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創板上市企業創新能力與融資效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選取2019年科創板上市的70家科創企業為研究樣本,運用DEA方法對樣本企業創新能力與融資效率進行評價,研究發現有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的融資效率到達DEA有效,占比不足8%;占比約91%的科創企業融資效率處于較為有效水平,但未達到DEA有效,并且這些科創企業的融資處于規模收益遞減狀態,最后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宏觀層面和企業管理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科創板融資效率;DEA;創新
2020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科創板的設立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注冊制先行的試驗田,同時也是國家開始重視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高新技術企業前期投入較大,很難從銀行業間接融資,并且A股創業板上市要連續三年盈利,三年盈利收入不得少于500萬元。而科創板在財務方面,允許存在為彌補虧損或未盈利的企業上市,并為申請上市企業的市值及財務指標設立5套標準,是綜合考慮市值、收入、凈利潤、研發投入、現金流等多種條件而設置的“市值+不同條件”的組合,有效補充中國成長型科技創新企業融資短板、助力中國經濟轉型深化。研發創新能力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融資效率在宏觀上體現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在微觀上體現公司資本結構、企業價值。因此,研究科創板上市企業創新能力與融資效率對帶動產業和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文獻綜述
企業融資目的是經營活動的需要,科技創新型企業一般在研發方面投入較大,上市是企業最主要融資渠道之一,同時創新活動存在很大風險和不確定性。李京文等在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融資效率研究,以北京市51家戰略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為樣本,指出提高企業自身技術水平、優化資本結構與多層次金融市場、為企業提供優良的內外部環境都是不斷提高企業融資效率的重要途徑。石宇在對融資對企業創新影響的研究,認為企業融資對管理創新既有正面影響又有負面影響,但以正向積極為主,融資對無論是對商業模式還是文化創新創都是正面的,多渠道豐富運用融資方式提高研發創新能力,在市場中形成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吳陽芬等在對新三板中小企業融資效率測度研究,結論是中國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業融資效率整體處于相對較低水平,而科研技術創新對企業融資效率的作用明顯。閆紅蕾等對資本市場發展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實證分析表明資本市場發展對實體經濟具有一定積極作用,通過不斷提升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作用,以股票市場流動性帶動企業管理、技術等方面創新,為推動供給側改革提供了經驗證據。當前國內對企業融資相關文獻較多,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較多,而科創板是2019年7月開市,特別是在注冊制改革后,對科創板上市企業融資效率研究的文獻較少。并且科創板企業的上市時間部分剛滿1年,上市后的時間序列數據不完善,因此本文將采用DEA靜態對企業創新與融資效率進行評價。
2基于DEA的分析
數據包絡分析(DEA)是一種基于被評價對象間相對比較的非參數技術效率分析方法,可同時對多個對決策單元投入和產出建立線性規劃模型,對各決策單元的相對有效性做出評價,并分析投入變量的冗余與不足,并進行優化達到最優狀態,在生產經營及管理等領域應用廣泛。評價融資效率一般分為CCR和BCC兩個基礎模型。CCR模型假設規模報酬不變,即技術水平和生產要素價格不變的前提下,投入要素與產出要素等比例變動,但現實中企業規模報酬呈先增后減的變化規律。本文研究的科創板上市企業基本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因此要采用規模報酬可變的BBC模型。在應用BBC模型的條件下,綜合技術效率(TE)等于純技術效率(PTE)和規模效率(SE)的乘積。當綜合技術效率為1時,即各決策單元的規模效率值和純技術效率相等且均為1,企業在創新技術應用、經營管理以及投入產出規模都處于效率的前沿面上,說明融資效率是有效的;如果效率值小于1,無論是純技術效率,還是規模效率至少有一個不是最優狀態,說明企業存在投入變量冗余或者產出不足。因此本文對2019年上市的科創板企業創新能力對融資效率評價,主要運用DEA方法下規模收益可變的BBC模型。
2.1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9年科創板上市的70家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科創板上市的第一個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行業覆蓋了高端裝備制造業(8家)、節能環保產業(1家)、生物產業(17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31家)、新材料(12家)和相關服務業(1家),所用到的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
2.2投入產出變量的選取
與研發創新最直接的投入要素是研發資本和人才,投入變量選取方面:①企業的研發支出,體現企業在研發創新方面的絕對投入;②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例,衡量企業創新活動的投入和成本;③研發人員數量,衡量企業創新人才方面投入;④無形資產,可資本化衡量企業持有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等的創新能力。產出變量選取方面:①營業收入,包括企業主營業務以及其他業務收入,反應企業的產出在市場需求下的價值;②凈資產收益率,衡量運營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指標值越高,說明給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
2.3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本文在運用DEA方法計算融資效率時,要滿足對決策單元和投入產出數據維度的兩個前提:一是決策單元數量要大于投入和產出變量之和的2倍,樣本中的決策單元數量為70,投入與產出變量共6個,滿足數據維度要求;二是輸入數據必須為非負數,投入和產出變量均為正數,同時將數據轉化為相同數量級,無量綱化處理后的數據在0.1和1之間。
2.4融資效率評價
本文運用DEAP2.1軟件對樣本企業的融資效率進行評價,結果如表1。在70個樣本數據中,僅有5家科創企業的綜合效率值等于1,并且松弛變量為零,說明這些企業投入產出比例達到最優,投入無冗余,產出也無不足,融資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其余65家科創企業,有3家純技術有效而規模未達到有效;9家規模有效而純技術未達到有效;53家企業純技術和規模均未達到有效。對綜合技術效率值而言,約91%的科創企業的效率值在0.8至1之間,說明創新對科創板企業融資效率處于較高水平,但未達到有效;對純技術效率值而言,約87%的科創企業的效率值在0.8至1之間,說明科創板企業融資純技術效率水平較高;而對規模效率值而言,大部分企業的融資處于規模收益遞減狀態,即增加一定的投入并沒有使產出同比例增加,說明科創板上市企業存在盲目擴大規模但管理水平未同步提升以及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等現象。
3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文運用DEA方法對樣本企業創新能力與融資效率進行評價,研究認為,2019年科創板上市企業中,有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的融資效率到達DEA有效,占比不足8%;占比約91%的科創企業融資效率處于較為有效水平,但未達到DEA有效,并且這些科創企業的融資處于規模收益遞減狀態?;谝陨辖Y論,提出建議如下:(1)宏觀政策支持方面。一是建議金融機構針對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自身發展規律和經營特點,創新信貸產品、政府聯合銀行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完善社會資本的投入及退出方式路徑等都是為科創板上市公司提供多渠道融資、提升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外部保障。二是建議圍繞科創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政策支持,發揮政府+市場的制度優勢。(2)企業經營方面。一是優化資本結構,適當降低資產負債率緩解企業長期償債壓力,結合經營生產實際,通過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方式逐步達到資本結構的帕累托最優。二是平衡好科研創新投入與經營發展的關系,持續研發投入是為保持核心競爭優勢,但企業要避免盲目創新,將創新成果和競爭優勢轉化成持續盈利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根本要求。同時要杜絕資金的閑置或浪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三是對重點共性技術攻堅,通過市場化和專業化運作,突破技術瓶頸,充分發揮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各自優勢,建立能夠融資、融智一體的運營機制,快速現實科技成果轉化。
[參考文獻]
[1]李京文,王宇純,楊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融資效率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6):74-82.
[2]石宇.融資對企業創新影響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8.
[3]吳陽芬,曹繁華.我國新三板中小企業融資效率測度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9(1):69-77.
[4]閆紅蕾,張自力,趙勝民.資本市場發展度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基于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視角[J].管理評論,2020(3):22-36.
作者:王巍 單位: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