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財務會計不確定性成因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前言:
由于財務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有很極大部分是屬于受到人為因素所致,所以,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并嚴格執行其所對應的措施,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這種不確定性的出現。但是,目前我國對財務會計信息中不確定性的研究仍處于初始階段,研究成果十分有限,與歐美發達國家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當下之急,必須立于正確地認識財務會計對企業經濟管理的作用的基礎上,有效規制財務會計工作實踐中的不確定因素出現,實現有序管理。
1.企業財務會計不確定性之理論內涵
財務會計工作要求遵循客觀、真實的原則,由此產生的財務數據必須是準確的。但在現實會計賬務處理過程中,這種理想狀態是很難達到的,會計工作所產生的財務數據并不是完全精確的,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其對公司經營業務的反映也不是完全準確的。造成財務會計工作出現不確定性的原因很多,本文將這種不確定性形成的原因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客觀環境因素造成的;一類是由主觀人為因素造成的。客觀環境因素主要是指來自財務會計系統之外的因素造成的不確定性,這些因素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主觀人為因素則是指財務會計工作運行系統內部存在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主要是由會計準則及會計人員的不規范行為造成的,是可以修正和避免的。
2.造成企業財務會計不確定性出現的成因
2.1外部因素
造成企業財務會計不確定性出現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下述幾點:
2.1.1會計對象的變化。世界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造成財務會計對象的不確定性。近幾十年來,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各種新型經濟業務不斷涌現,傳統財務會計工作面臨著巨大挑戰。變幻莫測的國際金融市場使經濟運行風險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市場的不確定性不斷加大,財務會計反映更加難以做到準確無偏差。同時,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也必然存在一些無法進行精確計算的交易事項,但卻要求反映在財務會計信息中。例如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分攤等。這些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消耗,而這種消耗造成的費用支出,受未來資產使用情況的限制,往往又受多種因素影響,很難準確評估,因而這部分費用的計算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只能靠會計的經驗估計來進行賬務處理。
2.1.2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即是主動適應社會環境,隨之社會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自身的運作形式。如,會計核算原則、核算方式、核算對象等,都是隨著財務會計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而不斷發生變化的。而立足當下這一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經濟業務較之前變得更加復雜,大量創新性金融工具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在復雜多變的世界經濟環境中,財務會計工作也變得更加復雜和不確定。為適應經濟發展,不斷出現的新的經濟法律法規也增大財務會計工作的難度。與此同時,企業經濟往來在時間上的延續性,也使得財務會計在賬務處理上的出現不確定性。簡而言之,企業經濟活動并不是階段性或靜止性的,相反,很多經濟往來都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始終,因而在進行階段性會計業務時就產生了不確定性。
2.2內部因素
造成企業財務會計不確定性出現的內部因素,主要有下述幾點:
2.2.1來自會計報告中的不確定。會計報告是對企事業單位一定時期內經營狀況的總體反映,也是財務會計工作的最后環節。會計確認、會計計量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將直接影響會計報告的準確性,甚至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疊加,導致會計報告中的不確定性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即使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都能做到精確無誤,在會計報告中由于財務信息及數據的高度集中,又可能產生新的不確定性。
2.2.2來自會計確認中的不確定。會計確認是指確定會計數據是否計入會計系統或計入何種會計要素下的過程。雖然財務會計工作中有會計準則為依據,但是由于經濟業務活動不是靜止不變的,會計準則無法涵蓋到每一具體的會計事務,這就使得會計確認中出現了不確定性;
2.2.3來自會計計量中的不確定。會計計量即是指用貨幣或者其他度量單位確定經濟事務的過程。會計計量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會計計量對象具有不確定性。由于經濟事項復雜多變,而這又與計量對象的未來存續息息相關,因而導致計量對象存在著不確定性。二是計量屬性的不確定性。而在這一計量屬性中,只有歷史成本能夠做到客觀準確,其他計量屬性均將受人為因素影響。
2.2.4來自會計假設中的不確定。會計假設是指對財務會計中尚未發生或尚未肯定的事項進行有根據的假設。會計假設主要包括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分期假設等幾個方面。首先,是會計“主體假設”的不確定。會計主體假設是指會計行為關注的對象是一個獨立的整體,這就對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進行了限定。但在實際會計工作中,由于人們對會計主體的不同理解,而導致會計主體的劃分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此外,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經濟行為高度信息化,電子商務的繁榮,經濟利益成為大多數交易活動的紐帶。因而,會計主體也隨著經濟信息化的不斷發展而開始轉變,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其次,是“持續經營假設”中的不確定。主要體現在:持續經營假設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在持續經營假設中,企業是一直運營的,不會破產或倒閉,但現代市場經濟的競爭日益激烈,沒有企業可以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長久經營。再者,是“分期假設”的不確定。會計分期假設將企業長期經營分為若干時間段,以便能夠進行較為準確的賬務處理。但是會計期本身即是人為劃定的,受人的主觀性干擾,存在明顯的不確定性。
3.降低企業財務會計不確定性的實踐措施
長期以來,不確定性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都是財務會計中的難題,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不確定性會計是以企業的不確定性經濟業務為核算對象,為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的專門會計。通過研究筆者發現,會計準則在對不確定性經濟業務進行規范時往往為企業提供了較大的選擇空間,使不確定性經濟業務的處理受到了主觀因素的影響。而企業在實務處理中,大多利用這一彈性,人為地左右了不確定性經濟業務的確認、計量和披露。因此,降低企業財務會計中的不確定性,對發現和解決不確定性經濟業務上的問題,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具有深遠的意義。
3.1采取財務報表附注的方式進行信息披露。
只有經過確定的會計信息及一些可以反映的不確定會計信息才能夠出現在財務報表中。財務會計中的不確定性問題受會計準則或客觀環境因素限制,也受人的主觀認識限制。對于一些無法量化只能通過文字內容表示的會計信息,應重視采用財務報表附注的方式進行披露。
3.2明確認識會計的不確定性是客觀存在的。
市場經濟環境復雜多變,會計準則、會計假設以及會計計量中的不確定性無法避免,因而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信息必然存在著一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確定性,使得會計信息只能達到相對可靠的程度,有時候甚至無法客觀地反映企業經營成果及財務狀況。這就要求企事業單位的領導人即信息使用者必須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準確認識這種不確定性,對財務會計信息抱著客觀科學的態度,正確分析這些信息,避免被誤導。
3.3保障會計準則制定機構職能權限的中立。
首先,作為指導財務會計工作的規范性原則,會計準則的制定必須是科學合理的。會計準則應當立足于會計基礎理論,充分考慮現實財務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可能性,經過科學論證,保證會計準則客觀、準確、中立。其次,明確會計準則中的定義解釋,減少由于語意模糊導致的不確定性的出現。
結語
伴隨我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各社企業單位的經濟活動也隨之日益頻繁。財務會計作為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當前仍有一部分企業未能清晰認識到企業財務會計的重要作用,使得財會職能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從而促成了企業經濟管理混亂局面頻現,進而嚴重阻礙了企業的向上發展。因此,企業應立足于當前的實際情況,盡快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減少主觀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最大限度地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的客觀準確。
作者:賈淑娟 單位:親和測定(大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