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降低婦科術后院內感染綜合管理效果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綜合管理方案對降低婦科術后院內感染的效果。方法:自對婦科管理方案進行調整,針對術后院內感染問題制定綜合管理方案,包括完善院內感染管理制度、充分發揮管理人員職能、強化院內感染知識培訓、嚴格規范消毒制度、針對性預防切口感染等,分別統計管理方案調整前后內婦科術后院內感染率,并比較調整前(2018年1~11月)婦科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消毒制度執行率。結果:調整后婦科術后患者院內感染率顯著低于調整前(P<0.05);調整后婦科醫護人員的手衛生執行率、消毒制度執行率均顯著高于調整前(P<0.05)。結論:綜合管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婦科術后院內感染率,提高了婦科醫護人員的手衛生執行率、消毒制度執行率,規范了醫療護理行為,提高了管理質量。
關鍵詞:婦科;綜合管理;院內感染
院內感染是影響醫療安全的一類重要問題,如何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率,是管理工作的重點。婦科是院內感染的高發科室,由于婦科手術的特殊性,患者術后極易出現院內感染,嚴重的影響患者的健康和醫院的整體評價[1-2]。院內感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單一的管理措施很難起到良好的效果,必須從各種影響因素、醫療護理環節入手進行綜合考慮,規范醫護人員的行為,才能提高管理效果,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3]。本次研究就綜合管理對降低婦科術后院內感染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9年1~11月起對婦科管理方案進行調整,實施綜合管理,以未實施綜合管理的2018年1~11月為對照。婦科病區共有醫師18名,包括男9名,女9名,年齡29~46歲,學歷包括本科1名,碩士13名,博士4名,職稱包括住院醫師4名,主治醫師8名,副主任醫師5名,主任醫師1名。護士20名,均為女性,年齡25~55歲,均為本科學歷,職稱包括護師13名,主管護師6名,副主任護師1名。統計本次研究前后1年內的患者資料,調整前婦科手術患者483例,年齡18~76歲;調整后婦科手術患者507例,年齡18~78歲。不同時期患者資料可比(P>0.05)。
1.2管理方法
1.2.1完善院內感染管理制度完善婦科術后院內感染管理制度,為規范化管理提供保障。按照《消毒技術規范》《術后院內感染管理規范》的相關要求,制定婦科病區的消毒隔離制度和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對現有流程進行優化,對考核標準進一步細化,每月定期考核,要求工作中發現問題要立刻反饋。對于管理制度中的缺陷要及時調整,并以簡報的形式在科室通知,確保術后院內感染管理制度完善、科學。
1.2.2充分發揮管理人員職能要充分發揮各級管理人員的管理職能,從護士長到護理組長,再到具體的質控護士,各級管理人員都要充分明確自身的職責,配合護士長完成手衛生制度、消毒制度的執行和監督任務。護士長要負責作好管理制度的調整及醫護協同管理中的協調工作;護理組長要帶領小組成員做好各項護理工作,收集護士的工作反饋,為護士長提供參考依據;質控護士則要做好具體項目的監控和反饋,強調各項制度的落實和有效性評估。將管理工作具體到每一個人,實現全員參與的目的,才能充分的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減少工作疏漏。
1.2.3強化院內感染知識培訓術后院內感染防控工作需要醫護雙方的配合,因此必須重視醫護雙方關于院內感染知識的學習和培訓。要定期開展專題培訓活動,加強醫護人員對院內感染的重視程度,通過考核了解醫護人員在院內感染防控知識上的不足,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計劃。聘請院感辦專家到病區進行講座,針對術后院內感染問題提供建議。同時要求醫護人員養成良好的無菌操作意識,能夠自覺的做好防護工作,認識到自身的責任,規范自身行為,嚴格執行相關制度。
1.2.4嚴格規范消毒制度消毒滅菌是防止術后院內感染的必要條件,醫護人員要熟練掌握各類消毒劑的性能及注意事項。要對常用消毒液、無菌物品、物品表面進行監測,安排專人負責此類問題,通過監測數據了解無菌制度的落實情況,及可能導致院內感染的具體原因,調整管理策略。
1.2.5針對性預防切口感染由于婦科手術的特殊性,患者皮下脂肪較厚,術后切口易出現脂肪液化、皮下出血等情況,極易合并感染。因此要針對性的做好術后切口感染的預防工作,制定相應的工作流程,要求醫護人員術前做好皮膚準備工作,術前備皮放在手術當天,避免皮膚損傷,盡量控制風險因素避免術后切口感染。1.3觀察指標分別統計管理方案調整前后內婦科術后院內感染率,并比較不同時期婦科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消毒制度執行率。
1.4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25.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調整前后婦科術后院內感染情況比較
調整后婦科術后患者院內感染率顯著低于調整前(P<0.05)。見表1。
2.2調整前后婦科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消毒制度執行率比較
調整后婦科醫護人員的手衛生執行率、消毒制度執行率均顯著高于調整前(P<0.05)。見表2。
3討論
婦科術后院內感染的影響因素較多,手術創傷、環境因素、操作因素等都可能導致院內感染的發生。從管理角度而言,單一制度調整很難有效控制院內感染,要從多個角度進行管理方案的調整,同時也提高醫護人員的依從性,才能降低院內感染率[4-5]。從本次研究數據來看,在進行管理方案調整后,調整后婦科術后患者院內感染率為9.7%(49/507),顯著低于調整前的34.8%(168/483),且調整后婦科醫護人員的手衛生執行率、消毒制度執行率均顯著高于調整前(P<0.05)。這說明婦科術后患者院內感染率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醫護人員對制度的執行率。在綜合管理方案中,充分考慮了各類因素對院內感染率的影響,首先從制度和流程上進行了完善,為醫護人員的工作提供了指導,其次通過培訓增強了醫護人員的法制觀念和院內感染防控知識,定期培訓也確保了醫護人員能夠重視院內感染問題[6]。為了確保管理質量持續提升,必須重視醫護人員在工作中的反饋,管理層要通過反饋了解制度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時進行調整優化,才能確保管理質量的持續提升。綜上所述,綜合管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婦科術后院內感染率,提高了婦科醫護人員的手衛生執行率、消毒制度執行率,規范了醫療護理行為,提高了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馬萍,白曉忠,李海峰.PDCA循環在提高醫院感染管理質量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14,24(3):753754.
[2]趙冬秀.多形式化培訓在提高醫院工作人員感染預防意識中的效果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7):46394640.
[3]張紀原.綜合管理對降低婦科術后院內感染的效果分析[J].醫院管理論壇,2018,35(8):5051.
[4]劉艷娟.婦產科院內感染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12):21772179.
[5]牟娜.我院婦科術后院內感染發生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7):154156,160.
[6]金博弘,張連筱.加強婦科管理對于降低術后院內感染的效果研究[J].醫院管理論壇,2015,32(4):4749.
作者:陳珍珍 單位:浙江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