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蘇軾大江東去范文

蘇軾大江東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蘇軾大江東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蘇軾大江東去范文

[關鍵詞]藝術歌曲;鋼琴伴奏;演奏技術;“主角”;“配角”

藝術歌曲是一種特殊的音樂體裁,它的特殊性在于把鋼琴伴奏作為作品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伴奏”,它有著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如何認識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部分的藝術亮點,通過演奏者高超的藝術造詣以及精湛的演奏技術,深刻地詮釋藝術歌曲的音樂內涵,是一位藝術歌曲鋼琴伴奏者必備的功力。作為一名伴奏者要善于運用豐富的伴奏經驗與演唱者默契配合,從而達到水融、合二為一的境界,這是藝術家們(包括作曲家、歌唱家與鋼琴演奏家)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標,也是體現作曲家意圖,展現藝術歌曲魅力的根本所在。以下本人以青主先生所作的藝術歌曲《大江東去》為例,從鋼琴伴奏的雙重角色――“主角”與“配角”的視覺論述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技術。

一、“主角”與“配角”定位前的準備

可以說歌曲的鋼琴伴奏部分都存在著“主角”與“配角”的雙重身份。“主角”即前奏、間奏、后奏,以及歌曲伴奏過程中具有獨立意義的演奏部分;“配角”即歌曲中起著背景渲染、意境塑造作用的陪襯部分。如何從讀譜時就對“角色”進行準確的定位,這就需要演奏者對藝術作品進行深度的分析和研究,其中包括歌曲的創作背景、歌曲的結構與調性等方面的研究。

1、對《大江東去》創作背景的研究

藝術歌曲《大江東去》的歌詞取自我國宋代豪放派詩人蘇軾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一生仕途坎坷,懷才不遇。《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詩作于元豐五年,當時的蘇軾因被人誣告“作詩誹謗朝廷”而入獄,雖大難不死,卻被貶官黃州如“囚犯”般生活長達四年之久。在這首詩中蘇軾借地處黃州的赤壁懷古傷今,感嘆人生的坎坷。詩詞的情緒慷慨激昂、蒼涼悲壯、氣勢磅礴、豪邁奔放,被譽為千古絕唱。

藝術歌曲《大江東去》是我國藝術歌曲創作的早期之作,是我國老一輩音樂教育家、理論家青主先生(1893~1959原名廖尚果)的代表作。歌曲創作于1920年青主先生留學德國期間,此時青主先生正逢大革命失敗,無數革命先烈慘遭殺害的歷史時期。當時他的情感與蘇軾的詩詞《念奴嬌?赤壁懷古》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遂有感而發,譜寫了這首藝術歌曲。

2、對《大江東去》結構與調性的分析

這首歌曲的結構布局基本依據了蘇軾原詩上下兩闕的格式,但是青主先生根據音樂情緒的需要略微作了調整,結構圖式為:序歌(1-8小節)間奏(9-14小節)A(15-22小節)B(23-35小節)B1(36-42小節)尾聲(43-53小節)。

“序歌”只有8個小節,但是調性非常復雜。從e小調開始經過降B大調最后結束在g小調上。“A段”從e小調開始結束在B大調上,B大調是E大調的屬調,這是在為作品進入“B段”作鋪墊。“B”與“BB1”的調性均為E大調,“尾聲”的調性又轉回了e小調。

3、《大江東去》鋼琴伴奏中“主角”與“配角”的劃分

當對歌曲的分析透徹以后,才可以對鋼琴伴奏中的各個演奏段落進行“主角”與“配角”的劃分。在《大江東去》鋼琴伴奏中擔任“主角”的段落基本可以確定為:9-14小節,43-53小節;擔任“配角”的段落基本可以確定為:1-8小節,15-22小節,23-42小節。

二、“主角”段落的藝術處理

1、“前奏”的人物刻畫

從樂譜上看此曲是沒有前奏的,但考慮到聽眾的審美習慣和演出效果,通常演唱者在實際演唱時,會“約定俗成”地把第一樂句的鋼琴伴奏部分當作前奏來演奏,這樣既可以起到渲染情緒,烘托氣氛的作用,同時也為演唱聲部的進入帶來了方便。前奏由五個柱式和弦構成,雖然只有五個和弦,卻因為和弦功能的不同使得彈奏時的觸鍵必須富有變化,使得音樂的色彩與音響有所改變。伴奏者在演奏前要醞釀好情緒,調整好呼吸,運用手臂的力量,緩慢的觸鍵,懷著沉重而嚴肅的心情去彈奏這五個和弦:在第一、第二個和弦要演奏出正氣凜然,豪情萬丈的氣質;第三個和弦因為還原F的出現使得情緒有所轉變,演奏的力度要稍弱些,表達出一絲酸楚,一絲困惑。伴奏者要注意調整好各個手指的用力,在突出高音旋律線條以及低音區和聲的根音聲部進行的同時加強變化音的傾向性,強調和弦的色彩變化。在演奏第四個和弦時要注意由“升F”、“降E”構成的減七和弦,它的出現使得音響色彩再次發生變化,因此在演奏時要突出音響中的矛盾因素,強調它的刺激、尖銳性。在演奏第五個和弦時由于減七和弦的解決使得音響趨于平緩,演奏時要體現出平和與疑問懸而未決的感覺。總體來講,伴奏者要在這短短的五個和弦給演唱者一個基本情緒和基調,在大氣中帶有一絲感傷和疑問。演奏的重點是在于第五個和弦,它是“主角”第一次“登臺”的最后一次“亮相”,要有意識地漸弱,做好音樂上的過渡,把情緒轉交給演唱者,同時也要把一些疑惑留給觀眾。

2、間奏的場景描繪

此曲的間奏寫得精美絕倫,作曲家通過一個特定的從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的節奏序列的五次模進,用“蒙太奇”的手法,創造出咄咄逼人的音響。這為聽眾描繪出“赤壁之戰”驚心動魄、激烈壯觀的戰爭場面,同時又仿佛描繪出江濤拍岸,一浪高過一浪風急浪涌的畫面。在這個間奏中出現了大量的快速變換的和弦與八度音程,伴奏者在彈奏這個間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運用前臂的力量,集中而又快速的觸鍵方法,用結實的手指力度演奏出兵戎相見的“金屬聲”。(2)要注意彈奏和弦時的用力分布和聲音上的層次安排,做到在眾多音符中清楚地勾勒出旋律聲部。(3)注意在彈奏八分音符和弦時節拍的時值要準確,彈奏四分音符和弦時音色要往上揚,情緒要飽滿。(4)在節奏序列的第五次出現時,伴奏者的情緒和音量要隨著旋律音型方向的轉變做適當的調整。在此處音型的下行預示著戰爭場面的逐漸遠去,潮水漸漸退去,情緒因此而變得平靜。(5)在第13、第14小節要按照樂譜上作曲家所標的力度記號“p”來演奏,描繪出悠遠、神秘的意境,為演唱者的進入做鋪墊,從而完成“主角”的第二次亮相。

3、尾奏的意境創造

第43-53小節為歌曲的“尾奏”部分,雖然此時演唱聲部還有零星的幾個音符,但整體音樂形象的創造和意境的 渲染是由鋼琴伴奏部分完成的。因此把“尾奏”也歸于“主角”一類。“尾奏”有著極其深刻的寓意,作曲家在鋼琴伴奏部分的左手聲部的低音區設計了一個低沉、單調的固定節奏,這個固定節奏型有兩層含義:(1)是在模仿長江上艄公搖櫓時發出的聲音。當這個單調的節奏連續不斷地重復時,它為聽眾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開闊的江面上,一葉孤舟正慢慢離我們遠去……(2)是描寫一種精神,不斷重復的單調的節奏型使人聯想到蘇軾頑強的精神和達觀的人生態度。伴奏者要用柔軟放松的手臂,極其放松而有控制的指尖,柔和而富有彈性的觸鍵演奏出這個節奏內在的律動與性格。右手聲部在每小節第四拍的后半拍出現的“三連音”節奏是作曲家一個獨具匠心的設計:它逼真地模仿了搖櫓時漿與木板摩擦發出的聲音――“吱嘎吱,”、“吱嘎吱一”。這種“小聲音”的連續出現,容易使人進入夢境,產生幻想,對應歌詞“人生如夢”,堪稱絕妙!鋼琴伴奏在彈奏右手聲部的三連音時,要用放松的手指,靈敏的指尖,蜻蜓點水般地彈奏出極為淳樸的音色,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就在聽眾以為音樂會在這種意境中慢慢消失直到結束時,作曲家出人意料地在最后三小節調轉筆鋒,改變音量和織體,給最后一句歌唱詞“一樽還酹江月”配以強音。此時鋼琴伴奏要密切注意演唱者的情緒與氣息,及時而準確地轉換情緒、音色和觸鍵,彈奏出堅定、豪邁、感慨萬千又充滿自信的結束句。

三、“配角”段落的藝術處理

1、序歌的戲劇性渲染

歌曲的1-8小節為序歌,八小節的音樂由兩個樂句組成,這兩個樂句因為歌詞內容的不同而有著截然不同的音樂形象,并且飽含著極大的戲劇張力。第一個樂句的歌詞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四小節音樂的戲劇性表現:(1)從音量上可以發現是一個從f~pp的大幅度的漸弱。(2)在音樂的情緒上從開始時的寬廣、大氣、豪邁的情緒經過一個小節后轉變為惋惜、傷感,在第四小節定格在無可奈何的境地。(3)演奏技術上,伴奏者要在第一個小節運全身之氣力,用指尖靠后的“指肚”部位把力量揉進鋼琴,奏出飽滿、渾厚的音色,給演唱者以歷史背景的渲染和人物性格的塑造。隨后在第二小節音量要突弱,突出一個神秘的、孤獨的低音“E”,使得音樂突然變得充滿疑惑。第三、第四小節隨著旋律的急速下行,原先的豪情壯志已被消耗、銳減,變為遺憾、緬懷和感傷的情愫,此時伴奏者要用手指輕撫琴鍵,下鍵緩慢,凝重中略帶幾分遲疑,表現出作者對英雄豪杰的緬懷和對自身懷才不遇的傷感。第二個樂句的歌詞是:“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它與前一句在音量、情緒和旋律線條布局上做了很大的反差,因此演奏技術也隨之改變。(1)從音量上看,由pp~f是一個起伏很大的漸強。(2)音樂情緒上從神秘、悠遠、朦朧、思索的情緒慢慢變成清晰的、肯定的、贊揚的情緒。(3)在演奏技術上伴奏者在演奏這個樂句的前兩個小節時要注意左手四分音符跳音的觸鍵,把它彈成頓音,并做一個小幅度的根音下行的逆行漸強,這個漸強在這句的第三小節到達f的音量。伴奏者要用結實的手指彈奏出堅定、果敢的效果。

2、對“A段”休止符的解析

第15~22小節為“A段”。在“A段”中出現了大量的休止符,這些休止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簡單的停頓,而是有著特殊意義的“特種符號”。“A段”鋼琴伴奏部分的休止符有三重意義:(1)特殊的音響符號:第15-17小節,作曲家在左手聲部固定的八分音符休止符的使用,是為了制造一種特殊的音響效果,如此低音區的五度雙音的短促的重復出現,仿佛在模仿琵琶發出的聲音。伴奏者要支撐好手掌,運用手腕的力量,用手指集中地觸鍵,配合踏板的使用,模仿出琵琶的音色。由此而營造出一個神秘、遙遠、模糊的背景,為演唱者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意境。(2)語氣的需要:右手聲部在第16小節第二拍的八分音符休止符和第18小節第四拍的四分音符休止符的為語氣符號,在這兩處的休止符不代表停頓,相反地要做到“音斷氣不斷”,鋼琴伴奏可以用手指離鍵,手腕橫向帶動的方法,彈奏出藕斷絲連的韻味。(3)情緒轉換的符號:第20小節第三拍的八分音符休止符和第21小節第三拍的八分休止符為情緒轉換符號,伴奏者要在第20小節的八分音符休止符做一個情緒的轉換,結束前面變弱的情感和音量,轉為慷慨激昂的情緒和上揚、漸強的音量。第21小節的八分音符休止符進一步轉換為豪邁奔放、英勇無畏的情緒,在演唱者的高音上給一個強有力的支持。

3、對“B段”三連音節奏的處理

第2篇:蘇軾大江東去范文

唐代詩人溫庭筠《望江南》中對江水有這樣的描繪:“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夕陽即將西下,眼前出現江水不斷東流的自然景象,同時感受到一女子遠眺千帆等待思慕之人的期盼之情。“悠悠”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的流水欲對失望女子含情安慰,不忍離去。“悠悠”一詞不僅僅寫出水流動的情態,更寫出了女子內心的脈脈情深與落默傷感。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大江都是向東而去的,但到蘇軾筆下水卻向西而流。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向“西”的流水仿佛時光也能倒轉,這個字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體現了作者不因為年老而消極悲觀的態度,熱愛生活和曠達樂觀的精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詩人杜甫在《登高》中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不盡”的江水,使“滾滾”波濤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O@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悲愴。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與朱元思書》吳均)與“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酈道元)的表現手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兇猛的巨浪比作飛奔的快馬,一個“奔”生動形象地寫出水流的速度迅急,氣勢猛烈。

“大江東去”,不就是大江向東邊流走嗎?這是對字面意思的理解,或者說是滿足于字面意思的翻譯。假若真如前人所說詩歌是一翻譯就會丟失很多東西,這樣的翻譯丟失了什么呢?丟失了“去”字的神韻。這種神韻沒法概括在字典里,它蘊涵在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里。那么,是不是詩詞里說到江水就一定不用“流”字呢?我們細細比較一番就會發現:“去”有去的神韻,“流”有流的情味,有不同的語境約束,有不同的情感表達要求,不妨讓學生回憶學過的詩詞,做個比較。

“大江東去,浪淘盡”“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讓我們想想看,這幾句詩里的“去”“流”能不能換過來?

“去”有“離開”之意,讓人產生一去不復返的聯想;“流”強調“流淌”這個動作,讓人產生連綿、源源不斷的聯想。因此,“大江東去”的江水,給我們的感覺是洶涌澎湃的,能將一切卷走不留痕跡。它是一條時間之河,帶走我們少年的夢想,壯年的激昂。它是一條歷史之河,曾經的繁華、功名,顯赫的英雄、偉大的業績,都是極短的一瞬,都是過眼煙云。而“一江春水向東流”“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江水,卻是潺回溯、和緩悠長的。它是一條生命的長河,情感的長河:仿佛從遙遠的過去就流淌至現在,如生命一般生生不息;和千年前古人的愁緒、苦悶、彷徨并無兩樣,所有的感慨都在這里積淀、發酵。極微小的一點感動都是永恒,都是亙古不變的存在。“大江東去”不能是“大江東流”,唯有滾滾東去的長江,才能淘M千古的風流人物,襯得起儒雅瀟灑的周郎。

“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流”如果換作“去”,怎么能與詩人的“愁更愁”相吻合?李白的煩惱已到了舉杯消愁卻愁不可解的地步,如何能隨水而去?詩人當時不得志的郁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怕是要如流水般舊恨猶痛,新愁又生,綿綿無絕期了。“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流”也不能換作“去”,因為它寄托著李白對友人悠長的思念,眷戀的深情。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東逝的一江春水。

第3篇:蘇軾大江東去范文

2、這句話出自宋朝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3、原文

《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朝代】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第4篇:蘇軾大江東去范文

念奴為唐玄宗天寶年間一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玄宗時常詔見命歌,曲名本此。

詞牌名的《念奴嬌》出自人名,念奴嬌,念奴是唐天寶年間著名歌妓,調名本此。此調有仄二體。《詞譜》以蘇軾“憑空跳遠”詞為仄體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韻。此令宜于抒寫豪邁感情。東坡赤壁詞,句讀與各家詞微有出入,是變格。另有平韻格,以陳允平詞為正體,用者較少。又名《大江東去》、《千秋歲》、《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謠》、《壺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個名稱。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蘇軾大江東去范文

關鍵詞:虛實相生 “留白”藝術 中國傳統美學 聲樂作品

“留白”是藝術創作中的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段,它是藝術家和藝術欣賞者在進行藝術創造及藝術欣賞時建立在藝術想象基礎上的一種藝術創新,能更好地展示藝術作品所具有的獨特的“不能言傳”的魅力,亦即我們常常所說的“大音希聲”的意境。

“留白”藝術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得到了極致的反映。中國古典詩歌藝術中有情感上的“留白”、 敘述上的“留白”、 形象上的“留白”及哲理上的“留白”等多種表現形式。音樂是以“音響”的形式構成藝術形象傳達給受眾的,由于古譜不易保存等原因,導致“留白”藝術雖源于音樂,但不及繪畫與文學藝術表現得豐富多彩。但我們仍可以從古籍文獻中,發現大量的有關音樂“留白”的記載。“留白”藝術的美學基礎源于中國古代的“虛實相生”說,即完美的藝術意境不僅僅是實有,而是虛與實的統一。這也是中國傳統藝術最具特色、最有民族個性的藝術精神顯現。

聲樂是文學與音樂的結合體,歌詞能使音樂表達情緒的手段更加豐富,大大拓展音樂表現各種意境的功能。在聲樂作品中,“留白”表現在哪些地方呢?

一、休止:簡單明了的“留白”

音樂中的休止,顧名思義就是音樂進行時的停頓,它既可以出現在樂曲的開頭,也可以出現在曲中及結尾,甚至出現在樂曲中的任何時間段。休止是音樂中“留白”藝術手法最簡明、最直白的一種表現形式。

任何事物都含有本身的對立面或內在的矛盾,藝術作品的內在的矛盾構成了事物向前發展的原動力。在動態藝術中,一切作品的運動過程中都包含著停頓或靜默,這種靜態往往升格為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表現,與運動過程中的動態呈現出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共同成為動態藝術中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這種運動中的停頓或靜默在音樂中稱作為休止,它是以代表不同時值的休止符號來表示的。休止符隨著它在樂曲中位置的不同、時值的長短以及節奏的變化等,而有著不同的藝術表達功能及意義。

如,歌曲《一個黑人姑娘在歌唱》(艾青詞,杜鳴心曲),歌曲開頭是長達三拍半的休止,這三拍半的休止不僅僅是歌唱者蘊釀如何表現貧苦卻非常善良的黑人姑娘純樸、真誠而樂觀的內心感情的“留白”,同時也是給聽眾如何更好地欣賞這首富有詩意的聲樂作品一段情感準備的“留白”。

二、引子:給歌唱者與欣賞者醞釀情緒的“留白”

《樂記》中曰:“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聲樂藝術是具有強烈音樂性的歌唱藝術,它需要在時間中顯現、展示、發展和完成形象塑造,在時間推移中訴諸人們的聽覺,從而使人產生豐富生動的聯想、想象和強烈的情感反應。

作為聲樂作品的演唱者,要對歌詞的語言、歌詞塑造的形象、歌詞的敘事手段以及歌曲情節的發展等進行分析,以便理解掌握作品的主題,更好地用歌聲去展示聲樂作品所表現的藝術形象。當然,如果一首聲樂作品有一個漂亮的引子,很快地將歌唱者帶入作品所需要表現的氛圍,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聲樂作品《漁舟唱晚》(劉粼填詞,王志信編曲,陳俊華演唱),開頭是一段由鋼琴演奏的清亮淡雅提示音樂主題的優美旋律,同時伴有暮鼓聲。這幾小節的引子,一下子就能將演唱者與欣賞者帶入夕陽斜照之下,漁船滿載而歸,悠揚的歌聲蕩漾于湖畔之中,漁家劃著輕舟,唱著漁歌悠然自得的喜悅之情的氛圍中。可以說,本曲的引子是給歌唱者與欣賞者醞釀情緒的一段“留白”。隨后,當歌唱者唱出“滔滔春江水,晚霞白鷺飛,竹篙一點浪花開,打魚船兒歸……”觀眾與演唱者自然而然地就進入情音交融的優雅的意境之中,不僅像歌詞中所唱的“雨后烏云散,江風繞翠微,明月捧出銀玉杯,醉了春江水”,同時也醉了人們的心,使人們產生共鳴。

三、二度創作:作曲家的“留白”

英國著名指揮家亨利?伍德(Henry Wood)在他所著的《論指揮》一書中說:“音樂是寫下來的沒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過表演來給予它生命。”音樂作品不像文學作品或美術作品那樣,創作完成后就可直接供人們欣賞,它是聽覺的藝術,如果不經過演唱者的表演與二度創作,它只是一些靜止的符號,只能以樂譜的形式存在,是不會產生任何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作曲家在作品中只是給演唱者提供基本的音樂表現方式,如旋律、基本節奏、基本表情,等等,至于如何完美地表現音樂的蘊涵,則是作曲家留下的“留白”,有待歌唱者依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藝術領悟力以及自身的聲樂技術去詮釋音樂作品。

如我國著名的聲樂家吳雁澤先生,早年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期間,除了學習正規的西洋發聲法外,還向我國老一輩的音樂藝術家及民間藝人學習曲藝、民歌、京劇等地方戲曲,并且專修了民間音樂課程,以吸取民族藝術之精華,這不僅豐富了他自身的音樂素養,也極大地拓寬了他歌唱的新路子。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經過不斷的刻苦鉆研和探索,他將西洋的美聲唱法與我國民族唱法完美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他不僅能演唱西洋歌劇及藝術歌曲,而且能很好地演唱各種風格的民族歌曲,并以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進行二度創作。如,他演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時,就曾向蒙古族歌手學習長調的演唱技巧,并把這一“原生態”的民族唱法運用到該歌曲的演唱中。經過他的二度創作,該歌曲的蒙古大草原的韻味更加醇厚,觀眾也能更好地領略到蒙古族人民寬廣的胸懷及大草原開闊壯麗的景色。

他演唱的另一首民歌《一彎彎流水》也是如此進行二度創作的。為了演唱好這首歌曲,他多次到陜西各地,甚至到青海去學習當地“花兒”的唱法,然后進行藝術加工,融合到自己的唱腔里。經過藝術處理,他的演唱極好地展示了大西北民歌的風土人情,收到了極佳的藝術效果。

歌唱家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的例子并不少見,很多歌唱家都會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以及自身的嗓音條件對歌曲進行適度的藝術處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一首歌經過不同演唱者的藝術處理,就會有明顯不同的藝術效果,這也是作曲家“留白”的妙處所在。

四、歌詞:意蘊的“留白”

“詩言志,歌詠言”, 一首聲樂作品能否感人,歌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聲樂作品的表現離不開旋律、節奏、樂隊伴奏、演唱等諸多因素的相互配合,但歌詞永遠是表情達意的重要元素。

下面筆者就以青主為古典詩詞譜寫的歌曲,來談歌詞意蘊的“留白”。

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曾說過:“藝術意境不是一個單層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現,而是一個境界層深的創構。”美學家葉朗也認為,“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藝術作品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于前者從一個角度去揭示整個人生意味。”由此可見,藝術境界的顯現,絕不是純客觀地機械地描摹自然,而在于意與境二者的渾然融合。

我國藝術歌曲的開創者青主(1893―1959年,原名廖尚果),采用宋代杰出的豪放派詞人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占》為歌詞,運用歐洲藝術歌曲和歌劇詠嘆調的形式創作了我國第一部藝術歌曲《大江東去》。

歌曲由兩大樂段構成,第一樂段為“莊嚴的廣板”,以具有昆曲吟唱風味的旋律起板,開篇即高歌如云,氣勢磅礴,氣概非凡,宣敘性音調中,洋溢著豪放雄健的旋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歌詞把人的生存和命運放在了宇宙大自然這一宏大的背景中加以觀照、思考:曾是當年風流倜儻、儒雅瀟灑、足智多謀,指揮東吳大軍決勝曹操的周瑜,現如今哪里去了?一句“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道出了歌詞中多么沉重的“留白”:江山依舊,英雄卻無覓。“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之后,有一段7小節的鋼琴間奏曲,鋼琴演奏既十分形象地描繪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闊場景,同時又是歌曲中隱含著沉重的歷史悲壯感的一段“留白”。

《大江東去》的第二樂段為“生動的行板”,采用的是歐洲歌劇詠嘆調中常用的長氣息、大起伏的曲調寫法。這非常適合演唱者用高歌淺吟的方式來抒發歌曲的主旨。

第二樂段歌詞開頭的二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從詞面上看,是詞作者追慕周瑜風流倜儻、青春得意、才智超凡、功業早成,感慨自己年華已逝、功業未果。但實際上,這兩句詞的“留白”是詞人借周瑜的經歷,把人的生存和際遇放在歷史的深遠背景之中加以思索,以自嘲的方式,寫出了自己仕途功業老大無成、理想懷抱半生失落的無奈。

歌曲進入尾段,鋼琴伴奏在低聲區緩慢地循環往復,演唱者在這種背景下靜了下來,仿佛陷入沉思之中,隨后情緒平靜地用兩個P的力度輕輕地吐出“人生”兩字后,再用三個P的力度弱唱出“如夢”兩字,隨后鋼琴伴奏的低音仍繼續循環往復地演奏著,音量逐漸減弱接近無聲的狀態,一切似乎都隨演唱者在靜止地沉思……突然,演唱者和鋼琴伴奏同時用兩個f的力度高聲唱出“一樽還酹江月”,這一于無聲之處聽驚雷的藝術效果,使觀眾為之一振,倍感英雄的浩氣。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大江東去》這一藝術作品所蘊含的意境,即作者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作者把個體生命的生存際遇放在永恒的自然和復雜的人類社會歷史的背景中思考,從中既看到了生命短暫易逝、來去皆由自然造化,也看到了人生功業和理想懷抱因時代變遷、世事多變而難以把握;同時,他還看到了人的生存對自然、社會雙重局限的可超越性――走向審美的人生,獲得精神的自由和心靈的安寧。這既是蘇軾坦蕩胸懷、超然物外的人格寫真,也是與蘇軾豪放曠達的詞風一脈相承的。

作曲家青主深刻地把握了《大江東去》中蘇詞的“留白”意境,如此才能在這首聲樂作品的創作中,做到音樂與歌詞的配合相得益彰,完美無缺。青主在《論詩藝和樂藝的獨立生命》中,闡述過詩與樂的關系:“……詩和樂雖然是各有它的獨立生命,但詩和樂卻可以互通消息,并可以交相為用……是詩中有樂,樂中有詩。”這種認識表明,聲樂作品創作的原則是歌詞與音樂的完滿結合,它必須以詩與樂是獨立的藝術為前提。這反映了青主對聲樂作品創作本質的認識。所以他說,“我看見一首詩,它的靈魂忽然在我的內界發出一片不能自已的音響。”可以說,蘇軾的《大江東去》歌詞即是青主音樂創作的靈魂,是“不能自已的音響”與蘇軾歌詞的共鳴,共同塑造了歌曲《大江東去》大氣、豪放、曠達的藝術形象。

實踐證明,大凡優秀的聲樂作品,往往是歌詞的明晰性與理性深義的復合體,不僅能使人們聽之即懂,還要人們思之有味,唯此才能盡顯歌曲“留白”那“含蓄而不晦,透露而不盡”的藝術效果。

結語

“留白”不僅僅是藝術創作中的一種技術手段,在更深層的意義上,它已表現為一種審美現象。聲樂作品中的“留白”也不僅僅表現在以上所說的幾個方面,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現聲樂作品中的很多地方,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涉及到了“留白”。如,在歌曲的間奏曲、尾聲、歌中的朗誦、歌唱力度的變化等方面均可以發現“留白”的蹤跡。

參考文獻:

[1]劉自芬.“留白”藝術[J].云南教育, 2005(4).

[2]鄭紅雨.淺談中國畫的留白[J].遼寧師專學報,2005(4).

[3]蘇自勤.淺談歌詞藝術的欣賞[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3).

[4]儲佩成.論歌詞文學形象的創新[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1(3).

[5]宋麗萍.青主藝術歌曲的創作觀念[J].齊魯藝苑,2007(5).

[6]孫民.蘇軾豪放詞風探因[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3).

[7]慧聲.曠世名曲 精彩無限――漫談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之《高山流水》[J].音響技術,2006(4).

[8]蔣奕嬪.意猶未盡,回味無窮――《春江花月夜》微探[J].音樂天地,2006(4).

[9]李輝.兼收并蓄出新韻 洋腔土調總相宜――淺析吳雁澤的演唱技法[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4(3).

第6篇:蘇軾大江東去范文

(李白:《古朗月行》)

2.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3.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4.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5.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6.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7.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8.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王維的:《山居秋暝》)

9.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10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1.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2.卻下水精簾, 玲瓏望秋月.

(李白:〈玉階怨〉)

13.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 <念奴嬌大江東去>)

14.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15.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無題》)

16.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溫庭筠<商山早行>)

17.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18.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第7篇:蘇軾大江東去范文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如果說李清照沉浸于幻想,李白甚是浪漫,辛棄疾過于現實,那么精彩的,無疑是東坡了。

一陣悠揚的歌聲驀地傳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對東坡了解不深,無非是兒時整天念叨的那些:“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印象中,他似乎是一位很偉岸風光的大人物。

而記憶,卻定格在了千年之前,一位已步入不惑之年的男子,帶著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愁容,緩緩走到一個偏遠貧苦之地。深夜,星光樹影,一個蒼涼的身影把著冰冷的酒壺獨酌,問著蒼茫大地尋找月兒的光芒。呆望著時隱時現的星星,靜靜地幻想云彩、天宮……茫然回顧,遠處隱隱透著一縷模糊的光,剎那間把眸子照亮……

第8篇:蘇軾大江東去范文

你初登皇榜,便以科舉第二、殿試百年第一的成績光榮踏上了漫漫仕途。只因你一路平坦,平步青云,招致小人的嫉妒,最終因“烏臺詩案”被貶為團練副使,蜷居黃州。但是你并沒有消沉,還想著東山再起,為國效力,便于此處自號東坡、建雪堂,在人生低谷中重建精神殿堂。

只因上天也憐惜你的才情,四年后朝廷對你步步提升,你以三品大員的身份重登鑾殿,渴望在此一展宏圖。但朝廷終究不是一長久之地,也因大起大落的波濤令你感到了疲憊。便自上書,在杭州過起了逍遙、灑脫的生活。

悠哉游哉,你如此悠閑,如此超然物外。但內心始終懷有一腔憂民之情。“還是把剩余精力奉獻給人民吧”,你如此說道。于是在此處設蘇堤、造三潭,為民謀利,成就了千古美名。

你是一個在仕途中屢遭挫折的過往匆客,但你的豪放、你的柔情已刻入人心。那一片天、一條江、一句“大江東去”因你而銘記于心。

在“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長江之上,見大江東逝,你吟唱道:“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你醉了,你醉于山水之間,你臥于赤壁之上,把你年將半百、功業無成的感慨灑向這江水,也把你的樂觀、曠達的情懷灑向這赤壁,赤壁至今還回蕩這千古之音……

于密州,你“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飛馳于平岡之上。看似無牽無掛,但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寫盡了你那一腔渴望報國之情。

在一個深夜,你驚夢而醒,想起了你那早逝的妻子王弗。于是,一股斷腸之意涌上心頭,散發著豪放光芒的你流下了柔情的淚。舉杯消愁,欲一醉方休,但啪嗒、啪嗒……十年相思凝成那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斷腸詞。

可悲之東坡,可喜之子瞻。可悲你這千古風流人物已隨江水遠去。但可喜那大江依舊,山水依舊,浪花依舊,你在歷史的江河中永存。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種纏綿悱惻的凄涼只屬于李清照這樣的小女子;而你孤獨時則會吟誦“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種因挫折而看淡了功名利祿的情懷只屬于柳永,而你遭挫折時則會吟唱“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種連綿不絕的愁情只屬于李煜,而你惆悵時則會吟唱“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蘇軾啊,你是豪放的蘇軾,你是曠達的蘇軾,你是多情的蘇軾。

第9篇:蘇軾大江東去范文

2、原文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3、譯文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岸邊亂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小喬剛剛嫁給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風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就把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

如今我身臨古戰場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懷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鬢發斑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观看女人一摸全是水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 | 免费ab|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一级 |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看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视频大全网站免费 | 午夜欧美在线 |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 天天看a| 欧美白人和黑人xxxx猛交视频 | 欧美一级高清片免费一级 | 手机看片在线精品观看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欧美日本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 日日摸人人拍人人澡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99午夜高清在线视频在观看 |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亚洲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人妖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 一级女性全黄生活片免费 | 九色愉拍自拍 | 最新三级网址 | 久久成人免费播放网站 | 97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 久久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 | 国产网站在线看 | 欧美一级乱理片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蜜桃日本一道无卡不码高清 | 久久免费看视频 | 美国一级毛片不卡无毒 | 国产精品jvid在线观看 | 99国产国人青青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 啪啪自拍|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九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