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胃鏡聯合腹腔鏡手術護理配合體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胃間質瘤;胃鏡檢查;腹腔鏡檢查;護理配合
胃腸道間質瘤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葉組織來源的腫瘤,其中胃間質瘤約占60%[1],胃間質瘤是潛在惡性腫瘤,主要以血行傳播為主,因此單純胃間質瘤楔形切除術已成為目前外科實踐中的經典術式[2],近年腹腔鏡微創技術發展迅速,廣泛應用于胃腸道腫瘤手術,是目前治療胃間質瘤的最佳方式[3],由于較小的胃間質瘤在腔鏡下定位困難,給單純腹腔鏡手術切除增加了難度,隨著內鏡技術的成熟,腹腔鏡與胃鏡聯合胃間質瘤切除術逐漸應用于臨床[4]。圍術期結合加速康復外科的理念,我們將胃間質瘤胃鏡聯合腹腔鏡切除術的護理配合進一步規范[5],現將配合經驗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行胃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的42例胃間質瘤患者,其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42.2±13.1)歲,臨床表現為上腹部隱痛、飽脹感33例,黑便4例,無癥狀或通過體檢時發現5例,診斷標準:術前經上腹部CT平掃及增強,胃鏡及超聲內鏡等檢查考慮為胃間質瘤。雙鏡聯合胃間質瘤切除術的適應證為:腫瘤直徑2~5cm,超聲胃鏡顯示腫瘤位于黏膜下層或固有肌層[6]。術前根據對患者的評估,其中35例采用加速康復外科指南推薦術前禁食6h,禁飲2h[7];7例術前禁食10~12h,禁飲6h。42例患者術前均未插胃管,術中根據具體情況全麻后留置導尿,尿管均于手術當天24h內拔除。
1.2手術方法
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先取左側臥位,待行常規胃鏡檢查確認腫瘤具體位置后,使用Dual刀環繞腫瘤外緣一周作標記,然后將亞甲藍+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注射入腫物表面黏膜,進行黏膜下液體墊的建立。進一步使用Dual刀切開腫瘤病灶處黏膜,暴露黏膜下層組織與腫瘤,然后用IT刀及高頻切開刀剝離腫瘤邊緣處黏膜下組織[8],切除胃壁全層,使胃壁全層缺損,開始腹腔鏡下操作,患者取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連接攝像、光源、氣體導管等,三孔法施術,在胃鏡輔助下取出胃間質瘤標本,行胃壁全層縫合,根據情況放置腹腔引流管。
1.3結果
本組手術均順利完成,無中轉開腹,手術時間平均(145.5±35.7)min,術中出血量平均(10.4±5.3)mL,術后平均住院(4.0±1.7)d,術后發生1例吸入性肺炎,3例于術后48h左右出血,經對癥治療后均好轉出院,無其他并發癥發生。
2手術配合
2.1術前訪視
手術室巡回護士術前1d到病房探視手術患者及家屬,應用手機內圖片及訪視專科卡片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方法、手術體位、麻醉方式及手術過程,由于兩鏡聯合腫瘤切除術是微創手術,部分患者及家屬對手術風險,手術成功率、治療效果產生疑慮,護士應針對患者不同的負面心理做好講解及心理護理,讓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此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康復快、治療效果肯定等優勢,消除患者及家屬的疑慮,增強手術信心[9]。
2.2儀器設備及物品的準備
選擇較大的手術間,以方便醫生操作及儀器設備存放,術前備齊用物:高清電視腹腔鏡系統、胃鏡全套設備、3-0可吸收線、鈦夾、標本袋、常規開腹手術器械(備用)、腹腔引流管、常規腹腔鏡器械、敷料包、一次性耗材等,術前檢查線路及設備,調試機器、確保術中設備性能完好[10]。
2.3術中配合
2.3.1巡回護士的配合要點(1)術日晨提前30min開啟層流及空調,將手術間溫度調至24℃,開啟溫箱保障術中輸液及沖洗液溫度達到37℃。(2)手術安全核查:手術日巡回護士到手術患者等候區接患者,認真核對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禁飲食情況、腕帶信息、手術部位及標識、血型等情況,無誤后接到手術間,于麻醉前、手術開始前、手術結束后與麻醉醫生、手術醫生進行三方核查并確認簽名。(3)建立靜脈通路:在等候區提前在患者左前臂選擇好血管位置涂抹利多卡因凝膠,入室后常規進行18G留置針穿刺建立靜脈通道;輸注的液體溫度為37℃,術中使用輸液、輸血加溫儀[7]。(4)配合麻醉:準備好吸引器、吸痰管,協助麻醉醫生進行氣管插管麻醉;閉合并用透明敷貼粘合患者雙眼,留置尿管按規范填寫標識、固定。(5)擺放手術體位:預防壓力性損傷,提前在左側耳廓、肩部、髖部、膝外側、踝部及骶尾部貼壓瘡貼;內鏡下治療時,患者取左側臥位,左上肢置于手托板上,外展不超過90°,右手腕處貼水膠體用繃帶將其固定,使右上肢與軀干平行,左腋下墊厚枕,兩腿間放置軟枕,上腿彎曲、下腿伸直、前后床卡固定,妥善使用約束帶,需使用腹腔鏡時再將患者體位更改為仰臥人字形,避免拖、拉、拽,注意適當暴露手術野,注意保暖,避免術中低體溫。(6)清點手術器械等物品,術前、關閉腹腔前、關閉腹腔后、皮膚縫合完畢后均與洗手護士、手術一助共同認真清點并檢查所有手術臺上物品的數量、完整性等,并進行如實記錄。(7)嚴密的術中觀察:密切觀察手術進程及患者生命體征等,及時處理突發事件。
2.3.2器械護士的配合要點術日晨將手術所需物品提前準備到位,行胃鏡治療時協助醫生配制并傳遞沖洗液、染色劑及IT刀等,即將施行腹腔鏡時,提前20min洗手,檢查手術器械并按順序整理好,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器械、顯影紗條、帶線縫針等手術用物,確保器械的完整性,協助術者常規消毒皮膚、鋪巾,連接好攝像、冷光源、吸引器、氣腹管,并固定妥當,檢查調試清晰度,術中密切關注手術進度,及時、準確傳遞器械,按無瘤原則取、接標本,妥善放置并通知巡回護士即刻用福爾馬林液固定標本。
2.4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由巡回護士與麻醉醫生共同將患者送至麻醉后監測治療室,與麻醉后監測治療室護士認真準確交接患者隨身攜帶物品、液體、尿管等,核對無誤確認簽名,隨后立即告知患者家屬手術順利結束及還需等待的時間,減輕其焦慮情緒,返回手術間,將所用儀器、設備等清潔、歸位;補充術中使用物品,定位、定量放置。洗手護士再次檢查器械等數量、完整性,進行初洗、酶液處理,避免纏繞、彎曲,清洗時注意關節、管腔的清洗[11]。將腔鏡器械、管路等按指定轉運器械箱分別放置、記錄與供應室護士進行交接;術后第2天隨訪患者及家屬,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詢問有無發熱、出血、疼痛、皮膚壓力性損傷及心理狀態等,聽取手術患者及家屬的意見與建議,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以不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董英娜,曹軍英,張筠,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胃腸造影劑在胃腸道間質瘤中診斷價值[J].臨床軍醫雜志,2017,45(5):81318462-465.
[2]馬寶慶,薛建,蘇英鋒.腹腔鏡聯合胃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胃間質瘤臨床比較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6,23(4):434-438.
[3]嚴鵬,劉佳佳,胡新,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胃腸間質瘤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18(8):808-811.
[4]郭磊,鄭堅江,劉躍全,等.腹腔鏡聯合胃鏡治療胃間質瘤的療效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8,23(4):286-289.
[5]王劍劍,江志偉,劉江,等.達芬奇機器人胃間質瘤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7,22(4):312,316.
[6]印紅軍.腹腔鏡、胃鏡聯合應用于胃間質瘤手術治療中價值觀察[J/CD].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37):83-84.
[7]陳凜,陳亞進,董海龍,等.加速康復外科中國專家共識及路徑管理指南(2018版)[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8,38(1):1-20.
[8]陳龍,李世清,袁溢苒,等.內鏡治療胃間質瘤的療效評價及其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9,34(7):1188-1191.
[9]劉萍,王崇高.腹腔鏡聯合胃鏡治療胃間質瘤的護理體會[J].廣西醫學,2015,37(6):879-880.
[10]何麗君,張君,龔榮花,等.腹腔鏡胃袖狀切除術治療肥胖癥的手術護理配合[J].天津護理,2018,26(1):43-44.
[11]董晶晶,單葵順,賴立婷.腹腔鏡輔助經肛門全直腸系膜切除術的護理配合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9,24(11):874-875.
作者:趙清俠 李冬梅 李娜 王園 張麗萍 陳璐 王萍 王芳婷 單位:陜西省人民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