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術前訪視護理程序應用價值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研究護理程序應用于術前訪視對手術配合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天津寶坻區人民醫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進行手術的患者100例,依據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應用傳統術前訪視進行干預,觀察組應用改良后的術前訪視進行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體位正確率、術中意外處置及時率、特殊用物準備完好率及醫生對患者在手術中主動配合的滿意率。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體位正確率、術中意外處置及時率及特殊用物準備完好率等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醫生對患者在手術中主動配合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程序應用于術前訪視,可提高患者的手術效率,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相對提高了患者和醫生之間的手術配合度,對臨床護理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護理程序;術前訪視;手術;配合度;治療效果
在醫療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許多醫院在臨床上接收的患者也與日俱增[1]。與此同時,與治療同樣重要的護理模式也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對于手術治療來說,影響手術是否成功的因素,不僅需要醫生的技術和能力,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和配合度也尤為關鍵。而患者依從性和配合度的提升,患者的術前護理和訪視發揮了重要作用,術前訪視在護理學上是舒適護理模式的一部分,其護理質量對手術治療的效率有著很大關系[2-4]。本文就我院100例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訪視,并應用護理程序的效果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進行手術的患者共100例,依據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20~65歲,平均(48.22±11.21)歲;體重53.21~83.68kg,平均(66.21±4.32)kg;身高155.62~182.65cm,平均(169.68±4.32)cm。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21~62歲,平均(49.12±10.32)歲;體重52.68~84.28kg,平均(65.28±2.96)kg;身高156.63~183.85cm,平均(171.18±4.65)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在進行術前予以患者術前常規訪視,通過對患者的病例資料和病情變化情況,對患者發放術前訪視單,告知患者術前注意事項等。觀察組患者應用改良后的術前訪視模式進行干預。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前,向麻醉師進行了解,通過掌握患者在手術中使用的麻醉方式,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分析,在術前對患者自身情況及病情資料進行收集和了解,通過向醫生了解相關患者的資料及手術治療方式,為患者制訂合理的麻醉措施及鎮痛措施。隨后,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為患者制訂合理的術前訪視單。可利用相機將患者的手術體位進行拍攝,對關鍵措施進行特別標注,也可制作手術流程方案。同時,護理人員在對患者術前訪視的過程中,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及病情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的評估情況,對患者及家屬實施有針對性的有關疾病健康知識宣教。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方法
觀察評估兩組患者的手術體位正確率、術中意外處置及時率、特殊用物準備完好率及醫生對患者在手術中主動配合的滿意率。其中醫生對患者在手術中主動配合的滿意率標準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體位正確率、術中意外處置及時率、特殊用物準備完好率比較
觀察組手術體位正確率為96.0%,術中意外處置及時率為94.0%和特殊用物準備完好率為96.0%,均高于對照組的80.0%、76.0和82.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手術中主動配合的滿意率比較
對照組醫生對患者非常滿意35例,占比70.0%,滿意5例,占比10.0%,不滿意10例,占比20.0%,對照組總滿意率為80.0%(40/50)。觀察組醫生對患者非常滿意40例,占比80.0%,滿意9例,占比18.0%,不滿意1例,占比2.0%,觀察組總滿意率為98.0%(49/50),兩組比較,觀察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2737,P=0.0040)。
3討論
在手術前訪視中,通過應用改進后的術前訪視,對患者在手術治療時和醫生的配合度、特殊用物準備完好率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從而對手術配合質量的提高有重要的輔助作用。術前訪視是手術中實施護理模式的重要部分,術前訪視是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的職責和工作。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的醫療技術水平不斷發展,護理模式也從原來的傳統護理模式轉變成新型護理模式,新型護理模式秉承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同時也對傳統的訪視模式進行了一定改進。改良后的術前訪視更能滿足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治療積極性[5-7]。本文對兩組患者手術體位正確率、術中意外處置及時率及特殊用物準備完好率進行了比較研究,應用新型訪視的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均優于應用傳統訪視的對照組,醫生對患者在手術中主動配合的滿意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護理程序應用于術前訪視,可提高患者的手術效率及治療效果,相對提高了患者和醫生之間的手術配合度,對臨床護理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戴孟蓉.術前訪視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15):163-164.
[2]高霆,安陽.術前訪視聯合安全管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影響[J].智慧健康,2019,5(31):131-132.
[3]陳琳.以家庭為中心的互動式術前訪視對四肢骨折患兒家屬心理狀態和認知程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20):3314-3317.
[4]殷曉蕾,鄒君怡,楊麗.圖譜式術前訪視對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心理和行為改善的效果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0):3487-3489.
[5]王茹.評價術前訪視在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智慧健康,2019,5(28):91-92.
[6]程芳蘭,李文靜,李冬蓉,等.術前訪視對擇期手術患者改善不良情緒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6):348-349.
[7]朱檸靚,陶祥令.手術室專科護士術前訪視模式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9):168-172.
作者:肖艷 單位:天津寶坻區人民醫院大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