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傳承與振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傳統工藝美術的基本表現形式
從現代文史學家的視角上來分析,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傳統歷史上,只有華夏文明從古至今被傳承下來,其它文明要么出現了斷代,要么早已經消亡。在華夏文明的發展過程中,自商周時期其工藝美術基本形式就已經在社會環境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在信息時代來臨之后,再回首傳統工藝美術,仍然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根據考古資料顯示,最晚不遲于舊石器時代,在“兩河文化”和“仰韶文化”中就已經有利用工藝美術方式制作的石器出現了,到了商周時期,青銅器文化的興盛讓工藝美術在當時展現出其獨有的藝術魅力,也為后世流傳下不可多得的諸多借助傳統工藝技藝所制作的美輪美奐的青銅工藝品。而到了唐宋時期,隨著對外交往范圍的不斷擴大,陶瓷、刺繡、皮影、剪紙等傳統工藝美術形式逐步地走出國門,與歐洲文化之間產生強烈碰撞之后實現了有效融合,也使得世界層面上對于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時至今日在奧地利、匈牙利等國家的陶瓷制造技藝中還可以比較明顯地看到華夏文化的深深烙印,這也足以見得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形式的影響力之深、之廣是任何一種文化都難以匹敵的。新中國成立后,相關部門對于傳統工藝美術的基本形式保護尤為關注,文化部多次針對傳統工藝美術的基本表現形式展開信息普查和專門調研,為了讓這些傳統工藝美術形式得到有效地傳承,政府下大力度對于傳統工藝美術基本方式以及其能夠產生的社會效應及經濟效益進行綜合分析,以成立實體的方式對這些傳統工藝表現形式進行保護,對具備傳統工藝技巧的工匠提供更貼切的技藝傳承渠道。在此基礎上,工藝美術生產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有了空前的發展。不同種類的傳統工藝美術產品基本產區不斷擴大,新產品大量涌現,藝術水平日益提高。已經形成一支以集體所有制企業為主體、城鄉結合、專業和副業相結合的群眾性工藝美術生產隊伍。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部門加強了對傳統工藝美術表現形式的保護,以“非遺”為基礎,強調傳統工藝美術的基本表現形式更趨于彰顯人文信息與文化底蘊。對于“非遺”項目的審查也分門別類地從上而下制定了國家級、省級、市級不同的標準,從而讓極具地緣優勢和地域文化色彩的傳統工藝美術表現形式在行政的層面上加以重視和保護。而在商務、市場等部門的配合下,對以傳統工藝美術為基礎的商業經營實體的實際經營提供了政策上的傾斜性支持,從而為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強化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提供了絕佳助力。
2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傳承與振興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雖然在宏觀上來看,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對于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措施都制定有比較縝密的計劃,而且也在穩步地推行過程中,但是在一些地區,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傳承過程中的確也面臨了比較尖銳的問題。
2.1地方性政策與宏觀性政策沖突,導致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存在“真空”
基于傳統文化上所發展起來的傳統工藝美術形式,有極為明顯的民俗文化烙印,這些往往是基于較為濃厚的地緣信息因素上所堆砌起來的,有較強的民意基礎,但是,從現代社會管理的視角上來看,這種傳統工藝美術表現形式或許與現行的一些規章制度明顯存在沖突。如果站在宏觀性政策的層面上來研判,這些傳統工藝美術形式是需要進行管控的,但是從地方性政策的層面上來解析,這些傳統工藝美術形式又必須要加以保護,二者之間形成了沖突之后,為了避免矛盾激化,往往會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這樣就讓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從多重管理變為無人管理,只能夠借助一些約定俗成的民間傳統習慣來對其進行有效管控,這樣顯然讓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陷入了一個“真空期”,并不利于傳統工藝美術的可持續發展。
2.2傳承人與繼承人之間的定位沖突,導致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陷入“瓶頸”
按照現有的“非遺”項目審定標準,所有傳統工藝美術形式一旦入選“非遺”項目之后,其項目的傳承人就會被視為是這個項目的合法繼承人。然而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這些傳承人對于傳統工藝美術形式的有效繼承與發揚會產生比較明顯地變化,那其他繼承人對傳統工藝美術形式的傳承措施雖然在管理上看起來是并不符合規定的,但是在傳統工藝美術的可持續性發展上來看則是最貼切的。然而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如果處理不好,一旦涉及到個人利益之后,不僅會相互之間造成對立,其實對于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工作來說也是不利的,會直接導致諸多傳統工藝美術保護的措施難以有效施展,使其陷入發展的“瓶頸期”。
3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傳承與發展的優化措施
秉承嚴謹務實的態度來面對傳統工藝美術傳承與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不僅是對這些傳統工藝美術基本表現形式負責,更是對歷史負責。
3.1完善保護體系,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需要建立在民俗基礎上,這樣才能夠使其具有較強的民意基礎,將其藝術渲染力提升到最大,文化部門作為傳統工藝美術保護的主要責任人,必須要進一步完善保護體系,細化針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相關保護措施,尤其需要強調相關振興計劃的執行力。這樣才能夠讓傳統工藝美術的振興計劃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2規范項目審定流程,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技藝精湛、特色鮮明,它體現了歷代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力,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彰顯中華傳統文化與歷史底蘊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它絕對不僅限于某一個特殊群體,也更不能被圈定在某一個特定環境下去約束,所有從事傳統工藝美術項目保護的工作人員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傳統工藝美術項目的發展不能夠僅看眼前利益,這樣無疑是對傳統工藝美術基本表現形式的一種“捧殺式扼殺”,對于不同地區的傳統工藝美術表現形式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來審核,更不能采用量化性的方式來進行強化或者約束。必須按照實際情況,尤其是針對本行政區劃范圍內民意基礎較強的傳統工藝美術項目結合社會發展基本環境進行遴選。對于傳統工藝美術項目的主要參與者,尤其是“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相關單位和部門必須秉持審慎的態度開展審查,從而確保這些傳統工藝美術形式在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態勢下保持較強的生命力。
4結語
任何一個民族,在歷經時代的發展之后所沉淀下來的文化都極具藝術價值,帶有明顯華夏文明符號的傳統工藝美術形式要想進一步適應時展的基本需要,有效地傳承是基礎,迎合現代人的審美視角是發揚的根本,依托現有環境使其快速提升影響力是振興的先決條件。
【參考文獻】
[1]李榮啟.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傳承與振興發展(上)[J].民藝,2019(02):74-78.
[2]翁麗芬.“互聯網+”視野下福建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J].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2018,21(04):32-37.
[3]楊君.傳統工藝美術職業教育實踐經驗探討——以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為例[J].職業,2018(30):37-39.
作者:李紅 單位: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