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周邊環境下的大學生安全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當前高校周邊環境現狀與問題
(一)高校與周邊的矛盾糾紛問題
一些高校辦學用地的不斷擴大以及新校區的規劃,使高校與周邊單位及居民的矛盾糾紛時有發生,不少高校在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經常受到周邊單位及居民的阻擾。部分高校還會因清潔衛生、環境污染、生產經營、建筑施工等問題,與周邊單位及居民存在環境、安全、經濟等方面的糾紛。
(二)交通安全問題
隨著高校的擴大建設、合并升級,大學生跨校區上課、活動成為常事,而且大多數高校的新校區多建在城市遠郊,遠離城區,公共交通相當不便,再加上現在很多無牌無照的機動車輛無視交通法規超載、超速、違規載客,使大學生在出行途中發生交通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相對增多。地處城市遠郊的高校,周邊交通標志、標線等安全設施匱乏,而地處城市街道、公路要道、主干道附近的高校,則因道路擁堵、人車混雜等管理缺失,極易發生交通事故,交通安全存在較為嚴重的隱患。
(三)食品衛生安全問題
許多高校周邊普遍存在亂擺亂賣、無證經營、違法經營等情況。這些條件簡陋、衛生狀況相對較差的路邊餐飲店、流動攤點,經營的大多是“三無”產品。有些飲食攤點甚至未取得衛生許可,也未經過任何檢驗,食品質量全無保證,存在發生集體性食物中毒和群體性傳染性疾病的隱患。高校周邊的飲食店絕大部分由私人承包,這些私人承包店對從業人員缺乏嚴格管理,衛生要求執行不嚴,有不少店家為節約成本,設施、設備陳舊,缺乏必要的清潔消毒設施,剩余食品及待加工食品處理不當,食后常會引起嘔吐、腹瀉、急性腸胃炎等現象。此外,還可能誘發肝炎等各種傳染病,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危害極大。
(四)校外租房安全問題
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步伐的加快,大學生在外租房甚至同居的現象較為普遍。高校周邊的出租房大多數都是城中村村民的自建房,設計上存在安全隱患,不僅屋內面積窄小,通風較差,極易發生火災、煤氣中毒等安全事故,而且又無安全通道,一旦發生安全事故難以逃生。由于現在的大學生們大多是“90”后的獨生子女,從小生活環境優越,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自我防范意識較差,一些不法分子就專門針對在外租房的大學生進行詐騙勒索、盜竊搶劫等犯罪活動,騷擾滋事等不法侵害也時有發生,使校外租房的大學生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危害。
(五)文化、娛樂場所安全問題
部分高校周邊的一些書店、音像店中仍有不健康的書籍、音像資料出售、出租等,使一些充斥色情、暴力的書籍、畫刊、影碟在大學生中廣泛流傳,影響惡劣,嚴重腐蝕著大學生的靈魂。很多高校周邊200米內基本無營業性網吧和游戲機室,但有些通宵營業的網吧、低級娛樂的游戲機室、帶賭博色彩的棋牌室仍有違規開設的情況,大學生沉迷網絡或染上毒癮,危害極大,不僅荒廢學業,甚至還貽誤終生。
(六)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設問題
近年來,根據城市建設的統一要求或是某些商業利益的驅使,有些高校把臨街圍墻改為開放的臨街鋪面,這給學校安全保衛帶來了一定難度。盡管加強了治安巡邏、守衛等,但由于大多數高校沒有安裝視頻監控系統、門禁管理系統、巡更報警系統等電子技防管理設施,科技含量低,管理方法原始、守舊,安全防范不到位,非法侵害、偷盜現象仍時有發生。
二、加強廣西高校的大學生安全教育
(一)大學生安全管理機制
1.設立大學生安全教育機構
要做好大學生安全教育,首先要從統籌工作抓起。因此,高校要設立由分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校級領導主管,學校的輔導員、保衛干事、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等相關人員參與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機構。該機構要與相關部門、系部簽訂安全防范責任狀,落實責任制,實現各部門分工合作、責任到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教育長效機制,統籌規劃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
2.建立健全大學生安全教育機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安全教育機制,并將大學生安全教育納入正常的教育計劃。要開設《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并制定完善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組織各部門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精心編寫高質量的安全教育教材;進行重點課程建設,并安排專業教師進行授課;規范考試和成績管理,計入學分,以增強學生對安全知識的重視程度;定期舉辦相關的安全知識講座或報告會,保證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系統性和連續性,確保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順利開展和全面實施。
3.嚴格規范大學生安全管理機制學工部門與后勤服務部門要嚴格規范大學生安全管理機制,盡量杜絕學生在外租房、通宵上網、沉迷游戲等不良現象的發生。高校要堅持全校安全情況通報制度,以宣傳欄、簡報、簡訊等形式,定期向全校師生通報安全情況,增強學生的防范意識,以及提高應對各種復雜情況和突發事件的能力。
(二)豐富安全教育內容
1.開展交通安全教育
現在大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普遍不強,主要體現在交通安全知識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兩個方面。各高校可以以新生入學教育、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手冊、開展主題班會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讓大學生了解交通安全法規和常識,增強大學生交通安全觀念,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養成良好的交通安全習慣,不亂闖紅燈、不乘坐黑車,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2.開展食品安全教育
高校醫護人員及輔導員可以以舉辦健康講座、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定期對大學生進行食品安全教育,讓大學生了解流行病與傳染病的發病原因及危害,盡量不到校外無證攤點、餐飲店就餐,以免身體健康受到危害。
3.開展人身安全教育
大學生是高校的主體,承載著家庭和社會的希望,所以人身安全教育尤為重要。在進行人身安全教育時,要強化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盡可能不讓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侵害。首先,要向大學生普及生活中的安全常識,特別是在外租房學生的用電、用火、用氣安全,以及面對災害如何自救。其次,在遇到不法威脅時,應及時向學校保衛部門或公安機關報警,以求得他們的幫助;在遇到搶劫、強奸、行兇、殺人等惡性侵害時,應盡量與犯罪分子“智斗”,記住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為公安機關破案提供重要線索。
4.開展財產安全教育
要引導大學生妥善保管貴重物品,特別是在外租房的大學生,離開宿舍時關門關窗,不給小偷留下可乘之機。不在宿舍存放大額現金,不擅自留宿外客,不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以免發生火災,對陌生人要保持警惕,拒絕非法傳銷,謹防受騙上當等。
5.開展心理安全教育
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是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包括對大學生人格的塑造、意志力的磨煉、情緒的疏導、人際交往的應對等方面。教師應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咨詢與服務,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健康狀況,指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心理調適方法,從容應對各種挫折,排解負面情緒,優化心理素質,預防心理疾病;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消除挫折感與自卑感,增強自我調節能力,妥善地處理在學習、生活、情感、擇業等方面的各種問題,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杜絕或避免因心理原因而引發的違法違紀行為和安全事故。
(三)拓展安全教育途徑
1.做好新生入學安全教育
高校新生剛跨入大學校門時,由于對校園及周邊環境情況不熟悉,且安全意識不強、防范能力較差,最容易發生各類安全事故。因此,切實加強新生入學安全教育,增強新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這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都有重要意義。
2.做到課堂講授與考核考試相結合
高校開設《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并結合本校實際編寫含防火防盜、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電信和網絡詐騙、性教育等內容全面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教材,以課堂講授、舉辦講座、報告會、看圖片展等多種形式向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并以考試記學分的方式促使學生重視安全知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3.積極發揮各種宣傳媒體的作用
高校廣播、電視、簡報、宣傳欄、板報等傳統媒介和網絡、QQ、微博、飛信等新型媒介都可作為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載體。要發揮各種宣傳媒體的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編寫、自己宣傳安全知識,發揮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營造出良好的輿論環境。
4.充分發揮高校內各種社團組織的作用
目前,許多高校設有各式各樣的社團組織,其覆蓋面廣影響力大,對繁榮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成立“校園安全小組”、“校園普法小組”等社團組織,充分發揮社團組織和社團成員在安全知識宣講、安全檢查、安全聯防等方面的作用。還可以通過實戰演習、征文活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小品相聲等生動活潑的社團活動,把安全知識貫穿實踐,把安全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幫助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安全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提高安全意識,增強安全技能,營造出良好的校園安全氛圍。
三、結語
針對高校周邊環境的不良因素和不斷變化,高校要不斷探索,豐富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形式,減少和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幫助學生增強自我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積極健康的方式學習、生活、消費、娛樂、社交,共同構建一個穩定、和諧、健康、發展的大學校園,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大批人才。
作者:李娜 黃典偉 單位: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