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可持續發展高職建筑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基于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特征
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的發展,對人們的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審美觀念和價值觀念,在維系社會、人們之間關系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能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另外,可持續發展建筑還能夠兼顧每一個社會主體的利益,在建筑設計、使用等過程中都能夠充分體現出這一點。因此,可持續發展建筑具有美學標準和社會公平性[1]。
(一)知識方面
建筑設計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需要堅持完整性原則,將可持續發展思想滲透到教材中,側重突出建筑材料的循環使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引進新工藝等方法;另外,建筑課程設計知識體系構建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高職學生實際情況,由于高職學生基礎較差,教師應立足于未來建筑發展趨勢,豐富學生知識面,增加課程項目,例如:計算機應用、組織管理等內容,通過拓展學生基礎知識儲備,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入分析建筑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推動我國高職建筑設計專業教育進一步發展[2]。
(二)技術與情感方面
在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影響下,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專業技能,例如:技術認知技能、社會情感技能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形成可持續生活能力。然而,由于高職學生生源廣泛,學生在基礎知識掌握等多個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進行建筑課程設計過程中,課程設計應加強對學生技術認知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培養測量放線、材料鑒別等基礎能力;社會情感技能夠對社會行為以及可持續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建筑設計專業設計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培養學生人際溝通過能力、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等,從而提高學生管理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3]。
(三)認知態度方面
學生認知態度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處理問題的重要途徑,站在不同的立場思考問題,并作出準確的決策。因此,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專業課程設計應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可持續發展觀點,認識建筑材料和建筑構造的歷史、未來等,培養學生能夠從多方面考慮問題。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放,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對人們本性、價值觀之間的競爭的認知,引導學生樹立奉獻精神,在日后工作中,保持負責的行動態度[4]。
(四)價值觀念方面
可持續發展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一定影響,建筑課程設計價值觀主要體現在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之間的可持續發展關系,一方面建筑材料的選擇要以切實保護環境為前提,實現自然資源與其他社會主體之間的利益平等;另一方面,建筑施工過程中,施工管理方要為所有人建立信任、理解的社會環境氛圍。因此,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這一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
(五)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是教學課程實施的重要基礎。因此,建筑設計專業在設計過程中要明確環境對教學的重要性,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并將六大學習情境作為教學基礎,加強實踐訓練,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另外,教師還要認識到建筑設計專業的本質,將建筑基本構建過程作為基礎,堅持實踐原則,實施以學生參與為主,跨學科并面向行動互動的綜合實訓及生產的教學環境,并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多媒體技術與建筑額教學有機結合,為學生打造一個形象、生動的課堂氛圍,創造立體化教學環境[5]。
三、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在可持續發展觀念影響下,建筑設計專業教學迎來了更大的挑戰。為了能夠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應對課程進行調整和革新,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面向未來,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樹立正確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推動我國建筑領域進一步發展。
作者:蘇偉 劉潔 單位: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