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電子商務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在各個領域發展,并且不斷顛覆著傳統的貿易模式。在新時期,政府和社會都希望開展農業電子商務活動,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在最近幾年,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迅速,而吉林省農產品領域電子商務的發展,較之發達國家甚至我國發達地區,仍有很大的差距。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互聯網+
伴隨著網絡的快速普及和智能信息工具的迅速出現,“互聯網+”的理念被廣泛接受。在一系列農業政策出臺的背景下,國內大型電商企業也紛紛將目光推向農村,與傳統農業對接,電子商務市場的結構也因此發生改變。吉林省是我國的農業大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為農產品營銷市場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助推全省農村經濟創新發展,對農戶而言,在增收、統籌開發、開放發展、綠色發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當下農產品電子商務大力發展的大背景下,吉林省的農產品銷售行業也面臨諸多挑戰。
一、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行業現狀與問題
(一)網站狀況。在2018年5月,對吉林省42個縣和縣級市的相關網站的調查中發現,在有關政策的引導下,吉林省各縣(市)的區域性農業網站或農業機械化網等類似網站均已上線互聯網。在中國農產品信息網的調查中,發現了包括長春、吉林、延邊在內的九個地市下轄的德惠、樺甸、安圖等12個縣級地區均有上線的農產品貿易信息。其中榆樹地區已經具備了相對完善和專業的電商平臺———榆樹市農產品交易網。但同時也發現,大多數地區的網絡交易平臺是存在缺陷的,其中梨樹、通榆等八個縣級地區,雖然都具有當地的農網,但都無法正常服務,在一定情況下隔絕了農戶或企業了解當地農產品交易信息的渠道。(二)物流。基于各種原因,物流一直以來都是電商交易中的熱點問題,也是客戶投訴的焦點。首先,網絡消費的特征之一就是消費者分布不均。其次全國城市建設的規模不斷擴大,而對于一般的快遞公司來說,他們的業務范圍擴張緩慢,其業務在一定時間段內無法涵蓋所有消費者的需求,業務擴展的速度很難趕上消費者數量增加的步伐。這些現象必然是這些地區推廣電子商務和交易平臺的重大阻礙。除了物流公司自身狀況,村民對現代物流的認識尚不全面,多數農戶都會片面地認為物流只是簡單的搬運、倉儲之類的運輸行為,而忽略現代物流信息對接的功能,即通過與消費者的信息交流,可以降低成本從而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因此這種對于現代物流的片面和不完全的認知也是農產品物流得不到發展的原因。(三)信用監管體制欠缺。2017年12月,憑安信用通過大數據搜索核驗技術,對照電子商務領域失信被執行企業名單,結合各大電商平臺上的網店主體經營活動情況,進行了核查監測工作,發現電商平臺準入機制存在監管漏洞,有1359家失信被執行企業仍在網上開展電商經營活動,涉及網店數量1546家。(四)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很薄弱。農村網絡使用的制約因素包括落后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利用率低、成本高。截至2014年12月,吉林省農村手機普及率達到82%。在省級和市級政府批準的村莊中,有九成達到了93%。與此同時,數據顯示吉林省農村網民更多地依賴手機終端,而在農村地區使用手機的新網民比例高達75.2%。雖然吉林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與發達省市相比有一定的距離,主要是農業部信息資源整合和共享程度不高。農民無法及時從互聯網獲取信息,缺乏分析和選擇所獲得信息的能力。
二、美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特征及經驗
(一)信息化程度很高。作為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的領導者,美國率先實施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信息化程度領先世界。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信息化程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農產品電子商務渠道也越來越廣泛。例如,美國著名的農業企業,如阿達瑪和嘉吉,正在與全球市場進行農產品貿易。另外,美國有超過400個主要的農產品網站。這些電子商務企業為不同的領域提供產品信息、在線交易和風險管理服務。(二)農民的積極性。美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離不開農民參與電子商務的熱情。21世紀以來,美國農民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比例不斷上升。在2001年,美國農業計算機的比例為54.6%,用于農業的計算機占28%,占計算機總數的51.5%。2011年,計算機接收人的數量是64%,比2001年多10個百分點,占計算機總數的36%,比2010年增長5%。(三)政府的高度重視。農產品電商行業在美國發展的過程中,雖然美國并不主張對其市場進行直接干預,但是政府依然對此十分重視。為了助推農產品電商行業發展,美國政府把重心放在行業市場所必需的基礎環境的提供上。2010年農業部針對農村地區預算13億美元貸款,提供寬帶保證商品信息流,并且保持每年超過三千萬美元的交通設施投資來確保商品物流。美國政府還注重推廣農業科技,聯邦政府將大量用于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到農產品物流技術開發,并對農民進行業務培訓等,激發農民參與電商行業的積極性。同時,美國政府每年還會將一些特殊基金投入到電商平臺建設中,確保商務平臺的正常運行。美國政府也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方面,從多個方面為農產品商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保證。(四)模式化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國農業電子商務已經形成了幾種模式:首先,形成農業電子交流。通過對農產品的信息公開,這種方法不僅節約成本,而且提高了交易效率。此外,美國還構建農業信息服務系統,為賣方提供準確的信息平臺,一方面使它更迅速了解農產品的市場價格,銷售趨勢,為了及時調整生產品種和銷售價格。另一方面,這個系統可使農民隨時查詢當地的氣候條件、蟲害情況。其次,農產品網上超市,通過在線和線下的農產品銷售,這種形式具有高效率和便利性的特點,可以分為實體店和虛擬商店。再次,構建農產品電子商務批發市場。使用高端電子設備支付交易費用,買家和賣家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支付結算。最后,地方政府為老年人開發了一個通道,解決了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問題,降低了行業門檻。
三、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策略
(一)電商團隊要深入鄉村,開發優質產品,創建品牌。電商團隊要派駐專員深入到農產品產地,系統了解當地產品結構,尋找優質農產品。通過微信、視頻等現代新媒體營銷,進而創建品牌,比如白山地區的人參、靈芝、堅果、蘑菇、椴樹蜜等。同時在品牌宣傳前注重知識產權保護,申請商標注冊、原產地標識、有機食品標志,避免品牌宣傳產生效應后的知識產權糾紛。(二)自主解決物流問題。在以往的電子商務活動中,物流公司是必不可少的第三方。但是第三方物流經常會出現運輸質量監管上的障礙,貨物的延遲、破損對于每一筆農產品訂單來說都是不小的損失,因此企業或團隊在農村地區發展電商業務時可以考慮自主建立物流體系,類似京東在意識到第三方物流缺陷時,便開始自建物流體系,發展到今天已超越多數第三方物流公司形成優質物流系統。這樣的好處就是企業自身對它擁有很高的自控性,雖然相對地會增加運營成本,比如設立配送員職位并且提供工資,設立站點等硬性指標都是需要一定資本才可以建立起來的。不過自建物流體系所帶來的效益也不止于節省包裝成本、提升企業服務形象這些傳統的效益。物流本身可以為企業提供大數據的積累,依托全省甚至全國范圍內的商客流數據,可以使企業對商客需求的適應能力增強,校正行業行為,提高自身優化效率,對企業或者團隊自身都是不可限量的收益。在這一過程中,由于自身物流體系與其他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不斷競爭,也可以解決目前縣鄉地區希望參與電商活動卻受制于不完善的物流體系的負面處境。(三)全民電商,多平臺銷售。考慮到大多數農戶對電子商務行業的接受程度不高,接受速度不快等情況,如何激發農戶本身參與電商行業,還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幫助。首先,政府應定期維護農村網絡信息設施,檢查當地農業網站運行情況,確保信息流通。與此同時,引進專業的培訓機制,免費為農戶做專業的電商培訓,微博、短視頻、微信群、微店等新媒體便于農戶操作的營銷平臺都可以成為培訓內容。(四)借鑒之余,因地制宜。吉林省擁有18.74萬平方公里轄區面積,即便整體的地理跨度并不大,但其十分顯著的地形地貌差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省內不同地區氣候、土壤等與農業息息相關的自然因素的不同。所以,不同地區在發展第一產業時,除了借鑒成功經驗之外,還應當考慮自身的優勢,避免在具體政策、生產行為和行業模式上的生搬硬套。例如,位于長白山地區的撫松縣,是吉林省乃至全國著名的“人參之鄉”,這種高檔農產品在參與物流時不得不注意它本身怕潮的特性,并進行相應的打潮與曝曬處理,必要時需要對該地區倉儲系統做特殊設計。其次類似人參之類的產品在流通中需要更完備的市場監管。再以通化下轄縣級市集安為例,集安所處的通化市以山地為主,在吉林省內更是典型的山多地少,2011年吉林各市平均擁有耕地面積63.2萬公頃,而通化市擁有的29.3萬公頃耕地面積未達到省內平均值的一半。因此集安地區第一產業開發受制較為嚴重,但是當地政府、村民依托云峰湖、鴨綠江這些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開發旅游度假區,在自行探索鄉村發展的同時,便可以引入電子商務模式,當地村民可開發民宿,將信息到各大旅游網站上吸引線下客戶資源,創收的同時積極探索并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O2O農產品貿易模式。
四、結論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吉林省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市場存在巨大上升空間。通過農產品的品牌營銷、解決物流問題、多平臺銷售等方式,可以推動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提高農產品銷量。
參考文獻:
[1]王忠政,唐梅芝.加盟互聯網促進吉林省現代農業發展研究[J].納稅,2017(10):122-123.
[2]孫悅,徐欣欣,孟憲穎.吉林省農村電子商務模式探析[J].中國市場,2017(9):185-186.
[3]王亞麗.吉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SWOT與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6):117-118.
[4]馬若男.吉林省農村電子商務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6.
[5]蔣倩.美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對中國的啟示[J].河南職業技術學院,2015(10):170-173.
[6]尹春麗.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20):140-141.
作者:劉越 楊寧 單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