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空間設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對湖北省武漢市黃家湖大學城(主要是武漢科技大學及湖北中醫藥大學)的實態調研,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周邊商業空間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議以促進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 消費行為 城郊 高校 商業空間 設計 策略
1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
1.1消費的個別差異性
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此外,各個行業之間的收入級差較大,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們,其家庭結構的不同使得消費程度和消費種類的差異性十分明顯。
1.2消費的種類多樣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所在家庭的經濟能力以及有了顯著提高,大學生的消費種類也愈來愈多,校園內的散布式商業網點無法滿足他們衣、食、住、行、用以及休閑娛樂等各個方面的需求。
1.3時尚快消產品為主導
現如今的大學生是站在時代前沿,標新立異,追求著時尚的一個群體。這種追求自我,與眾不同的心理特點在消費上的反應就是時尚快消類商品受到熱捧。由于家庭經濟能力的提升,他們的消費思考時間更短,而且更新頻率較快,基本上有了新一代的產品就會拋棄上一代,而不是以產品能否使用為首要考量。
1.4消費的超前性與從眾性
現在的大學生大多為90后,獨生子女多,父母對他們基本上是有求必應,使其養成出手闊綽、揮霍浪費的習慣,甚至于提前將生活費透支使用。而大學生又基本處于群體生活之中,個性敏感且有較強的虛榮心,從而容易引發攀比新歷,產生從眾的消費行為。
2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現狀
2.1穩定的消費群體
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的消費對象主要包括城郊大學園區內的師生和周邊居住區的居民,而這一人群的學習、工作甚至于生活的環境就處于周邊商業的輻射范圍內,由于長期的交流和消費行為,使其與商業的經營者彼此互相了解、熟悉。同時由于地理因素的影響,此類商業對于周邊人群而言消費十分便利。這些因素都使得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的人群消費產生依賴性,從而產生穩定的消費群體。
2.2消費需求量大面廣
城郊大學園區內有大量的大學生和教職工,而城郊大學園區的周邊居住區居民的數量也比較龐大。因此在這塊區域中產生了人口密度大,消費集中的可觀消費人群。
2.3一定的消費心理傾向
雖然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的消費對象種類較多,但最主要的仍是城郊大學園區的大學生。而通過前文的分析可知,這一消費人群有著消費多樣化、快速消費和從中消費的心理傾向。
3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空間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3.1規劃布局不合理
在過去的大學校園或校區規劃設計中并沒有充分考慮周邊商業空間的發展情況,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城郊大學園區建成,其周邊的附屬商業空間也進而自然產生。但此類商業建筑大部分是由以往的校園周邊商業攤點自發成長形成的,由于之前規劃控制的缺失,導致現如今的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空間布局問題頻出。例如,有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商業網點距離校園或學生宿舍區較遠,可達性差;又如,有的商業建筑完全是商人唯利是圖,在是原生的其他功能空間上強行改造,由此導致了嚴重的功能不適用的缺陷。事實上,直到如今,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的規劃與設計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時常被城市規劃視作“違建”建筑。隨著越來越多的周邊小吃街等商業攤點被迫消亡又頑強地再生可以看出,城郊高效的確需要適當的商業空間作為學校內部商業的有益補充,然而這些建筑又因為亂搭亂建,毫無規章制度可言而給當地社區及校園的健康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此外,由于大部分的城郊大學園區在規劃初始,并沒有考慮其周邊商業空間的設計,導致難以吸引大規模的商業投資,大部分還是個體戶和小商戶為主要業態,難以有長遠的發展前途,隨著城市交通的跨越式發展(如地鐵的修建),反而減弱了城郊大學園區對所在地的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3.2綜合治理的缺乏
正是由于前文所述,規劃布局的不合理,導致在城郊大學園區中的學校出入口出現了大量的流動性商販,尤其是在早中晚的餐點時間愈發密集。這些大量的商販擁擠在交通要道之上,導致機動車交通的不便;而大量的人流也隨之帶來安全隱患。正是管理部門對于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空間的管理缺失,導致流動攤販大量集中于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同是折損了城郊大學園區的形象。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空間的形成是自發的,無前期規劃,導致各商業空間隨意布置,功能交叉或過于分散難以聚集成型,給周邊人群帶來不便;而管理缺位的直接后果就是令人憂慮的建筑環境和衛生條件,以及無處不在的安全隱患。
3.3缺少人性化的考慮
3.3.1經營項目重復如前文分析可知大學生的消費存在明顯的傾向,但同時也不可忽略個體間的差異性和消費的多樣性。而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的商家并沒有著眼于此,而是一味追捧銷量高的商品,對于市場的個性化需求卻并不敏感,由于缺少科學的經營思維,導致大量商家經營項目同質化嚴重(比如一窩蜂地開設奶茶店)。
3.3.2空間細節設計差人對于商業空間的需求是多層面的,不僅有生理上的需求,即可以滿足使用上的方便快捷;而且有心理上的需求,即可以達到舒適愜意。除了商品類型外,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空間并沒有足夠重視心理需求,環境設計非常簡陋,基本沒有任何的交往空間等。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地區處于城市和校園的交匯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校園規劃和城市規劃所忽略,形成了雙重邊緣區域,所以其周邊商業多半都屬于自發形成的,并沒有統一的規劃設計,一些原生問題很難根治。
4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空間更新與規劃建設建議
4.1扎根校園,環境融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城郊大學園區的發展正向著綠色、開放、低碳、強調“在地性”等方向展,大學校園長期給人以幽靜的書香門第的印象,師生受過高等教育,人文素養較高。因而周邊的商業空間應以此為依托扎根于校園文化,巧妙利用城郊大學園區周邊的水域、綠化、植被、坡道等自然資源,打造出與大學校園文化底蘊相通的、怡人的周邊商業空間。
4.2強化個性設計
經過調查得知一部分在校大學生的經濟情況并不十分富足,主要依靠父母,在消費時并不喜歡華而不實的東西,對于價格比較敏感,因此商業空間中的室內裝修不需要走華麗路線。反而商業空間中的個性化氣息或免費的公共空間提供可以更加吸引他們,增加消費的機會。因此,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空間的設計應該強化個性,具有前衛和時尚的元素,注重人的需求,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群體。
4.3商業空間布局的優化
在城郊大學園區周邊商業空間中最為普遍的問題就是商業空間布局的隨意性和其進而導致的周邊環境臟亂差的問題。解決之道,應是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進行入手,即城市規劃定位和校園規劃設計相結合。不過,大拆大建并非首選:在微觀層面上,拆除城郊大學園區原生態的、小規模的、多元化的商業空間,將會導致原有的親切、怡人的空間氛圍逐步消亡;在宏觀層面上,則將導致城市中的商業空間形式種類減少,城市的多樣性遭到極大破壞。因此在商業空間布局優化的過程中仍應以多樣性和小規模為首要原則。
參考文獻
[1]裴來虎.武漢高校周邊商業空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
[2]謝超.大學新校區商業服務空間體系設計研究[D].南昌大學,2010.
[3]馬斌.高校商業服務設施研究———以長江三角洲地區高校為例[D].同濟大學,2005.
[4]喬曉英.大學周邊商業環境治理效應分析———山西師大周邊餐飲業的調查[J].現代交際,2015(07).
[5]高長海.大學園區催生的微區域商業結構分析———以安陽師范學院大學生活園區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05).
作者:肖遙 周百靈 單位: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建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