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教育中德育教育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德育教育已成為當今院校教育的重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時代需求,也是學生進入社會中工作生活所需,而在中職教育中開展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學習職業技術的同時,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發展也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技術人才。
關鍵詞:中職教育;德育教育;改革;創新
隨著新時期教育改革的發展,中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術人才培養時,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還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能夠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中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青少年過渡時期,中職院校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和身體變化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教育以及德育教學,讓學生在良好的德育環境下學習成長。
1.德育教育概述
“德”指的是人們在社會中生存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個人品質。而“育”做動詞解釋,指的是培育和教育。現代化下,德育囊括了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五個方面,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我們可將德育簡單介紹為道德教育,而從它所包含的內容上理解,可以詳細闡述為對一個人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上的教育。德育教育最初是針對中等中職院校提出的一個要求,教育局下發的文件中要求中等中職院校德育工作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在指導思想下將學生培養成思想、道德、文化兼備的新時代人才[1]。除此之外,中職院校開展德育教育,應當堅持時代感、針對性、時效性三者結合。從時代特點來看,21世紀科學技術快速發展,人才層出不窮,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單方面人才,而是全能型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職院校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人才,不僅有利于學生采用正確的世界觀發展觀看待世界,更有利于學生從競爭激烈的社會大環境中脫穎而出。因此,中職院校開展德育教育,既是順應時展需求,更是為了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為社會提供新時代下的全能型人才。
2.1改革開展方式
中職學校開展德育教學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有益的發展。傳統的德育教學是通過開展課堂教學的方式來進行,沒有將其運用到與學生有關的實際生活當中,而是讓學生覺得學習德育和走程序一樣,學完過后即使理解德育是什么,也不會覺得和自己的生活有關系。比如學生只是死記硬背似的將德育考試的正確答案寫在紙上,考完過后就把內容忘了,沒有真正了解德育與生活之間的連系,也不會將在課堂上教師講的知識內容運用到身邊的事物上。這是中職學校在傳統德育教學模式中表現的嚴重不足,因此需要對中職學校的所有人員進行德育理念的培養與提高,當中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也是對教職工的德育理念的培養和提高。比如在學校可以在教職工會議上對教職工進行德育教育,并讓在校教職工進行相互監督,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到德育學習的榜樣;在校園、班級文化宣傳欄中附上德育內容,鼓勵學生德育發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時,都將德育貫穿在整個課堂細節當中。通過在學校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德育對學生的潛移默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地獲得更多關于德育方面的認知,相對于傳統德育教學的開展來說,更容易讓學生去接受。
2.2改革教學內容
中職學校之所以開展德育教學,就是為了通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達到提高學生素質修養的目的。因此,中職學校的德育內容與實際生活應該是緊密相連的,學生在學習德育之后能夠將當中的知識內容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這也是德育教育所期望達到的[2]。然而在過去的傳統德育教學中,課堂德育教學的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根據課本的知識內容對學生進行解說時過于寬泛,學生不能進行很好的理解,而且課本的例子對于學生來說,也不太容易能夠接受。因此,在過去,學生對著德育課本的內容猶如隔山望海、知其字卻不知其意,為了能夠通過德育考試,不得不進行死記硬背,完全違背了德育教育的意義。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的內容則不同于過去的傳統德育教學的內容,它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課本教材,還表現在了實際的學習生活當中。通過前面提到對兩者開展方式的對比,在“管育并重”的基礎上建立德育模式的教育內容還體現在了校園文化生活當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課本來對德育進行學習,還可以通過校園生活來進行學習。通過校園生活文化對學生德育方面的熏陶,學生在學習德育時也更容易接受教材里面的內容,對學生在校外對德育內容的運用也更是自然而然的事。
2.3更加全面學習德育
學生對德育的學習需要更全面,這才有利于學生將德育的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德育發展[3]。而過去傳統的德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發展并沒有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且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時,沒有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來開展德育教學,而是籠統將德育教學的內容教給學生,對學生的后續學習沒有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反而會阻礙學生德育的發展,降低學生對學習德育的興趣。因此,中職學校的德育教學模式,是根據過去傳統德育模式的不足而改進的新型教育模式。針對前面因為過去傳統的德育模式教學沒能促進學生在德育方面的發展,因此在開展過程中,應當堅持貼近學生原則,從道德的特點來看,它更多的體現在思想層面,且時時刻刻的圍繞在人們身邊,既生活化是道德的一個特點,因而職業學校在開展德育中,也應當堅持貼近生活實際。,盡可能讓學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最大化的發展,培養學生成為有思想道德修養的職業技術人才。
3.結束語
德育教育是持續性且長久性的教育活動,中職院校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需結合自身情況、學生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德育教育措施。中職院校開展德育教育不應當生搬硬套他人模式,而是“因地制宜”的制定措施,只有這樣,才能順利且有效的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龍飛.談中職教育中德育內容的創新分析[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37(06):42-43.
[2]沈平.新時期中職德育面臨的困境及其有效性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103(14):117-118.
[3]李紅翠.論中職教育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J].現代商貿工業,2016,15(08):190-191.
作者:陳琦東 單位:迪慶州民族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