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制造產業已經逐漸朝著智能制造的方向發展,工業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已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這一背景下,相關需求人才也隨之增加,尤其是一線維護操作人員尤為緊缺。基于此,中職院校紛紛開設相關專業,加強針對性人才培養。以此作為研究切入點,針對漳州中職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現狀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隨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進路徑。
[關鍵詞]中職;工業機器人;課程體系;構建策略
工業機器人專業作為一種新型的應用技術,將多種先進的技術融合起來,涉及機械、電子、電氣、計算機、檢測技術、自動控制技術、人工智能等多個學科。尤其是在我國制造產業轉型的背景下,工業機器人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這一背景下,中職院校紛紛開設相關專業,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專業人才需求。但由于中職院校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且工業機器人專業需要的知識比較緊密,學校課程體系不夠完善,致使培養出來的人才難以真正滿足社會需求。
一、中職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現象
目前,多數中職院校已經開設了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但基本上都是從原來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發展而來的,其課程也基本上是從原來的專業照搬而來。在這種背景下,中職工業機器人課程體系構建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具體來說,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體系分類不夠恰當
當前,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培養方案中,基本上都是按照公共基礎課、專業課設置教學目標。這種分類方式雖然有助于學校設置課時、安排課程學習、明確教學重點。但在具體的分類方式上,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在公共基礎課的分類中,常常將電工基礎、電機控制線路、機械制圖這幾門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且在專業課的劃分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這些課程分類不夠明確,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極容易導致機器人專業教學安排、教學課時的分配上出現不夠恰當的現象,致使整個教學環節銜接不夠緊密,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目前,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在設置上,基本上分為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必修公共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的道德、基本素養,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專業基礎課程旨在夯實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為其開展深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專業核心課程則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使得學生能熟練將專業知識進行轉化,使其成為專業能力,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產操作中。但就當前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受到多種因素制約,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中職學生自身基礎知識比較薄弱,且工業機器人具備的專業知識比較復雜。學生現有的知識體系與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不相符,致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工業機器人在工作的過程中,是由傳感器進行控制的。但在現行的課程設置中,并未設計傳感器相關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致使學生對機器人工作原理學習不夠透徹,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實訓安排不夠合理
基于中職工業機器人專業的特點,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比較高,學生不僅要具備相關的理論知識,還應具備極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但在調查中發現,在具體的人才培養中,實訓實習環節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部分學校只安排了焊工實訓的項目,但具體實訓過程中僅僅只有焊工技術,遠遠難以滿足學生的實訓要求;針對工業機器人實訓安排時,針對車床、銑床、磨床等技術操作點,學校雖然已經準備了相關的實訓操作設備,但并未安排相關的實訓內容。另外,針對工業機器人中所需要的電器元件識別、電路板焊接、導線布置等多方面內容實訓比較少。如此,嚴重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1]。
二、漳州中職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策略分析
(一)明確崗位目標
中職工業機器人專業最終目標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學生不僅要具備極強的理論知識,還應掌握較高的實踐操作能力。就中職院校學生來說,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生畢業之后,就業方向主要為工業機器人調試、安裝、運營維修等。因此,中職院校在優化課程體系建構之前,必須要立足于中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未來職業崗位需要等,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政治素質和心理素質培養,還應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強化學生的安全生產意識,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使得學生在未來的崗位工作中,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并提升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中職院校只有在課程體系建構中,關注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教育的同時,重視“育人”的職責,真正提升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質量。
(二)科學設計課程體系
針對當前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設計不夠科學、合理的現狀,應按照不同課程的類別,對其專業課程進行調整和優化,最終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針對專業課程來說,應結合工業機器人工作類型,開設計算機編程、安裝與調試、后期維修等課程,旨在提升相關人才能夠完成工業機器人現場和離線編程設計任務,適當調試機器人整體運行狀況,對工業機器人本體狀況進行跟蹤和維護等;針對核心課程來說,應開設工業機器人應用系統三維建模課程,使學生具備極強的系統集成能力,能夠很好地控制外圍設備;還應積極開展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可編程控制技術、現場總線與組態控制技術、工業機器人系統維護技術相關課程;開設專業拓展課程:針對工業機器人集成系統而言,由于其引入了機電一體化的技術,還應開設物聯網應用、液壓氣動、工裝夾具等相關課程,以便于學生在日后更好地開展工作[2]。另一方面,在優化中職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時,還應立足于中職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的現狀,由于其物理知識比較淺薄,工業機器人專業基礎知識則是電學和基礎力學。中職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難以滿足工業機器人教學的要求。面對這一現狀,在優化課程體系構建時,應針對中職學生物理基礎知識薄弱的現狀,設置中職機電方向的物理課程,以便于學生更好地進行工業機器人專業學習。
(三)增強實訓教學,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基于工業機器人專業特點,在進行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教學,還應關注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一方面,工業機器人在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時,應堅持“實踐促理論”的原則,在理論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實踐教學,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例如,在焊工實習教學中,就可以將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進行改進,使其成為內容更加豐富的金工實習,使得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機械設備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操作能力也隨之提升,補充了C語言編程技術,真正實現了實訓教學的目的;另一方面,中職院校還可以在教學之余,為學生提供諸多參賽的機會,使得學生在比賽中循序漸進提升自身的知識應用水平,并在競賽過程中意識到自身與其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以更好地彌補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最后,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中職院校可與工業機器人生產制造、集成等企業進行合作,借助企業中各種資源,帶領學生到企業的生產基地和車間學習,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結合起來,真正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3]。
(四)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中職院校在推進工業機器人課程體系構建時,還應關注師資隊伍建設。這主要是因為工業機器人將智能制造、自動化發展融為一體,其教學難度相對比較大,教師必須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還應對專業市場應用前途、職業發展等具備一定的了解。但目前對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師資隊伍現狀來說,由于該專業尚處于初步階段,教師研究不夠全面深刻,致使其在教學時局限于理論傳授,難以真正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基于此,中職院校必須要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并派遣教師到國外進行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還可以與企業進行合作,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不斷提升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教學質量,以更好地滿足行業未來需求[4]。綜上所述,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背景下,工業機器人產業逐漸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現狀,中職院校作為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的培養場所,應立足于當前課程體系構建現狀,明確其崗位培養目標,科學設計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增強實訓教學,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不斷提升中職院校工業機器人教學質量,以更好地滿足行業的未來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婷婷.中職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思考[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1,50(2):137-138.
[2]陳飛.中職工業機器人專業實訓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19.
[3]陳克宗.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15):19-20.
[4]周倩.貴州中職學校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8.
作者:賴瑜莉 單位:漳州第一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