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職工醫療保險管理體制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醫療保險是員工的一項基本福利,隨著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企業職工的醫療管理體制也應該要不斷改革,從而更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構建和諧的社會。本文對企業職工醫療保險管理體制的改革遇到的問題以及措施進行簡要分析,旨在促進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
關鍵詞:企業管理;保險制度;醫療保險;改革創新
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是激發員工工作熱情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對社會保險的重視程度的提高,醫療保險改革受到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當前越來越多城市開始對傳統醫療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并且大膽提出了醫療保險的改革方式,為城鎮職工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這也是當前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首要任務。雖然當前我國的醫療保險改革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一、企業員工醫療保險制度現狀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開始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經過幾十年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醫療服務領域,其供給能力提高,醫療服務機構數量增長,而且各種醫療設備的配備也更加全面,醫務人員的水平和專業素養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還建立了合理的醫療保險基金和管理制度,為企業員工提供了基本的醫療保障。另外,在城鎮還建立了統籌醫療保險的基本框架,并且在農村地區不斷試行,通過結構的變動和調整,提高了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即使如此,在企業員工醫療保險制度中,依舊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在醫療改革過程中很重視經濟增長。改革開放之后,傳統的醫療衛生體制得到了快速發展,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形成明確的體制,而且一直在調整醫療事業的發展思路,被動地修補,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逐漸提上日程之后,在改革目標的設定上還是存在一些偏差,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更多時候是滯后于其他體制改革的,導致職工的利益被忽視。第二,對醫療服務的認知不夠明確。為人們提供醫療服務是醫療機構的重要職責,在這個過程中,醫療機構的性質始終是屬于事業性、公益性的,政府應該要給予引導和支持,在醫療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很多企業開始加強創收,想要實行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這就偏離了醫療衛生服務于社會的大目標。醫療服務機構過度追求經濟目標,則在治療方面的投入可能會不足,因此導致臨床治療存在的風險增大,無論是對于企業職工還是社會人員,其損害都是較大的。第三,醫療費用中自費部分占比例較大。企業員工的醫療保險雖然可以對員工日常的醫療服務進行一部分的支付,但是支付的比例較低,很多診治重大疾病新醫療技術、新藥物等看病的時候還是要自己支付,而且藥費和治療費用較貴重,如果所患疾病較重,需要進行大手術以及長時間治療,很多員工都沒有能力支付高昂的治療費用。
二、企業員工醫療保險管理體制改革措施
(一)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
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各地不一,經濟發展不平衡,有的地區經濟發展較快,有的地區發展較慢,不可能在全國建立一個統一的醫療保障模式,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同,因此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實情,分別建立適合當地的醫療保障模式和醫療保險管理體制。在我國要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主要有三個層次:第一,基本醫療保險,是指員工所獲得的基本醫療保障;第二,補充醫療保險,指的是在基本醫療保險基礎上附加的一些醫療保險制度;第三,商業醫療保險,除社會醫療保險范疇之外,由其他的保險單位制定的醫療保險方案和制度。企業職工在參與工作過程中所獲得的保險是基本醫療保險,在此基礎上要為員工提供多元化的醫療保險體制,使得員工可以有多種選擇。在社會保險和政府保險模式下,政府應該要有嚴格的監管標準,包括保險覆蓋的人群、保險的待遇、基金管理機構的準入機制等,都要進行嚴格地制定,對于一些非強制保險,比如商業醫療保險,政府以及企業部門不能強制干預,但是可以給予積極的引導,并且要對其進行監管,確保各類保險的順利運行。
(二)建立新的管理機制
在醫療保險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資金投入不足,對此,在保證醫療衛生質量的前提下,可以加強對醫療保險投資方式的拓展,使得醫療保險資金的來源渠道更加豐富、也可以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醫療領域,為醫療領域的改革奠定堅實基礎。在引導其他資金進入醫療領域的時候,需要對資金來源進行控制,將資金用到該用的地方,比如在一些地區加強對社區醫院的建設,加強對藥品費用的控制,從而使得員工可以接受更多的醫療服務。
(三)恢復醫院的公益性
企業員工在接受醫療服務的時候經常感覺服務所產生的費用太高,這與醫療保險體制的實施情況有很大關系,醫院是一個公益性質的場所,其目的是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醫療救助和服務,因此醫院的定位是非盈利機構,對于醫院而言,應該要恢復其公益性,從而使得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可以得到滿足,在費用上,政府應該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比如在醫院建設以及運行過程中產生的費用,一部分由政府支付,其余部分由醫院自行運營產生,對于這兩者的比例要進行合理控制和把握,從而使得醫院的公益性質可以得到保障,強化醫院的公共服務職能,使得更多的員工在基礎醫療保險的基礎上也能獲得良好的救助。比如針對當前有的醫院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情況,可以實行“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開”制度,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改變醫院的現狀,政府給醫院適當增加一部分財政補貼,也是切斷藥品收入與醫院的經濟聯系的一個措施。
三、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職工的醫療保險制度是企業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企業員工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現行的保險制度對員工的保障不夠、醫療保險管理體制不健全等,對此要積極加強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對我國企業員工醫療保險管理體制進行完善,對醫院的職能進行確定,從而促進我國職工醫療保險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健全。
參考文獻
[1]周燕.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完善措施研究[J].北方經貿,2014(09)
[2]孫志梅.企業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問題與對策[J].東方企業文化,2015(09)
[3]秦儉.對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現實思考[J].經濟視野,2014(10)
作者:魏剛 陳貴強 單位:棗莊礦業集團公司醫療保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