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多年來,吉林省通過“六清六改”“三審計三公開”“三清兩建一公開”“農村集體三資清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加強村級集體資產、資金和資源管理活動,經過各級組織和干部多年的辛勤工作,大多數村財務管理已走上了正軌,并逐漸向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上邁進[1]。但通過日常對村級財務管理常規審計、村干部任期經濟目標責任審計和2018年吉林地區開展的村級財務管理活動專項整治以及全省各級紀委監委公布的涉及村財務管理的一些案例也不難發現院一些村在財務管理中存在思想意識、管理程序、監督力度、優親厚友、胡亂作為、貪污腐化等問題,干部財經法規意識淡薄、財務管理混亂、財務公開不真實、監督流于形式、財會人員和監委會成員整體業務素質不高、對村級監督檢查力度不夠等,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一是非村會計人員經管現金,不利于監督。如院社長收錢不報帳,少數報賬員責任心不強,失去監督意識,甚至個別干部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愿堅持原則。二是收入不及時送存,少數存在坐收坐支和“空中飛”現象。按照規定農村集體各項收入必須及時、全額上交鄉鎮農經部門,實行專戶管理。大多數村、社都能夠將所有收支納入“村賬鄉管”,但仍然存在少數村、社交賬不及時,存在“白條”報賬、跨期報賬、跨年報賬現象。三是履行財經手續不規范。少數村、社存在報賬票據不完善,審批人、經辦人、收款人,監督委員會主任,簽字不全,履行手續不合格。四是財務公開不到位。按要求每季度公開1次,實際公開不到位,流于形式,簡單機械拍照存檔。五是村務監督、民主理財未落實。村監委會成員進行民主理財審核票據時,未認真研究票據事項,村監委會不能正常發揮作用,也將會導致村、社財務管理混亂,阻礙了村級財務管理走向規范化、正規化進程。究其原因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院一是個別村社干部對財務管理工作茫然。一些村、社干部不熟悉財務管理規定,不能按財務管理規定行事,不重視財務管理,存在麻痹大意思想。二是少數村、社干部對于財務管理責任意識不強。村“官”雖小,但手中仍有一定權力袁“出了事我負責”這種思想在一些村干部中仍然存在,既體現了對村級財務管理責任意識不強,又體現了干部的法制觀念不強。三是村級報賬員和監委會成員整體素質急需提高。換屆當選后的村干部中存在年齡老化、學歷低、責任心不強、業務能力弱等問題,形成“能人不愿干,庸人干不了”的局面。四是村級財務管理不透明。由于村社財務收支沒有履行相應的民主議定程序,多數村民對村、社集體財務不涉及個人利益關注度不高,有些票據不真實,或者個別村、社財務存在賬外賬以及“空中飛”情況,導致不敢公開,公開只能走形式,蒙混過關。五是鄉鎮農經部門心有余力不足。由于農村審計和監督檢查涉及資金量大,村、社組織多,且鄉鎮農經部門存在著職責繁雜、經費短缺、人員不足等現象,往往受條件所限,不能面面俱到。
2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是開展村級管理各類教育培訓。要開展農村政策、財經法規系列教育和培訓,把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放在講政治、顧大局、保穩定、促和諧的高度來要求,克服村干部模糊意識,做到令行禁止[3]。二是加強村財務制度建設,注重執行效果。要完善和建立健全現金與銀行存款管理、管理費用的管理、債權、債務的管理、農村“三資”管理、“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財務公開管理、財務收支票據簽批和傳遞程序管理、“三重一大”事項管理、票據管理、會計檔案管理等制度,重點是要貫徹好、執行好,保證執行效果[4]。三是把握好村級報賬員和監委成員入口關。村級報賬員和監委會成員要經農經和紀檢監察部門初步考察,報鄉鎮黨委考核經民主程序后任用,應加強報賬員和監委成員的會計、審計知識任職培訓,保障工資待遇,切實把政治合格、業務熟練、敢于擔當的人員選到村干部隊伍中,保證財務管理高效、健康運行。四是建立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工作評價機制。制定考核標準,嚴格考核程序,將考核結果納入年終村班子整體工作考核體系,與干部績效工資掛鉤,做到獎優罰劣。五是強化鄉鎮農經部門對村級組織監管機制。鄉鎮農經部門工作職能多、工作繁雜,不僅要強化對村級財務的經濟審計,還要經常進行監督檢查,認真履行工作職責,保證工作經費和人員配置,嚴肅農村財經法紀,搞好財務公開,查處違反農村財經法紀的案件,做到清正廉明。
作者:薛鵬文 單位:吉林省永吉縣西陽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