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的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國際經濟運行不穩定,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這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給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帶來了不穩定性。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大力實行“減稅降費”政策,所以,需要認真研究財政收入管理和提高相關問題,為增加各級政府的財政收入打下理論基礎。
[關鍵詞]政府財政;稅收管理;非稅收入
1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社會經濟建設的好壞會影響政府的財政收入,如果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基礎扎實、市場繁榮,即便是減費降稅,它的基數總量也是大的,因此對于政府,它的財政收入還是有保證的。所以,增加財政收入,必須打好“經濟牌”,把一個區域的經濟基礎做扎實,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提升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一是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經濟發展速度尤其之快,那些單單靠某一產業實現發展的地方,瓶頸逐步顯現出來。特別是一些重工業、旅游等地方,對于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舉步維艱,多數人口面臨重新選擇職業,甚至出現了大量人口外流的情況。不管一個地方面臨什么樣的經濟狀況,都需要對其社會經濟發展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方向,適應當地的發展特點。政府需要了解當地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水平,熟悉它們各自在財政收入比例,并對其進行適當調整,讓該地區經濟始終保持在一個正確的軌道上運行,只有抓住經濟基礎這個“根”,才能保證財政收入有一個“長”的動力。比如做好農業基礎工程,因為農業是第一產業,經濟建設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農業,可以根據當地的特點,有側重地促進種植業、林牧業、畜牧業的發展;同時,要拓寬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渠道。同時,需要調整工業結構,工業是直接關系到財政收入的產業,對于產能過剩、高污染的項目,該關就關、該停就停;而對于新能源、新技術的項目,該扶持就扶持。最后,還需要注重第三產業的建設,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對于第三產業也應該結合當地情況,突出重點,大力發展。二是下大力氣,調整增長方式。數量和質量是經濟增長兩個重要的衡量指標,提高經濟發展速度,不能單獨撇開效益來看,這種效益包括經濟、社會、環境等。我國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采取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這種方式會消耗大量的資源和時間。要想一個地區經濟增長速度保持穩定,就應該轉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借助科技的力量來提高經濟效益。比如實現傳統產業向生態型、節約型轉變,既要注重速度,又要注重效益。三是注重特色,調整建設方向。每個地區和地區之間所處的各類環境都不相同,包括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經濟環境等,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時,能夠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加強該地區的經濟特色建設,發展優勢產業,增加財政收入。
2加強稅收管理制度
稅收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保持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的重要一點是加強稅收制度建設和管理。一是保持地方財政合理比例。財權包括財力分配在內,它是否科學合理,都會影響到財政收入的多少。所以,需要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入比例,既要保證國家層面有一個穩定的財政收入增長,也要保證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穩定。二是持續完善各類稅收制度。首先對于稅收制度規定的制度,應該不斷調整立法主體,分清楚哪些是中央行使的,哪些是地方行使的,這樣不僅可以緩解中央制定和行使法規的壓力,還可以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自身優勢,更重要一點是對財政收入增長非常有利。近年來,我國財政稅收制度在不斷改革,為了使其政策充分發揮,可以對其進行相應調整,來實現各類法規制度配套完善,這樣有利于稅收的征管,為提高財政收入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三是改善轉移支付體制。關于轉移支付體制,一方面,要選擇適合的方法,選擇的方法要使得轉移支付變得更加公開公正,還要使得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逐步加以規范;另一方面,要選擇恰當的方式,轉移支付的方式有很多種,對于特定的情況,對于支付方式的選擇要恰當,當然,我國的實際情況是,一般性轉移支付應該作為重點,而其他方式的支付作為重要補充。
3加強財政管理建設
再好的制度法規也需要通過行使和管理來把它進行落地,對于財政收入而言,應該做到的是該收的一定要收,不能有任何的遺漏,具體來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增加財政收入。一是適時調整征管手段方式。建立完備的組織領導體系,要以各級政府部門牽頭為主,各級政府領導任相關負責人,可以下設辦公室,負責涉稅信息收集整理、履行督察督辦、處理各類問題。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對接各類涉稅信息、及時處理分析、篩選交辦、反饋跟蹤,把涉稅信息轉化為稅源,納入稅收征管,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治稅的增收作用。二是有效清理稅務征管盲區。依托各類信息平臺,大力開展稅收清理工作,抓住有利時機,對所管轄的各行各業欠稅企業實行監控管理,建立重大欠稅企業檔案,不斷加強稅源監控力度,堵住稅收征管漏洞。三是加強稅收征管落實力度,對于相關的法律法規,要及時結合情況變化進行適時調整和完善,在征管方面,對于涉及偷稅漏稅的企業或個人,必須嚴厲打擊,該罰則罰,只有這樣,才能維護法律法規的權威,真正把制度落到實處。
4加強非稅收入管理
非稅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它是指除國家稅務規定的稅收之外,為提供公共服務而收取的一系列資金和費用,這類收入包括行政事業收費、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等。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對于服務經濟發展、提高財政收入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拓寬非稅收入管理范圍,非稅收入由于自身存在很大的靈活性,所以管理這些費用就有一定難度。因此,需要將其管理的范圍不斷細化。比如將各類資源包括礦產、土地、海域等全面納入非稅收入管理范疇,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控制,進而增強對于這部分收入的管控力。二是規范非稅收入,清理不合規條目,各級政府要不斷完善非稅收入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對于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收入項目要堅決取締;同時,完善非稅收入征管體系,根據收支兩條線的規定,該上繳的上繳,提高征收效率和效果。三是持續進行罰繳分離改革,對于各業務系統的沒收罰款等收入,包括交通、法院、環保、公安等,納入非稅收入體系來進行征收管理。四是加強國有資產收益管理,將這部分收益也納入非稅收入的征管范圍,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流程,使得各類收益都在監管之下。
參考文獻:
[1]鐘堅毅.我國財政收入規模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2(12).
[2]肖婷玉.我國財政收入的規模與結構分析[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
[3]常志強.推進綜合治稅增加財政收入[J].中國財經信息資料,2014(14).
[4]郎翠.關于加強財源建設增加財政收入的思考[J].企業導報,2014(16).
[5]李陽.培植經濟增長點增加財政收入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0).
作者:田進 單位:成都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