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經濟開題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海南;熱帶;農業知識產權;問題
1.問題提出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推動各國科學技術進步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在農業科技領域,知識產權保護下的無形資源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加強并完善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策略,有利于合理配置農業科技資源,支持和保障農業科技的持續創新,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為農業科技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農業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顯著增加,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與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同時先后加入了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國務院在1997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9年我國正式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簡稱UPOV),成為“UPOV”第39個成員國;2001年中國加入WTO,這意味著在國際貿易領域,必須遵守《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簡稱TRIPS)。在農業領域除了以上的有關法律條款以外,還有《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產品質量法》、《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原產地域產品通用要求》等,這些法律法規的出臺,有力地保護了我國農業及農業知識產權。
由于海南屬于欠發達地區,農業基礎相對薄弱性,對自身農業發展的保護意識的缺乏導致了海南科研機構和相關部門對熱帶農業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偏低,相關的熱帶農業專利申請較少,政府雖然在農業知識產權方面有一定的規定性,但具體的管理體制和落實的具體環節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環節之間的脫節現象嚴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以發展熱帶農業的主要產區東盟各國,給中國熱帶農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海南作為熱帶農業的主要產區,特殊的地理位置為發展熱帶農業的造就了條件,面對貿易競爭的巨大壓力,加大熱帶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必要的。
2.海南熱帶農業知識產權現狀及問題表現
2.1 海南熱帶農業知識產權基本狀況
海南島是我國最大的"熱帶寶地",土地總面積344.2萬公頃,占全國熱帶土地面積的約42.5%。由于我國熱帶資源的稀缺性,熱帶農業的發展對中國農業經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海南的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由于熱帶農業涵蓋的面較窄,在農業領域僅僅占據很小的一部分。從《中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報告(2012年)》,農業知識產權質量提高領域還是集中在大田作物上,推廣面積排名前十的授權品種的推廣面積比例繼續擴大,已經占到玉米的37.41%,冬小麥的37.32%,雜交稻的12.45%,大豆的25.81%,常規棉的38.41%,而在熱帶作物方面的則沒有。
近年來,海南省在農業上投入較大,農業科技進步成效顯著。農業部門和科技部門通過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省星火產業帶專項資金和省重點科技計劃等科技項目,積極開展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和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應用,“十一五”期間,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1600多項,促進熱帶作物、熱帶花卉、冬季瓜菜、水產養殖和南繁育種等產業的發展。結合農業科技“110”和科技特派員工作,建立了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等科技示范基地79個,面積達3.4萬畝。
2010年4月,海南省政府做出了關于海南省促進知識產權發展的若干規定,該規定提出產權房為包括專利、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地理標志、計算機軟件以及標準、名牌產品、動漫產業中的智力創新成果等。該規定還著重對涉農知識產權方面做出了一些要求,扶持植物新品種的培育,鼓勵植物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對獲得的植物新品種權每件給予20萬元科研補貼。鼓勵企業、行業協會和相關單位積極申報地理標志保護,扶持培育一批“名、優、特、新、珍”的熱帶農副產品地理標志,對獲準地理標志保護的每項給予10萬元獎勵。還有一些關于產權轉化為實際生產能力的規定,以及對知識產權研發的一些補貼。目前,植物新品種、地理標志、專利轉化為標準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績。近兩年,海南省獲得植物新品種8個,地理標志6項,專利轉化為國家標準3項,均已實施推廣。
海南素有“天然大溫室”之稱。據不完全統計,在海南南部的國家南繁育種基地,每年都有29個省、市、區的500多個部門前來開展科研和育種工作,累計超過40萬人,共為國家生產農作物種子30萬噸,全國80%的農作物新品種的更新換代都是在海南進行。海南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屬于本省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權并不與其相協調,在我國30個植物新品種保護申請的省份中,海南排第28位占0.40%,在海南的植物新品種權申請中作物種類少,僅為水稻和玉米,且玉米新品種權申請量遠小于水稻的申請量。
2.2 問題的表現
經過多年的推進,海南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和推廣取得了進步,也促進了農業發展,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由于知識產權觀念不強,許多經營者和管理者在知識產權活動中有意無意地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引起知識產權的糾紛案件。知識產權的轉化、與農業市場相脫節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農業發明專利明顯偏少
目前海南僅有的幾家研究機構,包括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省農科科學院和各企事業單位下屬的研究所。從事熱帶農業研究和開發的機構在植物新品種的發明數量上較少,專利的質量也參差不齊。與研究機構起到同樣作用的高等學校,在海南也較少,目前僅海南大學與海南師范大學在熱帶農業領域有研究,由于缺乏政策上的相關扶持,有關農業的發明專利較少??傮w來看,截止2011年底,海南省的農業發明專利一直處于1000以下,這是遠低于其它省份的數量。
(2)熱帶農業成果推廣難度大
知識產權作用的發揮需要推廣,其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尚未及時推廣到當地農村,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從而影響到農業生產率的提高。雖然近十年來,海南省農業科技成果有近1000項,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僅40%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也徘徊在40%左右,推廣應用更就少。另外農業研究項目基本上來自農業教育和推廣部門反映的問題,缺乏實地調查研究,根本不考慮如何推廣應用。部分科研人員研究的目的是為了上職稱,導致農業科技成果數量多而實際可以推廣應用的卻比較少,相當一些項目鑒定后就束之高閣分,變成了檔案成果。還有有關產權立法不健全,監督不完善等問題。
(3)熱帶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意識不強
海南省具有獨特的氣候、地域、海洋資源3大優勢,是我國重要的反季節瓜菜、熱帶水果和熱帶水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海南省大力實施具有熱帶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戰略,推動農業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化和基地化生產經營。截止2010年,在已注冊海南省的地理標志農產品共有12種,主要包括瓊中蜂蜜、屯昌黑豬、樂東香蕉、文昌雞、瓊中綠橙、瓊中綠茶和臨高乳豬(包括種豬和豬肉)等,其中瓊中綠橙是海南省首個水果地理標志產品。在海南具有特色農業產業對農業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80%2。雖然有較高的貢獻率,但作為地方政府和企業,對熱帶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意識還較為欠缺,或者對區域特色農業產業保護和開發商還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在熱帶水果方面,臺灣的地理標志要遠高于海南。
(4)農產品新品種產權保護難度大
從國際上來看,西方發達國家的農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走在當今世界的前沿,而其利用先進的科研手段研究出來的新品種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非專利擁有者進行盜用,因為單純的移植種子無法培育成活。
農產品新品種不像工業產品新品種,有著獨有的特性,在新品種的保護上難度大。工業新產品只要把產品的制作配方保護好,不知情者不容易制作出一樣的產品。而農業產品新品種可以通過該新品種的種子等方法來偷取新品種的成果,使該品種產權所有人利益受到損害。海南的熱帶植物新產品也是如此,天然橡膠、香蕉和芒果等品種和技術,被效仿和偷取,使海南農墾和相關機構的遭受損失。
(5)對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缺乏
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涉及到的部門與機構較多,包括了研發機構、企業、主管部門和農業科技推廣部門等。這就出現行業或機構協調不暢等問題,導致條塊分割,影響了農業知識產權的整體效益的發揮3。對于各個部門而言,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利益分配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另外在保護和執法方面,公檢法、工商等部門也是各自為政,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和效率。
3.改善熱帶農業知識產權的對策
3.1 加大研究的力度
農業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使獲取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進入市場。所以,課題立項前,必須了解海南農業經濟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國內外最新科技發展方向,掌握科技、經濟的市場信息,有目的地選擇科研課題,注意創新和改進,在開題之前進行查新研究,避免與他人研究重復,提高研究成果的專利性,為知識產權保護提供必要基礎。
3.2 提高農業知識產權專項資金比例
2010年海南科技廳出臺了《海南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將在2010—2020年里,每年投入500萬元建立知識產權專項資金,以此來帶動海南知識產權的發展4。為鼓勵熱帶現代農業發展,《規定》積極扶持植物新品種的培育,對植物新品種權給予重大獎勵,每年植物新品種權可給予20萬元科研補貼;鼓勵企業和相關單位將技術轉化為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對專利技術轉化為國際標準或行業標準的每項給予不同額度的獎勵。雖然用于知識產權的專項資金較多,但對于農業研究而言,在研究或專利的獲取方面要比工業研究的難度要大,獲取資金也相對困難,所以要專門設立農業知識產權專項資金,在此基礎上側重于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資金投入,提高農業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的比例。
3.3 加強區域優勢農產品品牌培育,鼓勵注冊原產地標識
積極推動地理標志的保護工作,推廣海南特色的農業項目,推出具有原產地標識的農產品,通過差異化提升競爭力。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大都是農產品,因此保護地理標志,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農民收入增加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以三亞為例,自2009年以來,該市積極引導鄉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爭創名牌農產品工作,形成了利用注冊商標支農、保護企業產品、保護自主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三亞市鄉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注冊農產品商標21個。
3.4 對植物新品種的保護
對植物新品種的保護,國際上關于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知識產權制度主要有兩項國際條約,《保護植物新品種國際公約》和WTO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而對于目前海南熱帶植物新品種,除了要遵循國際公約之外,更應該對內實施管理。應該由海南知識產權局建立專門的機構,對植物新產品實施專業管理。對要驗收通過的心品種,申請取得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科研單位的合法權益。
3.5 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
由海南省知識產權局組建領導小組,并建立相應的運作機制,統籌領導農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協調各個部門的關系,解決有關于農業知識產權的重大問題。將農業知識產權發展戰略列入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落實到各部門和機構,由大家共同來完成。建立有利于農業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激勵獎懲機制、應急預警機制和協調機制。在研究推廣方面,協調好研究機構、政府、企業及推廣部門,共同努力做好相應的工作。保護產權的重要力量,除了人民法院外,同時還需要農工商、公檢法、技術監督等部門聯合起來,共同營造有利于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制環境,確保農業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加強知識產權部門執法協作,參與泛珠三角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建設。
3.6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產權意識
鑒于農業知識產權方面的意識不清、權益不明等情況,應加大宣傳力度,是農民了解有關農業的知識產權方面的信息,并提高其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從而促進農業的發展。把知識產權普法宣傳納入海南省普法教育計劃。切實抓好每年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和科技活動月的知識產權宣傳普及工作;各種媒體和科普機構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宣傳方式,不斷提高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形成尊重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
注釋:
①項目來源:海南省教育廳項目“海南省熱帶農業知識產權研究”(Hjsk2009-01)研究成果.
②莫壯才,吳冠等.海南現代熱帶農業產業發展與農業政策性信貸支持策略的調查與思考[OL]..
③趙華.甘肅農業知識產權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業研究2007(98-99).
④《海南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海南省政府文件:南海網.2010.
參考文獻
[1]張文珠,李加旺.中國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03,03:142-144.
[2]宋秉斌.試論我國農業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J].安徽農業科學,200,01:358-359.
[3]高映.論我國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以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為視角[J].農業經濟,2008,01:17-19.
[4]王冬冬,王艷軍,張之光.農業知識產權范圍初探[J].中國農學通報,2008,03:469-472.
[5]李杰義.浙江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與對策建議[J].經濟研究導刊,2010,02:28-29.
[6]王仁富.論我國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完善[J].農村經濟,2010,04:83-85.
[7]莊道元,陳超,張蕾.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07:183-184,190.
[8]謝根成,劉娜.我國農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存在問題及建議[J].科技與經濟,2010,03:59-62.
[9]趙華.甘肅農業知識產權現狀及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1,01:98-99.
[10]武文仁.山西省農業知識產權發展現狀及路徑研究[D].中北大學,2011.
[11]海南省農業廳關于打擊侵犯農業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的工作總結.海南:海南農業廳,2011.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