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服飾藝術對電影的影響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李廣松 單位:湖南文理學院美術學院
在中國古裝劇中,長袍和衣裙是服飾的重點,近代電影中的服飾變為旗袍和西裝等,現代電影中的服裝的形式感較為靈活。不管按照什么樣的分類標準,電影中的服飾必須按照情節所處的時代、民族風情、地域特征來進行設計,比如說張藝謀導演所拍攝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里面所表現的人物特征、家庭環境和服飾都十分匹配,堪稱當時故事情節和畫面表現結合最完美的一部電影,當然里面服飾的設計起了很大的作用。還有剛剛上映的電影作品《黃金大劫案》,雖然表現的是帶有喜劇味道的片子,可是電影里面主人公———小東北,從一個小混混到民族抗戰英雄角色的轉變,期間他服飾的變換有好幾種,也正是這些細微的變化,反映出電影中人物心理的不斷變化,對理想、愛情和真理的追求,才使得這部電影更加耐人尋味。在電影中,不管劇情是表現古代的、現代的、未來的還是穿越的,也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都需要完美的服飾設計來襯托,離開服飾文化,電影就是沒有裝裱的中國畫,俗語“三分畫,七分裱”,因為一張好畫要想讓它有價值體現,必須有好的裝裱來襯托,所以電影藝術離不開服飾文化,服飾文化能使電影藝術更加完美。
電影中服飾藝術的視覺傳達
在電影的藝術長河中,電影服飾藝術也為廣大觀眾帶來了欣喜和追捧,同時也引領了時尚,往往社會潮流的興起,大都離不開傳媒的力量,當代電影的迅速崛起為這個時代的服裝潮流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為人們開始追捧電影明星,所謂的追星族,他們開始喜歡并傳誦明星的口頭禪并成為流行語,喜歡他們穿的服裝而爭相追捧,并使這些服裝成為當年最為流行的服裝。人們就是通過這些視覺傳達來感受藝術并體驗藝術,比如說20世紀80年代的電影中,女主角穿的“腳蹬褲”,男主角穿的“喇叭褲”等在社會上流行甚廣,在廣大城市和農村普及,在當時成為一種時尚。這就說明了電影可以直接地把時尚和潮流傳達給觀眾,觀眾通過視覺感受進行審美體驗。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電影中明星的角色是可以不斷轉換的,可是他所處的電影環境是不一樣的,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服裝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完美的服裝設計會使電影更加生動逼真,讓觀眾身臨其境,浮想聯翩,足見服飾設計對于電影的重要性。電影服裝設計是靠視覺傳達來吸引觀眾、感動觀眾的。譬如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華麗的服飾盡顯皇室的尊嚴,人物的尊貴,加上整部電影畫面的色彩都是那么艷麗,在電影院里的大屏幕上,人們在觀看電影時,無不為華麗的色彩所傾倒,金黃色的菊花和鮮紅的宮殿,金色錦袍和特殊裝扮的皇宮內人,每個展示的畫面鏡頭都是經典。還有電影《山楂樹之戀》中,鄉村的自然,山水秀麗的美景,那個年代的服飾和傳統的人物個性,把人們一下子就帶入到了回憶年代,兩位主人公衣著自然純樸,懵懂而又純潔的愛情貫穿整個故事情節,循序漸進,引人入勝,美輪美奐。近來我們又重溫了電影《泰坦尼克號》,這次是3D版的,通過對電影《泰坦尼克號》的重新制作,是我們繼《阿凡達》之后看到的第二部最有震撼力的3D電影了,電影中杰克的真誠和聰明,露絲的活潑與叛逆,兩個人的愛情故事相繼展開等一系列情節,又一次地展現出來,這次觀眾就像是身臨其境,所帶來的視覺傳達更是逼真和震撼,里面露絲作為貴族的代表所穿的服飾十分講究,為了保持身材把衣服收縮得格外緊身,讓露絲幾乎喘不過氣來,但是華麗的衣服讓露絲顯得格外高貴,相比之下,住在三等艙的杰克,衣著隨便,土里土氣。這就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貴族的勢力和權力,窮人的社會狀態,通過著裝就可以分辨出來,這也是傳遞給觀眾一個信號,所謂門當戶對、貧富差別之類的世俗認知,為接下來的故事將是一個什么樣的結局埋下了伏筆。這也是服飾藝術中視覺傳達的魅力所在。顯而易見,在電影藝術中,服飾是人物形象特征的載體,是認知人物個性特征的前提,也是塑造人物角色的重要依據。服飾藝術在電影中傳達的是一種視覺感受,無需語言文字表達,它的感染力和形象性為影片的真實性奠定了基礎,為電影藝術的長足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電影藝術中服飾色彩的重要性
服飾色彩是電影作品中畫面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中,不僅要有合理的環境色彩來襯托,更重要的是人物自身的服飾色彩,在畫面中,可以根據近景和遠景的不同來選擇衣服的顏色搭配,比如說,在冷色調中,一位漂亮的姑娘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坪上玩耍,這時若是遠景,應該設計綠色的補色,紅顏色服飾來襯托,這樣會顯得對比明顯,“萬綠叢中一點紅”就是這個道理。若是近景則可以隨意地安排和設計衣服的顏色,因為人的皮膚和頭發已經能和環境的顏色區分開了,就不用刻意改變人物的服裝顏色。在電影中,顏色也可以表現喜怒哀樂,傳達情感和信息,色彩的各種搭配還可以顯示出不同的視覺感受。這都是服飾色彩在電影中的魅力所在。人類對色彩的敏感度是取決于主觀性的,也是生理學的學科證明。電影作品能否感染觀眾是電影藝術家們共同的心愿,而色彩恰恰是展示電影藝術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感染觀眾情緒的造型因素。電影中的色彩往往比現實生活中的色彩更加豐富,更具有藝術魅力和感染力,因為它需要周圍各種環境的襯托,甚至是人為的造景,例如,電影《畫壁》,主人公是鄧超飾演的朱孝廉,孫儷飾演的芍藥,閆妮飾演的姑姑等,每個人在戲中都有很強的個性特征,著裝也不一樣,朱孝廉等三人誤入萬花林,景色是那么美麗,蔚藍的天空、雄偉的建筑,里面的百花仙子著裝都是異常漂亮,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畫面的構成也是不斷變化,她們所穿服飾的色彩非常艷麗,搭配比較完美,比如說,芍藥穿的衣服就大致與芍藥花的顏色接近,后面還有牡丹、翠竹、百合、丁香、云梅、雪蓮和海棠等,她們的服飾顏色也是與她們名字的花名一致的,劇中三個凡間男子的到來,也徹底打亂了萬花林的“秩序”,男人迷失在夢幻仙境里,人性即將受到考驗;欲望、貪念、愛恨,引發了一場仙界戰爭,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各位仙子的服飾五彩斑斕,服裝款式新穎獨特,可以說,電影《畫壁》是把服飾色彩的藝術與電影畫面構成結合最完美的一部電影。
服飾藝術在電影作品中的審美期待
電影藝術本身就是視聽覺藝術,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無聲電影到今天的3D、4D電影,人們對審美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制作電影的技術也是發展迅速,雖然現在衛星電視非常發達,各電視臺的娛樂節目和電視劇也在爭先創優,電影頻道的影片不斷更新,網絡影院推陳出新,手機電影技術也在進步,可是,人們仍然喜歡到電影院去看電影,因為小屏幕、小環境達不到人們對電影作品的審美期待和要求,在電影院里人們能夠充分感受電影震撼的視聽效果,比如說,電影人物的著裝打扮、服飾的顏色等都能夠充分展現出來,受眾能夠感受到服飾藝術的魅力所在,這是靠視覺來解讀電影的。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人們的追求越來越高,人們的文化品位被影像或圖片所占據,視覺感受和審美期待對現代的人們來說變得如此重要,視覺文化的多元化成為當今潮流,當今電影也成為引領時尚、傳遞信息、感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電影藝術作為視覺媒體對人類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而電影中的服飾藝術也同樣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追求和質量。
概括起來,電影中的服飾藝術對電影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人們的審美追求影響極大,電影導演對于整個電影中人物著裝的要求是很高的,在一部好的電影里,演員的素質、場景的布置、景點的選取、服裝設計的要求都是電影成功的關鍵,而服裝設計恰恰是反映人物身份、地位、環境的重要部分。當今的人們面對好的電影,不惜高價看首映,現在的電影院里,各種消費五花八門,但是人們依然愿意為之迷戀和消費,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所在。電影《唐山大地震》創造了中國票房之最,之后的《讓子彈飛》又一次創下票房的新紀錄,中國的影視業發展可謂迅速,人們對審美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在這個“景象社會”里,人們已經習慣了影像的傳媒作用,同時也促進了服飾設計藝術的發展,各高校開始開設服裝設計專業,并進行擴招,試圖培養出更多更加優秀的服裝設計師。
總之,電影藝術中服飾的色彩、款式等所體現的視覺傳達,使電影更加直觀地、感性地、唯美地展示于受眾,服飾藝術同時也成為吸引受眾注意力的有效手段,為電影注入了生命力。電影中的服飾藝術能夠引領時尚和前衛,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滿足了大眾的審美追求和審美期待,同時對于電影藝術的視覺傳達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