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財務分析存在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財務分析;問題;對策研究
企業財務分析,從表面字義來看是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內容都跟錢和數字有關,具體涉及企業盈利水平、資金效率、投資回報、資本增長規模等等,每個方面都是一個復雜的財務分析專業領域。財務人員常常困惑不知道該分析什么,原因不是需要分析的太少,而是需要分析的太多。
一、企業財務分析的意義
通過財務分析來發現和了解公司的內在價值,透過對財務數據的分析,解讀公司的戰略、運營、風險和績效,提高經營效率和改善公司管理。比如,通過財務報表可看銷售和利潤是否增長,財務分析揭示的是這種增長的原因,是否是有質量增長。利潤增長是主業創造,還是投資增長。這些財務分析有關財務指標的質量,無論定性分析還是定量分析,都是要通過財務數據對企業過去和現在有關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進行分析和評價。廣義財務分析相較于狹義財務分析更具有延展性,主要回答企業的經營“為什么會這樣”,并著重對于“以后如何做”提出增值性建議。財務分析目的是展示企業宏觀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揭示財務業績表現的背后原因,分析業績驅動因素,為績效改進提出指導性建議。在經濟發展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下,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財務分析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經營活動中發揮著更加重要作用。優秀的財務分析基于財務報表,又能跳出財務報表框架,深入了解業務,與業務部門以業務語言對話,成為績效改進推動者和業務伙伴。[1]
二、目前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分析工作形式化,無法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分析在財務分析實務中,企業財務人員經常抱怨財務分析工作煩瑣、數據收集處理困難,加班加點分析數據,但領導常常不滿意,未能提供全面多元的財務分析。沒有通過財務分析提出發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之道。財務人員常常困惑,該出的報表都出了,該分析的財務指標都有,領導看不懂,也沒辦法溝通。財務分析試圖回答經營情況“是什么”“怎么樣”,主要對經營成果評價。決策者需要的分析更具延伸性,“為什么會這樣”,并對于“以后該怎樣做“等增值性分析更為看重。
(二)財務分析指標沒有針對性,通篇羅列指標數字,未能為企業績效服務指標是財務分析的核心內容,針對不同目的和閱讀對象制定不同的分析指標和項目,是一份財務分析報告質量高低的關鍵。財務分析通篇數據多,有效指標少,對大多數沒有財會專業背景的人士,理解單一的數字是有困難的。無論是定性指標還是定量指標,都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財務分析除了報表上的數字,到底提供什么財務分析指標?無論是為誰做財務分析,起點都是確定分析什么。財務分析指標不能只是財務的指標,需要對企業績效考核和戰略執行具備驅動性。
(三)財務人員對業務缺乏了解,未能全面反映、解讀、評價企業業績水平財務分析切忌閉門造車,財務人員要了解企業的業務特點及狀況,即了解業務。財務數據的比較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數據的解構。我們要先知道某個數據是由哪些因素驅動,才能對此進一步的分析。比如,銷售額是“銷售價格*銷量”得來的,要分析比較實際與預算的差別,今年和去年的不同,找出銷售價格變化原因(新品上市,銷售結構變化等),以及銷量增減原因(廣告、促銷等),就可以知道銷售額為何變化。找出數字變化并進行比較簡單,比較困難的是,如何找出數字變化背后的原因。取得了相應的分析數據,未能選擇相應的分析方法,對原始數據分析單一化處理,也不能獲得更具意義的信息解讀及財務分析。[2]
三、提升企業財務分析質量的對策建議
(一)分析不同財務分析使用者的需求、目的及關注領域由于不同的財務分析受眾者的需求不同,不能期望一份財務分析報告滿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看似“全面”的財務分析不能突出重點,使報告使用者無法直接快捷地獲取對自己決策有用的信息。目的不同決定了關注的領域不同。對企業最高層管理者以及企業外部投資者及監管機構,主要了解企業整體財務狀況、經營狀況。分析目的可分為三類:投資決策,衡量資源是否合理投入與配置;運營決策,衡量是否將這些資源有效使用;融資決策,衡量是否采取適當的方式以獲取資源。關注領域主要是:獲利性-資產使用效率;成長性-獲利能力;償付性-變現能力、資本結構。分析主體是全公司層面。對于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者,目的是探究業績的驅動因素,識別待改進機會,以價值創造為理念,全面衡量企業具體業務活動的業績表現。關注領域主要是,具體職能領域的目標績效。分析主體是公司內部各業務單元、利潤中心等。總之,區分財務分析結果的目的和關注點,以便明確不同震求后為財務分析報告的閱讀者“量體裁衣”。[3]
(二)制定符合企業自身運營及業務特點的財務指標財務分析指標是以貨幣量化形式衡量企業各項目標達成的工具,除了用以衡量企業綜合業績表現指標,例如資產回報率、流動比率等,制定關鍵財務類業績指標。制定過程是對那些為實現戰略愿景的經營目標的分解,通過識別價值驅動因素將經營目標轉化為一套綜合的、可量化計量的指標體系,然后對這些指標周期性設定目標值并進行考核。財務分析指標與各部門的績效考核和改進結合,制定貼近企業實際運營的相關指標。廣義財務指標用以衡量企業不同經營領域、不同職能部門的業績表現,可圍繞關鍵成果領域選取,有效益類、營運類和組織類,不是所有關鍵業績指標都是財務分析指標。如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率等是非關鍵業績指標。凡是涉及財務管理要素的業績指標都屬于財務分析指標,如,成本降低率、人均利潤等。在制定財務關鍵業績指標過程中,需要避免體現單一領域財務分析指標,應從多角度多方向制定財務分析指標,強調“平衡”,體現全面。避免短視指標,助力企業長期價值創造。避免復雜和不易獲取收集,分析數據的指標。最終得出全面的、不脫離實際、起到指導意義的財務分析指標。設計財務分析指標要有實質責任可控性,不能含糊籠統,避免指標沒有責任人或責任人對指標執行結果不可控。需要遵循具體化、可度量、現實性原則。
(三)熟悉業務且具有較強敏感度,多角度分析技術解讀財務數據財務人員真正了解所在企業的業務狀況,要對周圍發生的涉及業務事情具有較強敏感度,并把周邊變化、發生的事件與財務報表上數據變化關聯起來,這樣有助于財務人員分析出數據間的關系、變化趨勢規律,找出企業業務變化的真正原因和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比如,季節性變化對銷售額的影響變化。由于天氣變冷,外出購物人相對減少(除了節日期間)。春秋季氣候適宜,各種節日也較多,外出購物的人就會略多一些。如果財務人員通過自己的觀察,再與報表數據相關聯,了解這些特點變化的規律,可以幫助決策者分析業務,找出業務邏輯鏈條,也可為下一年度財務預測做準備。這種分析,需要財務人員對數據具備較強判斷力和敏感度,需要財務人員反復推算,以期找出數據間的本質規律。財務人員要學會邏輯推理,融會貫通,把看似獨立、單個事件聯起來看,并把握全局視角,找出事情背后的原因,報表數字是可以相互印的。[4]財務分析指標計算結果如何解讀和評價?需要考慮采用什么技術和工具進行分析。財務分析就是數據分析,主要方法有對比分析、結構分析、趨勢分析、標桿分析、因素分析等。對比分析法財務分析技術是財務分析工作的關鍵,包括對比分析、結構分析、趨勢分析、標桿分析、因素分析等。其中,對比分析可選擇的標準有絕對標準、歷史標準、預測標準及行業標準。趨勢分析最適合分析成長能力及變化趨勢。結構分析揭示指標值與同類型指標在同一期值比較。標桿分析分為內部標桿、競爭標桿、功能標桿。因素分析主要在于識別影響指標變動的因素。財務分析特別是經營財務分析中,還可結合預算、滾動預算的應用。將本期各項關鍵業績指標的實際值與預算相比較,進行差異分析。年度預算是靜態剛性標準,而對于日常經營層面更有指導和監控作用的是滾動預測,年度中間月度和季度的財務分析更需要將滾動預測的數字作為徇實際業績的基準,財務分析有責任推動業務與財務相關聯整合的預測流程,使企業管理者在未來任何時間都有一個反映最新環境變化的業績預期。
(四)真實的、全面的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財務人員要對企業的財務數據了如指掌,充分了解業務水平及本行業大環境,財務分析應當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全貌,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才能滿足各方面對會計信息分析的需要。企業應當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則的前提下,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性。財務人員分析過程中應不被非法授權修改和破壞,保證數據的一致性。保證各種財務數據的完整性是財務分析的基礎。數據的完整性被破壞可能導致財務分析信息的差異,將影響財務分析的價值及公允。[5]
四、結語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結合,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企業財務部門傳統的會計核算越來越可通過標準化、自動化實現,未來財務職能的發展趨勢是從事傳統會計核算的人員比例越來越少,而從事財務分析、業務支持的人員越來越多,企業財務分析更多是洞察經營問題與待改進領域并推動持續改進。優秀的財務分析既能基于財務報表,又能大幅跳出財務報表的框架,深入了解運營,只有這樣財務分析才能變得更有價值。
參考文獻
[1]孟繁杰.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中國商論,2019(9).
[2]吳雨佳.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中國市場,2019(15).
[3]蔡青.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中國商論,2018(30).
[4]劉紅艷.淺議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納稅,2019(6).
[5]肖莉麗.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9(15).
作者:鄭小明 單位:中糧貿易安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