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保險學教學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保險業取得長足發展,也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運用,也對保險業產生了重大影響。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新技術的應用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現有保險學教材重理論輕實踐,與保險實務和保險業的發展之間存在較嚴重的脫節。因而,結合我校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的實際要求,筆者在原有教材理論體系的基礎上重新劃分教學模塊,結合每個模塊的特點綜合采用了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實訓軟件模擬等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安排上從理論講授逐漸過渡到以學生為主導的應用和實操。
關鍵詞:保險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近年來,我國保險行業高速增長,保險市場規模連續超越德國、法國、英國、日本,原保險保費收入保持兩位數的同比增長,行業總資產規模也在快速攀升,保險深度實現翻番。保險業作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保險業銀行存款余額2.4萬億,是實體經濟中長期貸款的重要資金來源,保險還通過股權、債權、基金等方式,投向“一帶一路”、棚戶區改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領域,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更進一步,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運用,科技對傳統保險業產生了重大影響。互聯網巨頭布局保險業,相互保險公司、互聯網保險公司、第三方合作平臺、互聯網車險理賠服務平臺等新興市場主體層出不窮,對從業人員的數量和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保險學作為金融學、經濟學和投資學專業的專業方向課程,在學科體系中具有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我校以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為目標,我系畢業生就業數據統計顯示,絕大多數進入金融行業工作的學生都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從事金融營銷工作。學生通過保險學課程的學習,充分了解保險基礎知識和理論、掌握各險種的功能和意義、具備相應的現代保險意識,并具備學以致用應用保險工具做好風險管理的能力,這對完善其專業知識架構、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學中筆者發現,現有保險學教材重理論輕實踐,與保險實務和保險業的發展之間存在較嚴重的脫節,以教材理論體系為核心展開的教學和以教材為主要學習資料的自我學習均難以滿足上述人才培養需求。因而,結合我校人才培養的實際要求,筆者在原有教材理論體系的基礎上重新劃分教學模塊,結合每個模塊的特定綜合采用了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小組營銷對抗賽)、實訓軟件模擬等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安排上從理論講授逐漸過渡到以學生為主導的應用和實操,在教學實踐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課程內容模塊劃分
該課程包括三個模塊:保險學基礎知識、保險分類及各個險種的功能和意義、保險公司經營與管理。三個模塊的劃分是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差異為依據,緊密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其中,保險學基礎知識以講授法為主,講解風險與風險管理、保險制度、保險合同等保險學基礎知識以及保險市場各參與者,同時輔以結合時事熱點的新聞視頻或案例導入、啟發提問、隨堂習題練習和講解、頭腦風暴等方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在主要章節課后設置了章節小測環節,一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并給予學生即時反饋,二是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便于查缺補漏對易錯知識點進行講解。
第二個模塊保險分類及各個險種的功能和意義,包括人身保險、財產保險和社會保險三篇。在介紹社會保險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解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內容。該模塊是本門課程的核心,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各個險種的功能和意義,會利用互聯網資源測評保險產品,還需要具備應用相關保險產品轉移個人和家庭所面對的風險的能力。因而該環節中,除了以講授法講解理論知識,本人還設計了小組營銷對抗賽的模擬實踐環節。提前一周將小組營銷對抗的題目及要求下發給對應的小組,確保本節課的理論知識和本周的小組營銷對抗賽題目相匹配,不僅能提升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也能達到翻轉課堂的效果。本模塊的最后一周,設置了綜合應用課,精選2-3個課程中使用過的案例,利用所學的關于險種的知識對案例進行綜合分析,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
第三個模塊,保險公司經營與管理部分主要要求學生通過在保險學實訓軟件平臺上完成個人及團隊實訓任務,扮演保險公司不同崗位工作人員操作不同險種的投保、錄單、核保、承保、保全、理賠、續保、退保等流程,幫助學生更直觀的體驗和理解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也增進對于第一二模塊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二、教學方法
(一)案例分析
教師精選案例,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提前一周分發案例,案例正文之后會有相應的思考題,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思考。通過在課程中提問互動、頭腦風暴、提交小組作業等形式對學生的案例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同時,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案例并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一方面加強了課程互動,另一方面也提升其學以致用的能力。所使用的案例小部分來源于教材,大部分來源于新聞熱點事件和本人自生活中搜集的真實案例,每年根據當年的新聞熱點進行調整更新,達到70%以上的案例更新率。同時,同一個案例可以結合不同章節的知識進行深度分析,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案例中當事人的保障規劃分析,不斷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應用綜合規劃。
(二)小組營銷對抗賽模擬實踐
在小組營銷對抗賽中,10個小組分別扮演保險公司人或經紀人角色,向特定客戶或者潛在客戶推介保險產品,每兩個小組推介同類但不同形態的產品進行相互對抗,教師對內容和營銷效果進行評分,聽眾學員模擬客戶對產品進行投票,微信公眾號推廣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小組成績。該環節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提前一周將題目下發給對應的小組,小組自行利用教材、互聯網、教學資源庫等資源研究產品的優缺點,挖掘賣點,進行營銷包裝,并于下堂課進行營銷展示,以此確保當周的課程理論知識和本周的小組營銷對抗賽題目相匹配,達到翻轉課堂的效果。該任務的設置通過小組對抗和在線網絡營銷,營造模擬真實情況的保險營銷環境,使學生真切體驗保險營銷的過程,包括客戶需求分析、產品和競品研究、產品呈現、客戶關系管理、個人形象管理等,提高學生對于各險種功能和意義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獨立進行保險產品測評、開展保險營銷的能力。
。
此外,保險實訓平臺原有的實訓案例通過對關鍵字段進行調整和替換達到避免重復的目的,但容易出現案例不符合邏輯與現實情況等問題,筆者結合從業經歷和收集整理的案例,自編部分實訓任務,更好的發揮實操訓練的作用。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以及在小組營銷對抗賽中引導學生利用各種資源對產品進行測評,搭建起理論教學與保險應用的橋梁,強化學生學保險用保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曹冰玉.追尋有效的大學課堂——基于《保險學》教材、教法與教改[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1).
[2]蔡青青.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保險類課程案例教學方法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09).
[3]劉威.吉林省轉型高校保險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8,34(01).
[4]崔惠賢,汪冬華,錢麗霞.“互聯網+”背景下案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以《保險學》課程為例[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8,32(01).
作者:楊倩 單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