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杜郎口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課前展示,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件具有直觀性、新穎性、知識性、趣味性等特點,它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手、口、腦等器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發揮出自己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荷”專題的活動開展前,我先播放了中央十套的綠色空間系列節目“都市花影——荷”,時間大約30分鐘。影片系統介紹了荷花的歷史、結構、名稱、作用、品質、情韻等,美麗的畫面、清揚的音樂、娓娓的談吐等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賞荷、讀荷、議荷、寫荷的興趣。對于學生領悟能力的培養,以及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課始展示,渲染學習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我們語文學習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在愉快、和諧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發揮,會使學習變得更加有效。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全神貫注中愉悅身心,激發靈感,求得最佳創新狀態,淋漓盡致地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荷”專題的學習伊始,我就投影出示了清麗脫俗的“清風荷影”圖,讓學生們感覺自己就在荷塘邊上;在學習《老山界》一文時,我在白板上投影了一幅紅軍舉著火把在崇山峻嶺間攀登的圖畫,學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紅軍壯志凌云的英雄氣概和英勇豪邁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生動直觀的畫面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三、課中展示,突出重點難點
我們堅信,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式學習。教學過程重在“學”,“教”應服從“學”。杜郎口學生“自由、自主、自學”的課堂模式,在復習課、訓練課上使用的確是很有效的,但在一些理解程度較高的新授課上就勉為其難了,如文言文教學。學生的預習有時只是教學參考書的搬抄,并不能真正弄懂弄透;學生的講讀有時也只是自顧自講,至于其他學生有沒聽懂,主講的學生也不聞不問。這樣的學習效果必然要打一個折扣。課堂中恰到好處地使用多媒體不僅能使整個學習環節流暢自然,而且能起到鞏固強化的作用,突出重難點。畢竟在學生聽、說的過程中課件展示,本身就有醒目的效果;何況這是教師精心設計的課件呢?如果在多媒體展示的同時,教師再配上得體的肢體語言,強調效果會更顯著!
四、課尾展示,小結啟發升華
俗話說:“編簍編筐,重在收口;描龍描鳳,重在點睛。”“收口”和“點睛”形象地概括了小結的重要性。在課堂結束前通過多媒體課件小結,簡明扼要,提綱挈領,一目了然。既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總結規律,形成知識結構框架,也可在做小結時提出一個有啟發性的思考題,造成懸念,為下一節課蓄勢,做好鋪墊。這樣不僅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提供導向,而且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望。
五、課后展示,補充拓展延伸
許多文學作品被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如課本中的六部“名著推薦與閱讀”。像電視劇《長征》,歌曲《長征組歌》《黃河大合唱》,MTV《我的中國心》等作品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在學完課文《孔乙己》后,我們可以利用課后時間播放《孔乙己》的視頻錄像,讓學生從肖像、動作等方面與課文進行比較,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文字語言的理解。學完《變色龍》后,我們可以觀摩韓善續表演朗讀《變色龍》視頻,繼而布置學生表演,從而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樣引導學生從語文知識的純教學內容中走出來,把理論知識升華為語文能力、思維發展、創造力的培養以及人格完善的全方位教育。以上是我在學習杜郎口語文教學模式,在杜郎口語文教學中融進多媒體技術的一些小的實踐活動和拙見。我始終認為:只有適合教師本人的教法,只有適合學生的學法,才是最合理的教法和學法,才能將教育的效益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