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學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國家對財政資金的監管日趨嚴格、規范。中小學是國家財政支出的重要部分,為了適應這種新常態,必須著力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本文從三個方面分析了當前我國中小學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與之相應的完善措施,希望能夠為中小學財務管理工作的改進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新常態;財務管理;探究
在時代的發展中,我國的經濟建設步伐也不斷地加快,并伴隨新時期經濟大環境的改變進入了“新常態”,發展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已然不再過重地依賴經濟資源和基礎項目投資,轉而走向了新階段的驅動創新經濟。伴隨著經濟領域的變化,社會發展也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中小學教育也從粗放式的“高投入”、“大建設”轉變為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高人力資本素質,增強質量意識,提升服務能力,通過高質量服務和更大的貢獻贏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圍繞教育在新常態下的轉型,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也要跟上這種轉型的步伐,更好的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
一、當前中小學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觀念依然落后
很多的中小學校校長或者法人多數都當過教師,他們本身并沒有較好的財務管理措施和思路,其所采取的財務管理手段也十分落后,跟不上新時代的發展。而且由于這些人較為關注學校教育,因而將大多的心思放在了教學領域,并不會對財務管理進行過分的關注,許多的中小學校甚至沒有相應的財務管理部門,而這部分工作往往會由其他部門的人員進行操作。許多中小學領導還存在著這樣一種消極心態:學校并非是自己的,而屬于國家,其中的開支應當由政府承擔,自己只需要進行工作上的安排和執行即可,因而對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缺乏正確有效的認識,認為其的存在并不會給學校帶來多大的效益。在這樣的思想下,中小學的經費常常會由于沒有及時地進行策劃,而出現各種資金缺乏問題。現實狀況表明,很多的校領導及教師都不認可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認為他們僅僅是在進行簡單的記賬、發工資,并沒有其他的建樹,對于學校的核心目標——教育,更是沒有絲毫的作用。而且,在他們的觀念里,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并不需要多么專業的人才,僅僅需要相關人員具有基本的算賬技能即可。
(二)財務人員政治素質與專業素質不高
由于長期對于中小學財務管理工作的不重視,導致學校所選取的財務管理人員,本身的政治素養與專業素養并不高,僅僅能夠從事一般的會計記賬工作,并不能進行深層次的會計管理。而且,中小學所招錄的會計人員,大多是從本地招入,因為工資差額的存在,學校往往不會主動找尋專業的人才。因而當前的財務人員并沒有較強的思想道德修養,不懂得如何處理財政問題,對于很多漏洞都采取了忽視,導致中小學財政問題愈演愈烈。財務人員的財務專業水平不高。通過對A縣34所中小學校62名財務人員學歷的調查,財會類專業畢業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只有5人,占總數比例8.1%;具有經濟師、會計師職稱的只有4人,占比6.5%。從中可以看出,只有少部分的人有著較高的會計專業修養,那么中小學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從哪里來的呢?據調查發現,很多學校的財務管理人員,都是由本地的老師擔任的,而且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不再適應當前教學工作的改革而轉入了財務管理崗位,他們并不熟悉會計工作的操作流程,只懂得簡單的收賬、發錢。同時由于本身并不喜歡從事這項工作,這些人員對于工作的積極性幾乎為0,沒有切實的工作責任感,用敷衍的心態去解決每個會計工作問題。長期以往,中小學財務管理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亟待得到迅速地調整和完善。
(三)學校固定資產管理不完善
中小學不同于大學,其規模制度都很小,所覆蓋的地域也十分有限,因而在對資金進行配置的時候,較多地選擇了教育設施和校園建設,并不會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合理的支出。而且,很多的教學設備早早地進行了購買,但是由于教師的素質達不到,這些教學設備長期處于無人使用的狀態。學校在進行校園建設時,也需要牽扯到較多的資金花銷問題,而對于這些本應該記錄在財務賬本中的內容,缺未能切實地出現,很多都是模糊記錄,實際的花銷十分不確切。
二、優化當前中小學財務管理的策略
(一)強化學校領導者與管理人員的財務意識
作為學校的領導者與管理人員,其思想和工作理念不應該局限在教育方面,對于其他方面也要加以充分的重視,以全方位的觀點來認識和看待學校的發展。作為教育主管部門的教育局,要周期性對校長進行財務意識進行貫輸,對校長的財務知識進行培訓,強化校長對各類政策法規的學習與掌握,讓校長在日常學校管理中了解與掌握相關文件法規,依法依規辦事,提高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增強學校的預算編制意識。學校的工作很多都是學期循環或學年循環,學校要將預算指標分解并歸口到各個職能科室,層層落實,讓每個職能科室提出自己的學期或者學年預算指標,最后由財務部門匯總得出學校總的預算指標,進而科學、規范學校資金使用與管理,提高學校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專業素質
首先,國內高等教育的擴招,社會上人才很多。教育主管部門廣開思路,引進財務及相關專業畢業的學生充實學校的財務崗位,專業人才必然帶來財務工作水平的提升;其次,要加強對學校現有的會計出納人員的在職培訓,階段性地強化財務知識、相關文件法規的培訓,增強財務人員的專業意識。對工作中出現的相關問題,作為財務人員,要及時向報銷人員解釋相關文件法規及政策,取得報銷人的理解與支持;第三,提高財務人員的待遇,財務人員相對于一線教學人員待遇偏低,學校的獎勵性績效工資適當向財務人員傾斜,增強財務人員的工作自信心與使命感,讓他們自覺地投入的財務工作中來,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財務工作。
(三)逐步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學校的固定資產,除了文化建設之外,幾乎都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使用,而且學校的固定資產,都應該為了學生的成長而服務。但是,由于學生的數量較多,不容易進行集中有效的管理,因而校園設施的各種損壞狀況層出不窮。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財務管理部門應該逐步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對學校的全部固定資產進行合理的分類,確保在項目上記錄下固定資產的數量、內容及購置日期等信息,同時財務管理部門還應該對學校的固定資產進行合適的登記,在電算化的基礎上建立系統的管理表格。對于財務賬目的管理,也要進行經常性的核對,一旦發現錯賬漏帳的存在,應該迅速進行調查和糾正,發現其原因所在。此外,現如今的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已然拓展到了責任下放制度,中小學領導要積極地進行責任下放,確保每一項固定資產都有切實的責任負責人,在出現損壞狀況時,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所在,進行積極地優化和改善。
三、結束語
盡管當前中小學財務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如財務管理觀念落后、財務管理政治素質與專業素質不高、學校固定資產管理不完善等問題,但是只要積極通過增強學校領導的財務意識、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等措施,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些不足,滿足經濟新常態的各項需求,高效推進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范新紅.新常態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探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2):62-63.
[2]章小平.加強中小學財務管理[J].中外企業家,2014(12):127-129.
[3]焦楊.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外企業文化,2014(11).
[4]楊建東.淺談農村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0(5):4-6.
作者:羅忠 單位:玉環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