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不孕癥患者術前狀態與醫學應對方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調查不孕癥患者術前焦慮狀態以及所采取的醫學應對方式,分析不同的應對方式與狀態焦慮的相關性。方法:選擇112例不孕癥患者,分析狀態焦慮水平和應對方式的影響因素,并分析應對方式與狀態焦慮的相關性。結果:112例不孕癥患者中,狀態焦慮檢出率為54.46%,平均分為(44.14±8.36)分,醫學應對中面對、回避及屈服各維度的得分分別為(21.01±2.92)分、(15.73±2.86)分和(8.68±2.54)分。與常模得分相比,在狀態焦慮和面對、回避2個因子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孕癥患者越采取屈服的應對方式,其狀態焦慮水平越高(R=0.342,P<0.01)。結論:不孕癥患者術前狀態焦慮水平高于常模,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降低焦慮水平,鼓勵患者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從而提高療效。
【關鍵詞】不孕癥 焦慮 醫學應對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8月就診于本醫院微創中心的不孕癥患者112例,均為女性。患者平均年齡(29.71±5.29)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2人,高中及中專19人,大專及以上31人。職業:無業49人,職員29人,務農14人,其他20人。不孕癥狀況:原發不孕58人,繼發不孕54人,不孕時間3年。良性腫瘤切除術12例,雙側輸卵管近端結扎遠端造口為體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準備47例,盆腔或宮腔粘連松解、雙側輸卵管通液術36例,子宮內膜息肉摘除術6例,子宮縱膈切除術4例,子宮內膜異位電灼術7例。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不孕時間超過1年,有手術指征。②排除標準:伴有非生殖系統的疾患和精神異常的不孕癥患者。
1.3調查工具
1.3.1一般資料問卷采用自編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診斷、手術情況等。1.3.2狀態焦慮量表(S-AI)[2]由Spielberger等人編制,用于評價應激狀況下的狀態焦慮,共分20個條目,其中半數為描述負性情緒的條目,半數為正性情緒,各個條目按1~4級計分,1表示完全沒有,2表示有些,3表示中等程度,4表示非常明顯。凡正性情緒均為反序計分。最小值20,最大值80,分值越高,代表焦慮程度越大。正常人群女性總樣本評分為(38.97±8.45)分,本研究將得分高于平均分0.5個標準差以上者視為焦慮。1.3.3中文版醫學應對問卷(MCMQ)[2]MCMQ包括面對、回避、屈服3個維度,共計20個條目,各條目按1~4級計分,有8個條目為反向計分。分值越高則表明個體越傾向于采用該應對方式。
1.4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專人發放,由自愿參加的患者自行完成。共發放調查問卷115份,回收有效問卷112份,回收率97.4%。
1.5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中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分析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關法。所有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孕癥患者術前狀態焦慮和醫學應對情況的比較
在本研究中,患者術前狀態焦慮檢出率為54.46%,平均分為(44.14±8.36)分,高于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醫學應對中面對維度得分為(21.01±2.92)分,回避維度得分為(15.73±2.86)分,屈服維度得分為(8.68±2.54)分。與常模得分相比,在面對、回避2個因子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屈服因子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孕癥患者術前狀態焦慮和醫學應對的單因素分析
在本研究中,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和不孕原因及時間均對狀態焦慮和醫學應對沒有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年齡大于30歲、不孕時間大于3年、文化程度高、有職業的患者焦慮水平偏高,較易采取屈服的應對方式。
2.3不孕癥患者術前狀態焦慮與醫學應對的相關分析
在本組患者中,面對、回避因子與狀態焦慮間的相關性均無統計學意義,相關系數分別為0.017和0.129。而屈服因子與狀態焦慮評分之間呈正相關,表明不孕癥患者越易采取屈服的應對方式,其狀態焦慮水平越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R=0.342,P<0.01)。
3討論
3.1不孕癥患者在術前易采取面對或回避的醫學應對方式
本研究調查顯示,不孕癥患者術前狀態焦慮水平雖高,但較多患者采取面對和回避的醫學應對方式,較少部分患者采取屈服的消極應對方式,這與盧鳳笛等的研究一致[3]。在我國不孕癥患者特別是女性,更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壓力,加上對配偶歉疚感,焦慮和抑郁是最常出現的心理問題[4~5]。有研究表明隨著不孕年限的延長,她們婚姻適調性下降,出現婚姻危機。大量文獻報道:不孕癥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差,抑郁發生率均高于常模或健康孕婦[6]。
3.2采取屈服應對方式的不孕癥患者狀態焦慮水平較高
本組采取屈服應對方式的患者中,屈服應對與狀態焦慮呈正相關,其狀態焦慮水平更高。因此,護理人員應多渠道關心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加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7]。綜上所述,不孕癥患者術前焦慮水平較高,但在術前變化明顯,大多能采取面對和回避的應對方式,對未來充滿希望,并主動配合醫務人員治療。護理人員應認識并重視不孕癥患者的這種獨特心理狀態,及時有效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滿足其需要;而對采取屈服應對方式的患者,更應該引導她們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以降低其焦慮水平,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秦明芳.心理護理干預不孕癥患者的系統評價[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9(2):147~151.
[2]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24~241.
[3]盧鳳笛,羅家有.不孕年限與患者焦慮、抑郁、應對方式的相關性[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2):137~139.
[4]吳遠菲,黃志承,楊旭輝,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同階段患者焦慮狀況調查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5):606~608.
[5]叢美華.電子信息平臺在不孕癥宮腔鏡術后延續護理的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5):14~15.
作者:孫霞 單位:中國科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微創醫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