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財政政策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財政政策主要可分為收入、支出、采購三個方面,均可作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工具。
(一)財政收入政策
政府可通過增稅、減免稅費調節投資于消費需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是通過對特殊新興產業企業、區域、產品給予稅收優惠政策,可減輕企業負擔,增加產品競爭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加快產業發展,如對新興產業產品如電動汽車,給予消費稅、營業稅稅收優惠,可降低產品銷售鏈運營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促市場快速成熟、提高大眾認可度、增強企業發展信心;二是非稅收入優惠政策,我國非稅收入項目繁多,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集資、政府基金,一定程度上成為新興產業鏈上主體經營者負擔。
(二)財政支出政策
財政支出一直以來是國家調節經濟運行,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工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優勢便在于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我國財政支出占國民經濟支出比重較高,許多時候財政政策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財政支出政策主要包括:一是一般預算直接支出,針對性強,將其應用助推戰略性信息產業發展,主要體現在引導整合技術,改善金融制度,擴大產品市場;二是專項資金政策可支持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產業發展工程、重大示范工程建設等,如通過設立環境標志專項管理資金,推進環境友好型產品生產,規范市場行為;三是財政補貼,一定程度上屬于國民收入再分配,可改變資源配置、供需結構,其形式靈活,投入至關鍵部位常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如糧食補貼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對環保工作較好企業給予直接獎勵,鼓勵節能減排;四是財政貼息政策,執行政策相對隱蔽,實質上可視為對企業的成本補貼,如給予貸款利息補貼,使相關企業直接獲益,解決新興產業相關主題貸款困難、成本高問題,可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三)政府采購
政府采購是一種購買行為,可直接擴大市場,調節經濟運行。政府采購發展新興產業主要體現在:一是優先采購國內產品,推動國內產業發展;二是優先采購中小企業,推動企業發展;三是優先采購新興產業產品,限制粗放型產業產品。
二、結束語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財政政策并非無規律可行,應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發揮財政杠桿引導,把握市場規律,積極穩健推進經濟轉型工作,地方上可因地制宜地制定戰略性產業發展規劃,尊重事實,立足于充分的調研研究,科學制定、執行財政支持策略。
作者:劉百惠 單位:山東大學(威海)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