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節能的經濟分析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建筑行業作為我國當前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對于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據此,以當下我國開展建筑節能經濟的客觀需求為切入點,分析了我國開展節能經濟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對我國建筑節能工作有所助益。
關鍵詞:建筑;節約;能耗;經濟;效益
建筑耗能是我國資源消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不斷推進基礎建設和城鎮化的過程中,工程總量的提升加劇了我國資源在該行業中的支出,也為我國資源和環境添上了巨大的壓力。因此,為了資源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穩定,我國需要重視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不斷挖掘我國建筑節能產業的潛力。
一、我國開展建筑節能工作的經濟需求分析
從我國現階段的狀況來看,我國正處于工程建設的繁榮時期,每年周期內所建成的工程面積超過20億平方米,遠超其他發達國家建筑面積的數量,其中絕大數屬于高能耗建筑。我國建筑能耗總量正呈逐年上升趨勢。在快速建設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階段,建筑施工速度不斷發展,也加劇了資源的消耗,預計到2020年,我國高耗能建筑的施工面積將會超過600億平方米。這一問題如果不加控制將會在每年的周期內消耗超過1萬億度電和4億噸標煤,是目前消耗數量的3倍。在未來的社會條件下,日益增長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條件,也需要促使人們對于住宅舒適度有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住戶通過采暖和空調來保證生活質量,也會加大建筑能耗。這一問題尤其是在北方地區更為顯著,因此,開展建筑節能戰略也成為了我國這一階段的重點工作。相對于國際建筑能耗水平,我國還有不少的潛力挖掘空間。雖然經過了階段性的努力之后,已經能夠在工程建設領域中實施全面性的嚴格控制,但是由于缺乏更深層次的認知和管控監督手段,實際效果還有待進一步強化。目前,我國北方采暖地區在每平方米的建筑消耗中所使用的標準煤是德國的2.5倍,這也說明了我國在資源節約和成本控制上還有巨大的潛力可以挖掘。具體來看,需要建筑產業的領域中不斷強化能耗節約的研究和應用,結合相應的節能宣傳,才能實現建筑節能的目標。
二、建筑節能的經濟效益分析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不難發現,其中具有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目前,我國已建成的建筑和房屋已經有超過400億平方米的高耗能建筑,不僅總量巨大,也潛藏了不少的能源風險。這一問題發展到2020年,全國建筑面積的能耗將會達到1萬億度電和4億噸標煤的程度,而空調在夏季高峰負荷將會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因此,建筑節能設計與應用將會決定我國是否能夠度過這場能源危機。從目前的規劃和節能技術水平來看,在標準化的節能建設下,能夠有效降低采暖負荷50%,而空調負荷的壓力緩解也會在40%—70%間。而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將會導致建筑成本出現超過7%的消耗,但是成本有較大幅度的縮減。尤其是在北方地區,這部分熱費的縮減具有驚人的效果。根據部分統計數據來看,7%購房成本的增加,將會在未來的12年間通過空調和取暖費用得以償補,而且建筑的使用壽命會遠大于這一年限。因此,除開支要素,以更重要的經濟要素為出發點,也會有很大程度的相對優勢。而節能要素所帶來的環境改善也不容忽視,具體來看,主要體現在室內環境的改善、減少電站建設、減排等等方面,最終也減少了人們在疾病方面的成本投入。總的來看,雖然節能建筑在前期的工程成本中會有7%的增加,但是卻能帶來更加長遠的經濟效益,其效益也遠大于這部分的造價支出。除此之外,其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和資源消耗問題的改善,也使得其他成本支出得以減少,具有長遠的經濟效益。
三、建筑節能的策略分析
(一)節能建筑需要法律層面的支持
節能建筑的開展不僅需要地產企業引起重視、全力開展,而且需要國家出臺相應的法律和政策進行保護,才能有力地將政策和法規加以健全。除此之外,還需要政府、企業以及個人在思想和意識上引起高度重視,真正認識該項工作的重要性,認真落實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工作。具體來看,需要政府認真規劃建筑節能的具體方針,從立法和技術研發上為企業奠定基礎。認真落實相應的節能措施,防止節能不節錢問題發生而影響群眾的節能積極性,幫助居民感受到建筑節能的真正經濟效益,才能得到群眾的廣泛支持。
(二)節能建筑需要相應的資金引導
通過構建專項引導資金的策略來幫助各方面進行利益協調,刺激工作開展的積極性。從大多數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財政撥款已經成為了一項主要措施。具體來看,首先需要從國家每年度的財政預算中撥付相應的建筑節能資金作為穩定來源。然后,需要加大資金籌措的方式和渠道,例如,征收能源消耗稅、采用電費階梯計價和電費附加等等。其次是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合作,爭取國際環保組織的援助與合作。最后,要對反建筑節能法律法規的團體和個人進行處罰,并將其中的經濟處罰引入到合理的施用途徑。
(三)節能建筑需要相應的技術支撐
建筑節能的基礎在技術支撐,因此,在積極建設節能建筑時,尤其不能放松對于技術的研發和實踐。不僅需要加大在技術研發中的資源投入,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需要強化資金用度監管力度,保障專款專用的基本策略,更需要加大在專項技術人才上的培養,確立教育為核心的建筑節能可持續發展策略。在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中,需要積極進取、堅持學習,開展具有國際性質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不斷創新和實踐,才能真正促進建筑節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幾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然而經濟華麗背景下的自然資源急劇消耗、能源供需矛盾突出以及生態環境危機等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實施可持續經濟發展戰略,盡快建成資源節約型經濟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成為我國“十三五”時期的戰略性工作。具體來看,建筑行業仍是我國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同時也是建筑節能工作開展的重點目標,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王玉.建筑節能經濟分析及對策建議[J].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2013,(3):62-63.
[2]王莉,楊繼瑞,孫建華.公共建筑節能經濟激勵政策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15,(3):134-136.
[3]陳光.建筑節能經濟激勵政策研究[J].建筑節能,2013,(12):98-100.
[4]何丹,歐陽旭,趙本坤,等.重慶市建筑節能經濟激勵措施分析[J].重慶建筑,2009,(10):16-18.
[5]葉祖達.我國建筑節能減排經濟激勵政策體系分析[J].動感: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2012,(4):18-23.
作者:武強 單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