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醫療背景下護理學就業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護理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數量日漸增加,經調查,大多數護理專業本科畢業生更傾向于在一、二線城市三甲醫院就業,但目前各大醫療機構的人才已接近飽和,對于無足夠經驗的本科畢業生就業及深造造成一定的難度。21世紀進入信息時代,新興出“互聯網+醫療”的全新醫療模式,為護理專業本科生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本文主要就新興“互聯網+醫療”模式淺談護理學專業畢業生的研究就業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護理學;就業
1.引文
目前,本科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然成為社會焦點。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一種以“互聯網+”為主體的就業形勢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在各行各業為就業立下汗馬功勞,更是為醫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隨著“互聯網+醫療”行動計劃被列為國家戰略,在健康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互聯網+”與健康、醫療行業的結合已成為一種潮流[1]。
2.護理學的就業現狀
近年來,各大高校招生人數持續穩定增長,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更是高達820萬人。同樣的,護理學作為醫學類熱門專業,與臨床醫學相比擁有較低的學歷要求,本科畢業即可從事臨床工作,因此得到大多數高考畢業生的青睞,致使護理學專業的畢業生更是逐年增長,對護理學就業市場的穩定機制造成沖擊。
2.1護理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目前,隨著國家高等教育的普及,護理學本科畢業生數量日益增加,同時,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過高,都趨向于一、二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就業,但城市醫療人才本就已接近飽和,現如今更是難以接受大量的畢業生就業。由于各大醫療機構的醫療人員都已接近飽和,招人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質量,用人標準自然而然隨之提高。例如一、二線城市各大醫院的編內崗位都只招取研究生學歷的應聘者。
2.2在校生對考研認知不足
大多數學生選擇護理學專業的依據是“容易就業收入可觀”,因此在自身綜合能力不足的時候,面對考研壓力大而就業相對輕松的處境,大多數在校生不準備考研。學生對于畢業就業崗位的首選是醫院管理層,其次是各大臨床科室或高校教師,由此可見隨年齡增長,受外界影響,有的學生專業思想發生動搖,就業觀念發生轉變,會覺得護理研究生無用武之地,大材小用[2]。在考研的困擾方面,大一、大二主要表現為對考研信息了解不多,沒信心,大三、大四則主要表現為與學習就業沖突擔心得不償失和沒信心[3]。
2.3畢業生應先就業后擇業
在當前嚴峻的就業環境下,部分同學會出現自身定位不明確,好高騖遠盲目擇業的現象。一方面學生沒有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線路,一昧追求高薪資的工作崗位,盲目等待機遇。但卻沒有發現自身的不足,忽略了“擇業需要資本”這一先決條件。現如今各大三甲醫院的招人條件都要求應聘者具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這是應屆畢業生所不具備的,因此應屆畢業生應該先考慮就業,積累工作經驗的同時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從而為將來的擇業提供資本。
3.“互聯網+”醫療背景下的就業新途徑
3.1“互聯網+”醫療前景
“互聯網+醫療”利用互聯網的特點,開拓了新的經濟形態,在醫藥服務的細分領域對其存量和增量進行創新。通過互聯網系統建立醫療裝備重資產的疾病診斷業務平臺,積聚眾多線下醫學專家,以“互聯網+醫療”技術手段打通醫療服務壁壘,以社會需求的健康管理服務鏈進行專業化、市場化整合,創建無限多“全科專家診室、專科專家診室、健康服務專家室”的業務板塊,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4]。全國多數三級醫院都已經實現了這樣一個醫療服務模式:在線預約加號、移動支付、在線咨詢與管理等。由此可見,“互聯網+醫療”模式可為醫學生提供更多就業途徑,可為醫生與患者之間提供更多便利,從而提高醫療服務的水平和醫療服務的效率。
3.2通過互聯網平臺尋找機遇
資本持續瘋狂地涌入移動醫療領域,使得互聯網醫療市場呈現出井噴之勢,產業鏈不斷延伸,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2014年以來,互聯網醫療成為各大互聯網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爭食互聯網醫療“蛋糕”。繼2014年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后,騰訊也上線微信“全流程就診平臺”,并于9月初投資丁香園,正式跨界互聯網醫療。此外,百度也推出“北京健康云”平臺,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為用戶提供專業健康服務。蘋果、谷歌、三星也分別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臺[5]。互聯網平臺與醫療領域的有機結合創造了新的產業模式,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優化用戶體驗,減少了醫療人才資源嚴重浪費的現象,有效的緩解了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與此同時,新型的產業模式也為醫療領域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大量的就業崗位,這對眾多應屆畢業生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4.“互聯網+”醫療背景下就業新要求
4.1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水平
對于本科畢業生而言,學生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水平最快的方式就是大四的實習期,但是大多數學生在實習期間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因為實習期沒有收入而抱有抵觸心理,這是非常錯誤的思想態度。為什么要提供給學生長達8個月的實習期?因為學生必須在這段實習期內,盡可能的將大學內所學的理論知識轉換為臨床工作中所需的實踐操作能力。針對護理這個專業性極強的行業而言,自身專業技術水平就是核心競爭力,用人單位需要的是能獨立完成工作并創造效益的雇員,因此各大醫院才會對應聘者提出擁有一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條件。
4.2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
現如今是一個以互聯網為主體的信息時代,而互聯網信息的載體就是計算機,所以大學生提升自身計算機應用能力迫在眉睫。雖然目前大學有要求學生必須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但等級考試只是局限于辦公軟件的使用,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知識需要學習和掌握。面對不斷更新進步的科學技術,學生如果不盡快學習掌握,跟上時代的步伐,終將被社會所淘汰。同樣的,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許多機器取代了人類的工作,例如現在量血壓、體溫已經完全可以由機器操作。但是,機器無法替代人類,因為人類擁有的感情是機器無法衍生的,所以針對護理這個職業而言,人文關懷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必須重視這方面的學習和運用。
總結
“互聯網+醫療”背景下的護理學就業環境的確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它對于應屆畢業生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個新興的產業模式必將產生大量的就業崗位,但與此同時,它也將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造成巨大的沖擊,所以對于大部分在校生而言,在這改革的關鍵時期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自主的進行學習和改變,才能適應新模式下的職業崗位,從而更高效地成為社會所需的醫療領域人才,順利完成就業這一關鍵過渡期。
參考文獻:
[1]林海,林秀蓉,陳金雄.“互聯網+”在醫療領域應用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數字醫學,2016,11(1):31-33.
[2]丁全菊,許樂,王玉軍.本科護生護士專業承諾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8(03):7-10.
[3]左憲宏,田玉姣,王立新.新建本科院校護理學專業考研情況調查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12):105-106.
[4]宋維.“互聯網+醫療”能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EB/OL].
[5]薛政,李艷艷,吳珊珊,李曉松.“互聯網+醫療”背景下的醫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