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語文七步教學法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語文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模式力求本著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語文能力,從而更好地為社會生活服務,達到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創設情境———出示目標———自主探究———精講點撥———精選精練———課堂小結———課后作業”,初中語文課堂“七步教學法”不僅讓學生理解課文,拓展思維,更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的培養,使語文知識更好地向課外延伸。
[關鍵詞]初中語文;七步教學法;模式探究
我校在語文教學上探討“七步教學法”的改革,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達到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語文課堂教學“七步教學法”具體操作如下:
一、情景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銜接課間休息與上課的一個重要的橋梁,學生在課間休息幾分鐘之后,如何讓學生迅速從休閑狀態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這就需要一個很好的課堂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很快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程的學習中。設計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課堂導入應該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在學習《真正的英雄》一課時,教師先出示一張照片,讓學生猜他是誰,然后教師用沉痛而有力量的聲音說道“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的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為了保護地面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先后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迫降,結果壯烈犧牲。在16秒的時間里,我們永遠地記住了英雄的名字———李英健。第二,課堂導入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學習《金色花》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做一個熱身游戲,讓學生用“媽媽”“花”來說一段話,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學生說得熱火朝天。看著學生精彩紛呈的回答,教師乘機引入“花和媽媽既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今天我們看看獲得諾貝爾獎的印度作家泰戈爾的《金色花》是不是這樣呢?”第三,課堂導入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如學習《看云識天氣》一課時,教師說“中國有句俗話叫‘天有不測風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預測的時候’,同學們想一想,現在的天氣可不可以預測?你們家都是通過什么方式預測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如何預測?(板書)今天我們學習如何通過看云來識別天氣。”第四,課堂導入應該適合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和客觀實際。在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時候,教師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老婆婆,大兒子靠染布為生,二兒子靠賣傘為生。晴天她怕二兒子傘賣不出去,雨天她怕大兒子布染不了,就這樣郁郁寡歡。一天來了一個道人,問明情況后哈哈大笑,說還有比您更幸福的人嘛,雨天大兒子賺錢,晴天二兒子賺錢。老婆婆一聽對啊,這樣想她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同學們,你們想想為什么這樣說呢?老婆婆和道人有什么不同?(生答)對,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二、出示目標
學習目標在教學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學習目標的教學,學生能夠在繁雜交錯的知識中不迷失方向,學生知識、能力和價值觀都有依托,教師的導也有目的性,整個課堂會按一個主思路在走。在目標出示上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目標要多元生動。導入之后,學生進入軌道,為了能盡快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確定性的學習任務。如果目標內容少,在導入中有很明確的提及,可以用口頭方式敘述,直奔主題。如果是連上兩節語文課,學生容易產生疲倦感,就用“瓜分法”或“摘果法”分課節出示,這樣學習起來不累,又避免了偏離主題。第二,目標要避繁忌多。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不一樣,知識螺旋式上升不是很明顯。有時一篇文章從詞句、主題、寫法等方面要學的知識點很多,如果在學習時面面俱到,重點反而不突出,這時可以在同一單元中選出共同的或者不同的目標,每篇各有側重,學生就會把內容消化好。第三,目標要多維度。切不可把語文知識點看做唯一目標,一定注重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這些體現在實現目標的具體活動中。
三、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不是學生獨自一人探究知識,而是先自學再小組合作。在自學階段,學生總體內容基本一樣,自己整理生僻字詞,整理作家作品,整理文章主要內容和思想,整理自己發現問題和困惑,并用雙色筆標出或者寫在專門的筆記本上。在完成自學任務后,學生進入合作學習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以同桌和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學習的主要內容首先是上一階段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其次是語文書課后習題進行探究,并在書上做批注。這個階段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己解決自學中發現和提出的疑難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競爭和團隊合作意識。教師在此時主要是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生的問題給予適當、適時的點撥和引導,而不是僅僅明確問題的答案。
四、精講點撥
所謂的“精講”就是挑揀重要的,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和學生疑難及共性問題講;所謂“點撥”就是教師敏感洞悉學生思維、情緒的態勢,迅速作出反應,及時采取恰當措施的教學藝術,它起到“撥云見日”“點石成金”的功效。在“七步法教學”中,精講點撥環節注重的是學生沒有解決的疑難,注重的是目標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能解決的不再重復,學生不會的不理解的,教師才去講解,才去點撥。點撥要做到以下要求:第一,在新舊知識交替處點撥。在學習《愛蓮說》一課,我們學習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到了茅盾的《白楊禮贊》又涉及這種寫作手法。語文知識不像其他學科可以舉一反三,而是隔了很長時間才又接觸到,學生記憶不是很真切,這時提起《愛蓮說》一課的知識點,學生便一點即通。第二,在突破難點時點撥。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每個人都在撒謊,只有那個孩子說了真話。學生也很快得到結論,即大人虛偽,小孩真誠。教師追加一問“既然是渴望真誠,為什么非要選一個孩子說出真話呢?”經此一點撥,學生門立即回答皇帝、老大臣、年輕的官員、騎士、圍觀的人們———他們是社會的代表,說明世風虛偽,只有孩子沒受世風熏染,孩子是真誠的,可見作者呼喚真誠,讓世界飽有一顆童心。經過這樣追問和補述,理解就全面了。第三,在學科交叉或背景處點撥。學科間存在交叉性,語文學科也如此,但語文學科往往在文章背景及說明文中出現得多。如學習《列夫•托爾斯泰》一課時,學生可能對他的眼睛有一百個眼珠、目光犀利不是很理解,這時如果將歷史中文藝復興時期的內容銜接一下,對他的人和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會更深刻。
五、精選精練
知識學完了,必須要鞏固練習,把學過的知識通過練習檢測學習效果。如果只注重習題的精煉沒有數量,達不到鞏固知識點;反之,只要數量不注重質量,也是徒勞無功。質量和數量都要保證,就必須精選精練。第一,要圍繞目標選題,明白這節課學習的宗旨;第二,突出重點難點;第三,要盡量和中考銜接,讓學生在題型上見世面。
六、課堂小結
新課結束后,必須要小結。雖占時較少,但它是效率高、功效強的一種很重要的記憶。既可由學生小結,也可由教師概括,還可師生互動,如以搶答的方式,不論哪種方式,都要盡力突出目標,綱目分明。指出容易模糊和誤解之處,讓學生理解難點,掌握重點,使學生感到“言已盡而意無窮”,跨越課堂教學和課后休閑的時空界限,主動去探索。
七、課后作業
在語文作業的布置上以往總是很簡單粗陋,寫寫字詞,背背語段,或者做相應的練習冊,很少對作業內容進行認真思考。教師布置作業充滿了盲目性,布置作業的目的不明確。在“七步教學法”中作業布置應遵循這幾點:第一,明確作業目的,圍繞鞏固學習目標選題。第二,開發作業資源,豐富作業形式。第三,分層次設計作業,把握好難易。總之,在語文教學中,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師生共同努力,再加上適當的技巧,相信教學成績一定會有明顯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陳玉蘭.初中語文教師家庭作業布置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09).
[2]趙中艷.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優化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6,(11).
[3]郭吉成.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與課堂教學走勢[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07).
[4]黃其毅.把握各個環節,打造高效課堂教育教學研究[J].2017,(11).
作者:王威 單位:黑龍江省嫩江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