投入較少
互聯網技術是近些年來發展較為迅速的一項科學技術,因此高校在引進互聯網技術以更新自身的教育管理模式時,需要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來為變革工作提供支持。但是結合當前情況來看,大多數學校在信息技術方面的資金投入并沒有達到標準,會受到經費或是管理層管理觀念的限制,導致高校的硬件設施不足或是網絡管理系統建設不盡完善,因此也對高校的新時代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影響了高校教育管理信息網絡的建成。
2.6高校管理隊伍網絡化水平不足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相較于從前更高的標準,高校在進行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具備專業素質與文化素質較高的管理隊伍,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但就當前的現狀來看,大多數高校的管理隊伍網絡化水平不足,急需得到改善,分析其原因可以看出,其中一方面在于大多數高校的管理人員年紀較大,對于當前時展的動向和趨勢無法進行及時的捕捉,對于互聯網技術的認識和掌握不足;從另一方面來看,有些高校即使配備了較為齊全的網絡設備,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校園管理網絡,但是由于工作人員缺乏相應的技術,所以無法對其加以充分的利用,管理的效率還是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3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具體措施
3.1完善高校網絡教學體系
我國某些高校受到硬件設施不足或是教學設備落后等因素的影響,當前采用的主要教學方式還是以教師板書教學內容為主要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學網絡化水平較低。因此,要進行高校教學管理模式轉變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提高高校的教學管理網絡化水平,擴大高校校園網的覆蓋范圍,增強網絡信號的強度,為高校配備較為完善的硬件設備,建立起完善的網絡管理體系。保障學生在校園內,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網絡,利用校園網來搜索信息或是進行社交活動,輔助學生進行學習。建立完備的網絡管理體系,能夠為學校的管理體系提供幫助,通過大數據對學生信息進行搜集整理,簡化管理的過程。在進行校園網絡系統建設的過程中,校方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設置,屏蔽一些網絡上的不良信息,為學生凈化網絡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綠色文明的網絡氛圍,幫助學生遠離網絡中的不良誘惑。
3.2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高校的教師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受到長期以來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對于網絡教育手段的接受程度可能偏低,因此要及時對教師的教學理念進行修正,改變傳統模式下教師的枯燥教學方式,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多利用互聯網技術,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更新自身的教學方式,通過互聯網實時更新自身的觀念,了解當下的熱點時事,在教學過程中以此與學生進行交流,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學生進行管理,考察學生的課堂出勤率或是課下作業完成情況等。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增加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機會,開設網課或是通過社交平臺與學生探討等,都會為教師的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幫助,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間的情感。
3.3提高管理隊伍的網絡化水平
要改變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高校需要提高管理隊伍的網絡化管理水平,對校內的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在培訓過程中,需要針對培養管理人員的計算機技術應用技能和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更新管理手段等方面制定培訓內容,其中,要將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校園管理網絡的使用與維護作為管理人員培訓工作的重點。除此之外,在進行培訓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各高校的具體情況和管理人員的接受程度等方面,通過理論培訓和實踐操作等方面的培訓幫助高校管理人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高校管理網絡,提高高校管理隊伍的網絡化水平??偟膩碚f,在當前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之下,高校對自身的教育管理模式進行改革是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此次轉變既迎合了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教育改革過程中的重要一步。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對于高校自身而言是一次進步,對于學生而言,為其全面發展和潛力開發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麗娟.淺議互聯網時代大學教育管理的模式創新[J].青春歲月,2017(20):219-219.
[2]朱艷玲.互聯網+時代創新高校教育管理的思考[J].新一代,2017(14):38.
[3]劉一虹.互聯網+時代創新高校教育管理的思考[J].知識經濟,2017(6):167-168.
作者:趙蔚語 單位:泰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