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匠精神融入教學模式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技師學院在培養人才方面,更應重視會計人才的培養。工匠精神是敬業精神的重要體現,在人才素質培養和提高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中職會計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升,滿足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本文分析了中職會計教學中工匠精神的應用策略,以期為進一步提升中職教育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會計;工匠精神;教學路徑;應用途徑
經濟全球化局勢下,會計人才成為企業最為缺乏的人才。中職學校教育中,增強會計人才競爭力,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做好會計相關工作,有效融入工匠精神,是其會計專業教育的重要方向。在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的工匠意識,培養學生的匠心精神,熱愛會計職業,更好地謀求職業發展,樹立會計人才良好的敬業精神,實現德才兼備、專業素質強的會計人才培養。
1中職財會專業學生就業中的問題
1.1崗位專業性不足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結合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方向是基層、中小企業等,如餐飲、超市等等服務型行業,大多從事一些服務員、銷售人員以及收銀員等等,這些崗位和財會專業聯系較少,部分學生雖然可以從事財會相關工作,但大多是統計人員、倉管人員、出納等輔助性財務工作,其崗位專業性不足。
1.2專業對口缺乏穩定性
通過對往屆畢業生的了解,結合其實習情況,學生在就業之后,專業對口穩定性較弱,一些畢業生覺得崗位實習較為辛苦,每天打交道的是一些數字、票據等,非常繁瑣枯燥,使得不少畢業生不想從事財會工作,選擇一些銷售、客服等專業性不強的崗位。
1.3職位缺少上升空間
畢業生在從事財會工作時,雖然已經考出會計從業資格證,但是依然不能夠做到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的結合,做不到靈活地利用,特別是應對突發業務,缺乏相應的應變能力,使得其產生挫敗感,出現逃避現實、轉崗的情況,對專業對口率產生影響。部分人員繼續從事財會工作,通常是按部就班地工作,其上升空間呈現明顯不足。
2中職財會專業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的作用
2.1培養工匠精神滿足國家經濟發展需要
在我國經濟轉型關鍵時期,經濟發展對專業化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要求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會計專業是職業院校的重要專業之一,也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專業,但不少中職院校不斷擴招,隨著擴招規模的增加,職業院校師資能力和教學能力不足,使得會計人才培養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職業道德以及職業發展的缺失,使得不少會計專業學生存在道德和能力失調的情況,因此中職院校應當更加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學生會計專業知識,加強匠心精神熏陶,促使學生養成良好職業品質。
2.2培養工匠精神為學生就業提供保障
企業對會計人才除了專業能力外,對人才忠誠度和職業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處于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初級階段,部分畢業生難以勝任工作。因此,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應當在基礎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培養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以積極的工作態度開展各項工作。工匠精神有著時代性特點,要求學生有著專業的職業技能,同時具有敬業精神和一定的創新能力。對于中職會計專業學生來說,應當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從業技能,同時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為學生職業發展提供原動力。在實際的中職會計專業培養中,應當改變以往重專業、輕品德的情況,融入工匠精神,使其和會計課程有效融合,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為學生就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3培養工匠精神提高學生職業道德水平
財會工作具有特殊性,對其職業道德要求比較高,要求其具有較強的責任心,每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問題,在此方面和工匠精神有著相同之處,都追求敬業樂業和創造創新。因此,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有利于學生職業道德素養提高。
3中職會計教學中工匠精神的融入策略
3.1明確會計專業定位,把握工匠精神內涵
中職學生對于自己的職業定位認識不足,缺少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因此,作為職業院校教師,應當做好專業認知教育,指導學生開展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以此作為基礎,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定位,準確把握工匠精神內容,對自身未來職業發展有清晰、全面的認知。在會計專業教學中,需要將專業教育和工匠精神有效融合,會計對于中職階段學生來說難度較大,會計專業知識內容、學習環境以及知識結構等使得學生無從下手。在教學中,應當加強專業認知教育,將工匠精神融入辦學理念中,借助相應的講座活動、參觀活動等,幫助學生了解會計職業特點,了解會計的價值和作用,深入了解會計行業對學生的專業要求,介紹會計專業相關特點,了解工匠精神在會計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意義,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明確學習內容,更加全面領會會計專業。在職業生涯教育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結合社會需求開展校本課程開發,讓學生對自己職業生涯做出規劃。在指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可以邀請企業負責人、財務崗位管理人員,向學生介紹企業對財會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幫助學生對工匠精神有全面、感性的認知,幫助學生全面認知自身能力,并將自身能力和職業發展密切聯系,不斷發掘自身潛力,使學生有長期的發展目標,能夠從事更深層次的會計工作。
3.2加強學生會計技能培訓,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在實際的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大多數的中職學校偏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忽視學生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培養,使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后,雖具有一定專業技能,但在職業素養方面欠缺太多。因此,應當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對學生會計專業技能培訓時,有效融入工匠精神,讓學生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在專業技能教學中,要加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不僅僅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更要結合教學環節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提升學生職業素質。如會計專業教學中,將職業道德作為一門重要課程,同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認真踏實的意識,認識到馬虎大意必然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匠心精神。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入相應的職業教育內容,借助情境模擬、案例演示以及分析的方式,創設相應的工作情境,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正直、誠信的職業道德品質,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
3.3開展會計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育中,對學生理論知識要求比較高,由于學生缺少相應的實踐能力,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成長。因此,在中職會計教育中應當有效融入工匠精神,深入認識實踐教學重要意義,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作為重要的內容,加大實踐能力教育投入,進一步提升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需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構建規范化的財務會計模擬教室,完善相關的模擬教學設備,滿足學生會計技能學習需求。構建規范的會計模擬室,加強課堂指導活動,開展各種類型的會計實踐活動,如票據處理、憑證填寫和報表編制等。另外,學校需要建設相應的實訓教室,構建相應的計算機,保證硬件和軟件設施更加完善,為實踐教學活動開展奠定基礎。通過學生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比賽活動,構建良好教育環境,借助比賽促進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專業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同時可以借助互聯網、新媒體等方式,做好家庭和學校溝通,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加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提高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
3.4提升會計教師素養,融入工匠精神
中職會計教學對教師自身素質有著較高要求,教師需要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同時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了解企業的運行情況?,F階段的中職會計教學中,大多數的會計教師是非師范院校畢業學生,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缺少相應的實踐能力,教學經驗不足。在這樣的教學情況下,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融入工匠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應當加強教師自身素質培養,組織教師深入企業參加技能鍛煉,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加強教師嚴謹踏實工作態度培養,在教學中做到不斷創新、精益求精。如數字小寫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要求將數字緊挨底線書寫,并且高度占行高的一半,具有相應的傾斜角度。在整個教學中,教師需要在黑板上規范操作,引導學生按照規范書寫標準開展練習活動。言教不如身教,通過規范化課堂教學,使學生深刻感受教師的嚴謹態度,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加強教師匠心精神培養,發揮教師的引導和榜樣作用,在無形中影響學生,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隊伍,借助教師的言傳身教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在學生知識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學校需要加強會計專業教師培訓工作,幫助教師深入理解工匠精神、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身正為范,構建高校會計專業課堂,為學生專業學習、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4結束語
中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更多專業化、技術型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匠心精神的提出,會計專業教學會越來越注重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提高學生會計專業能力的同時,提升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質。因此,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需要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加強會計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培訓,加強教師工匠精神培養,為工匠精神的傳遞和培養奠定基礎,實現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鄭華興.工匠精神在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2019(6):15-16.
[2]顧煜.重視中職會計教育,弘揚工匠精神[J].中外企業家,2019(1):187.
[3]周麗娜.工匠精神下的中職會計教學[J].數碼設計,2017,6(10):240-241.
[4]程德雙.重視中職會計教育弘揚工匠精神[J].中國培訓,2017(2):109.
作者:范建慧 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