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壓氧治療新生兒腦病護理醫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8例HIE患兒,27例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年齡為(2.1±0.1)d,體重(2.5±1.02)kg。按照HIE臨床分度本組資料中有9例患兒屬于重度,15例患兒屬于中度,24例患兒屬于輕度。該48例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異常、哭鬧以及四肢顫動,其中有6例患兒表現為呼吸不規律、肌張力增高、持續小抽搐,伴有中樞性呼吸衰竭的患兒有2例。
1.2治療方法
該48例患兒在入院后均進行頭顱CT掃描,將大量顱內出血病例排除,給予本組患兒常規對癥治療、支持、恢復腦細胞等治療。將患兒放入高壓氧艙,使用純氧加壓治療,同時控制氧艙溫度在26~28℃,首先采取微閉門縫洗艙法進行30min的洗艙,而后以0.003Mpa/分鐘進行減壓,1次/d,1療程為10d。在進行下一個療程時需要休息10d,輕度HIE需要1~2個療程,中重度均需要3~5個療程。需要根據患兒的年齡以及體重對壓力進行制定,氧濃度應當在75%以上。
1.3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患兒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后,意識、反射均好轉,同時恢復哺乳;有效:患兒經過2~3個療程的治療后,意識障礙、抽搐現象均消失,肌張力正常;無效:患兒經過3個以上療程的治療,但病情沒有任何進展。
2結果
通過表1中48例HIE患兒療效分析可發現,經治療后本組總有效率為97.97%(47/48)。在本組資料中有42例患兒進行了隨訪,其中有39例患兒發育正常,2例患兒發育遲緩,1例患兒癲癇。另外6例患兒失訪。
3護理
3.1入艙前護理
3.1.1保暖
胎兒從母體中分娩出來后,由于外部溫度的改變會導致患兒溫度處于下降期,因此需要及時的給予保暖,若該患兒為低體重兒或早產兒則應當將其放入暖箱中進行復溫。室溫應當控制在24~27℃,根據患兒的日齡以及體重對暖箱的溫度進行調節,一般是控制在32~35℃。必須在暖箱內完成對早產兒的換尿布、試表、擦浴、喂奶等工作,體溫測定為4~6h/次,患兒體溫必須保持在36.5~37.3℃。
3.1.2驚厥的護理
患兒在其出生后24h內十分容易出現驚厥,對其取仰臥位,避免患兒被光刺激,早操作過程中需要動作輕柔,若出現驚厥先兆需要及時發現,如煩躁、尖叫等應當立即向醫師報告,并遵醫囑及時給予患兒鎮靜止痙藥。
3.1.3入艙前準備
對氧艙進行清潔消毒,防止發生交叉感染,對艙體以及其他輔助設備進行檢查,使治療安全得到保障,同時需要將急救用品備好,在入艙前1h喂好奶,防止在治療過程中由于溢奶進入氣管而引起的窒息。患兒出現以下體征則需要暫停高壓氧治療:體溫超過38℃、臍部滲血、腹瀉、氣胸、中耳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患兒進入艙內需要禁用易產生靜電火花的服裝,艙內床板頭頂及兩側需要墊上純棉墊,防止患兒由于躁動而被碰傷。
3.2艙內護理
患兒需要對鼻腔進行清潔后才可入艙,將頭部充分暴露,并對其取右側臥位避免有嘔吐物吸入。
3.2.1升壓階段護理
將艙門關好,嚴格按照患兒的體質、病情以及治療反應對吸氧時間以及艙內壓力進行調整。升壓速度在最初應當以0.01Mpa/5min為宜,且上升速度應當均勻。
3.2.2穩壓階段護理
對患兒的安靜程度、呼吸以及面色進行密切觀察。長時間的高壓氧治療會導致艙內的CO2濃度增高,同時艙內的濕度也會進一步的增大,因此應當每隔10min進行1次的穩壓換氣,每次3min,以此來提高O2濃度,降低CO2濃度。并且要保證進出流量表相等,防止由于驟降或驟升的壓力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
3.2.3減壓中護理
減壓需要在穩壓20~25min后開始,以0.002~0.005Mpa/min的速度進行勻速減壓。在進行減壓的過程中要防止發生腦水腫、肺水腫的反跳現象,若患兒出現病情變化則需要停止減壓,等其病情穩定再進行緩慢減壓出艙。在減壓過程中顱內高壓的患兒容易發生顱內壓反跳,如在進行CT檢查時發現中線結構腦組織移位的患兒,應當遵醫囑給予20%的甘露醇靜注后再放入艙內,使顱內壓在減壓時出現回升,由此引起的病情加重得到防止。若在減壓過程中患兒發生肢體活動減少、呼吸不規則以及嘔吐現象,則應當將減壓時間延長。
3.3出艙后護理
大部分患兒在艙內都會哭鬧出汗,在其出艙后給予擦汗、保暖處理,防止發生受涼,并休息10min。對患兒的生命體征進行檢查,嚴密觀察有前囟情況、無嘔吐、意識狀態、瞳孔、腦性尖叫、肌張力、抽搐等現象。若出現異常則需要配合醫生給予及時的處理,若沒有特殊情況則在出艙后30min可給予喂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