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文化符號建筑設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從符號學的角度來說,在建筑物設計過程中,它的外觀、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它的用途等,都可以在它的使用效果中體現出來,從而使建筑學得文化層面獲得升華。建筑物通過文化符號的意義進行組合,通過外觀向人們表達一種文化意義。建筑文化符號的指的是友多種建筑物所組成的群集和建筑物所組成的形式。建筑物通過符號來表達建筑思想,符號文化通過建筑物得以延續。
關于中國傳統的文化符號中國歷來較多的從‘源’、‘流’的角度進行認識與分析。西方則不同,符號學理論諸流派更多關注于‘術’、‘用’的研究。”我國所流傳下來的傳統建筑文化富有內涵,廣博豐富,深奧精微,是我國當今建筑行業的根源。在我國傳統文化符號是作為一種特殊的歷史傳承方式,是我們在研究建筑當中的民族文化的一種寶貴的資源。我國的傳統建筑符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經歷了五千多年的傳承過后,它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則更為深厚。作為世界文明四大古國之一,我國的建筑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鑄造了歷史上一個又一個的建筑奇跡,如橫跨半個中國的萬里長城、充滿佛教文化意義的布達拉宮、還有俗稱千佛洞的敦煌莫高窟等等,這些都為我國的建筑史建立燦爛的文化符號和物質文明。我國的傳統文化符號當前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顯性的和隱性的。顯性的文化符號包括文字、文學、歷史文化等等。隱性的則有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文化。但這這些文化的傳承,經過漫長時間的推移,其中一些已經變成了斷壁殘垣,以一種不完整的狀態進行傳承。每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都不可以將傳統的文化符號拋棄,將我國傳統的文化理念加入到現代的建筑當中,是我國建筑行業都希望達到的一種狀態。所以,要怎樣在現代建筑中更加完美的插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是設計師們應該重視的問題。在借鑒西方建筑文化的同時,還需要不斷發展我國傳統的文化精髓,實現傳統和現代的有機結合。我國的傳統文化符號是一種非常經典的文化展現形式,它不僅傳承著歷史意義,最重要的是其承載的文化意義。對于中國文化獨特性的理解,決定并發展了兩種差異甚大的城市發展哲學系統,一種是放棄原有的文化特征,對城市予以純粹意義上的開發;另一種是在保護原有文化特征的基礎上,對城市予以現代化。從中國現在主要城市的發展現狀而言,顯然我們采用的是第一種的城市發展哲學,中國城市“泛美化”的嚴重程度,事實上已經將城市結構性地固化在了模仿美國生活方式的系統平臺之上,很難掙脫。這種情況下,能耗嚴重,交通堵塞,空氣污染,建設成本飛漲等諸多城市病的形成,自是無可避免之事。
二、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建筑符號學的研究對于當今建筑學以及建筑創作設計來說無疑打來了巨大的影響,將建筑視為一個地位文化的代表去進行創作,可以讓人更好的理解建筑所具有的意義。總的來說,傳統建筑符號是文化意義的傳承介質。意義符號是通過建筑物的傳達展現出來,它代表著建筑的意象,表現為體塊的感知,或是結構的突顯,或是面貌表情,或是氛圍意境。也可說,人類所創造的每一座建筑都蘊含著一種文化,都是不一樣的文化符號展現的方式。實現我傳統建筑的思想往往都是在旅游景點當中,很少在現實當中得到展現。偶爾出現的古代式建筑物,也是離生活很遠的。就像中國的傳統戲劇、書法、國畫等中國傳統文化,他們的存在作用往往是為了展現古代文化的存在,并不是生活當中的一部分。一說起中國古代建筑人們往往會想起大屋頂,難道這是中國建筑的惟一形式嗎?從我們現在生活的現實就可以看到,當今實際我們是生活在西式的建筑風格當中,漸漸的丟失了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最為建筑設計師,怎樣才可以將古代和現代進行完美結合,將古代的建筑文化融入到現代化的建筑當中,實現傳統文化主義和現代實用主義的結合,從而建立新的中國式建筑文化。
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相比于國外,中國對于建筑符號學的研究起步比較遲。現代建筑符號學在我國還是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的符號文化國家,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符號資源。這使得符號學研究一起步就顯示出勃勃生機。可以這樣講,中國符號學研究必然成為世界符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旅美符號學家李幼蒸曾經說過,“符號學研究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顯學’,中國符號學將成為國際符號學新的中心。”并且,他在第九屆芬蘭國際符號學大會上提出了符號學第三個理論來源:歷史理論。傳統上,符號學有兩大來源:哲學—邏輯學和語言學—文學。這為中國的符號學研究走向世界邁出了相當重要的一步。這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可見,符號學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就涵蓋著豐富的符號內涵。例如非常具有中國式建筑代表性的山東曲阜孔子研究院,吳良鏞先生是著名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曾獲得聯合國“世界人居獎”,被稱為中國人居環境科學先驅。其作品體現了他在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方面的深厚功力和對古代建筑及文化符號的成功運用。他主持設計的山東曲阜孔子研究院。該建筑的業主要求建筑除了滿足具體使用功能的建筑要求外,在形式上還要能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華文化要具有地區特性這樣一個文化內涵,與場所達到一種和諧。孔子研究院的建筑用地位于曲阜舊城,建筑所處的環境具有強烈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如何將新建筑融入這個歷史文化環境中,充分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內涵,是建筑設計者首要考慮的問題。創作小組在設計中提取和引借了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洛書”、“河圖”、“九宮格”的理念,應用于建筑設計之上。于是,在建筑平面布局上便采用了這一傳統的圖式作為原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變化。結束語:以符號學的視角來看,將中國傳統的建筑文化符號與現代建筑的文化進行結合,衍生出新的建筑文化符號,使其具有全新的文化價值。于此同時,提出一種全新的建筑設計的展現方式,為我國全新的建筑設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中國不僅要擁有屬于自己的建筑風格,還要有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從而影響世界建筑的意義。
作者:李一峰 楊玲 單位:香港華藝設計顧問(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