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質量改進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工作中將持續質量改進方法進行應用的實際效果。方法探究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間本院所接收的200例婦科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給予風險管理,為對照組,另一組患者則給予其持續質量改進干預,為實驗組,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發生率為2.00%,對照組患者的風險發生率則為12.00%,在與對照組患者進行比較的情況下,實驗組患者的發生率更低,其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在與對照組患者進行比較時,實驗組患者的風險質量評估,風險質量防范和風險質量處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其效果顯著,其組間數據差異存在意義(P<0.05)。結論在婦科開展風險管理工作中,將質量持續改進的護理方法進行應用,其應用效果顯著,可提高風險優化能力,保證護理工作更加貼近臨床需求,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減少護理缺陷問題的發生,對臨床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婦科;護理風險管理
在人們日常生活水平得以不斷提高的社會背景下,其婦科疾病也逐漸增加,女性的婦科疾病與其他疾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婦科疾病所對應的治療時間較長,難以治愈,需要給予患者一定的護理干預,這也是保證患者護理質量的重要內容。本研究主要將持續質量改進措施進行應用,探究其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探究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間本院所接收的200例婦科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給予風險管理,為對照組,另一組患者則給予其持續質量改進干預,為實驗組,每組有患者100例。其中,實驗組中,患者年齡的選取范圍在22~45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28.33±3.05)歲,對照組中,患者中其年齡的選取范圍在24~47歲,其所對應的平均年齡為(29.03±3.3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在統計學方法下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可做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從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出發,給予其基礎藥物進行治療,并注意對患者資料進行統計。實驗組患者則采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干預,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首先需要成立護理管理風險小組,讓護士長帶領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基礎護理,將婦科疾病所對應的護理風險進行總結和歸納,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風險護理防范措施。在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進行環境護理,將病房設置為暖色調為主,并通過對鮮花和綠植等進行設置,為患者提供舒適感,并注意對患者的說話態度,保證柔和,面帶微笑等,并盡量滿足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其次,需要給予患者心理疏導,逐步改善患者的焦慮情況和抑郁情況,并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交流,將注意事項進行告知,從而將患者家屬的情緒進行緩解。最后,需要對患者的隱私進行尊重,禁止私下談論等[1]。就患者來說,很多患者的恢復時間存在一定差異性,很多患者在術后很難恢復,需要護理人員加強重視程度,給予患者特殊護理。在手術結束后,需要對患者的傷口疼痛情況進行觀察,并給予患者術后回訪,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不適感,并建議患者進行適當運動,促進患者傷口愈合。并展開健康宣教等,加強患者的自身認識程度,并促進患者護患關系,保證護理滿意度等。
1.3統計學方法
以統計學軟件SPSS20.0為工具,對此次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對計量資料(x±s)的比較結果予以t值驗證,對計數資料n(%)的比較結果予以x2值驗證,當結果呈現出P<0.05時表示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分析價值[2]。
2結果
2.1患者護理風險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發生率為2.00%,對照組患者的風險發生率則為12.00%,在與對照組患者進行比較的情況下,實驗組患者的發生率更低,其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患者風險評估
在與對照組進行比較時,實驗組患者的風險質量評估,風險質量防范和風險質量處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其效果顯著,其組間數據差異存在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臨床發展中,婦科護理工作的開展存在直接性和動態性,連續等特點,其所收治的患者多表現為生殖系統疾病患者,對應的護理風險較高,而且患者大多會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其在對病情了解程度較少,擔心自己不能痊愈等方面的憂慮過多,會對其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造成不良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對患者進行關注,改善其日常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對患者的康復具有較大影響。而且婦科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問題貫穿始終,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并將其風險進行控制和降低,是婦科護理工作開展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在工作期間與患者之間的接觸機會相對較多,會在一定程度上將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增加,對醫院的醫療服務和醫院形象造成不良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將婦科護理的特殊性進行考慮,其患者色對護理質的要求更高。需要在相關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將人文關懷和舒適護理風險管理理念融入其中。隨著社會發展推進,人們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得以增加,很多婦科疾病得以出現,但是很多人對治療過程中的護理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常規護理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對患者的生活影響較大。在人們日常生活水平得以不斷提高的社會背景下,其婦科疾病也逐漸增加,女性的婦科疾病與其他疾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婦科疾病所對應的治療時間較長,難以治愈,需要給予患者一定的護理干預,這也是保證患者護理質量的重要內容[3]。在這種情況下,給予患者護理工作,就需要將持續質量改進方法進行應用,其更加重視患者的實際需求,能夠在對患者展開治療工作的過程中,給予患者飲食和藥物指導,傳統的護理干預,通常忽略對患者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在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難以與患者展開及時有效的溝通,通常會增加醫患矛盾。而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干預,則能夠以患者為中心,創建文明和諧醫療體系的創建,在開展婦科護理工作的過程中,其持續質量改進工作的開展,對患者身心影響較大,能夠體現出醫院的整體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工作的安全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發生率為2.00%,對照組患者的風險發生率則為12.00%,在與對照組患者進行比較的情況下,實驗組患者的發生率更低,其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在與對照組患者進行比較時,實驗組患者的風險質量評估,風險質量防范和風險質量處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其效果顯著,其組間數據差異存在意義(P<0.05)。在婦科中將持續質量改進進行應用,還需要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和尋訪工作,對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進行了解,給予有效指導,幫助患者解決困難,從而保證患者的恢復效果,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4]。持續質量改進護理模式,其屬于一種高質量的護理管理模式,能夠將護理人員的力量和智慧進行集合,針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將其進行改進,并促進良性循環圈的形成,將護理質量服務進行有效提高,從而保證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提高,改善其生活質量的目的。綜上所述,在婦科開展風險管理工作中,將質量持續改進的護理方法進行應用,其應用效果顯著,可提高風險優化能力,保證護理工作更加貼近臨床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書燕.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1):138-140.
[2]孟江平.持續質量改進對婦科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8,50(3):361-362.
[3]白欣,邢艷娜.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5(27):132+134.
[4]申嬌.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9):123+140.
作者:顏景花 單位: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