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管理制度建構與制度管理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企業而言,一方面,制度的構建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辦事已成為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法則,任何違反者都應接受制度的懲罰。另一方面,制度的制訂與實施又要做到公正合理,只有如此管理者才能準確地把握成事立制的尺度,下級人員也才能發自內心地去執行制度,企業全體成員才能在一種公平競爭的大氛圍之下獲得個人的發展與共同的進步。本文從企業管理中制度構建的必要性出發,分析當下企業制度構建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系列構建科學管理制度的方法和進行制度管理創新的思路。
關鍵詞:企業;企業管理;制度;管理者;創新
一、企業管理中制度構建的必要性
制度的構建屬于企業管理中“硬”管理的范疇,對員工行之有效的管理要依靠一套科學、合理并規范的制度,它對企業一切工作的開展非常重要。靠制度管人、靠制度辦事,譬如對個體特質中人性、良知、覺悟、教養、能力等因素而言,只要制度定得科學合理,這些個體特質都能發揮最大合力及效用,促成企業蒸蒸日上,否則反之。經濟學中關于“人性本惰”或“人性本勤”的假設性論題,放在商品經濟社會中來看則是探討如何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效率的問題。做人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觀因素,故而屬于企業管理中“軟”管理的范疇,顯而易見的是這種“軟”性管理無論在技術方法的構建、執行及應用上都較之“硬”性管理會帶來更高的成本。所以對任何類型的企業而言制訂出一套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既是開展管理工作的必要,也是基于技術經濟方面的考慮。
二、企業管理中制度構建的內容
(一)存在的問題。企業制度的設計類型決定了企業不同的管理氛圍與精神風貌。為了加強管理,很多企業制訂出浩繁的規章制度,但現實中看似包羅萬象的制度匯編卻掩蓋不了管理上的諸多漏洞及其這些漏洞所導致的負面影響,影響到了管理的實效性。如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低下,“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象普遍存在;部門辦事效率低下、遇到問題相互推諉扯皮、缺乏高度責任感;一些領導不能以身作則,不懂以上率下,凌駕于制度之上,貪污腐敗、形式主義等時有出現,難以杜絕。綜上所述的這些問題使得制度雖然定了不少,而實際情況卻是沒有發揮出制度應有的效用反而增加了內部的掣肘。(二)構建科學合理的企業管理制度的思路。針對上述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在設計之初就沒有切實體現出公平、公正、適用、高效的特點,與實際需要相脫節而體現不出制度的規范化管理所起到的積極作用。現實中無數或是成功或是失敗的商業案例均昭示了一個道理:高效民主而又富于激勵化的制度,才是搞好企業管理的基礎,作為管理者要根據實際而創新這樣的制度。落后僵化、脫離實際、流于形式的制度安排,不但無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反而會成為日常管理中的一種枷鎖和羈絆。制度構建過程中要講求制度設計,不同的制度設計會在制度出臺后隨之形成不同的企業風氣。制度不斷修訂與創新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其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的運用過程,制度的設計者在這一過程中應力求使原有的制度內容逐漸合理實用、清晰高效,既有利于簡便操作,又能體現制度的公平性。因此,根據企業管理的實際需要制訂適用性的制度,使其既體現民主化與公正性,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同時還遵循獎懲分明的績效原則,是提高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到揚長避短和開拓創新的重要前提。
三、企業管理中制度構建的方法
(一)制度必須“量身定做”。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制度,任何企業都有其獨特的核心競爭力,要讓制度在企業管理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則制度本身就必須帶有企業鮮明的特色。因為不想浪費時間精力而選擇照搬同行業其他的企業制度看似省時省力,實則是一種竭澤而漁的做法,會極大地挫傷企業管理者獨立分析思考進行決策的積極性和企業的創造力。據于此,筆者認為企業在進行制度設計與構建時必須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必須為企業量身定做,事前詳細了解實際形態,整理分析各類問題,保證制度中的條款都對應著事實;二是要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認識到制度的制訂并非一勞永逸,管理者應適時進行制度的補充與修訂。(二)制度的設置應兼顧公平與效率。公平是企業成員都看重與追求的一個關鍵問題,但公平本身卻內涵豐富,操作起來又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公平同時還具有時代性,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公平被賦予的意義是不一樣的。但一般認為:“公平合理地設置制度”的內涵即是制度的設置須為大多數人“謀利”,只有讓一個組織中的絕大多數人獲得他們期望的利益,這個制度才是公平與合理的。也就是說:制度的設置要為企業大多數人所認同和接受,并且毫無例外地被執行。筆者認為,制訂公平的企業制度應從如下幾方面考慮:首先,制度公平的基礎是其設置必須符合企業大多數成員的意愿。只有企業大多數員工需要這樣的制度設置,它的存在才有普遍而牢靠的群眾基礎。其次,制度公平的關鍵是以公開透明的過程進行制度的設置,應該盡可能地讓企業的相關成員參與制度設計,表達自己的意愿,并提供相應的機會與渠道讓成員有效的監督。讓所有過程在“陽光”下進行。最后,制度的設置應該是建立在為大多數人謀利并可執行的基礎上,這是制度公平的核心。設置出的制度,不應該被束之高閣讓人頂禮膜拜,而應該便于為企業員工所執行、為員工謀福利。但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在處理企業具體管理個案中管理者要善于打破公平的妥協性和平均性的桎梏,做到對效率的兼顧。首先,推行者要明確制度運行的規則和程序,這樣可以避免因混亂和無序所帶來的效率低下的后果;其次,制度的執行者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并高效地去完成其執行的任務;再次,任何制度是通過解決組織中的問題來維系并發展的,所以從制度的源頭設計上就要做到有的放矢、清晰明了;最后,制度要清楚易懂、要“接地氣”,即能讓所有成員熟知和理解。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可以把制度作為暢通高效互動的平臺,保證制度的執行效率。(三)制度要體現人性化。高素質的管理者不應該僅單純地強調制度的強制性,而應該更多地把制度的運用作為保護人和發展人的一種方略。實施以人為本的制度管理有利于企業歸攏人心、聚集人才。譬如完善員工福利待遇、營造良好的人事關系氛圍及優美的工作環境等;針對業績突出的員工給予職位晉升或加薪;授予員工股權、分享利潤等來增強其主人翁的意識;管理層定期征詢下屬意見、暢通反饋渠道等,凡此種種都是企業可以用來吸引和聚集人才的做法。
四、堅持制度管理的創新性
求新求變是企業構建制度及實施制度內容的要旨,也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途徑。管理者必須適時進行制度管理創新,謀求企業管理制度的內容在質和量兩方面都發生新的變化和產生新的組合,以適應市場日新月異的需要,從而推動企業高層次的內涵式發展。對于此筆者認為應該做到如下幾點:(一)觀念要創新。要做到制度創新,企業管理者的觀念變革必須先行。管理者的觀念應當緊跟當前經濟社會形勢的變化,樹立全新的制度管理理念。首先是知識制度的管理。眾所周知,激勵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核心環節,當企業建立起一種全員參與和共享知識的機制時,就意味著集體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制度觀念的創新;其次是人本制度的管理。當企業制度管理由傳統的“管人管事”向“激發人去做事”轉變,則表明員工素質的提高和為其才能的極大發揮創設了適宜的環境,它決定著事業的成敗。所以說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企業制度管理的關鍵。(二)戰略要創新。企業經營戰略與市場環境密不可分,企業的經營戰略也要隨變化著的市場競爭環境做到不斷創新:首先是確立一體化的企業發展戰略。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一體化的深度融合,管理者必須結合自身競爭條件和目標,考慮整個市場和技術發展的趨勢、參與全方位的競爭,不能將視野局限于某一區域;其次是企業必須從適應市場轉向創造市場。管理者應把新生事物的創立、新技術的開發和新市場的開拓等戰略課題列入企業戰略之中,主動創造市場和引導消費,密切注意相關產業的發展動向,積極尋找可以利用的機會,為企業的未來環境創造良好條件。(三)制度要創新。創新是企業生存之本,管理者必須將創新體現于企業制度之中,更好地發揮生產者甚至是消費者創新的積極性。制度創新從本質上說是使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三方權利和利益獲得調整、優化和充分體現的過程。一個頗具創新性的企業會激發企業其他創新活動有效和持久的開展,這要求管理者調整組織結構和完善企業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實現各種要素的合理配置,使之發揮最大限度的效能。(四)組織結構要創新。技術革命的進步和網絡信息化的日益推進,使得企業組織結構日益朝著扁平化的方向發展:系統性管理、減少中間層的最短指揮鏈指揮管理、領導影響力的提高、分權及控制幅度的擴大等,使得管理層級減少和管理幅度增加。組織結構的創新被提上日程,保證要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出高質量的信息,倡導學習型組織的構建,使企業內所有成員成為自主學習和有自主管理能力的人,并可以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獨立工作,承擔責任。(五)制度管理方法要創新。萬物互聯的時代呼喚著企業將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廣泛應用于日常的企業制度管理中,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在制度管理的方法上要實現新穎性和多樣化,則建立一套切合企業運作實際的智能化的信息傳輸和處理系統是關鍵。
【參考文獻】
[1]王小成.構建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的研究[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6(8):208.
[2]佟璐.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制度構建[J].黑龍江科學,2018(11):94-95.
[3]馮田迅.企業構建合規管理制度的有效方法[J].中國集體經濟,2019(10):31-32.
[4]方向東.每天學點管理學和領導學[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3-7+17-18.
作者:葉蔚萍 單位: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