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藝美術運動中自然花園發展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講述了工藝美術花園的起源,從工藝美術運動的概念、內容、代表人物入手,探討自然花園在工藝美術運動中的發展以及所受的影響。
1工藝美術運動
工藝美術運動,指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起源于英國,并逐漸拓展至歐洲和美洲的一場具有國際特色的藝術運動思潮。除歐美國家流行,工藝美術運動還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流行到日本各個地區,此后在東亞各個國家廣泛傳播,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運動對現代設計的普及和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1.1工藝美術運動的產生
工藝美術運動與當時的一些藝術家和推崇人文主義的知識分子的研究有著密切關系,這些研究包括人的勞動方式、生活方式和這一時期社會狀況的各種表現。這一群體往往對自然環境抱有強烈的藝術理想化情懷,對傳統藝術文化、自然原始美和生態環境都懷有強烈的理性思考,意圖以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喚起當時因工業技術發展所引發的經濟迅速增長而逐漸緩慢消失的自然原始美和生態美。
1.2工藝美術運動的內容
工藝美術運動開始于1851年倫敦“水晶宮”舉辦的世界博覽會[1],會上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機械制作的工業產品,展品的設計式樣各異,反映出一種普遍具有為藝術裝飾而追求設計的熱情,但也展示出漠視一切基本裝飾原則的特征。工藝美術運動包括傳統至現代藝術設計的各個方面,它探索自然變遷,突出自然主義。在園林設計方面,工藝美術運動借用自然植物因素,強調花園景觀,使得設計充滿鄉間的浪漫情懷。這種以自然植物為內容,以規則式布局為主體的花園設計獨具一格,成為當時園林設計的時尚,進而影響后來整個歐洲的園林設計。“水晶宮”的成立和開放,是促使工藝美術運動如火如荼發展起來的導火索,藝術家、建筑師和思想家開始批評大工業生產,并試圖退隱到自己理想中的中世紀和哥特時代。從意識形態上看,這場藝術運動明顯帶有一定的消極色彩,因為其對大工業與現代機械的美學作了片面性的否定,這也導致工藝美術運動無法成為領導全球的主流藝術。
1.3工藝美術運動的代表人物
約翰·拉斯金,實踐代表人物是約翰·莫里斯,他也被喻為“現代設計之父”[2]。他們主要提倡的理念是追溯中世紀手工藝傳統,同時也受到日本和中國一些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影響。工藝美術的發展,主要是為了實現誠實的藝術,恢復傳統工藝中的設計手法。他們對機械的美學表示強烈反對,主張以設計的形式生產限量的、為少數人提供服務的、充滿了傳統美學的產品。
2工藝美術運動中的自然花園
2.1自然花園的初期發展
在工藝美術運動蓬勃發展之時,也出現了對新的花園模式的思考,其實踐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提出關于園林設計的新觀點,威廉·莫里斯對于現代園林設計的基本理念來源于“學習自然”,他提倡要對一個園林進行整體設計,從大自然中不斷汲取更多元素的同時,也要避免刻意照搬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他認為,裝飾的綠籬需要有序完整,花卉的種類與布局需要自由有趣,人們可以不去過多地干預花園內植物的生長,讓時間和自然去完成完美花園所需的“復雜性”。2.1.1代表作品:紅屋。威廉·莫里斯最能表現其園林觀點的代表作品就是紅屋(如圖1),是英國的第一座紅磚建筑。紅屋采用了很多哥特式的裝飾細節,但和其他維多利亞時代流行的灰色外墻、對稱式的建筑完全不同,它形狀呈L形,并不對稱。建筑整體用紅磚砌成,不加任何抹面,表現出建筑物的力量和質感。莫里斯認為,庭院也是建筑的一部分,而庭院的建設實際上就是建筑“外部房間”的建設。紅屋的庭院有用4個柵欄隔開的“外部房間”,包括藥用植物園、蔬菜園和2個花園,花園植物多為英國鄉間的野生植物[3]。2.1.2紅屋的歷史地位。紅屋是19世紀工藝美術運動的重要見證,在威廉·莫里斯理論下,紅屋在當時擁有一批狂熱的崇拜者,工藝美術運動的追隨者也與日俱增。到20世紀初,當時的新中產階級填寫夢想清單時,都會加上在城鎮郊區購置房屋新建花園,人們更加渴望自然,追求鄉土、質樸、更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花園設計。
2.2自然花園的中期矛盾
威廉·莫里斯的花園觀念為同時代的藝術家提供了靈感,同時他對園藝的非傳統觀念還影響了一代園藝家,特別是身為園藝師的威廉·羅賓遜和格特魯德·杰基爾。作為園藝家,威廉·羅賓遜主張園林設計應滿足植物自身的習性,使其自然成長。他還提倡開發當地的本土植物,以自然為范本組織植物,使它們能生長出像野外一樣的混交群落;認為設計師應該從英國的傳統鄉村花園中汲取靈感,建造原汁原味的村舍花園。在1870年,威廉·羅賓遜出版了著作《野生花園》,其中系統地再現了英國傳統的村舍花園設計手法,以簡單自然的美學為指導,并提出具體的園藝建造方法。《野生花園》不僅單純地闡述關于植物的選擇與配置,而且展示了一種與當時流行的規則式花壇配置背道而馳的園林自然之美,完全以野生植物的自然生長之美為核心,將人工痕跡隱而不見[4]。當威廉·羅賓遜的造園主張受到廣泛推崇時,他對規則式花壇和建筑的抨擊則遭到了反對。對羅賓遜的觀點進行激烈反對的是一位名叫亞瑟·布羅姆菲爾德的建筑師,他支持簡單而純粹的花園形式,摒棄園林中混雜無章的風格糅合,他更傾向于工藝美術運動中提出的“整體設計”原則,并致力于提倡建筑和園林必須統一規劃[5]。他認為園林應該是建筑的延展,希望通過規則對稱的空間布局和修剪幾何形狀的植物來調和園林與建筑之間的搭配;提出自然園林更難以與建筑相結合,特別是在小庭院里,自然形態比其他地方更顯不自然,應將規則式的庭院與建筑相結合。布羅姆菲爾德的理論在英國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布羅姆菲爾德的對峙下,羅賓遜撰寫了關于園林設計的論文,宣揚自然主義風格,批判建筑師將植物修剪為幾何形狀,只給建筑作陪襯的手法。這樣一來,關于自然和藝術之間關系的激烈論戰[6]就在造園領域誕生了,也因此出現了規則式設計結合豐富自然植物種植的花園形式,也就是現今所說的“工藝美術花園”。
2.3自然花園的最終融合
在工藝美術運動時期,著名的女園藝家格特魯德·杰基爾深受當時的運動領導者對于自然和審美意識的影響。她認為羅賓遜和布羅姆菲爾德的觀點既有正確的地方,也有過于狹隘的方面。她采用一種新的方法,將建筑與園林統一化,將規則的布局與自然栽植相結合,形成充滿新意的花園設計模式[7]。這種以規則式為結構,以自然植物為內容的造園風格,完美解決了園藝家和建筑家之間的爭議。格特魯德·杰基爾設計的曼斯特德·伍德花園(圖2)是工藝美術運動中具有重要代表意義的花園設計作品。曼斯特德·伍德花園包括3個花園和2座主要建筑,在設計過程中,師承自然、運用本土材料,講究整體布置,使園林充分展現了工藝美術園林的特色:規則式布局和自然式種植相結合。同時,在建造過程中,它注重鄉土植物的使用,融入格特魯德·杰基爾女士擅長的花境設計,實現了園林、自然與建筑三者的完美融合[8]。
3工藝美術運動對自然花園的影響
工藝美術與自然、建筑之間的矛盾,開創了造園新風格,成為了當時的園林設計風尚,推動著工藝美術運動造園蓬勃發展,也可視為現代西方園林設計開始探索的時代。工藝美術花園在自然與規則結合的基礎上,也體現出藝術家對當時混亂無章設計手法的整合和精煉,重現地域特征,保留傳統文化精華。這種在花園設計中運用色彩搭配與花境搭配的方法,改變了舊時代使用單一植物形象的造園手法,使花園成為建筑的一部分,與建筑元素相襯托,柔化建筑的輪廓線條,提升形式美。這種造園風格仍值得當代園林設計師繼續學習與深入研究。
4結語
工藝美術運動時期的園林設計經歷了初期對自然花園的新思考,到中期自然花園模式與規則花園的碰撞,最后在自然主義和規則式的論戰中迎來了最終的工藝美術花園[9]。工藝美術花園不僅是規則的布局與自然栽植的組合,也是對地域自然特性和文化傳統的尊重。即使它不能完全去除英國傳統的村舍花園風格的制約,它仍然對西方園林有著深遠的影響。19世紀英國的文化和藝術領域處于從傳統到現代的動蕩變遷階段,藝術家們仍在探索新的風格和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對園林風格進行革新,這也是現在的設計師仍努力追求并嘗試的。
作者:施美祺 孟瑾 單位:天津城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