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駕駛訓練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模擬訓練;可行性;方法
汽車駕駛員訓練是一種純消耗的活動,燃料的燃燒僅僅用于空駛訓練,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資源的巨大浪費,在當今全球石油資源可供開采年份有限的情況下,除了對現有車輛的技術性能進行挖潛改造,降低能耗外,從使用管理的角度來說,若采用科學的管理措施,合理使用汽車駕駛模擬系統,結合科學的訓練方法,即可找到切實可行的節能途徑和提高訓練效率。
一、模擬駕駛訓練概述
第一,模擬訓練的定義。所謂汽車駕駛模擬訓練,即是指利用與實車訓練功能相似的訓練器材、裝置或大型模擬訓練系統,對駕駛員的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進行專門訓練的活動和過程。
第二,模擬駕駛裝置(系統)的組成?,F代汽車模擬駕駛裝置(系統)通常由三部分組成,即座艙、視景呈現系統和控制臺(監控臺)。視景呈現系統又分屏幕式、投影式與實景式三種。
第三,模擬訓練的特點。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節約能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除此之外,它還有以下特點:一是利用模擬系統進行訓練,可以實現一人指導,多人操作,訓練效率高。二是由于模擬系統具有正負反饋、分析功能,練習者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操作,可提高訓練成績。三是操縱裝置具有全真仿形的特點,可對駕駛動作技能起支撐作用的五大基本功的訓練均可在模擬器上完成。
二、汽車駕駛模擬訓練的方法與組織
(一)汽車駕駛模擬訓練的方法
1、集中訓練法。集中訓練是指按照汽車駕駛員整體訓練計劃的要求,當進入汽車駕駛模擬訓練階段時,所有參訓人員同時進行摸擬訓練,模擬訓練完畢后,再轉入其他科目訓練。組訓方法為:課堂教學-模擬訓練-實車訓練-課堂教學-模擬訓練-實車訓練。這種方法適用于受訓人員少、駕駛模擬座艙多的情形,特別是駕駛模擬座艙較多的時候。
2、穿插訓練法。穿插訓練是指全體受訓人員以車為單位,每車人員被分成甲、乙兩組,他們的課堂教學、模擬訓練和實車訓練交叉進行。按照甲組:課堂教學-模擬訓練-實車訓練-課堂教學-模擬訓練-實車訓練;乙組:模擬訓練-實車訓練-課堂教學-模擬訓練-實車訓練-課堂教學,這樣的組訓模式輪流訓練。穿插訓練法,適用于受訓人員多、駕駛模擬座艙少的情形。
3、循環滾動組訓法。循環滾動組訓法是指在駕駛員訓練過程中,每車受訓人員之間的模擬訓練活動與特定的場內實車訓練活動循環滾動進行。
假定每車的受訓者為3人,在訓練的初期階段,把模擬訓練和實車訓練相結合,即3個受訓者的模擬訓練和實車訓練循環滾動進行。假如有甲、乙、丙三人在一臺車上,則在8:00-11:00的訓練時間段內,三人實車訓練的時間順序為:甲8:00-9:00;乙9:00-10:00;丙10:00-11:00。三人模擬訓練的時間順序為:甲9:30-10:30;乙8:00-8:30,10:30-11:00;丙8:30-9:30。這樣,3人的訓練就會緊張而有序地循環滾動了起來,大大減少了訓練過程中的等待時間。
(二)汽車駕駛模擬訓練的組織
1、編制汽車模擬訓練計劃。
(1)制定汽車模擬訓練計劃的依據。以《新訓汽車駕駛員培訓大綱與考核標準》為依據,要符合訓練規律,模擬訓練與實車訓練相結合的模式,模擬訓練時間比例,模擬訓練人員編組,模擬訓練物質保障與系統的操作要求等。
(2)編制汽車模擬訓練計劃的步驟:一是根據實車訓練計劃的時間安排,推算出模擬訓練的總時間,并合理分配各階段所需模擬訓練時間。二是編寫訓練計劃,針對實車訓練特點,將模擬教學分為三個階段,即基本技能訓練階段,場地課目訓練階段和場外道路應用駕駛模擬訓練階段。各課目內容原則上與實車駕駛配合進行,充分利用訓練時間,相對增加訓練的強度,提高學員的駕駛技能。三是各階段應留出適應的訓練機動時間,具體時數應根據實車訓練計劃確定。各課目均應留出訓練機動調整時間,用于換班、教學講評和體會等具體時數由訓練機構掌握,避免訓練的隨意性。
2、汽車模擬駕駛訓練前的準備。
(1)思想準備。要圍繞提高新訓汽車駕駛員對訓練的認識,調動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吃苦性而開展的思想教育和鼓動工作,是訓練準備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2)教學準備。在新訓汽車駕駛員的訓練中,是以“教”和“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的,他們統一地貫穿于訓練的全部過程。編寫教案,使理論學習有計劃、按步奏地進行,教練必須根據訓練大綱的要求,以及受訓者的理論水平,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寫出觀點準確、層次分明、結構嚴謹、針對性強的教案。
(3)技術、設施準備。在模擬駕駛訓練前,要對模擬駕駛系統進行檢查,對相應的軟、硬件設施進行維護,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好準備,保證教學設施處于良好的狀態。并對模擬駕駛教練員進行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復訓。
3、按綱施訓,嚴格要求,進行糾正。按綱施訓,就是要按步驟施訓,上一步沒訓好,就要給下一步留下一個空檔,否則就會造成“夾生飯”,因此要嚴格堅持訓練計劃進行。教練員進行理論知識和動作要領的講解,并進行示范。示范可以激發受訓者的興趣,示范要突出重點,如果一個課目包括許多動作,教練員最好先完整做一遍,然后進行分解示范。
4、考核驗收,講評總結。考核用以檢驗訓練的效果,新訓駕駛員對駕駛技能的掌握的熟練程度,可以用作反饋信息,來克服訓練中的不足,并據以制定今后的訓練計劃,克服長期存在的薄弱環節。組織討論,進行總結。調動所有受訓者的積極性參與到討論中來,廣泛聽取意見,真正地了解情況,通過總結發現問題,正視問題,并且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從中吸取教訓,保證以后的訓練能夠高質量的完成。
參考文獻:
1、寇學智.汽車駕駛模擬訓練芻議[J].軍用汽車管理,2002(1).
2、李曙東.運輸勤務訓練概論[M].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
隨著國家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我區聯合收割機擁有量增長較快。為提高聯合收割機駕駛人員的技術水平,提高聯合收割機的經營效益,管好用好聯合收割機,經研究,擬組織以各市為單位舉辦聯合收割機駕駛員培訓班?,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培訓對象
(一)已購買聯合收割機,尚未取得聯合收割機駕駛證的人員。
(二)今年擬申請購買國家補貼的聯合收割機的農戶。
(三)其他自愿申領聯合收割機駕駛證的人員。
二、培訓師資
培訓理論教學、駕駛訓練的教師,原則上由享受購機補貼政策支持的相應聯合收割機生產(銷售)企業的技術人員擔任,也可由農機推廣站、學校的技術人員擔任。請各市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落實。
三、培訓時間及要求
(一)鏈軌式聯合收割機駕駛培訓
培訓時間14天(其中集中培訓時間6天,實習時間為8天),按照農業部印發的《聯合收割機駕駛員培訓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詳見附件)組織教學,培訓教材要求使用農業部統編的《聯合收割機駕駛員讀本》(單價20元),訂購及付款方式:
聯系人:,聯系電話,手機號碼:
收款單位:中國農機安全報社
開戶銀行:
賬號:
(二)小型輪式水稻聯合收割機駕駛培訓
未取得手扶式拖拉機駕駛證的學員,按手扶式拖拉機駕駛培訓的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組織教學,增設背負式聯合收割機構造與使用課程;已取得手扶式拖拉機駕駛證的學員,只開設背負式聯合收割機構造與使用課程,培訓時間3-5天。
四、培訓地點
以市為單位,選定1-2個培訓地點。
五、培訓經費
聯合收割機培訓收費參照拖拉機駕駛培訓收費標準:中型鏈軌式聯合收割機駕駛培訓參照大中型拖拉機駕駛員培訓收費標準收費。小型輪式水稻聯合收割機駕駛培訓參照手扶式拖拉機駕駛員培訓收費標準收費,已取得手扶式拖拉機駕駛證的學員,按每天10元收費。
六、考試及發證
考試內容為:機械常識、安全操作常識、農機及交通安全法規、田間作業、場地駕駛、道路駕駛等。按照《聯合收割機及駕駛人安全監理規定》的規定進行考試??荚嚨木唧w工作由市農機安全監理所負責,經考試合格,發給聯合收割機駕駛證。
七、工作要求
關鍵詞:新生 軍訓 目標 心態 情緒 團隊 合作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07-0275-01
我校新生一進校便要接受兩周的軍事訓練和兩周的理論培訓。兩周的理論培訓基本可以達成目標:幫助大家了解學校,明確自己的位置和目標,培養他們腳踏實地、團結協作、嚴謹認真的態度,快速融入集體,與集體同發展、共命運。此階段的工作中,老師和領導們精心、認真、負責的工作也為新生做了很好的一個示范作用。
兩周的軍事訓練是交由軍隊上的教官來管理的。雖然教官們都很認真負責,老師們也在紀律和心理上給予新生們很多幫助和指導,但是因為新生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參加過這些訓練,所以學他們對軍訓有了預設的經驗,在軍訓中想要獲得更多提升顯得不太容易;同時我們老師的作用只是協助教官,很難對學生精神層面的提升做一些真正的工作。我認為老師在軍訓期間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來保證軍訓的效果:
第一、軍訓過程中加入發現問題、探討解決辦法、總結提高等課程:
教官往往只是關注新生們的準確性和協調性上,這些在體能和團結協作等方面確有幫助,但是很少能關注到新生的精神層面。譬如很多新生的動作準確性和合作方面有問題的時候,往往是自己的長期習慣和心理層次的原因,這不能僅僅靠教官們的批評教育或者扣分等來處理,處理的結果并不能讓幫助新生們認識問題,并且愿意接受。因此,要真正的幫助新生,就必須及時的做更多交流,通過交流來建立信任,這就是老師們的作用了。一般來說,新生們往往要面對的問題如下:因為對自己定位很高,對我校定位很低,來到這里,還不能接受自己和我校,所以態度上是消極的,心理上是有壓力的;有些新生是先前在網上或者他人口里得知我校不錯,可是自己的認知覺得有些不符,還在選擇的矛盾和沖突中;還有一些新生是因為是家庭強行將他拉入我校的,并不符合自己的理想,是在抵觸的痛苦中的;還有一些新生經歷和朋友分離、和親人分離等等的矛盾中,情緒不太穩定……無論原因如何,當違規的時候,教師可以做更多的心理輔導工作。因此我的建議是老師必須積極參與到軍訓活動中,比如在三個小時的軍訓中,必須有一個小時用于老師對學生們活動的心理支持:也就是,老師其實一刻都不能離開軍訓現場,在教官訓練的過程中,觀察每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對現場情況了如指掌,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幫助新生們穩定的完成任務,將我校的企業文化和職業道德真正的表達出來,讓新生們真正通過了解老師來認識我校,并和我校建立深厚的情感。
第二、軍訓的一半時間完全可以嘗試讓教官和教師合作來開展因地制宜的拓展訓練:
新生們往往理論知識有了很多積累,但是在實踐中需要的溝通、創新、相互理解合作的能力需要提高,而這也正是新生們愿意學習的方向。而一個人不斷成長和完善,那是一生的課題。我們在短短的時間可以通過來拓展訓練來幫助他們建立一個不斷反省自己、突破自己的習慣和意識。傳統的軍訓鍛煉了體魄和服從意識,但關于重新認識自己、突破自我限制等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多。老師和教官合作,或者老師單獨完成拓展游戲,實實在在的來提高學生們的溝通的意識、打破成規重新審視自我能力、創意思維能力、員工之間相互認知和理解能力、團隊的信任和合作能力等等。如果課程設置妥當合理,拓展訓練后如下素質和意識將得到提高:積極主動的溝通精神、雙贏思維、補位意識、責任感、創新精神、求變精神、欣賞他人以及合作能力等等。
【關鍵詞】:加強 《統計與會計基礎知識》 實操訓練
技工學校《統計與會計基礎》課程的教學要求:應該“重基礎、重實務、重技能”,必須是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并重。技工學校的畢業生,如果沒有熟練的實際操作技能,是無法與大專、本科學校畢業的學生進行競爭。因此,幾年來,我在教學中一直重視并思考著怎樣去上好會計實操課的問題,讓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很好的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文秘與會計專業《統計與會計基礎》課的實操能力。技工學校的其他專業都有進入工廠頂崗實習的機會,只有財會專業的學生,進企業實習相對困難,學校為解決文秘與會計專業實習難的問題,決定自辦文秘與會計專業實習室,我想應該專設一個模擬財務、統計室,分設會計、出納、統計、保管員等會計與統計的模擬實習崗位,讓同學們可以在實踐中得到鍛煉,現將具體實習教學方法總結如下:
(一)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讓學生接觸模擬實際的業務
在《統計與會計基礎》課的教學中,理論課都是用文字題表述發生的業務,同學們面對枯燥無味的數字,提不起興趣,很多畢業生回來向我反映,當初在學校財會、統計實操課安排太少,特別是接觸經濟實際業務不多,畢業后,在企業從事文秘工作時,經常接觸到財會、統計業務,如簽合同時,涉及合同款的繳交、發票的開具、稅費的抵扣方式等,還有起草公司年終總結報告時,各種財務、統計的數字、分析的表述等,涉及到很多會計與統計的專業詞匯、數據、分析,在學校里都沒有接觸過,到了實際工作中,無從下手。所以我認為:會計與統計課理論性強,對實際操作要求也高,特別是在賬務處理、憑證審核、統計分析等方面,對個人業務素質、理論和技能都要求嚴格,應注重和加強學生實操課程建設,不能只是強調會計電算化的訓練,要把上實操課程的所有資料,盡可能收集實際工作中所用的或盡可能靠近實際情況的資料,包括模擬發生的經濟業務、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報表等資料。學生由于和社會接觸較少、分析問題、思維能力不強的特點,中上本來就對實際的會計業務比較陌生;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用口述或者用文字在黑板上表達會計業務的內容、數字,是無法反映現實生活中,經濟業務的全部,也使學生不易理解或理解不透徹,更不會對會計業務進行正確的處理。因此,應在實操課準備這一環節,教師應多花些工夫,在實際生活中尋找范例,按真實的情況設計好憑證、賬薄等原始資料,必要時,還要自己想辦法去校外多找一些資料,使同學們能加深對業務的理解。
比如,我們在講述購買原材料的業務之前,事先準備好模擬購銷合同、增值稅發票、運費發票、支票、空白的材料入庫單等。有了這些憑證或資料,我們就不僅僅只是枯燥地講解分錄的編制,還可以牽涉到:①合同能不能做原始憑證;②如何看發票如何記賬③運費怎樣計算;④倉管怎樣編制材料入庫單;⑤支付方式的選擇、支票的使用等等相關的問題。另外,學生知道了將來在工作崗位上碰到同樣的業務時,應該主動搜集哪些資料。這可比“某企業從外購買一批原材料,買價1000元,增值稅170元,運費200元??铐椧呀浿Ц?,材料已驗收入庫”這樣的文字表述來得更生動、更具體。
還可以將會計與統計有機的結合起來,將近幾年的會計報表數字列出來,作為統計分析的基礎資料,指導學生運用相對數、平均數和各種環比發展速度等統計方法,對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很好地與實際相聯系,給學生的印象也比較生動深刻。
(二)采用當場糾錯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既然是動手操作,就難免在操作的過程中出錯。因此,在實操課中還有一種教學方法叫“將錯就錯”。即教會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盡量避免出錯。但當出現了錯誤的時候,應該按規定的更正方法進行更正,而不是涂改、撕毀等做法。如:當記賬憑證正確,只是過賬的時候由于粗心過錯了數,可以直接用劃線更正法,即用紅筆劃直線,然后用藍字更正,并蓋上印章。當記賬憑證有錯時,就要用紅字更正法,即用紅字做一筆同樣的分錄,將原來錯了的分錄抵消掉,再用藍字做一筆正確的分錄。當記賬憑證上只是數字金額記少了,可以簡化用補充登記法,即將少了的金額補登上去。
使用將錯就錯法,既可以在實操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查找問題,又可以讓學生練習更正錯賬的方法,一舉兩得。
還可以成立學生組成的查賬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每個崗位工作情況,如憑證、賬薄、報表的記錄,進行查賬,核對賬務處理的方法、憑證審核、報表(統計)數字的真實、準確等內容,進行現場審核、評比,還可以現場利用各種報表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資料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綜合評價,使學生懂得企業財務管理作用和統計工作的重要性,既讓學生學習到查錯的方法,又可以對學生的工作成果,進行現場評比,使實操課程,上得更加生動活潑躍。
(三)采用崗位輪換,讓學生在不同的崗位上得到不同的工作經驗:
在實操課中,應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采用角色替代法,即在一次實踐授課中,將學生分(成)不同角色,讓學生在不同的角色中去體會各自的操作。例如,在學習銷售業務操作的課堂上,我們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做銷售方,一組做購買方。兩組同學分別搜集自己角色所需的憑證資料。如由銷售方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一式四聯,將其中的兩聯交給購買方做賬。然后,兩組同學分別做出會計處理。
在會計與統計的實操課中,還應采用崗位輪換法。所謂崗位輪換,是根據會計法規中關于會計工作設置需要符合相互勾稽、相互監督、輪換作業的要求,在實操課中安排學生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承擔不同的責任和風險。比如有的做出納,那么這些學生在小組中負責與貨幣資金相關的業務,編制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編制銀行存款調節表。有的學生做倉管,負責材料和產品的收發,負責制單,填制存貨的數量金額式明細賬。
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對崗位工作業績情況,進行評價,同時,在實操過程中,學生體會不同工作崗位上具體的工作內容和需要注意的事項,使學生在不同的崗位上得到鍛煉,對今后進入企業的不同崗位有較大的幫助。
(四)積極開展小組競賽,讓同學們在比賽中提高技能:
實操課上既要組織有序,又要適當地調動氣氛。因此,我們還可以組織小組進行競賽,來檢測各種實操技能。比如增加會計法規知識問答比賽、賬務處理比賽、珠算技能、點鈔技能、識別假鈔技能、計算器使用技能、電算化技能比賽等。在比賽中還可以組織學生評委進行評比,并歸納各組的長短處、優缺點。力爭在競爭思想的推動下,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讓同學們在競爭中得到鍛煉。
結束語:以上是我個人對《統計與會計基礎》課程實操技能培訓教學的看法,目的在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實際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中技畢業生很快適應自己的崗位會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漢語 知識 基礎 學習
一、教師在上課時有必要對《應用文寫作》教材內容進行取舍
教材內容分日用文書、行政文書、事務文書、專業文書四個單元共26個文種。我們應該清楚,技工學校培養的是技術工人,不是文秘人員。所以教材所列的26個文種,教師在教學時不必面面俱到。日用文書可以選條據、啟事、申請書、求職信4個文種精講;請示、函、會議紀要等行政文書可以作為一般了解,不必要求學生都掌握;事務文書可以選計劃、總結給學生學習;專業論文可以選技改論文、勞動合同給學生講解,其他可以作一般了解或不講。其實應用文寫作并不難,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需要寫,有一定漢語基礎知識的人大都可以現學現用的。所以,沒有必要把《應用文寫作》專門作為一門課程來給技工學生學習。
二、增加漢語基礎知識教學內容的必要性
首先,我們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農村,而在我們桂西北農村基本上是壯話地區,講壯話本來就是進行漢語交流的一大障礙,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夾壯”;其次我們的學生在“九義”階段大都是厭學的后進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薄弱,主要表現為錯別字多、病句多、語言表達凌亂、書寫不規范等。如果漢語的這些基本的東西不能解決,我們的學生又如何能在應用文寫作中把需要表達清楚的內容表述清楚呢?再說,我們的學生畢業走入社會后,需要用到的語文知識又何止是應用文?而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恐怕首先是在與人交流時做到落落大方、清晰、得體地表達,這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而要做到落落大方、清晰、得體地表達,就得有扎實的漢語基礎知識。
三、增加漢語基礎知識教學內容要講究實用性
針對我們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掌握的現狀,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當增加或者說是重新學習一些漢語基礎知識。
一是漢語拼音。講壯話地區的學生一般都是漢語拼音沒有學好,尤其是一些生母發音不準,送氣與不送氣、翹舌與不翹舌分不清,如“b和p、d和t、g和k”“zh、ch、sh、z、c、s”等。這些是可以通過強化訓練掌握的,之前學生沒有掌握可能是老師沒有強化訓練或者是學生覺得讀得準與不準無所謂。那么現在他們長大了,面臨著走入廣闊的社會接觸更多的都市人,教師可以用找工作時會遇到面試、在工作中需要語言交流等生活例子,讓學生知道如果表達不準確、不清楚就會影響到自己面子甚至自己的工作,學生認識到把漢語講好的重要性后,教師再對其進行強化訓練,加上平時有意識地進行糾正,是完全可以把方言改掉的。
二是句子的表達。雖然現在“九義”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倡淡化語法,但我認為“九義”階段之后的中職階段應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讓學生懂得漢語語句的基本結構。教學時教師要收集常見的病句結合語法進行分析,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平時講話中哪些是病句,應該怎樣說句子才通順。
三是語言表達訓練。農村學生的一個通病是比較靦腆,在與人談話或是手足無措、面紅耳赤,或是吞吞吐吐、語無倫次。這除了是因為由“壯話”到“漢話”的表達存在障礙外,還有就是因為見世面少,與別人交流少。教學時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膽量鍛煉。比如每節課設置10分鐘說話訓練,讓學生輪流上講臺說一段話、朗讀文段等,還可以通過演小品等形式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表達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與人語言交流時做到儀態落落大方、表達條理清楚。
四是語言的表達技巧訓練。有這么一個故事:明朝主修《永樂大典》的翰林大學士解縉,有一天他和明太祖朱元璋一起釣魚,不一會兒,解縉就釣魚數條,朱元璋卻一無所獲,場面十分尷尬。解縉察言觀色,隨口吟詩一首:“數尺絲綸垂水中,銀鉤一拋蕩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敝煸奥犃耍堫伌髳?。這是語言透析出的機敏睿智與應變技巧。教師可以多收集這樣的例子或故事講與學生,讓學生明白語言技巧的作用,與人溝通時要做到語言得體。
一、加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一直以來的安定生活,會讓孩子們忽略危險的存在,讓他們缺乏應急的意識。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習內容,適當的提高學生們的危機感,培養他們的應急意識。例如:在進行體育運動技能訓練時,可以問學生們:“你們認為我們接下來的運動會有哪些危險呢?”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危險。之后,再由教師提出相關的要求,并講解如何避免危險的發生,啟發學生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另外,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們聯系生活實際,讓他們學會預測危險和避免危險。對于一些可能發生的危險,教育他們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作出準確的判斷,然后采取正確的措施去避免危險的發生。對于無法避免的危險,就要啟發學生們在較短的時間內,想到應對措施,把危險和損失降到最低。例如:在進行足球運動教學時,我讓學生們聯系生活中看到的足球比賽,說一說可能遇到的危險。學生們很快意識到足球運動是一項較為危險的運動,因為在比賽中會存在一些粗野的、有傷害性的運動,這就要求他們要合理的運用動作技巧,還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既要把球踢好,還不能傷及他人。面對一些危險性動作,要提前想到應對措施,或者在遇到時,采取合理的動作去避免對自己的傷害。
二、指導學生學習應急知識
1、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學就是要增強學生們的體質,讓他們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生們的身體素質訓練,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通過對跑步、跳高、球類、跳遠等運動,全面訓練他們的力量、速度和耐力,讓他們在遇到危險時,可以有好的體魄去應對。
2、指導學生們掌握自救的技能。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有很多體育項目本身就是應急的技能。像游泳、武術,游泳是一項基本技能,需要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而武術是我們的國粹,可以強身健體,可以防身自衛,如果讓每一個孩子都去練一練,是有很大好處的。還有體操里的前滾翻、后滾翻等等,在遇到危險時,都是救命的法寶。
在體育室內課時,我們可以給孩子們講一講急救的相關知識,這些對于我們采用合理的應急方法,都有幫助。例如:家里的煤氣、電、水等等,對于生活和人的生命都有哪些幫助和危害,都可以給孩子們講一講,讓他們深刻的認識到危險或許就在我們身邊。此外,我們還要教會學生們如何求救,合理的求救方法,可以為他們贏得時間,創造機會。要讓學生們記得幾個電話號碼:110,119,120等等。還有自己父母的聯系方法,老師的聯系方法,以備不時之需。
三、通過運動對學生進行應急心理訓練
在遇到危險時,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保持鎮定的,多數人會表現出特別的驚慌,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因此,我們要對學生們進行應急心理訓練,讓他們能夠在遇到危險時,保持冷靜,進行自救或者互救,這樣才能讓多數人得以逃生。而體育運動和體育競賽,在促進學生們運動能力的同時,還能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以及心理抗壓能力,這些訓練對學生們的應急心理應該會有一定的幫助。因為在一些競賽運動中,要想取得勝利,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它需要學生們的通力合作,只有所有的人擰成一團,勁往一處使,才能出色的完成比賽。每一次的競賽也都有游戲規則,有嚴明的紀律,這些對于學生們的應急心理訓練都很有幫助,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臨危不懼、沉著穩定的良好心理狀態。
四、編排體育游戲組織學生逃生演習
在體育課上,我們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編排一些游戲,讓學生們在游戲中感受不同的應急情境,學習應急措施,培養良好的應急心理。而游戲也是孩子們特別喜愛的,他們在游戲中練習,會更加積極主動,感受也會更加直觀,那么技能的掌握也會更加牢固。
例如:在體育課中,安排逃離火災現場的游戲。先讓所有的學生都呆在教室里,突然學校食堂濃煙滾滾,有學生發現火災,看著火勢直往教室這邊撲來。這時,有一個孩子立刻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手機撥通119。然后,讓學生們按照學校規劃好的路線,排隊有序的離開教室,在經過食堂時,用紅領巾、圍巾等捂住嘴巴和鼻子。在有濃煙的地方時,盡量放低身子前行,因為低處的空氣和氧氣都較為充足。這時,還可以假設有一位孩子身上沾上了火,看著他如何去撲滅身上的火,有好多孩子提醒說:“應該停下來,立刻躺下,然后在地上滾動?!蓖ㄟ^這樣的游戲訓練,讓孩子們在操練中熟悉了這一套應急措施。而且他們在訓練時興致盎然,既嚴肅的面對,又懷著好奇與探索的心情學會了如何應對火災。
一、巧用詞語,學習表達
一位老師在教學《九色鹿》時,首先出示了三組詞語。
第一組:潔白如雪、毛色鮮艷、縱身救人、不要回報;
第二組:扣頭感謝、鄭重起誓、進宮告密、背信棄義;
第三組:重金懸賞、調集軍隊、非常慚愧。
師:這三行詞語分別寫了三個人物。知道寫的是誰嗎?
生:第一行寫的是九色鹿;第二行寫的是調達:第三行寫的是國王。
師:你能不能用上這些詞語來介紹一下這些角色呢?
在這里,老師選取了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巧妙地通過“介紹角色”這個環節引導學生運用詞語進行角色描述,既培養了學生運用習得的詞語描述人物形象的意識,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二、遷移句式,學習規則
如在《匆匆》一文中,對于“—個日子”的匆匆,作者用了一大段話來描述,修辭手法貼切而豐富,語言堪稱精美絕倫,意味深遠。為了讓學生對這一段的語言加深體會,可以借用文本的語言形式,練習說話:讀書時,時間從——;寫字時,時間從一;唱歌時,時間從——;跳舞時,時間從——。進行語言的遷移性訓練,促進學生對語言形式和結構的領悟。在教學中,對于課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被字句、把字句、反問句、雙重否定句等各種特色句式,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仿說、仿寫,既有利于增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語言形式的領悟。
三、品味修辭,引導模仿
在語文教學中,語言中的“修辭”常常體現了作者的言語智慧,如比喻、擬人、對比、夸張等。恰當地運用修辭可以增強語言的形象陛、生動性,增加語言的感染力。因此,要重點引導學生品味修辭的巧妙之處,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模仿運用。
新課標中反復強調“語言文字的運用”。因此,有些基本的修辭可以轉化為讓學生在仿寫中創造,在創造中運用。如《小池塘》中的比喻句:“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币晃焕蠋熓沁@樣設計的:
對比?!俺靥料褚恢淮笱劬Α焙汀俺靥晾锏乃ㄒ婚W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弊x了第一句話,你看到的是什么?第二句又讓你看到了什么?
模仿。出示一幅圖:樹林中,一片片樹葉正從樹上落下來。引導學生想象落葉掉下來的樣子:它們像什么呢?如“落葉像五顏六色的蝴蝶在飛舞”等。
創造。在模仿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觀察發現,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比喻句,如“小明一蹦一跳的,像一只快樂的小兔子”。
四、創設情境,想象表達
想象,是創造力的翅膀,也是溝通學生與文本的橋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會恰當地運用想象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各項有利因素,創設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么就能使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文本,融入生活,放飛思維。教師可利用插圖、語句、聯系生活等來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想象材料,使學生能夠借助這些想象材料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思考、情感等,訓練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利用插圖。語文教材中大都配有插圖,這些插圖直觀、形象、內涵豐富,它配合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情節、景物繪制或拍攝而成,是語文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藝術語言”作用。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恰當運用文本插圖,并引導學生借圖練說,借圖促寫,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語用訓練效果。如《小音樂家揚科》中的插圖:月光下,孩子跪在地上,望著上面的一把小提琴……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后可以適時引導孩子: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為什么是在月光下?揚科的眼里看到了什么?他的心里會怎么想?孩子們的心里一定會有許多的想法,急于一吐為快,說寫能力自然得到了訓練。
角色體驗。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走近文本中的角色,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情境體驗中練筆,是以寫促讀的常用策略。對于引導學生體驗^物心理,感悟思想情感,激發表達欲望都會有很好的幫助。如薛法根老師在教學《九色鹿》時的一個環節:
師:調達雖然是一個見利忘義的卑鄙小人,但受到懲罰以后。他面壁思過,悔過自新,重新做人,最后成了五百羅漢的第一百五十七尊。我們來想象一下,國王非常慚愧,那調達呢?心里怎么想?用一個詞來形容。
生:難過。
師:“難過”一詞不能很準確地形容他的心情。應該是什么?
生:后悔。
師:下面我們寫個片段,寫國王的心理可以,寫調達的心理也可以。想象一下。國王心里會怎么慚愧地想?調達心里又是怎樣后悔的?(師提示用上“唉”、“竟然”、“難道……嗎”等)
值得提醒的是,此類練筆往往因內容過泛,人文價值大于語用價值,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如果能以積累和運用文本中的重點詞句為目標,把課堂中重點學習的詞語、短語復現,讓學生運用這些詞句來練筆,日積月累,這些在文本中學習到的詞句就會滴水成川,聚沙成塔,成為學生的積極語用。
拓展情節。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文本中的“空白”之處有的寫得含蓄,有的寫得簡練,給學生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借助文本內容,適時地引導學生推測、構思,以練筆的形式把“空白”補充出來,既能進一步領會文本內容,又能借助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進行語用訓練。如在《頂碗少年》中,練寫的選項可以進行多項設計:
課文第一處省略號處的仿寫。這一處省略號讓人聯想到少年還有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動作,引導學生試著接寫“忽而……”,進而感悟頂碗少年表演的精彩。
課文結尾省略號處的續寫??梢宰寣W生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個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想想從這一處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把想到的內容寫下來。通過寫話,進一步升華對“失敗乃成功之母”、“不輕言放棄”等認識,讓語言與人文同生共長。
[關鍵詞]連續加氯 微生物 余氯 指標
中圖分類號:TK2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0-0087-01
循環水場進行了連續加氯試驗,試驗前后取樣分析水中全部微生物、數量以判斷連續加氯對菌類的滅殺效果。試驗中全程分析PH值、Cl-、堿度、總鐵、NO2-等重要水質指標以判斷連續加氯對水質的影響。下面就菌類、粘泥、常規水質指標、加氯量等對本次聯系加氯試驗進行總結。
1、試驗情況
試驗時間9月2日8時至10月7日8時共計840小時。
試驗目的:探索連續加氯在化肥廠循環水場是否可行;
試驗過程:試驗初期調整加氯量為10kg/h左右,連續投加兩個小時后,分析余氯達到0.2mg/l。后根據余氯指標變化趨勢,逐步調整加氯量,保證余氯指標在0.1~0.5 mg/l之間,以觀察滅菌效果。期間于9月3日投加非氧化性殺菌劑GSP-2221.0噸,9月19日、23日投加優氯凈各150kg,期間根據PH指標,間斷性投加硫酸約1噸。
余氯控制比較穩定,基本保持在0.2-0.3mg/l左右。
2、試驗結果
試驗結束后,對微生物、PH值、加氯量、常規分析項目與沖擊性加氯進行對比總結。
2.1 微生物
說明:由于8月16日發現合成128C漏氨,對后期數據影響較大,因此本表試驗前數據取8月4日至13日期間數據,試驗期間數據為9月份數據,試驗后數據取10月1至10月7日期間數據。
從(表2)對比表可以看出,連續加氯與沖擊性加氯對異氧菌和真菌的滅殺效果較好,粘泥在試驗后稍有降低。
說明:本表試驗前數據取8月份全分析數據,試驗期間數據取9月份數據。
從2表看,連續加氯對非常規分析的菌類有很明顯的滅殺效果,除反硝化細菌外,試驗前后其余菌種均有很明顯的下降。由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是以幾何基數增長的,在水中沒有余氯的情況下,其繁殖速度是非常驚人的,而連續加氯,水中始終有余氯存在,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受到抑制,數量減少。
2.2 PH值
在連續加氯試驗期間,對循環水的PH值也進行了監測,下表是試驗前一月和試驗期間的PH值對比
下圖是根據每日分析數據繪制的曲線圖(時間同上表):
氯進入水中,水解生成鹽酸和次氯酸,導致水的PH值降低。在沖擊性加氯由于氯是在短時間內大量投加,會導致循環水的PH值急劇下降,而一旦停止加氯,PH值會緩慢恢復,逐漸升高,所以循環水的PH值會出現較大的波動。而連續加氯只要余氯控制平穩,不會出現PH值大幅波動的情況,此分析從上表圖表均可以得到驗證。在連續加氯試驗期間,pH保持在8.13-8.77之間,此PH值是在8.0-8.8的工藝指標范圍內,因此實現連續加氯可以不必加酸或少量加酸調節PH值。
2.3 加氯量
由于加氯量調整比較頻繁,根據每小時加氯量記錄,連續加氯期間,平均每天的加氯量約為235Kg,平均每小時耗氯量為9.8Kg,以往沖擊性加氯期間的耗氯量約為每天186Kg,平均每小時耗氯量為7.8Kg,折合成本計算連續加氯,每月多耗液氯約1.44噸,折合人民幣1.44噸×2400 元/噸=3456元,相對于整個循環水系統成本影響較小,而水質穩定帶來的濃縮倍數提高,排污量減少而節水、節藥等其他效益較大。
3 試驗結論
本次連續加氯時間為一個月,總的看來,成本方面加氯量有所升高,氯單耗上升,需要調整計劃指標;加酸量降低甚至可以不加酸,綜合起來全年循環水藥劑費用會增加4萬元左右,對成本的影響較低。
水質方面:在余氯控制到0.1~0.5mg/l時,連續加氯對微生物的滅殺效果較好,如果實現連續加氯,可在適當時候將余氯控制至上限0.5mg/l,以提高滅菌效果;其余水質指標與沖擊性加氯沒有明顯變化。
操作方面:基層操作員普遍反應較好,減輕了工作量,加氯系統投入運行后只需調節加氯機的調節閥來調整加氯量。
關鍵詞: 問題意識 提問訓練 提高方法
愛因斯坦曾提到:“問題的提出相對于問題的解決是更為重要的?!盵1]提問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問題的發現和提出需要敏銳的觀察力,需要突破舊知的勇氣,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課堂研究發現,自我提問可以使學生在問題上保持相對積極的思維狀態,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但是課堂上很多學生有提出問題的意愿與想法,卻不知從何提問,即使提出問題,經常感覺言不達意。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加強學生提問技能訓練,引導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是教師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嘗試用以下幾種方法引導學生提問。
一、理論聯系實際,從生活中提出問題
生物學是一門與社會、生活、生產等有廣泛聯系的科學。學生運用學到的生物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學生需要發展的科學素養。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觀看家庭制作葡萄酒的視頻,啟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制作時,為什么容器要加蓋?”“隔一段時間要將瓶內的葡萄汁攪動一下的目的是什么?”以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親近感,引起學生的認知共鳴,達到學生自覺提問和迫切探究的教學效果。
二、引導學生從實驗中提出問題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師可以通過實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發現問題。例如,探索“葡萄糖是細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質”的問題時,筆者通過課前提問的小環節收集很多學生的問題,矛盾集中在“如何證明葡萄糖中含有能量”、“葡萄糖分解后,生成的產物是什么”、“葡萄糖在細胞內如何釋放能量”這幾個問題上。隨后,筆者組織學生相互討論、相互釋疑,設計實驗,觀察、記錄并分析實驗結果,找到問題的答案。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觀察時,應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要有意識、有目標,做有心人,從特殊中找到一般規律,從實驗的異常現象中分析原因。如蛋白質的鑒定試驗中,學生滴加雙縮脲試劑時,未注意Na0H和CuS0的用量,沒有出現預期的紫色溶液,結果呈藍色。學生很自然地提出疑問,教師應抓住機會引導學生查找資料,找出問題的原因。原來蛋白質的鑒定實驗需要形成紫色絡合物必需的堿性環境。若CuS0過量,就會產生藍色絮狀氫氧化銅,且氨或銨鹽與銅鹽反應會生成深藍色的Cu(NH),影響正常顏色的觀察。
三、引導學生從科學史的學習中提出問題
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有關科學史的內容,科學史不僅提供相關的科學知識,而且其中蘊含的學生探究素材非常豐富,學生可以根據科學史提供的材料,體驗科學過程與方法,領悟科學家是如何發現問題、尋找證據、合理推理的,深化對問題認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索的精神,提高質疑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如《基因在染色體上》一節中,教師通過材料展示科學探索過程:孟德爾定律重新發現后不久,美國遺傳學家薩頓認識到,在豌豆產生配子的過程中,遺傳因子的行為和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之間存在精確的平行關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上述提出問題:什么行為特征被稱為平行關系?遺傳因子和染色體的行為有哪些平行關系?通過對遺傳因子與同源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的類比,可以做出什么假設?
四、利用錯誤的前概念誘發問題
學生學習生物學之前,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渠道和自身學習背景,對生物學形成一些個人看法或結論,這些被稱之為前概念。在學生的前概念中,有些可能正確,更多的可能是含糊不清的、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如綠色植物的細胞中都含有葉綠體,和性別相關的遺傳病都叫伴性遺傳等。如果教師不能在教學中及時發現學生錯誤的前概念,那么有這些想法的學生就會將這些前概念轉變為不科學的概念,從而阻礙學生進一步學習。相反,教師在教學前若了解學生原有的概念或思維方式,弄清楚前概念和科學概念相融和相悖的地方,充分利用這種良好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質疑欲望,既能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糾正偏差觀念,樹立正確的概念體系。
例如,在學習“多倍體育種――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教材提供的圖示,說出培育無子西瓜的流程,但是圖中還蘊藏一些隱含信息,教師需要啟發學生繼續挖掘。如學生提出培育無子西瓜不用培育無子番茄的方法?學生以往學到的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產生強烈的思維沖突,使學生的心理進入非平衡狀態,很快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教師可以請學生再次讀圖思考,學生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如果用四倍體作為父本,二倍體作為母本,能否獲得無子西瓜?要獲得三倍體西瓜需要每年制種嗎?為什么?若用生長素獲得的無子西瓜與三倍體西瓜有什么不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多倍體育種的過程和多倍體植株的特點。教師進行課堂設計時應該從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出發,在教學中把教學和引導學生提問相結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