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聽力訓練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力;教學
聽力是初中學生的薄弱環節。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技能,聽力訓練必不可少。聽力,和讀一樣,實際上就是語言接受的過程。而英語中的說和寫的技能,實際上就是在你接受語言后所達到的效果。因此,聽力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素質,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有利于英語教學在其他方面的進展。
一、影響初中英語聽力因素分析
1.發音不準,辨別不清。學生的聽力能力和自身的發音之間存在很大關系。有很多學生認為聽力部分很難,無法辨識聽力材料上的發音,主要原因是學生的發音不準,沒有掌握基本的語音知識。如對音標的熟悉程度不夠,容易混淆相似的音標;不清楚詞與詞之間的連讀、重讀現象或不明白句子中出現的語調變化等,這些都是影響聽力的因素。
2.語速不當,心理恐懼。中考聽力部分并不是要求學生能夠聽懂每一個單詞,關鍵是要理解所聽材料的大意。在聽的過程,很多學生停留在上一個單詞或句子的時間過久,試圖把每一個字都聽懂,這也導致錯失了接下來的聽力信息。同時,一旦跟不上聽力的速度,學生就會產生焦躁,甚至是恐懼的心理,這也是導致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3.文化差異,理解錯誤。東西方文化差異是影響學生聽力的因素之一。因為初中生很少花時間去閱讀有關西方文化的書籍,使得他們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如姓名(Name),中國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英美國家則相反。又如打招呼(Greeting)的也不同,當學生在聽力材料中遇到這些現象時,往往會按照中國式的思維去思考,導致理解錯誤。
二、加強初中英語聽力訓練策略
1.加強聽力技巧方面的訓練。在播放聽力材料之前,教師應當提醒學生心態最重要,切忌操之過急,要學會放松。在正式播放聽力之前,要花一部分的時間調整心態,并瀏覽聽力題目,對其有一個大致了解。在聽時,要重點記憶材料的首尾部分,抓住主要信息,可適當的做一些筆記,提醒自己注意。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緊張的心理,如遇到模糊或不理解的單詞或句子,這時要學會告訴自己不能著急,可在保證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放棄當前的聽力信息,繼續聽下去,如果一直緊張下去,則會丟失大量的重要信息,無法得出正確答案。例如聽力中常遇到的以“what”,“where”,“who”等開頭的問句,這三個單詞的發音各不相同,很容易辨識,在有的題目中學生只需要注意聽這幾個詞就可以得出答案。教師在進行聽力訓練時,要告誡學生不要鉆牛角尖,在聽力語速如此之快的情況下不可能弄懂每一個單詞,要學會把握全局。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生在聽力技巧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聽力成績。
2.規范掌握音標實現準確發音。在初中聽力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全面考慮學生的發展狀況,優化教學模式。很多學生,特別是男同學,對英語不感興趣,缺乏英語思維。這就需要教師創設輕松、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結合生活與英語的關系,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掌握英語聽力的技巧。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應當從學生的發音入手,而發音的基礎是音標。現在很多教師都忽略對音標的教學,導致很多學生到了初三還不認識有些音標。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加強音標的教學,要對學生有耐心,一點一點的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多讀、多記。有很多學生辨別不清發音相似的單詞,如“adapt”與“adopt”,兩者的區別在于第二個元音發音的不同。又如pass與path中的/s/與/θ/,sheep與ship中的/i:/與/I/等,它們之間的發音都非常相似,若對這些音標沒有足夠的了解,在做聽力時會遇到阻礙。因此,教師在聽力課堂中要重視音標教學,糾正學生的發音,增強學生整體的聽力水平。
3.引導學生開展課外聽力練習。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沒有必要花更多的時間在聽力上,特別是初三的學生,由于中考的壓力,他們表示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聽力訓練。事實上,有很多時間都可以擠出來練習英語聽力。如早上起床的時候就可以播放優美的英文歌曲,伴隨著自己的洗漱和吃早飯時間;在午休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班級里播放有關英美文化的全英文視頻,幫助學生更多了解西方風土人情;在下午,年級可以組織一個共同的時間,播放英語廣播,加強聽力練習。總之,教師要抓住一切的時機幫助學生訓練聽力。同時,教師應當提醒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加強單詞的積累。聽力中往往出現的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有時候還會是復雜的長句,但單詞是基礎,學生應當具備豐厚的詞匯量,這樣才能更多地提高聽力水平。英語中有很多單詞發音相同,這也是學生在聽力中常遇到的難題。如“to”與“too”,“father”與“farther”等,這就需要學生聯系上下文,作出準確判斷。還有一些聽力中常出現的短語和句型,學生在平時的聽力訓練中要多加積累,逐漸加深聽力能力。
總之,加強英語聽力訓練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在英語聽力課堂中,教師首先應當分析影響學生聽力的因素,并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在聽力教學時,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盡可能多地提供英語聽力訓練的機會,指導學生全面掌握聽力技巧,糾正學生的發音,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最終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和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周春敏.中考英語聽力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1(03)
關鍵詞:初中英語 聽力 基礎訓練
一、造成聽力反應及理解困難的幾個因素
1.語言基礎知識不熟,詞匯量不夠,閱讀能力差直接影響著聽的能力。造成理解困難。如單詞、詞組、動詞的過去式、過去分詞等。
2.自身的語音素質不高, 單詞、句子、有其實語篇的讀音不準造成理解障礙。如長期讀不準單詞發音,特別是發音相近的詞如:bad-bed,sheep-ship,beat-bit,count-can't,here-hair,quite-quiet,kitchen-chicken, mouth-mouse.
3.語速的變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
語速較慢,聽力材料與學生的語言水平相當,學生的聽力一般不會出現問題,但語速趨于正常,即使所聽語言材料低于學生的語言水平,相當的學生也會感到吃力。為什么?
1)連讀 例如:
The cats are in the street.
The box is on the table.
Put some of it in the box and some of it in the bag.
2)失去爆破 例如:
Mary asked Jone to write soon.
Shake your head if you don't want to go.
3)重讀 例如:
There's a desk and a chair in it, too.
Put some of it in the box and some of it in the bag.
4)一些詞的重、弱發音不同 例如:
desert—de’sert present—pre’sent
以上現象同時出現在語速較快的聽力材料中,使學生感到與自己的語音或想象中的發音很不相同,因此, 誤認是遇到了生詞或覺得速度太快。
4.母語干擾影響聽力的反應速度。
許多學生在聽到一段語言信息后,習慣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譯出來,而不能直接將語言信息轉化成一個情景 或一幅畫,因而影響了反應速度,理解程度和記憶效果。如果我們注重情景,常做一些看圖聽和看圖說的訓練 ,對于克服聽英語時母語的干擾,形成用英語思維是大有益處的。如看下面這幅小狗姿勢及位置變化圖,邊聽 邊讓學生依次迅速指出小狗相應的位置。
二、課堂上應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
1.靜聽
課堂上教師進行聽力訓練時,要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氛圍,讓每一位學生多聽并注意發音,必須要求學生保持安靜,不論是對整體內容的把握,還是語音、語調的辨別,學生都應集中注意力,通過聽音進行,聽與思結合,不能急于答題。
2.適度緊張
教師在聽力活動中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語速關,排除急躁情緒,使學生聽一段錄音,大腦保持既放松又高度集中的狀態,才能加工成為有用的信息。在某些階段和場合不必有錯必糾,給每名學生多鼓勵,使包括后進生在內的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親身體驗。
三、排除學生聽力理解的“攔路虎”
聽力理解不僅要求學生對詞匯、句型較熟悉,而且對文章中各種角色的推斷、定位、語感、語速的適應性要強。為此,學生要通過大量身臨其境的聽力訓練,才能清除聽力障礙。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科學安排訓練,提高學生品位
首先保證聽力訓練量,對自覺性較差的初中學生,教師應保證學生每日聽力訓練量和模擬測試,持之以恒排除難關,實現質的飛躍;其次要以有效的訓練方式,多變換聽力訓練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訓練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幾種:討論聽力材料與聽錄音并舉;讀錄音與跟讀想結合;開展小競賽與表演聽力材料結合;聽力材料與背景音樂結合;及時對學生鼓勵。再次注意聽力材料的選擇,安排教綱聽力訓練錄音,平時多放課文錄音,多讓學生朗讀、模仿;讓學生多做同步訓練,并對語言中的連讀、不完全爆破、語調和語言障礙中短語、習語等進行分析解決。
2.側重聽力模仿訓練,兼之聽力測試
在聽力測試中,學生答題的壓力大,長此以往會產生畏懼、厭倦情緒。筆者認為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不是通過測試考出來的,而是在不斷模仿訓練的語言情景中獲得的。
四、課外進行大量的聽說實踐
聽力訓練是不斷發展聽的技巧,豐富英語知識并鍛煉分析、推理能力的綜合訓練。英語聽力不是一朝一夕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地積累,天天聽,月月聽,要循序漸進,是滴水穿石的跨躍式的提高。
五、應試技巧
1.抓緊時間分析選項
我們目前所做的聽力練都采取所錄音選項的形式。選項成為理解的關鍵,它可以幫助學生預測將聽到的材料的內容,也可提示所聽的重點。因此,必須學會在短暫的時間內分析和對比選項的不同之處。例如:
1)A. On Sunday B. On Monday C. On Saturday
2)A. Mary B. Tim C. Tom
3)A. interesting B. difficult C. easy
2.作記號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力;階段性;技巧
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首先要明確聽力的提高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就規定:初中英語起始階段的教學要從“視、聽、說”入手,“聽、說”訓練的比重應該大一些,起始階段以后,在繼續發展聽說能力的同時,要重視培養讀寫能力。考試、考查既要有筆試也要有口試和聽力測試。這就要求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從“聽”入手進行實質性教學。
一、課堂階段性聽力訓練法
教師引導學生在聽力前,先將標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根據標題分組討論,并猜測該材料所述大概內容及事情發展的過程及結果,老師還要對某些關鍵詞進行點撥,以便提高聽力的準確性。大多數同學認為:上聽力課找出答案就大功告成了,當你再次放錄音時他們便心不在焉了,針對這種現象,老師讓學生明確:找出答案并不是最終目標,我們的意圖是聽出更多的東西,并且要把聽到的東西變成自己會說的。因此,我們也把課堂上的聽力訓練分為由淺到深的四個階段。
1、泛聽。這是聽的初級階段,讓學生帶著“目標”去聽,不涉及深層次的內容,他們開始從記憶中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繼而形成好的習慣,在聽一句話或情景對話時,不平均分配記憶力,而聽關鍵詞,讓學生只聽表面內容,找出容易答案。學生也可以邊聽邊記,記錄材料中的人名、地點、時間等信息以便應付細節上的設點問題。總之,學生在第一遍錄音時要保持他們輕松的心態,能聽多少算多少,也許他們聽到的是零散的詞或句子,這無關緊要,把這些聽到的詞或句子連在一起就可能成為一個大體文章,接著教師要積極鼓勵他們大膽地說(inEnglish)。答案的對錯無關緊要,這樣便培養了他們的大腦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質量診斷。學生初聽完材料后,教師可以設一些簡單的問題,也必須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帶著任務去聽,邊聽邊做好記錄,聽完后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以便核對答案,這樣可以得到及時、準確的教學反饋。
3、復聽(精聽、細聽)。這是聽的最后一個過程,在初聽時,一些學生不能及時地理解學過的詞匯,也可能因為較難的材料或較快的語速使學生聽力材料似懂非懂,他們在初聽時還未完成對文章內容較全面的掌握。因此,讓學生復聽文章的細節,重點把握文章所提供的主要線索及背景場合,當然老師主要對整個聽力材料進行講解,指出重點語法,對于新詞語,新句子結構要求板書,并讓學生邊學邊記,指出重點語法,然后進行示范操練。力求讓學生掌握對聽力材料中的一般問句和特殊問句的正確答案及材料中的更多東西。
4、討論結果。為了提高同學們的積極性,以便于更好地得出結論,老師先讓同學們獨立完成訓練題,然后再分組討論其結果,通過討論,他們相互補充,相互幫助達成共識,如遇爭論不休的問題,教師可讓學生再聽有關材料的相關內容,直到聽懂、弄明白為止,以精確的語言說出他們聽到的更多內容,并給予適當的物質或其他形式的鼓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聽說結合:為了說得出,必須聽得懂,才能以說促聽,以聽帶說。
二、年級階段性聽力訓練法
學生從步入初一到初三的過程中,英語知識及能力也是一個豐富積累的過程,所以初中階段的聽力教學也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的由低到高分階段有特色地進行訓練。
1、初一應寓聽于樂。縱觀初一教材知識內容較淺,多是簡單的問答對話,應充分抓住這一入門的有利時機,訓練聽的技能。初一時最好的教學辦法是寓聽于樂。
用音樂伴奏聽音教學,創造輕松的氣氛。要達到音樂伴聽音的效果,可采用在上課結束前或復習課時,讓學生自我放松,靜聽音樂,一分鐘后教師開始和著音樂的旋律朗讀所學的單詞、詞組、句型或對話,讓老師朗讀聲伴著音樂縈繞在學生的腦海里。邊聽音邊看圖。在初中教材中幾乎每單元都配有與所學內容意義相近的圖,看圖聽音有利于控制聽音者的注意,引導他們的思維指向。將新學習的知識與已經知道的內容聯系起來,看圖聽音的圖就是聽音理解的記憶鉤。比如在聽某段簡短對話之前,用投影儀先放出圖片,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個感性認識,然后再放出錄音,伴隨著錄音的朗讀聲,讓學生的聽覺、視覺甚至思維都協調統一起來。
2、初二聽說結合。初二是初中英語語音和句型教學比較重要的一個時期,突出表現在聽說的運用上,因而要更合理、巧妙地采用電化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到了初二,學生對英語的發音都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時可用聽音加投影圖片的方法進行講授和辨析,在圖片上標出音素和發音要領。辨析時把每組詞也寫在圖片上,讓學生默聽、模仿跟讀。在講授句型時,可先投影所學的內容的圖片,同時提供必要的單詞及短語文字,要求學生聽錄音,然后用提供的詞匯回答問題,達到聽說交際的目的。教學中可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靜聽,默認所學內容。最后再通過圖片讓學生用所學句型復述課文大意,經過這樣長期的訓練,使學生聽說技能融會貫通。
3、初三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經過初二聽說的強化訓練,讀寫技能的培養也就有了基礎。初三是知識的綜合與提高的一年。面對眾多的詞匯和句型、語法和閱讀等方面的知識,訓練也不可忽視。這時聽的重點不在單詞或句型,而在對話和篇章。多聽對話和篇章就會熟悉詞匯、句型和語法等的用法,這也就有利于讀寫能力的培養。
三、必要的聽力小技巧
做題時,先將答案標在試卷上。錄音內容結束后,你將有兩分鐘的時間將試卷上的答案轉涂到答題卡上。
第一節(共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7.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每段對話后有一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完每段對話后,你都有10秒鐘的時間來回答有關小題和閱讀下一小題。每段對話僅讀一遍。
1.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Looks. B. Foods. C. Clothes.
2. When did Paul set a new world record?
A. In 1989. B. In1992. C. In 1998.
3. How does the boy feel about his new school?
A. Excited. B. Terrible. C. Satisfied.
4. Why does the woman refuse to go to the mountains?
A. She has a phone call to make. B. She has a meeting to attend.
C. She has a lot of housework to do.
5.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At home. B. At a restaurant. C. In a park.
第二節(共1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22.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或獨白。每段對話或獨白后有幾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每段對話或獨白前,你將有時間閱讀各個小題,每小題5秒鐘;聽完后,各小題將給出5秒鐘的作答時間。每段對話或獨白讀兩遍。
聽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題。
6. Where has Bill been?
A. To the science museum. B. To the Ocean Park. C. To the fish market.
7. What does Jane think of the restaurants in the city?
A. They are big. B. They are special. C. The food is delicious.
聽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題。
8. Why does the man look upset?
A. He can’t take his dog on the trip. B. He doesn’t get on well with his neighbors.
C. He can’t go on a trip through the western states.
9. What will the man do next?
A. Book a hotel. B. Surf the Internet. C. Talk with his father.
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題。
10.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the university?
A. She isn’t satisfied with it. B. She thinks it’s good.
C. She thinks it’s nothing special.
11. How many times has the man come to the dorm before?
A. None. B. Once. C. Twice.
12. What does the man do about the food here?
A. He complains about it. B. He feels it’s nice. C. He refuses to buy it.
聽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題。
13. Why does the woman come to the man?
A. To have a meeting. B. To change her major. C. To make sure she has the right classes.
14. How long should the woman study in university to finish her degree?
A. For 3 years. B. For 4 years. C. For 5 years.
15. Why does the woman’s friend have to stay another year in college?
A. She missed the classes which she needed to take.
B. She hasn’t got enough credits.
C. She failed in one subject.
16. What class does the woman take?
A. English Composition. B. Art class. C. Chemistry class.
聽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題。
17. What probably is the speaker?
A. A writer. B. A teacher. C. A reporter.
18. How does a boy prove himself anin North American Indian cultures?
A. By drinking alcohol.
B. By wearing traditional clothes.
C. By spending several days in the woods alone safely.
19. What do the twenty-year-olds do on January 15 in Japan?
A. Listen to speeches. B. Go to churches. C. Hold parties.
做題時,先將答案標在試卷上。錄音內容結束后,你將有兩分鐘的時間將試卷上的答案轉涂到答題卡上。
第一節(共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7.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每段對話后有一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完每段對話后,你都有10秒鐘的時間來回答有關小題和閱讀下一小題。每段對話僅讀一遍。
1. What can we know about Mary?
A. She was there just now. B. She will go soon.
C. She wouldn’t come again.
2. What does the man advise the woman to do?
A. Take the medicine as directed. B. Stop taking the medicine.
C. Go to the doctor’s.
3. How long does it take Bus 3 to get to Los Angeles?
A. One hour. B. Four hours. C. Five hours.
4. Where did the man lose his money?
A. At the bank. B. On the bus. C. At a shop.
5. What job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et?
A. A job in a restaurant. B. A job as a housekeeper.
C. A job as Mr Smith’s assistant.
第二(共1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22.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或獨白。每段對話或獨白后有幾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每段對話或獨白前,你將有時間閱讀各個小題,每小題5秒鐘;聽完后,各小題將給出5秒鐘的作答時間。每段對話或獨白讀兩遍。
聽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題。
6. 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the morning. B. At noon. C. In the evening.
7. Where probably is the schoolbag?
A. Under the bed. B. Under the blanket. C. In the school.
聽第7段材料,回答第8、9 題。
8. Why didn’t Uncle Tom fly?
A. The flight was put off. B. He liked the train better. C. It was more expensive to fly.
9. What will the man do before Uncle Tom comes?
A. Read a magazine. B. Watch a talk show. C. Have a cup of coffee.
聽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題。
10. What is the man?
A. A teacher. B. A student. C. A tourist.
11. Where was Lynn born?
A. In America. B. In China. C. In Spain.
12. How long has Lynn been in China?
A. For a quarter of a year. B. For half a year. C. For a year.
聽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題。
1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a hotel. B. At a store. C. At a restaurant.
14. What’s wrong with the woman’s coat?
A. It’s worn. B. It’s on fire. C. It’s in water.
15. What holiday is it today?
A. Valentine’s Day. B. Christmas Day. C. Thanksgiving Day.
16. Why is the woman sneezing?
A. She has a cold. B. It is cold there. C. She is allergic to roses.
聽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題。
17. How many miles does the man run every day?
A. About 2. B. About 3. C. About 4.
18.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next year?
A. Climb the Alps with his wife. B. Do a cross-country running.
C. Enter for the London Marathon.
19. What’s the man’s hobby besides running?
A. Mountain climbing. B. Stamp collecting. C. High jump.
20.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man?
按教學大綱要求,初中英語需要加強聽力訓練,但在我國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了幾個重要的誤區,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進行教學時,許多老師采用集體中突擊的形式進行教學,沒有重視到日常教學中的積累。注重集中訓練,忽視長期積累。第二,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沒有進行及時給予糾正。第三,聽力教學過程中,方法不正確,簡單的把聽力訓練當作聽力測試。第四,沒有重點的把學習英語的幾大關鍵進行結合,把聽、讀、說、寫進行了分離式教學。這些錯誤的教學形式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生在進行聽力訓練的進度與質量。如何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成為了目前教學的關鍵。
筆者認為,可以針對本校學生學習的狀況進行調整,以達到解決這些錯誤教學方式的目的。首先,作為英語聽力訓練,它是和日常教學過程中的英語聽力相輔相成的,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這就需要英語老師在進行教學時,用英語進行教學,這是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提升學生聽力的教學方式;其次,在教材中有相關的配套聽力題,需要根據教學進度同時進行,然后隨著進度的開展進行多樣的聽力專項訓練;再次,進行英語教學時,一定要遵循先聽后說、先說后讀、先讀后寫的基本教學原則,這樣可以非常有效地把教學與聽力訓練相結合,達到聽力訓練的長期積累的目的。通過這些解決的措施,可以解決目前初中英語聽力訓練的錯誤形式。
二、初中英語聽力訓練需多樣化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采用單一形式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會讓許多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這時就需要老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進行學生的英語聽力訓練,如聽英文歌曲帶動學生聽詞猜詞的興趣,或者以英語猜迷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等方式進行訓練。目的在于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解除他們心中對英語聽力的恐懼心理,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參與性。例如,可以設定一個情景,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情景式教學,然后通過互動交流,提升學生對聽力的興趣,通過以下的對話形式,既簡單又能讓學生有很大的參與感,讓學生容易地去完成任務,提升他們對聽力訓練的信心,又能很直觀地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
三、運用技巧進行教學,提升學生聽力
(一)引導學生進行推理想要學好英語,就需要更好地去理解所聽到的英語的內容,這個過程就需要學生進行合理地聽到內容進行推理與判斷。這種形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大大增強學生對問題的推理,拓展學生的思維與判斷能力。例如,當訓練聽力時,學生在聽錄音前,需要先對習題進行瀏覽,大概了解整個對話的情景、人物包括這段習題中對話的大概意思,當開始聽錄音時,對之前所瀏覽習題后得到的信息進行對比,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判斷的準確度。
(二)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抓住重點跳過難點在進行聽力訓練過程中,學生們都是處于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那么可以在邊聽的過程中,從聽力材料中提取出關鍵信息,把一些相關的數學、人物、情景做上筆記,可以用自己所習慣的方式進行關鍵信息的記錄,抓住重點,這些關鍵信息用代號或者是縮寫的形式記錄下來,有效地提高了對習題的判斷。在進行聽力訓練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生詞。可以簡單做一下記錄后,直接跳過這些難點,不要在這些生詞上進行過多的思考,以免遺漏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通過這樣長期的訓練,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的心理壓力,加強學生對聽力的處理技巧。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50-01
大家都知道,聽、說、讀、寫這四個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都是有機結合的,其中的每一項。所以他們成為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手段,也是英語教學中的主要教學目的。在這四項教學訓練中,聽應該是首要的,起著先導的作用。它成為獲取信息和語感的主要手段,也是使其他三項得以提高的最佳基礎。所以,都是缺一不可的。克拉申曾說,“無論兒童或成年人,在語言習得中,頭等重要的是聽力理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把聽的教學放到首位,要強化聽的重要地位,加強對聽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其他三項的發展和提高,才能夠是語言得以提高和發展,也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作為高中英語教學,把聽的教學放在重中之重是人們所承認的。而在教學中,聽的的訓練則是一個弱點,學生往往一提到聽力測試就非常恐懼,同時聽力的水平也不高。那么究竟怎么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呢?它成為擺在高中教學中的一個首要任務。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認真研究這一問題,就此來談談如何提高高中英語聽的教學問題。以供大家參考。
一、提高學生對昕的學習興趣
興趣教學是引發學生喜歡學習的最佳手段。因此,在聽的教學訓練中要讓學生對聽感到興趣。探討出一些能夠激發學生喜歡聽的教學方式。比如在教學中可以播放英語原聲的電影片段。我在執教Unit6 LifEinthefuture時,在導入教學的時候,我就把英語原聲電影《神游四俠》中的科幻彩色最濃的部分播放給學生看,當沒有機會聽英語聽力的學生看到了這一幕,都非常高興,學生的熱情達到了極點,他們不自覺地跟著讀了起來。課堂教學氛圍達到了空前高漲,聽力教學的效果也出現了良好的成效。我還讓學生學習唱英語的歌曲,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也會聚精會神地聽著那些歌曲去認真學習,促進了聽力的發展。我還利用游戲的方式,把英語歌詞抄到黑板上,將學生分成小組,模仿電視里的一個人講,一個人猜單詞物品。這樣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認真聽的能力。總之,經過一學期的精心策劃和實踐,學生的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更使學生對學習英語增加了極大的興趣感,聽的能力更加地迅速提高。
二、強化英語聽力的訓練
1、通過聽力訓練提高英語思維的能力
不是我們的母語,這樣由于它的語音會出現:英語語音中存在弱讀、失去爆破、連讀等現象。所以學生在聽的時候就會出現困難,而用漢語來進行解釋往往會出現轉瞬即逝的現象,也不會提高他們的聽力效果。所以,作為教者就要盡量去用英語進行解釋,還有可以借助一些圖片、手勢等體態語言進行訓練。就會沖破母語的束縛。
2、通過信息的捕捉訓練聽力
聽力訓練的特點是時空的限定性、信息接受的被動性和材料內容的保密性。通過訓練,幫助學生捕捉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邊聽邊記,并對所聽信息進行適當的編碼,培養學生聽信息的習慣。要抓住主要信息,舍棄一些次要信息,以免影響對整篇的主要情節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培養短時記憶力,正確分配注意力。
3、在培養預測判斷的能力中提高聽力
重視聽力技巧的訓練是提高學生聽力理解的有效措施,培養學生對所聽內容的檢索,預測和判斷能力,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語言材料和已知的信息線索預測和判斷所聽材料的內涵意義。預測和判斷時可根據標題或題后練習進行,這樣在聽時就會有未聽先知的感覺,聽的欲望強烈,同時也感覺聽得容易。抓住主題句、關鍵詞非常重要,因為主題句、關鍵詞往往揭示整個語篇的主要內容,有利于對語篇的理解。
三、在課堂實踐教學中訓練聽力
訓練學生的聽力要與平時的教學緊密結合,充分利用每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多得到聽的機會,以彌補由于缺乏英語環境而造成的接觸機會不足。
1、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除了使用英語課堂用語外,如問候,指示,解釋練習的步驟,糾正錯誤,表揚等,還要用英語簡單地解釋詞匯含義和用法、句型結構和語法現象等,高中教材中有不少簡單易用的語法用語。教師還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詞匯。句子、句型和習慣表達法等進行英語組織教學,使學生易懂,注意力集中,以產生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聽力水平。
2、用英語進行課文整體教學
將課文進行支離破碎的語言講解和句子分析,不利于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知識。把課文作為一個整體來教,用聽說貫穿整個課文教學過程、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又能營造課堂的英語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聽老師講解生詞、介紹課文,做口頭回答問題練習、聽課文錄音、復述段落或課文等。這樣就使以聽為基礎的聽、說、讀貫穿著整堂課。
一、教師在聽力訓練中存在問題
1、訓練方法單一
由于中考、會考、高考等大型考試中都安排了聽力測試,為提高學生的聽力成績,很多教師就會在平時教學中采用與考試題型一致或相似的材料做聽力測試,這種方法當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績,但畢竟聽力測試不等于聽力訓練,一味的測試并不等于培養學生聽音會意的能力,反而會降低學生聽的興趣。并且由于測試過程缺少教師指導,事后匆忙核對,缺少當時的語境,不利于學生的聽力提高。
2、訓練時間少
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能遵循聽說領先的教學原則。聽錄音,師生互動,把聽力訓練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于是有些教師就認為學生在教學時間內進行的聽力訓練已相當多了,沒有必要再抽出更多時間進行專門的聽力訓練。還有些教師認為聽力訓練太耽誤時間,不如利用這個時間多講些語法。甚至有些教師上課根本不帶錄音機。他們認為聽力練習在考試前幾周進行就可以了。事實上,短時間的聽力訓練是不夠的,忽視了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那么學生的交際能力也無法提高。
3、聽力材料單一
眾多教師所選擇的聽力材料多數接近考試題型,而語言材料一旦缺少新穎性,學生就很難有興趣或集中精力聽,若平時能選擇些衣食住行等與現實生活或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材料進行訓練,學生則更容易進入狀態。
二、學生在聽力學習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緊張的心理
畢竟所聽內容不是母語,由于沒有把握,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容易心理過度緊張,如此一來原本簡單的變得復雜了,可聽懂的也變得糊涂了。
2、語音辨別能力低
要想聽懂一般的語言材料,盡可能地聽懂其中每一個詞是至關重要的,然而部分學生對英語國際音標掌握不好,或由于他們自身的英語發音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在聽的過程中往往分辨不出聽到的是哪個詞或者分不清詞與詞的界線。
3、語流連貫能力弱
英美人士在對話中或獨白過程中由于連讀、弱讀、失去爆破等原因而使在語流中的詞句讀音和語調發生變化,有時在材料中出現新詞、新句型、新語法現象都會引起聽力上的困難。學生缺乏連貫的語流應變能力,那么在聽力的過程中就抓不住關鍵詞,對全句的意思就會產生誤解。
4、猜詞測義技巧差
在聽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聽到陌生的詞,他們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去推敲,而只能根據上下文去進行聯想猜測,猜詞能力強的學生往往容易疏通上下文,而詞匯量積累不多的學生,在詞義理解上可能有一定的難度。
5、重要細節抓不住
聽力不僅要求學生聽懂材料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而且要求學生能聽懂問題的某些重要細節,如人名、地名、時間、價格、數字、年代等。另外,語法、習語不扎實。部分學生沒有扎實的語法功底與習語積累,所以在聽時或概念模糊或錯誤理解句子的語法結構而誤解句子的實意。
應對策略
分析了教師及學生在聽力訓練及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對癥下藥,找出提高聽力能力的方法了。
一、教師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
1、聽說結合
聽與說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為了說得出,必須聽得懂,只有聽懂了,才能接著說。作為教師本身要去掉錯誤的思想,為了考試而去練習聽力。因此教師要主動、積極地組織學生利用課內外一切機會說英語,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要充分利用課堂值日、英語角、接觸外籍教師等機會來操練口語。只有多進行口語練習才能掌握不同語調在上下文中所表達的不同感情,才能使學生在聽時能較好地分辨不同語調所表達的不同內涵。因此說能促進聽,聽能帶動說。
2、聽讀結合
對文字材料邊聽邊讀有助于增強語感,辨別語流,聽讀結合能使詞句的音、形、義在記憶中迅速統一起來,減少判斷誤差。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要培養學生邊聽磁帶邊朗讀的習慣。
3、聽寫結合
聽寫練習是提高聽力水平必不可少的一環,聽寫是一種限時性強,輸入量大,需要高度集中一個人的注意力與充分調動一個人所有語言知識的強腦力勞動過程。在聽寫過程中,學生直接理解、直接記憶才能把聽到的內容完整地記錄下來。聽寫起步時可以聽寫一些基本詞語和簡單句型。進而聽寫課文的縮寫,最后聽寫與課文難度相當的文字材料。通過聽寫培養學生的語感,培養他們分析、判斷并迅速落筆的快速反應能力。
二、學生在訓練聽力時應注意培養自己的能力
1、強化語音學習
許多學生聽不懂英美人正常速度的說話,常抱怨他們說得太快或說話不清楚,實際原因是不熟悉語音規則。因此,在學習單詞時發音一定要準,要了解發音規則,掌握連讀、失去爆破、弱讀、重音等,平時要注意多跟讀、多模仿。
2、擴大閱讀
關鍵詞: 聽力、讀、母語
0 引言
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需要最終掌握的四大技能。其中聽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與外國人的交流相當大的比例是通過口頭交流來實現的。而口頭交流的前提是聽懂對方說話。事實上,在很多場合,聽的能力其重要性甚至要超過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因為它是實現交際的前提。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英語的聽的技能呢?這是英語學習者經常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在此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去對這一問題加以思考和討論。
1 聽與讀的關系
從宏觀上講,我們不能就聽力談聽力,而要把聽力與讀、說、寫等其他技能聯系起來去考查,看看在這些技能的提高過程中聽力的特殊性在哪里,和其他能力有著什么樣的關系。
很多學生抱怨聽力不好,但當問到他讀的能力的時候,往往發現他們首先是讀的能力不具備。這時候我們就會意識到,在讀不懂的情況下很難期待學生能夠聽得懂。很多學生的情況往往是這樣的,當把聽力材料的文本交給他們的時候,他們實際上是讀不懂文字材料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指望他們聽懂這些材料就很不現實了。
這里我們對英語學習持有這樣一種理念,即讀的能力是聽的能力的基礎。這一觀念與母語習得所遵循的規律是不同的。對于母語習得者來說,聽和說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讀與寫。我們自己成長的過程就很好地說明這一點。我們學習漢語的時候是先學會聽,后學會說,然后到上學時才開始學習讀和寫的。但是到了外語習得者身上,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讀是第一位的,然后才能談得上聽與說,可以說正好與母語習得的過程相反。
為什么會是這樣呢?因為學外語往往較晚,一般是在語言能力已經成熟定型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大部分外語學習者依靠的是有意識的學習,而不是無意識的學習。因此相對于母語習得來說,外語的學習過程應該遵循不同的學習規律。我們知道,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大量的語言輸入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大量的語言被我們讀進去或聽進去加以吸收,語言的總體水平才能夠逐漸地得到提高。但如何才能保證大量的語言輸入呢?對于一個外語學習者來說,最好的渠道就是大量的閱讀。
外語學習者身處環境往往不具備大量聽的條件。對于一個母語習得者來說,他一天中幾乎每時每刻都和父母親人進行著語言的交流,因此聽成為大量語言輸入的重要渠道。而且這種聽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和日常需要緊密聯系的,因此具有極強的目的性,因此這種材料的輸入是十分有效的。而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往往不具備時時和他人進行目的性明確的口頭交際的條件。即使天天開著電視,聽著廣播,也會因為所聽內容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而大大降低輸入的有效性。因此,希望首先從聽的角度入手來提高語言能力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基本上是不現實的。
那么,有沒有相對有效的大量進行語言輸入的手段呢?是有的,這就是通過閱讀。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唯一現實有效的語言輸入手段就是閱讀。當然,如何讀本身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但總的來說,對于外語學習者讀應該優先于聽。
2 學會"放棄"以及"盲聽"的好處
在具備基本的讀的能力和起碼的語言基礎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去提高聽的能力就是需要我們從微觀的角度去考察的問題了。所謂微觀的角度,就是指在聽的過程中一些技巧性問題。一般來講,提高聽力的唯一途徑就是大量反復的練習。熟能生巧,這對于任何一種技能的培養來說都是適用的。但大量的練習也需要結合正確的方法。我們在這里就一些方法問題做一點探討。
在探索聽力練習的方法上,我們可以更多地借鑒母語聽力一些相關規律。在聽母語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出現一些什么樣的狀態,這往往會給外語聽力的訓練帶來一些啟示。
一個啟示就是,我們在聽母語的時候往往不是把注意力放在逐字逐句上的。我們往往是在一句話里或一個段落里抓住一些重點詞句加以處理,剩下的工作往往留給了推理。也就是說,我們通常能夠抓住有限的詞語而輕松地推斷出整句乃至整段的意思。這同樣適用于英語聽力。在聽力練習中,積極地開動腦筋,時時地對內容加以思考判斷是十分必要的。很多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過于關注語言本身,思路往往跟著單詞走,而不是跟著內容走,經常因為一、兩個單詞的卡殼而耽誤整個大意的理解,這種毛病是應該加以克服的。事實上,無論是母語也好,外語也好,要逐字逐句地完全聽出來是不現實的,個別詞、句的遺漏是不可避免甚至是必要的。因此,在英語聽力中,學會"放棄"非常必要。所謂學會放棄,就是學會將聽不出來的個別詞句放到腦后去,不要讓它妨礙我們對下面內容的處理。事實上,對當前詞、句的放棄通常會因為后面內容的補充而得到彌補。
我們在聽母語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盲聽"的狀態。所謂"盲聽",就是是聽其字句,不見其內容。這一般出現在人們昏昏欲睡的時候。這時候大腦似乎不再積極地處理信息了,只有耳朵下意識地捕捉著文字信息。所以傳過來的聲音字字句句仍很清晰,但內容卻一片空白。對于外語,我們也可以練一練"盲聽"。有時候,當我們聽累的時候,可以關上推理的閘門,只是悠閑把注意力放到所聽到的字字句句上面。這樣時間長了,我們辨別詞、句的能力會得到很好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