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下的高校音樂教育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自身所承擔的教育責任也變得越來越大,不僅要加強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培養,還應當加強其綜合素質和技能培養,這樣才能夠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而音樂作為高校教育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基礎課程,教師應當加強教育指導。該文對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策略加以分析,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可行的對策,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人員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背景;高校;音樂教育;策略
1前言
音樂是一門集藝術形式和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學科,對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和創新精神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如今,音樂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但是由于高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個性比較突出,教學中不能緊跟教師的授課思路,使得整體教學水平難以提高。因此,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針對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展開研究,并歸納出幾點措施,僅供參考。
2高校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音樂教育方法落后
由于音樂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加強教育指導,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大量的音樂知識,但是當前高校的音樂教學水平并不高,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往往比較落后,已難以滿足學生需要,也不能實現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和綜合技能的目的。產生此類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有些教師認為音樂對學生未來成長并無太大的作用,所以仍舊使用傳統的方法對其教育指導,這樣就會使自身的教學方法創新不足,削弱了學生原有的學習動力。第二,學校對音樂的認識存在不足,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往往將音樂設為公開選修課,這樣也會導致音樂教學不受重視,無形中就削弱了音樂教學的質量,也難以實現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的目的[1]。
2.2音樂教學形式單一
音樂是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它通過動人的旋律以及節拍打動人心,進一步為聽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更是緩解精神壓力的一種方式,現如今,音樂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和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應當重視并加強教育指導。但當前高校的音樂教學效率并不高,教學形式單一,學生不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直接削弱了課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更不用說提高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了[2]。其次,部分教師仍舊使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講解音樂知識點,這樣也削弱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一旦學生對所講解的內容喪失興趣,就不可能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無形中就阻礙了音樂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2.3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薄弱
高中是深化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重要時期,也是他們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應當予以高度重視并加強管理,然而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基礎知識往往比較薄弱,可以說大部分學生缺乏對音樂知識的認識,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可能是學生自身知識系統不夠全面所致,再加上基礎理論知識不足、很難提高成績,也不了解歌曲作家以及詞所表達的含義[3]。第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加強對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指導,導致他們連基本的音樂常識都不清楚,這也是存在于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普遍問題,需要我們采取措施予以解決,以便培養出更多高素質音樂人才。
2.4教學管理不夠規范
教學管理不規范,普遍存在于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活動中,學校沒有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音樂學習體系,導致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困難重重,而學習體系的構建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來定,但是現實狀況是,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學習體系,使得所設立的體系流于形式且難以發揮作用。其次,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利用好教材,所選擇的教材也存在較大的問題,并不具備通俗易懂的特點,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困難重重。
3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策略
3.1創新音樂教育方法
為了進一步提升高校音樂教育水平,教師還應創新教學方法,而教學方法的創新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展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首先,要摒棄傳統落后的方法,樹立一個全新的音樂教育觀念,比如,可以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來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眼球,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對相關音樂作品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音樂素養,還可以提升其創新能力和思維方式。同時,學生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其次,教師還應善于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音樂并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去感受音樂的美。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和文化活動的綜合產物,也是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一個有效方式,對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有較大的幫助,高中生學業繁重,日常學習中難免會產生不良的心理情緒,而借助音樂欣賞可以緩解他們緊張的情緒,使他們更好地融入教學情境,進而發揮音樂教學的作用與價值,以及獲得最理想的音樂教學效果。
3.2豐富音樂教學形式
傳統單一的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課堂教學需求,同時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還應豐富自身的教學形式,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來提高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4]。音樂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過程,更加需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積極配合,這樣才能夠獲得最理想的教學效果。音樂本身就是用組織音構成的聽覺意象,也是一種藝術形式較強的文化活動,對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和綜合技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必須豐富教學形式。比如,在欣賞某些音樂作品時,可以將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體,并賦予他們一定的話語權,使其能夠將心中對作品的想法和觀點大膽地闡述出來,在其闡述觀點的同時,教師也要認真地聆聽,待其闡述結束之后,教師要及時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指導過程中也要運用語言藝術來增進師生感情,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所提出的新的要求,這樣才能全面提升高校音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3.3加強基礎知識指導
以往高校音樂的教學水平之所以不高,部分原因是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所致,很多學生缺乏對音樂知識的認識,甚至有一些學生連最基本的音樂常識都沒有梳理清楚。因此,為了提升整體音樂教育質量,教師還應當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對學生加強基礎知識的指導。首先,要引導學生掌握音樂最基本的元素,了解何為音樂,音樂又分為哪些形式,也要掌握音樂的發展歷史,這些都是音樂教學中基礎的內容,對夯實學生的音樂基礎有著重要的意義[5]。比如,在欣賞某個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相關影像資料,在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印象的同時,也要對他們的基礎知識加強指導,使他們通過視頻影像資料了解此作品的基本狀況,也能夠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進一步幫助他們形成一個系統化的知識體系,為其后續的音樂學習打下良好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挖掘音樂的內在魅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而促進我國高校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3.4構建科學音樂體系
一名優秀的高校音樂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相關教育活動,也要為其選擇合適的音樂教材,因為教材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水平,因此,必須要確保教材編寫的質量,要通俗易懂,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而為了進一步實現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目的,教師還應構建科學的音樂體系,而體系的構建應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設立,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當然,體系的構建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定,根據他們對音樂知識的掌握程度,構建一個切實可行的、科學的音樂教育體系,從而將體系貫徹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發揮出真正的作用與價值。除此之外,還應當及時解答學生所提出的課堂疑問,音樂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化過程,學習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大量的疑問,只有第一時間將學生的問題解決,才能加深他們對音樂的體驗以及提高其理解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現如今,教育事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挑戰,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培養,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對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需要教師給予高度重視并加強教育指導。此外,高校教師還應創新教育方法并豐富教學形式。同時,也要加強基礎知識指導且構建科學音樂體系,進而彌補傳統音樂教學的不足,全面提高音樂教學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馬新宇,韓米.探析高校音樂教育思想政治功能的發揮[J].才智,2020(7):117.
[2]賴媛圓.本土音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4):59-60.
[3]張廷,楊永杰.高校音樂教育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的耦合發展研究[J].藝術評鑒,2019(22):77-79.
[4]張蕾.音樂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39,43.
[5]余蕾.音樂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戲劇之家,2019(21):200.
作者:趙書一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