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婦科腫瘤手術患者個體化健康教育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婦科腫瘤是影響育齡婦女身體健康的常見病,手術治療仍是對婦科腫瘤的臨床有效手段,但手術是一種強刺激性操作,可引起患者身體急性應激,導致心理狀況改變,而不良的心理變化可直接影響正常內分泌,反過來增加手術的危險性,如何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去應對手術,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筆者運用個體化健康教育實施護理干預,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婦科腫瘤手術患者18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子宮肌瘤84例,子宮內膜癌42例、宮頸癌35例、卵巢腫瘤23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2例,年齡38~56歲,大專及以上學歷42例,高中及中專學歷86例,初中及以下學歷56例,所有患者預計生存期均超過6個月,無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并發性疾病,無手術禁忌癥和精神障礙,兩組患者的病情、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行婦科常規護理。
1.2.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干預:①由主管護士指導患者填寫《個體化健康教育需求評估表》,詳細了解患者受教育水平、生育史、既往病史、手術治療史等基本信息,正確評估每位患者需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健康教育培訓處方,針對性實施健康教育和指導;②入院指導。對新入院患者詳細介紹病區環境和主治醫師情況,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盡快完成角色轉換;③入院宣教。由主管護士講解疾病成因、機制、臨床癥狀體征和在治療中應注意的問題,讓患者了解手術治療對疾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④術前指導。術前主動和患者溝通,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給予詳細解答,用通俗的語言講解手術過程和在手術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指導患者做好術中配合。⑤術后指導。術后加強巡視,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時發現患者心理異常,對術后的不適癥狀做出正確解釋,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緩解。⑥院外指導。建立咨詢熱線,正確指導院外患者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提高生活質量。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健康知識掌握率、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PSQI)評分、生活質量(QLQ-C30)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首次排氣和進固體食物時間。健康知識掌握率評價標準:運用自制調查問卷,問卷分值100分,>85分為掌握,84~65分為基本掌握,<65分為沒有掌握,總掌握率=掌握率+基本掌握率。1.4統計學處理本研究所有資料數據均由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率、SAS、SDS、PSQI、QLQ-3C評分比較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SAS、SDS、PSQI、QLQ-3C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首次排氣時間、進食固體食物時間比較觀察組術后并發癥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和固體食物進食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婦科腫瘤手術摘除過程中切除的不僅是病灶,對部分臟器,如子宮、卵巢也同樣給予切除,破壞了女性機體的完整性,對患者的心理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特別是年輕、未生育女性,心理壓力更大,再加上對所患腫瘤的認知匱乏,治療期間,很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癥狀,這些負性情緒直接導致患者生物鐘紊亂,身體機能下降,增加手術感染系數和其他不良事件發生率,影響身體恢復。健康教育是在護理工作中通過各種形式,將有關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能傳授給患者,指導其建立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來,從而達到盡快恢復健康的目的。本研究結果提示,個體化健康教育干預的觀察組,抑郁、焦慮、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1例,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例,首次排氣和進食固體食物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即充分說明個體化健康教育對患者康復治療的積極意義。又可說明個體化健康教育能夠讓患者更加牢靠掌握婦科腫瘤“可控可治”信息,利于患者消除不良情緒影響,實現自我控制。綜上所述,在婦產科護理中應用個體化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促進術后恢復過程。
作者:候琳琳 張寧 單位:河南省濮陽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