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建筑材料價值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傳統建筑材料正在被現代新型建筑材料所取代。玻璃、鋼鐵、鋼筋混凝土的出現,使建筑也可批量生產與加工,傳統建筑材料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中。在建筑材料污染頻發的今天,許多建筑師與設計師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將傳統建筑材料應用到現代建筑設計中,開始對傳統建筑材料的優點進行挖掘,傳統建筑材料又重新回到了建筑行業中。鑒于夯土作為中國傳統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主要從經濟、生態、文化、藝術四個方面對夯土建筑材料進行價值研究,目的是通過對夯土建筑的價值研究,展現中國傳統建筑材料的價值與魅力。
關鍵詞:傳統建筑材料;夯土建筑;現代建筑設計
1研究背景
從新石器時代到20世紀初期,夯土依然作為主要建筑材料在使用,從福建土樓到云南民居,夯土建筑在體現著不同的地域文化。然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型建筑材料與建筑形式的出現導致夯土建筑逐漸減少,各個地區的建筑形式也在趨于雷同。受傳統建造方式及建造技術的制約,傳統夯土建筑具有結構體系穩定性差、構件強度不夠等缺點,磚瓦房的出現大大替代了夯土建筑。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50.32%,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農村人口的比重下降13.46%,農村人口的減少也是夯土建筑在減少的重要原因。隨著技術的提升與改良,人們對傳統建筑材料的深入研究及夯土保溫保濕又經濟的特性又讓夯土建筑重新得到設計師與大眾的關注與應用。
2研究目的與意義
土壤是平時生存與生活中常見的自然資源,也是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點,文章以中國傳統建筑材料中夯土為主題進行研究,希望能讓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的夯土建筑回到人們的生活中,能夠讓更多設計師與大眾了解夯土建筑材料可持續發展的特性。不同的地區由于人們生活習性的不同會展現出不同的地域文化,農村隨處可見的黏土作為建筑材料可以降低建筑建造成本,村民就地取材,使用方便,減少了運輸成本;同時,夯土建筑材料屬于生土,沒有污染,屬于綠色環保材料,夯土的運用可以很好地保護環境,減少碳排放。總之,夯土建筑不僅可以保護環境,減少污染,也是傳承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
3價值研究
3.1經濟價值
中國有幾千年的夯土建筑建造歷史,工業革命前,人們建造房屋都是就地取材,黏土為墻,木材為梁,傳統的建造工藝世代相傳,建造房屋多人幫忙,沒有什么經濟負擔。隨著現代建筑材料的興起,建造工藝也在不斷提升,建筑材料統一購買,專門請工人建造,隨之而來的就是建筑成本的提高。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傳統建筑材料正在重回人們的視野,專家及設計師經過對夯土建筑材料的改良,消除了其之前穩定性差的缺點,人們越來越發現夯土建筑住起來更加舒適,冬暖夏涼,保溫保濕,最重要的是適合村民的經濟承受能力。經過對夯土材料的不斷研究與實踐,夯土建筑的穩定性與抗震性得到很大提高,而且穩定度不比磚瓦房差,造價還要比磚瓦房低1/3,這也是近年來夯土建筑重新出現在人們視野的重要原因。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夯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節省運輸成本,建造技藝簡單,村民經過培訓都可以上崗,這不僅省去了請施工隊的成本,而且也給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的機會。夯土屬于綠色建筑材料,夯土建筑在拆除的過程中不會產生很多建筑廢料,是一種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農村舊房拆除,房屋改建,甚至災后倒塌的房屋廢墟,都可以被重新利用,只需要重新進行攪拌加工,就可以成為建新房的主要材料,中間省去了材料成本。夯土建筑的經濟價值是磚瓦房以及其他建筑材料無法替代的,就算在很多的商業空間,很多設計師也開始采用夯土墻這種裝飾裝修方式,既具有特殊美感,又能減少建造成本,充分體現出它的經濟價值。
3.2生態價值
土壤是一種可以回收利用的自然資源,作為建筑材料,它不會產生很多的建筑垃圾,使用的時候不需要進行化學加工,沒有任何的碳排放,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建筑材料。磚瓦房比傳統的夯土建筑抗震性強,但是污染嚴重,磚的原材料來源于土壤,但是燒制時會產生很多的碳排放,一旦房屋倒塌會產生很多建筑廢料,不容易被重新利用,而夯土建筑不需要考慮建筑廢料的問題。過去,傳統夯土建造技藝沒有達到很高水平,夯土建筑穩定性差,人們就開始建磚瓦房,隨著建造技藝的不斷改善,夯土建筑已經能夠達到一定的抗震級別,夯土建筑又開始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夯土建筑是最原始的生態型的建筑形式,我國傳統建筑材料因為綠色環保,沒有建筑廢料,還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性,因而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
3.3文化價值
夯土建筑是研究地域文化和傳統建造文化的重要載體,尤其在中國鄉村,無論南方還是北方,夯土建筑都是鄉村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是某一地區在長期共同生產生活與實踐中產生和創造出來的一種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根據地區的不同,黏土的性質不同,夯土建筑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也是不一樣的。就如福建的土樓,是夯土建筑的典型代表,或方或圓的土樓樣式是一種獨特的防御系統,展現出巧妙的建造技藝和優秀的土樓文化。夯土建筑以石為基,以土為墻,用料簡單卻各不相同,厚重的土樓承載著厚重的民族地域文化。傳統建造技藝隨著現代技術與現代建筑材料的改變而失傳,年輕的村民也已經不會這門傳統建造技藝,對于傳統建造技藝的了解與研究只能寄托于老人以及還保存至今的傳統夯土建筑。建筑材料的改變不僅改變了農村的建筑面貌,也使其失去了一部分相關的文化傳承。生土建筑是現在很多設計師在研究的方向,夯土建筑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中國傳統建筑材料是中國人民經過長時間的生產生活,經過不斷的實踐,從周邊生活環境中所提取的優秀建筑資源,因為地理位置、氣候及民族風俗習慣的不同,每個地區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也會有所區別。中國傳統建筑材料承載了中華民族不同地區不同的民族文化,建筑的形成是文化的積淀。
3.4藝術價值
夯土建筑材料來源于自然,沒有經過大批量生產,無論是不同地區,還是同一地區的不同房屋或是同一房屋的不同房間所展示出來的肌理都是不一樣的,不可復制,成功展現了夯土建筑的藝術之美。夯土建筑具有一種樸素美,可以很好地融合在環境里,隨著建造工藝的改進,現代式的建筑里也可以看見夯土的身影,簡單樸素的特性是現代建筑材料不能取代的。傳統建造技藝的失傳讓人們扼腕痛惜,研究夯土建筑及建造技藝已經刻不容緩。夯土建筑是古代人們的智慧結晶,不僅具有居住功能,而且具有審美內涵,夯土所展現出來的藝術價值是現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可以借鑒的重要材料。設計師鋸賓曾說過,看好夯土這種建筑材料,不僅是因為它具有保溫保濕的性能,還因為它具有一種特殊的美感,低調又不失活力。現在越來越多的商業空間如民宿、酒店、餐廳等的設計都采用傳統夯土建筑作為載體進行修復或者改造,保留其最原始的面貌,內部空間變得煥然一新,這無不展現出夯土建筑的藝術價值。
4結束語
地域文化是一個民族長時間生產生活所積累與創造出來的文化,這種文化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建筑材料的大批量生產,每個地區的建筑文化都在慢慢趨于統一,建筑同質化嚴重。夯土建筑作為中國建筑文化里面的一種重要的建筑形式,已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野。夯土建筑消失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內因,夯土建筑自身的抗震性能低,建筑構件不穩定等;另一個是外因,現代建筑材料的大批量生產,磚、瓦等建筑材料因抗震性能等優勢取代夯土,成為大眾首選的建筑材料。隨著時代的發展,多樣性的建筑材料的出現,夯土建筑又重新回到建筑材料的舞臺,這不僅因為它價格低廉,容易購買,還因為夯土墻的肌理是其他批量生產的材料不可復制的,它具有自身的肌理,從而得到大眾的喜歡。同時,夯土這種建筑材料具有一種樸素的美感,很容易和周邊環境相融合。夯土建筑也不是僅僅在廣大農村才能看見,在如今很多的商業空間也開始逐漸出現,展現出一種不一樣的韻味。
參考文獻:
[1]張雯.土生土長[D].北京:中國美術學院,2013.
[2]黃巖.現代夯土建筑案例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7.
[3]黃金勝.云南傳統民居建筑抗震加固方法的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7.
[4]恰恰.為農民蓋土房子[J].少兒科技,2017(11):20.
[5]鄭小東.建構語境下當代中國建筑中傳統材料的使用策略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12.
[6]紀敏.中國傳統建筑環境中“土”運用的方法和途徑[D].無錫:江南大學,2011.
[7]韓瑞昕.論傳統建筑材料在現代建筑創作中的運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6(30):93.
作者:劉海青 李志偉 單位:青島黃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