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血壓患者家庭醫師服務模式管理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家庭醫師簽約式服務模式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效果。方法選取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高血壓患者,根據不同管理分為兩組,對照組(n=42)接受常規健康管理,觀察組(n=42)接受家庭醫師簽約式服務,對比兩組患者管理前后各項指標和生活方式[規律服藥、攝鹽≤5g、適量運動、飲酒、吸煙]改變情況以及血壓達標率和生活質量。結果管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BP、DBP、LDL-C、HDL-C、TC、TG、BMI、GLU水平分別為(128.57±11.47)mmHg、(81.14±5.24)mmHg、(2.21±0.87)mmol/L、(3.28±0.32)mmol/L、(3.21±1.47)mmol/L、(1.47±0.35)mmol/L、(21.24±4.14)kg/m2、(3.32±1.44)mmol/L,對照組分別為(141.24±11.52)mmHg、(91.47±5.30)mmHg、(2.94±0.74)mmol/L、(2.47±0.22)mmol/L、(4.57±1.55)mmol/L、(2.14±0.41)mmol/L、(24.01±4.23)kg/m2、(4.15±1.12)mmol/L,兩組患者管理后的SBP、DBP、LDL-C、HDL-C、TC、TG、BMI、GLU水平對比差異明顯(t=5.0510、8.9824、4.1421、13.5179、4.1259、8.0547、4.0725、2.9486,P<0.05)。管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規律服藥、攝鹽≤5g、適量運動、飲酒、吸煙比例分別為40例(95.24%)、36例(85.71%)、23例(54.76%)、2例(4.76%)、3例(7.14%),對照組分別為31例(73.81%)、26例(61.95%)、16例(38.10%)、6例(14.29%)、8例(19.05%),兩組患者規律服藥、攝鹽≤5g、適量運動、飲酒、吸煙比例對比差異明顯(χ2=17.5549、14.6092、5.5796、5.2694、6.2322,P<0.05)。觀察組患者血壓達標率92.86%(39/42),對照組患者為71.43%(30/42),兩組患者血壓達標率對比差異明顯(χ2=15.6557,P<0.05)。觀察組管理前SF-36評分為(65.47±5.47),管理后為(87.56±5.58),有統計學差異(t=18.3211,P<0.05),對照組患者管理前SF-36評分為(65.45±5.49),管理后為(72.65±5.27),有統計學差異(t=12.5896,P<0.05),兩組患者管理后的SF-36評分對比差異明顯(t=6.1315,P<0.05)。結論家庭醫師簽約式服務能為每一位患者提供個體化管理,有效穩定了血壓,糾正了不良生活習慣,規避了誘發因素,極大的改善了患者健康狀況,促進生活質量提高。
【關鍵詞】家庭醫師;簽約;服務模式;社區;高血壓原發性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慢性疾病,同時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1],隨著近些年我國公共衛生事業迅速發展,家庭醫師簽約式服務模式被廣泛運用于社區醫療服務中[2],本研究就選取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高血壓患者,分組探討其效果,現將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高血壓患者,根據不同管理分為兩組,對照組(n=42)接受常規健康管理,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54~79歲,平均(62.57±3.58)歲;病程2~5年,平均(3.24±0.57)年;觀察組(n=42)接受家庭醫師簽約式服務,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52~80歲,平均(62.55±3.60)歲;病程2~5年,平均(3.21±0.5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原發性高血壓;②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研究;③本轄區常住居民;④具備完整的資料;排除標準: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③認知、溝通能力障礙者;④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健康管理:為患者建立電子信息檔案,每月進行2~4次隨訪,內容包括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用藥指導,告知患者需連續監測血壓,定期進行全面體檢。觀察組接受家庭醫師簽約式服務:1.2.1家庭醫師式服務簽約:以社區衛生服務團隊為核心,在規范服務、自由選擇、自愿簽約、充分告知的原則下與服務家庭簽訂協議,為患者提供綜合、連續、主動的健康責任制管理服務[3]。社區衛生服務團隊與患者共同簽訂《家庭醫師式服務協議書》,社區衛生服務團隊根據協議約定履行各項服務,評估患者健康狀況,并根據不同患者的健康狀況和需求制定個體化健康管理方案并實施。
1.2.2建立健康檔案:為社區患者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民族、籍貫、服藥依從性、攝鹽量、運動情況、飲酒情況、吸煙情況、腰圍、體質量、身高、婚姻狀況、職業、文化程度等。并登記建檔患者的建檔前3個月內生化指標,包括收縮壓(SBP)、舒張壓(DBP)、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體質量(BMI)、空腹血糖(GLU)等,若缺少數據,則在建檔時重新檢測。
1.2.3家庭隨訪:根據《家庭醫師式服務協議書》,每季度對簽約的患者進行面對面隨訪,共隨訪四次,若患者沒有按時隨訪,則由專人對其進行電話追蹤,以確定近期的隨訪時間,并做好記錄,若兩次電話預約后患者仍然不能按時隨訪,則排除本研究分析。隨訪基本項目包括以下四項:①詢問患者服藥情況;②測量血糖、血壓;③詢問患者生活方式和疾病情況,包括遵醫行為、心理調整、攝鹽量、運動、飲酒、吸煙、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④測量患者心率(HR)、體質量、身高,并計算BMI。除了以上項目外,還需每半年對患者進行一次輔助檢查,包括心電圖、尿常規、腎功能、血脂等,然后根據其癥狀、體征、血壓、輔助檢查等情況給予個體化管理,適當調整隨訪時間,如下:①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并制定生活方式改進目標,于下一次隨訪時進行評估。②若患者原有并發癥加重或心電圖、尿常規、腎功能、血脂等檢查出現異常,應進行轉診或個體化治療,并在兩周內主動隨訪轉診情況。③若患者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或血壓控制不滿意,應結合其服藥依從性,增加或更換不同類降壓藥物,必要時增加現用藥物劑量。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管理前后各項指標和生活方式[規律服藥、攝鹽≤5g、適量運動、飲酒、吸煙]改變情況以及血壓達標率和生活質量。①血壓達標:<65歲:DBP<90mmHg,SBP:140mmHg;>65歲:DBP<90mmHg,SBP:150mmHg;合并糖尿病者:DBP<80mmHg,SBP:160mmHg。②生活質量:采用健康狀況調查量表(SF-36)評價,包括36個條目,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越好[4]。1.4統計學處理:選用CS14.0統計學軟件,計數、計量資料以n(%)、(均數±標準差)表示,χ2、t檢驗,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管理前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
管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BP、DBP、LDL-C、HDL-C、TC、TG、BMI、GLU水平分別為(128.57±11.47)mmHg、(81.14±5.24)mmHg、(2.21±0.87)mmol/L、(3.28±0.32)mmol/L、(3.21±1.47)mmol/L、(1.47±0.35)mmol/L、(21.24±4.14)kg/m2、(3.32±1.44)mmol/L,對照組分別為(141.24±11.52)mmHg、(91.47±5.30)mmHg、(2.94±0.74)mmol/L、(2.47±0.22)mmol/L、(4.57±1.55)mmol/L、(2.14±0.41)mmol/L、(24.01±4.23)kg/m2、(4.15±1.12)mmol/L,兩組患者管理后的SBP、DBP、LDL-C、HDL-C、TC、TG、BMI、GLU水平對比差異明顯(t=5.0510、8.9824、4.1421、13.5179、4.1259、8.0547、4.0725、2.9486,P<0.05)。見表1。
2.2管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方式改變情況:
管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規律服藥、攝鹽≤5g、適量運動、飲酒、吸煙比例分別為40例(95.24%)、36例(85.71%)、23例(54.76%)、2例(4.76%)、3例(7.14%),對照組分別為31例(73.81%)、26例(61.95%)、16例(38.10%)、6例(14.29%)、8例(19.05%),兩組患者規律服藥、攝鹽≤5g、適量運動、飲酒、吸煙比例對比差異明顯(χ2=17.5549、14.6092、5.5796、5.2694、6.2322,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血壓達標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血壓達標率92.86%(39/42),對照組患者為71.43%(30/42),兩組患者血壓達標率對比差異明顯(χ2=15.6557,P<0.05)。見表3。
2.4管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觀察組管理前SF-36評分為(65.47±5.47),管理后為(87.56±5.58),有統計學差異(t=18.3211,P<0.05),對照組患者管理前SF-36評分為(65.45±5.49),管理后為(72.65±5.27),有統計學差異(t=12.5896,P<0.05),兩組患者管理后的SF-36評分對比差異明顯(t=6.1315,P<0.05)。見表4。
3討論
高血壓為心血管內科常見慢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體循環動脈DBP或(和)SBP持續增高,與藥物治療、膳食結構、精神狀況、年齡、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多種因素有密切關系[5]。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若不及時控制其血壓水平,可導致患者誘發其他疾病,嚴重影響其身體健康[6]。藥物治療為長期控制血壓水平的有效方式,因此患者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物,同時患者一般存在多種危險因素,如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等,所以還應為其制定個體化管理方案,如運動指導、飲食干預、精神改善等,改善其生活方式,根據其自身情況進行綜合管理[7]。社區醫療機構為慢性病管理的一線機構,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廣大社區醫療機構已經形成了覆蓋基層的慢性病管理網絡[8],雖然在管理慢性病管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國高血壓患者群體較大,且存在眾多危險因素,所以還需進一步提高社區管理水平[9]。在醫改形勢下,家庭醫師簽約式服務模式孕育而生,是一種新型的醫療模式,其可通過社區慢性病患者與全科醫師的簽約服務,對社區慢性病患者實施家庭化、全程化且綜合、連續、主動的健康責任制管理服務[10]。結果顯示,兩組患者SBP、DBP、LDL-C、HDL-C、TC、TG、BMI、GLU水平和血壓達標率對比差異明顯(P<0.05),說明家庭醫師簽約式服務可有效改善危險因素情況,促進血壓達標。兩組患者規律服藥、攝鹽≤5g、適量運動、飲酒、吸煙比例對比差異明顯(P<0.05),說明家庭醫師簽約式服務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兩組患者SF-36評分對比差異明顯(P<0.05),分析家庭醫師簽約式服務能為每一位患者提供個體化管理,有效穩定了血壓,糾正了不良生活習慣,規避了誘發因素,極大的改善了患者健康狀況,促進生活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孫華君,張玲玲,田慧,等.中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政策效應評估研究的現狀和潛在問題[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34):4172-4178.
[2]諸春燕.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和血壓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22):3355-3357.
[3]楊濤,許丹丹,滕斌,等.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模式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效果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21):2678-2679.
[4]汪順澄,黎月銀,黃時美.社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社區高血壓病患者的規范用藥及患者血壓值、達標率、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9,40(11):2637-2640.
[5]劉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作用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9,33(10):167-168.
[6]山擎天.鄭州市D區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慢性病人群管理影響研究[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9,30(11):893-895.
[7]馮煥珍,區曉芬,區曉珊.家庭醫生式服務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9,40(5):73-75.
[8]倪小麗,湯權琪,鄒仕貴,等.基因檢測指導下的個體化用藥在農村高血壓患者管理中的效果評價[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9,23(10):1284-1288.
[9]賴彬,胡朝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對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9,40(9):2178-2179.
[10]慕永紅,劉帥,顧衛英,等.“1+1+1”組合簽約模式下家庭醫生服務對華漕社區高血壓患者的管理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6):190-191.
作者:張立軍 韓勝娥 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河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