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闌尾炎手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妊娠;闌尾炎;護理
急性闌尾炎是妊娠期婦女較常見的急腹癥之一,但由于妊娠期婦女特殊的生理變化,臨床癥狀不明顯而經常延誤治療,引發炎癥擴散而導致闌尾穿孔和急性腹膜炎[1]。此外,多數患者因擔心影響胎兒健康而采取保守治療,從而延誤病情,危及母嬰安全。因此,積極的外科治療及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于保證母嬰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我院自2004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妊娠闌尾炎患者76例,均采取外科手術治療,并進行積極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均收到滿意效果,現將妊娠闌尾炎圍術期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1月來本院治療的妊娠期闌尾炎病例共76例。年齡21歲~42歲,平均(28±4.6) 歲。妊娠早期患者26例,妊娠中期患者31例,妊娠晚期患者為19例。所有患者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右下腹疼痛,其中單純性闌尾炎患者20例,化膿性闌尾炎28例,壞疽性闌尾炎23例,闌尾穿孔5例。49例患者伴發熱,53例患者伴有惡心、嘔吐及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1.2方法 76例患者均經外科手術治療,并給予積極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2 護理
2.1心理護理 多數患者系急性下腹疼痛住院,需立即手術以防并發癥的出現。因大部分妊娠期患者既有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同時擔心麻醉及手術治療對胎兒有不利影響,所以手術前應詳細講解妊娠期闌尾炎疾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外科手術是妊娠急性闌尾炎的最佳治療方案。同時強調麻醉對胎兒的安全性,以安撫患者的焦慮心理。
2.2密切監護胎兒狀況 術后密切檢測胎兒狀況,運用多普勒胎心儀聽取胎心音2次/h,結合胎動次數評價胎兒健康狀況并做詳細記錄。并且要注意患者有無腹痛及陰道出血,若有腹痛應仔細辨別是手術切口痛還是宮縮痛。必要時應用硫酸鎂等藥物抑制宮縮以保胎,使用硫酸鎂時應注意調節好滴速,密切觀察膝反射,預防硫酸鎂中毒的發生。
2.3術后疼痛及切口護理 由于妊娠闌尾炎治療方法是外科開腹手術,術后切口疼痛是難以避免的。因此術后應及時向患者講解緩解疼痛的方法。對于疼痛程度較輕的患者,可通過分散患者注意力,如看電視、看書、聽歌等娛樂項目來減輕患者疼痛,對于疼痛程度較嚴重的患者,可適當應用止痛藥,但應嚴禁使用影響胎兒健康的藥物。此外,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切口有無開裂情況及有無滲血滲液,時刻保持敷料的清潔干燥。若放置了引流管,應及時檢查引流管通暢與否及引流液的量和顏色,如引流液量多而顏色鮮紅,應考慮腹腔內出血的可能;若術后引流液逐漸減少且顏色變淡,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及胃腸功能已恢復,則應盡早拔除引流管以防其對子宮的刺激引發流產。囑咐患者腹壓增加時如咳嗽、大便等時應以手按壓切口防止切口裂開。
2.4飲食及活動指導 急性闌尾炎手術后患者體虛,且胎兒生長發育需要豐富的營養,應囑咐患者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且要保證食物營養豐富。鼓勵患者術后6h開始床上活動,并協助患者床上坐起、翻身等活動, 注意動作要輕柔, 避免用到患者腹部力量, 以免引起宮縮及切口疼痛。向患者說明早期下床活動能夠促進腸蠕動的恢復, 減少腸粘連的出現,同時預防腹脹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但若出現陰道流血、規律性宮縮等產前先兆,則需嚴格臥床休息。
3 結果
所有妊娠期闌尾炎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通過采用積極的圍手術護理,患者均未出現流產、早產及死胎的情況,術后無任何并發癥,7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4 討論
孕婦發生急性闌尾炎的概率約為2.9%[2],其中約有80%的患者發生于妊娠中晚期,如果不及時處理易導致孕婦死亡或死胎,嚴重危機母嬰生命。因此,熟練掌握妊娠期急性闌尾炎的相關知識,采取及時而有效的護理措施,是成功治療本病和預防術后并發癥的重要環節。對于妊娠闌尾炎的圍手術期護理應注意以下3點[3]:①應重視心理上的護理。妊娠期闌尾炎患者因體內激素值升高的影響,情緒易波動,多存在恐懼、焦慮心理,因此心理護理尤為關鍵。②對胎兒的監護不可缺少。妊娠期闌尾炎的治療目的,既要消除急性闌尾炎的病痛,又應確保患者體內胎兒的健康發育,因此術前及術后均應密切監護胎兒的狀況,治療手段以不影響胎兒為前提,必要時候行保胎治療。③指導患者飲食及活動不僅可以幫助患者盡早恢復胃腸功能,有利于胎兒健康發育,而且對于預防術后并發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對妊娠闌尾炎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穩定妊娠期患者情緒,減少并發癥的出現,同時密切監護胎兒生命體征,保證母嬰健康,對妊娠闌尾炎圍術期的護理具有臨床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8:167.
【關鍵詞】 闌尾炎 手術切除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zing the appendectomy tme of actue appendictis. Methods Acumulated 240.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ctute appendictis from the year 2000to2008. All have undergone appendectomy Results 165 patients of disease during 3 days all do appendectomy (100%); 54 of 62 patients of disease during 4~7days do it(87.5%); 3 of 13 patients of disease 8 days more do it (23%) Condusion :It is the best way to choose appendectomy therapy for actue appendicitis patients during 7 days
【Key words】 appendicitis excison
闌尾位于右髂窩部,外形呈蚯蚓狀,長約5-10cm,直徑0.5~0.7cm,起于盲腸根部,附于盲腸后內側壁三條結腸帶的會合點,體表投影在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稱為麥氏點(Mc Burney)急性闌尾炎(Acutc Appendicitis)是外科常見疾病之一,據統計約占外科住院人數的10%~15%,每1000人群中每年有1人患急性闌尾炎,任何年齡均可發病。慢性闌尾炎(chronic appendicitis)多由急性闌尾炎轉變而來,少數也可開始即呈慢性過程,闌尾壁不同程度纖維化及慢性炎性細胞浸潤。多數病人闌尾腔內有糞石或者闌尾粘連,淋巴濾泡過度增生,使管腔變窄,特殊類型闌尾炎常見的有四種:1.新生兒急性闌尾炎;2.小兒急性闌尾炎;3.妊娠期急性闌尾炎;4.老年人急性闌尾炎,闌尾切除術是治療闌尾炎的有效方法,臨床上通常將病程超過3天者放棄手術,保守治療。筆者在實踐工作中發現闌尾炎病程七日內,手術治療仍取得良好療效,現將2000年1月~2008年12月治療的病例進行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240例,男141例,女99例,平均年齡34歲(3~73歲),均已行手術治療,將240例按病程分為3組,3天以內組165例,4~7天組62例,8天以上組13例。
1.2 手術方式 3天以內組165例,全部行闌尾切除術(100%);4~7天組62例,其中手術切除54例(87.5%),單純行膿腫引流5例(8.5%),活檢3例(4.2%)8天以上組手術切除3例(23%),單純行膿腫引流10例(77%)。
1.3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數據采用SPPS11.0處理。
2 結果
本組闌尾切除病人全部痊愈出院,未行切除而引流的病人好轉出院。3天以內組平均住院6.54天,平均腸道恢復時間2.07天,傷口感染5例(3.0%),4~7天組平均住院7.44天,平均腸道恢復時間2.32天,傷口感染4例(6.45%)8天以上組平均住院9.6天,平均腸道恢復時間2.6天,傷口感染2例(15.3%)。4~7天組。8天以上組與3天以內組比較平均住院天數分別延長了0.9天和3.06天,平均腸道恢復時間分別延長了0.25天和0.53天,傷口感染率分別增加了5.4%和16.1%,無其他嚴重并發癥。
3 討論
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是最多見的急腹癥,絕大多數急性闌尾炎一旦確診,應早期行闌尾切除術,保守治療有75%的復發率。但由于患者對疾病缺乏認識,恐懼手術,過分依賴抗生素和一些特殊類型闌尾炎的存在有少部分患者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本組占31.3%。
根據本組樣本回顧性分析認為:在發病后7天內仍可行手術切除。本組樣本中4~7天組手術切除率達87.5%。由于闌尾動脈系回結腸動脈的分支是一種無側支的終未動脈,當血運障礙時易導致闌尾壞死,在炎癥未得到及時控制時易壞死。治療上闌尾膿腫尚未破潰穿孔時應按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處理。如闌尾穿孔已被包裹形成闌尾周圍膿腫,病情較穩定,宜應用抗生素治療或同時聯合中藥治療促進膿腫吸收消退,也可在超聲引導下穿剌抽膿或置管引流。如膿腫擴大,無局限趨勢,宜先行B超檢查,確定切口部位后行手術切開引流。切開引流以引流為主。如闌尾顯露方便,也應切除闌尾,闌尾根部完整者施單純結扎,如闌尾根部壞疽穿孔,可行U字逢合關閉闌尾開口的盲腸壁。術后加強支持治療,合理使用抗生素。由于闌尾膿腫多見于發病5~7天,作者認為闌尾炎發病8日后應放棄手術。
通過3組樣本按手術切除率,住院時間,腸道恢復時間,術后并發癥進行統計分析,3天以內組與7天組無統計差異;8天以上組與3天以內組有統計差異。認為病程在7天以內的闌尾炎可行闌尾切除,病程超7天應放棄行闌尾切除術。
參 考 文 獻
[1]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1235 1232—1237.
[2]張國虎,周慶賢,難以結扎的闌尾殘端處理技巧,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1.21(8);487.
[3]陳淑珍,夏振龍.腹部急癥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52.
【關鍵詞】穿孔;闌尾炎;手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R35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10-0061-01
闌尾位于右髂窩部,外形呈蚯蚓狀,長約5~10cm,直徑0.5~0.7cm,起于盲腸根部,附于盲腸后內側壁三條結腸帶的會合點,體表投影在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稱為麥氏點(Mc Burney)急性闌尾炎(Acutc Appendicitis)是外科常見疾病之一,據統計約占外科住院人數的10%~15%,每1000人群中每年有1人患急性闌尾炎,任何年齡均可發病。慢性闌尾炎(chronic appendicitis)多由急性闌尾炎轉變而來,少數也可開始即呈慢性過程,闌尾壁不同程度纖維化及慢性炎性細胞浸潤。多數病人闌尾腔內有糞石或者闌尾粘連,淋巴濾泡過度增生,使管腔變窄,特殊類型闌尾炎常見的有四種:①新生兒急性闌尾炎;②小兒急性闌尾炎;③妊娠期急性闌尾炎;④老年人急性闌尾炎,其治療以闌尾切除為主。當其出現穿孔局限性腹膜炎時,臨床可因穿孔的部位、闌尾組織壞死程度、腹腔感染程度、患者就診的時間等不同,采取的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穿孔性闌尾炎引起的腹膜炎之嚴重程度僅次于消化性潰瘍穿孔。而手術不當所造成的并發癥不少見。因此,對于穿孔性闌尾炎,手術時機的選擇很重要。2007年5月~2010年10月,我院手術治療30例穿孔性闌尾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30例患者均為2007年5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并確診的穿孔性闌尾炎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10~68歲。發病時間:≤8 h 3例,9~24 h 20例;25~72 h 7例。
1.2 臨床表現:臨床表現:多為轉移性右下腹痛伴發熱惡心嘔吐,腹肌緊張,移動性濁音有2例。
1.3 術前診斷:16例診斷為闌尾炎急性穿孔;8例診斷為闌尾炎穿孔伴腹膜炎;6例診斷為闌尾炎穿孔伴闌尾周圍膿腫。
1.4 手術方法:術前積極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失衡。闌尾切除后盡可能清除膿性纖維組織,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腹腔,至沖洗液澄清后稀PP碘溶液沖洗,關腹前注入0.5%甲硝唑液50ml,放置引流管。術后加強營養支持療法及對癥治療。
對急性闌尾周圍膿腫,采用綜合、對癥、非手術治療,但保守治療時間長,療效并不滿意,部分患者可因膿腫破裂并發彌漫性腹膜炎或腸梗阻,仍需手術治療,此時術后常可并發腸瘺,腹腔嚴重感染造成不良后果,而且保守治療不能避免闌尾炎的復發和闌尾周圍炎性腫塊引起的并發癥。
2 結果
30例中,16例診斷為闌尾炎急性穿孔;8例診斷為闌尾炎穿孔伴腹膜炎;6例診斷為闌尾炎穿孔伴闌尾周圍膿腫,均早期行手術治療,28例治愈,2例好轉,無死亡病例;治愈率為93.0%。住院時間最短6 d,最長22 d。
3 討論
山西省左云縣人民醫院 山西省左云縣 037100
【摘 要】目的:對闌尾炎手術圍手術期護理的效果展開分析探討。方法:選擇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時間段我院接收的60 例闌尾炎患者,將其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30 例,對照組予以臨床常規護理,干預組予以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就兩個組別患者護理效果進行觀察對比。結果:干預組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長數據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7% 相比對照組26.7% 明顯更低,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圍手術期護理使用于闌尾炎患者療效理想,可有效縮短加快患者康復,縮減患者住院時間,無明顯不良反應,具備推廣借鑒價值。
關鍵詞 圍手術期護理;闌尾炎;護理效果
闌尾炎屬于外科臨床十分多見的一種疾病,其臨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及腹痛等胃腸道癥狀,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本次研究隨機選擇我院接收的60 例闌尾炎患者,旨在為臨床基于臨床常規護理效果與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護理效果對比的闌尾炎手術圍手術期護理的效果研究適用提供一些思路,現進行下述探討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時間段我院接收的60 例闌尾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所有研究對象劃分成為干預組、對照組,各30 位患者,全部所有研究對象于得到研究之前,都獲取一系列臨床檢測后確診,同時獲取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簽訂知情許可同意書。干預組,男性18 例,女性12 例;最小年齡18 歲,最高年齡69 歲,平均(39.3±11.5)歲。對照組中,男性19 例,女性11 例;最小年齡19 歲,最高年齡70 歲,平均(39.6±11.4)歲。兩組受檢人員性別、年齡及其他健康指標等基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性具備研究對比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臨床常規護理,包括了無菌操作、健康宣教以及飲食指導等,干預組予以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術前: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心理實時動態變化規律展開全面分析,與患者展開熱情的溝通交流,緩解患者情緒;術后:護理,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對患者展開合理的調整;功能鍛煉,護理人員應當指導、鼓勵患者開展功能鍛煉,促進患者機體康復[3]。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方法后,展開臨床數據回顧性分析,結合醫院患者闌尾炎相關規范準則設計調查表,就兩個組別患者手術情況(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長)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將一系列所獲取的臨床指標明確收入近調查表內,結合電子計算機開展統計學處理工作。
1.4 統計學分析
選取spss 13.00 軟件包開展數據統計分析,研究所得數據以均數± 標準差( )表示,干預組與對照組兩組計量數據對比應用t 值檢驗,計數數據應用X2 值檢驗,由P<0.05 說明數據對比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干預組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長數據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干預組出現切口感染1 例,腹腔出血1 例;對照組出現切口感染患者2 例,腹腔出血3 例,粘連性腸梗阻3 例;干預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7% 相比對照組26.7% 明顯更低,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針對闌尾炎治療,臨床通常開展闌尾切除術,而圍術期護理干預屬于促進患者預后改善的一條重要途徑。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認為,圍手術期護理使用于闌尾炎患者,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給予患者針對的心理護理,緩解患者負面心理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護理治療;給予患者護理、功能鍛煉,有助于培養起科學合理的飲食、運動習慣,緩解患者疼痛,促進機體腸胃蠕動,提升機體康復速度,改善預后。
總而言之,圍手術期護理使用于闌尾炎患者療效理想,可有效縮短加快患者康復,縮減患者住院時間,無明顯不良反應,具備推廣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園, 曹雅俊, 田杰. 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闌尾炎手術患者的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15).
[2] 張秋麗. 護理計劃在闌尾炎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齊魯護理雜志,2012(26).
[3] 李華芹, 肖紅巖, 安慧玲. 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闌尾炎手術患者的療效觀察[J]. 河北醫藥,2012(18).
關鍵詞:比較;開腹手術;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闌尾炎;效果
急性闌尾炎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類疾病,這是一種急腹癥,病情主要容易發生在青壯年身上,在臨床中主要是患者的闌尾點反復跳動、出現壓痛或者是腹痛等癥狀[1]。當前隨著我國臨床醫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腹腔鏡下實施手術治療已經受到了醫院的廣泛重視,并且在手術開展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實施。下面本文選取了我院進行治療的92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分別采用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與開腹手術進行臨床療效對比,現資料統計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試驗選取的患者均為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92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研究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16歲到75歲之間,平均年齡(45.33±11.15)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17歲到75歲之間,平均年齡(46.42±11.41)歲。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研究組采用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進行治療,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在肚臍下方邊緣橫切處選擇1厘米大小的切口,建立人工氣腹,將其壓力控制在12mmHg-15 mmHg[2],之后形成一個大約10毫米大小的腹腔鏡孔,將腹腔鏡置入然后在視野范圍內進行觀察,這樣就可以透過腹腔鏡準確的知道患者的病情狀況和病發位置。在患者的左下腹位置放入一大10毫米的操作孔,然偶根據闌尾的位置放入到5毫米的輔助孔中,將腹腔鏡內出現的滲透液和積液等全部吸出,這樣就可以將闌尾周圍的黏連組織進行分離,將闌尾提起來,放置到視野范圍內,對患者的闌尾系膜到根部位置等進行清除干凈,再進行縫扎處理,大約在距離闌尾根部五毫米的位置進行闌尾切斷,將周圍的網膜進行覆蓋處理,患者手術操作結束后,將操作孔取出即可,然后對患者的切口位置進行縫合處理。
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進行治療,患者進行常規的剖腹探查,選擇好切口位置,切口長度大約是三毫米左右,切口切開后,進行手術操作,在患者手術操作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無菌操作。兩組患者手術結束后,需要做好術后常規的抗感染治療,服用抗生素藥物,做好術后護理工作的開展[3]。
臨床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手術實施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手術實施情況結果對比
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排氣時間分別是(44.42±10.33)min、(35.43±14.18)ml、(10.92±2.33)h、(4.01±1.18)d以及(26.43±5.18)h,和對照組各項手術相關的指標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
表一 兩組患者的手術實施情況結果對比
2.2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對比
兩組患者出現的主要并發癥狀是切口感染、腹痛、腸粘連和術后疼痛,其中研究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是13.04%,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是30.44%,兩組各項結果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
表二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對比
3.討論
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疾病,這種疾病發作過程中必須要及時的開展治療過程,早期治療才能夠促進患者短期內康復。在臨床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闌尾炎疾病,尤其是急性闌尾炎疾病,一旦治療方式不當,或者是出現治療延誤等情況時,都可能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在臨床對闌尾炎疾病診斷過程中,我們是根據典型臨床體征開展治療過程的,在臨床中必須要加強對急性闌尾炎早期癥狀表現的認識和掌握,這樣才能夠及早的發現,并且及時開展治療實施過程。隨著我國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超聲探測技術的實現,在醫學技術發展過程中,腹腔鏡下手術逐漸成為了一種新型的醫學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其獨特的檢查方式和準確的治療效果,使得在開展闌尾炎確診和治療過程中發揮出了很大的優勢,臨床中逐漸擴大了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鏡下手術治療的實施。
本文選取了我院進行治療的92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分別采用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與開腹手術進行臨床療效對比,結果發現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排氣時間分別是(44.42±10.33)min、(35.43±14.18)ml、(10.92±2.33)h、(4.01±1.18)d以及(26.43±5.18)h,和對照組各項手術相關的指標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
參考文獻:
[1]何慶平.比較開腹手術和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效果[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08):171-172.
【關鍵詞】護理干預 闌尾炎手術 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2-163-01
闌尾炎是腹部的常見病、多發病。大多數闌尾炎病人能及時就醫,獲得良好治療。但是,有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處理不當,則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并發癥。到目前為止,急性闌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闌尾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為多見,20-30歲為發病高峰[1]。本文旨在探討探討護理干預對闌尾炎圍手術期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l月住院治療的闌尾炎患者66例,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齡平均38.3歲。其中單純性的闌尾炎40例,化膿性的闌尾炎20例,闌尾膿腫6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例類型、臨床表現上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干預措施: (1)手術前:應密切觀察病人的腹痛情況,大便,體溫和脈搏。應讓病人休息好。有腹膜炎者應取半坐位即病人坐在床上,背后靠在被子上。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在腹痛部位,可促進炎癥吸收。
(2)手術后:因為腸道手術后胃腸活動暫時停止。進入胃腸內的食水不能下行,積于胃內引起腹脹。所以手術后不能吃喝。要等到胃腸活動恢復后才能進食。胃腸活動恢復的標志是能聽到腹內腸鳴聲(即咕嚕、咕嚕的叫聲)或排氣。術后腸管不活動,手術創傷處容易粘連。所以要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一方面預防腸粘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胃腸活動的恢復。腹部手術后病人咳嗽是一件痛苦的事。可以用些止咳、祛痰藥物,如復方甘草片3片,每日3次口服。或用咳必清50毫克,每日3次口服。病人有痰是必須要咳出來的。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護理人員可以協助病人。即在咳嗽時用雙手放在切口兩側向中間用力,可以減輕病人咳嗽時的疼痛。闌尾手術后有可能發生一些并發癥。所以陪護人員如果發現病人有不正常的變化,如滿腹疼痛;手術后3天體溫反而升高;腹脹、不排氣;切口出血、流膿水等應及時和醫生聯系,以取得及時處理。如果醫生囑咐病人半坐位,陪護人應配合醫生做工作,使病人堅持半坐位。出院后三月內不宜做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如挑水、打籃球等。
1.3 效果評價 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包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和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3 討論
闌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闌尾由于多種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變。臨床上急性闌尾炎的典型臨床表現是逐漸發生的上腹部或臍周圍隱痛,數小時后腹痛轉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欲不振、惡心或嘔吐,發病初期除低熱、乏力外,多無明顯的全身癥狀。急性闌尾炎若不早期治療,可以發展為闌尾壞疽及穿孔,并發限局或彌漫性腹膜炎[3]。闌尾炎手術雖然只是個小手術,但是,如果不注意圍手術期的護理,也是會出問題的。只有保證成功的手術,加上完善的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雙管齊下,方可盡早恢復健康[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均優于對照組 (P
參考文獻
[1] 于占武,劉順壽,王寒冰,等.外科治療老年肺癌40例的臨床分析[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2):126-127.
[2]王斌全,趙曉云.人性化護理的歷史背景[J].護理研究,2010,22(11):93.
關鍵詞:闌尾炎;圍手術期;護理效果
闌尾炎屬于一種常見的內科急腹癥,手術效果明顯,闌尾切除術是常用的臨床療法。如果護理工作不到位,術后常常會出現各種并發癥,對術后康復產生不利影響,也直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加強對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回顧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1年中在本院行闌尾切除術患者的36例臨床資料。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36例闌尾炎患者是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療的患者。經綜合分析,他們均符合行闌尾切除術的手術指征。因此,36例都選擇手術治療。其中,女16例,男20例;年齡在21~62歲,平均年齡為(36.8±4.3)歲。主要癥狀:大部分患者右中下腹疼痛,伴有發熱癥狀,共25例;右上腹痛2例;全腹痛8例;右下腹觸及包塊1例。將3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1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圍手術期護理。觀察兩組的臨床資料,并不存在顯著差異,由于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行闌尾切除術后,給予常規的術后護理。實驗組采取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現介紹實驗組圍手術期護理措施:
1.2.1術前護理 護理人員首先要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并督促醫生注意檢查患者的重要生命體征,并將結果一一記錄下來。要經常和患者交流,安慰他們,消除他們對手術的恐懼和緊張心理。對于疼痛難忍的患者,應對痛處進行熱敷,以緩解疼痛癥狀。若發現患者出現腹膜炎,告訴他不可躺在床上,正確做法是半靠在床上,取半臥位[1]。
1.2.2術中護理 手術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一旦發現患者有嘔吐、惡心等癥狀時,必須立即處理。
1.2.3術后護理
1.2.3.1普通護理 術后為了讓患者及時排氣,應鼓勵他們下床活動。這對腸部蠕動有促進作用,并能緩解麻藥消除后的疼痛感。另外,醫護人員可為患者進行腹部按摩[2]。這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通過外力來促進胃腸蠕動,讓患者能及時排氣。在按摩時要掌握好力度,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注意不要碰到手術切口。
1.2.3.2切口護理 ①術后沖洗切口,沖洗液使用過氧化氫,避免切口發生感染;②檢查切口是否出現紅、腫、化膿等問題,一旦出現上述問題,必須立即告知醫生,并及時處理。③隨時了解患者體溫,體溫上升應考慮到傷口可能發生感染。此時,應進行清創、引流等護理,并為患者更換消炎藥[3]。
1.2.3.3術后出血護理 個別闌尾炎患者可能會有術后出血癥狀。如果患者在術后有某些癥狀(面色蒼白、腹痛、腹脹)時,應考慮到可能是術后出血。此時要馬上告訴患者,取平臥位,并及時告知醫生進行積極的處理,避免引起休克。
1.2.3.4術后疼痛護理 老年闌尾炎患者由于年齡偏大,對手術的耐受性較差。術后疼痛可能引發老年患者的其它疾病,如心肌缺血、高血壓、缺氧癥、心跳過速等。同時,患者在疼痛的影響下難以安然入睡,不利于身體康復,將增加住院時間。因此,可注射適量的鎮痛劑,減輕患者的痛苦,還能預防引起其它嚴重疾病。
1.3觀察指標 為了解患者對我們護理工作的評價,現制作了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通過回收分析問卷結果,了解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同時,記錄下患者初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天數等。
1.4統計學分析 我院利用SPSS 14.0軟件完成對數據的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并利用(x±s)表示,而計數資料則通過χ2進行檢驗。當P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 實驗組患者通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迅速康復。初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都明顯縮短。和對照組相比,P
2.2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全體患者對護理工作均很滿意,而對照組有5例患者對護理工作不滿意。兩組護理滿意度差異明顯,對照組為72.22%,實驗組為100%,具有相關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闌尾炎是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導致闌尾發生炎性改變而引起的。它屬于外科中常見的一種急腹癥。大部分患者都伴有明顯的癥狀,經實驗室檢查后便能確診[4]。但有小部分患者發病后,卻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比例為1/3。這類患者由于癥狀不典型,診斷難度較大。臨床上極易引起漏診、誤診等問題,導致病情加重。
雖然闌尾切除術是一個小手術,但若不注意手術護理,將直接影響到患者的預后。因此,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護理中,護理人員要和患者主動交流,加強心理護理,并適時開展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普及闌尾炎的相關常識,并介紹闌尾切除術的流程、注意事項、麻醉方式等[5]。這不僅能提高患者對闌尾炎的認知度,也能消除他們對疾病和手術的恐懼情緒。術后護理是促進患者盡快康復的關鍵。因此,必須抓好術后護理工作。①要嚴密關注患者,了解相關生命體征是否出現改變。②要觀察管道是否暢通,并記錄好相關引流情況。指導患者開展必要的功能鍛煉,幫助他們早日康復。
從本次研究可見,要重視對闌尾炎手術患者的護理干預,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能有效防控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并能確保手術療效。因此,患者對護理工作也比較認可,護理滿意度較高。
參考文獻:
[1]鐘曉嵐.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闌尾炎手術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資訊,2011,3(3):192-192.
[2]曾瑞琳.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闌尾炎手術患者的療效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0):74-76.
[3]毛彥麗.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闌尾炎手術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3,(19):129-129.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選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進行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的患者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齡為16-60歲,平均年齡為(34±10.23)歲。所有患者均出現腹痛,經過手術病理已經證實:急性單純性的闌尾炎89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21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0例。所有患者均在確診后的2h內實施闌尾炎切除手術,并在腹腔內多膿液的患者體內置管進行引流。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①術前準備:做好術前血、尿常規檢查,凝血四項、心電圖和血型等檢查,并將檢查數據進行詳細記錄,為手術醫生提供指導;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并去除手術處毛發及污垢,整體清潔皮膚,從而預防出現手術切口感染;②心理護理:患者會因對疾病了解不多而出現恐懼、害怕心理,護士需對患者的疾病知識、手術方法及預后等進行詳細講解,從而增加患者信任感,并告知患者手術中的注意事項,讓其能充分配合醫師工作,也使患者的精神放松,消除其心理負擔。
1.2.2術后護理①監測生命體征:患者被送回病房后,護士需密切觀察其病情的變化。每分鐘測量1次患者的血壓和脈搏情況,病情穩定之后測量的間隔時間逐漸延長,一旦患者的脈搏出現加快或者血壓出現下降時,需及時報告醫生,并采取治療措施;②護理:椎管內的麻醉患者采取去枕平臥位,并禁止患者洗澡,防止因腦脊液發生外漏引發頭痛;全身麻醉者在未清醒時,需將頭偏向一側,避免誤吸和窒息。麻醉清醒之后,可取半臥位,從而幫助患者呼吸,減輕因切口腫脹或疼痛而引起的不適感;③引流護理:置有引流管的患者,需確保引流管的通暢,并定時檢查、擠壓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出現折疊、扭曲和堵塞等。患者全麻而未清醒時,還要防止出現引流管脫落。觀察患者引流液的數量、顏色及性質,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引流管長度需適宜;④飲食護理:術后需禁食禁飲,直到排氣之后,可給予患者流食,主要以米湯和果汁等纖維素豐富的食物為主。隨著病情的好裝,逐漸改為軟食(雞蛋糕、魚肉等),禁食辛辣的油炸和生冷的食物。按照患者的胃腸功能的恢復狀況,可讓患者適當食用高熱量、高蛋白和高維生素的食物;⑤活動:術后24h,護士需鼓勵患者進行下床活動,從而促進腸蠕動的恢復,幫助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環,防止出現腸粘連、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促進患者的傷口愈合;患者術后下床活動的過程,需采取患者自主的活動的方式,護士可對其進行指導或者協助,活動的強度不能太大,控制在患者無切口疼痛和不感覺疲乏的范圍內;⑥疼痛護理:術后疼痛會造成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舒適,讓患者產生煩躁、抑郁等不良情緒,也可引發心肌缺血、缺氧和肺部的并發癥等疾病。因此,護士需對患者進行細心護理,可采取放音樂、看電視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對于疼痛劇烈的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其鎮痛藥[1]。⑦并發癥預防和護理:a、切口感染:護士需對其進行嚴密的觀察,以防患者出現切口感染,一旦患者在術后出現體溫不斷升高或者下降后持續升高,伴隨著傷口疼痛加重,切口附近的皮膚呈現紅、腫、痛等病癥,則表示有切口感染發生;早期感染,護士需用乙醇外敷,并輔助患者進行局部的微波理療,感染嚴重時,需及時拆除患者傷口的縫線,清除異物,并進行充分引流;b、腹腔內出血:引起此病的因素是闌尾系膜的結扎線發生脫落,因此,護士在術后當日需嚴密觀察患者的脈搏和血壓變化情況。護理時還要對患者是否有面色蒼白、腹痛腹脹、脈速及出冷汗等情況進行觀察,如果有,需馬上通知醫生,準備進行手術止血;c、腹腔殘余的膿腫:術后要引流,讓患者體內的分泌物或者膿液流出;并觀察患者是否有持續高熱、腹痛腹脹等表現,一旦有需加強對患者的抗生素治療,對于嚴重的患者需進行引流手術;d、肺部感染:一般出現在年齡較大或者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但是術后切口的疼痛及麻醉對呼吸功能的影響,術后誤吸等都會引發患者的肺部感染;術后患者沒有清醒,護士需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并采取護理干預減輕患者疼痛,輔助患者調節其呼吸情況;e、粘連性腸梗阻:術后護士需觀察患者是否有腹脹和腹痛等相關癥狀,一旦出現就需及時對腹部進行平片檢查,能見到少量液體,則需考慮粘連性腸梗阻情況,并給予患者胃腸減壓等相關護理。
1.2.3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前,護士需告知患者每天保持其切口清潔,不能洗澡,可用溫水擦浴。出院后可進行適當運動,但避免進行過重的體力勞動;需進行規律性飲食習慣,多食高蛋白和高熱量、低脂肪等食物,讓患者少食粗糙和堅硬、辛辣的食物。患者術后發生腹脹腹痛和發熱等癥狀時需及時就診[2]。
2結果
經過治療和精心的護理,120例患者有115例(95.83%)痊愈,出現并發癥5例(4.17%),其中切口感染2例,腹腔膿腫2例,便秘1例,經對癥的處理后,癥狀都得到控制,全部治愈出院。
3討論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0)-05-0015-02
【摘 要】目的 探討急性闌尾炎的手術治療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蘄春縣株林鎮衛生院于2007~2008年經手術與病理證實的6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病理組織類型以化膿型為主,其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26例,化膿性闌尾炎23例,壞疽、穿孔性闌尾炎7例,急性病毒性闌尾炎4例。本組所有患者均行闌尾切除手術,部分加腹腔引流,全部恢復正常,主要并發癥是手術切口感染4例,闌尾殘端瘺1例,因繼發性腹腔膿腫需再次手術引流者1例,早期炎性腸梗阻2例,切口裂開1例, 均治愈出院。結論 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效果滿意。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手術;病理
急性闌尾炎是需要外科干預的常見急腹癥之一,以發病急、發病率高、發病年齡范圍廣為其特點。對于具有典型癥狀與體征的急性闌尾炎很容易確診,然而大約50%的患者缺乏典型的癥狀與體征[1]。臨床上容易造成誤診與漏診。雖然,隨著醫學的發展,現代診斷手段的充分應用于臨床,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腹部探查,但基層醫院因條件有限,急性闌尾炎的診治對于基層普通外科醫師來說仍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努力提高急性闌尾炎的確診率,減少闌尾誤切率是需要外科醫師研究探討的課題。現對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診治結果作回顧性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7~2008年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闌尾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最小3歲,最大78歲。小兒10例,青壯年35例,老年人15例。發病年齡以7~14歲與30~50歲多見。發病季節多以4、7、8、9月份為主。發病時間2 小時至4 天不等,平均12 小時。全部病例均有腹痛,其中出現全腹痛10例,轉移性右下腹痛24例,右下腹麥氏點固定壓痛18例,8例無轉移性右下腹痛,體溫升高45例,伴惡心、嘔吐39例,伴腹瀉3例。所有來診患者取仰臥屈膝作體格檢查,右下腹痛伴肌緊張42例,全腹痛10例,只有上腹部壓痛3例,左下腹部壓痛明顯5例。閉孔試驗陽性10例,腰大肌試驗陽性19例,結腸充氣試驗3例。血常規檢查有白細胞計數輕中度升高者56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偏低4例。排除右側結腸憩室炎、右側輸卵管妊娠破裂 、右側卵巢囊腫蒂扭轉、原發性大網膜扭轉、淋菌性盆腔炎、回盲部腫瘤、結腸腫瘤、胃穿孔等疾病引起的右下腹痛。
1.2 診斷與手術治療 本組病例術前均行B超檢查,50例有肯定的急性闌尾炎診斷,10例診斷為腹痛原因待查,考慮急性闌尾炎。根據不同情況采取持續硬膜外麻醉及全麻下,以麥氏點為切口的有50例,以壓痛點為中心的左下腹切口6例,經腹直肌切口探查手術4例。手術時間:45~180min,平均90min。
2 結 果
2.1 病理結果 術后病理學大體檢查:闌尾長5~14cm,直徑0.8~2.5cm,表面充血、水腫,管腔狹窄35例,腔內有糞石或異物25例。鏡下檢查:見闌尾組具有急、慢性炎癥的典型改變外,還發現伴有黏膜內淋巴組織增生、淋巴濾泡增多,發生中心擴大致使管腔狹窄54例。黏膜淋巴組織顯著增生,黏膜內出血、水腫,有大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闌尾各層不見中性粒細胞,腔內有積血和大量淋巴細胞者4例。病理組織類型以化膿型為主。其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26例(包括慢性闌尾炎急性發作10例),化膿性闌尾炎23例,壞疽、穿孔性闌尾炎7例,急性病毒性闌尾炎4例。
2.2 療效與術后并發癥 本組所有患者均行闌尾切除手術,部分加腹腔引流,全部恢復正常,主要并發癥是手術切口感染4例,闌尾殘端瘺1例,因繼發性腹腔膿腫需再次手術引流者1例,早期炎性腸梗阻2例,切口裂開1例, 均治愈出院。
3 討 論
目前臨床上盡管有超聲、核素掃描、多層螺旋CT、核磁共振、應用腹腔鏡探查等多種檢查手段可以應用于急性闌尾炎的診斷[2]。但在基層醫院,超聲檢查是最為廣泛的檢查手段,確診率有待進一步提高;CT檢查的確診率比較高,但費用相對昂貴,在基層尚不能作為常規檢查應用;基層尚無條件應用腹腔鏡設備。如何輔助檢查,一定要建立在仔細的病史收集及體格檢查的基礎上,而不能完全依賴其結果。基于疾病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病理生理過程,積極主動地臨床評估和再評估,更有利于闌尾炎的診斷,對可疑闌尾炎進行動態觀察是提高確診率的有效方法,應引起基層外科醫師的高度重視。
本組60例中異位闌尾8例。在初次B超檢查時,未能明確診斷。由于胚胎發育過程中腸旋轉異常,盲腸可能處于異常的部位,闌尾的位置異常隨之而異,有時可高達肝下,低至盆腔內,甚至位于左下腹[3]。當闌尾發生急性炎癥的時候,異位闌尾的臨床表現與一般闌尾炎有所不同,診斷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容易誤診。本組病例手術所見:闌尾位于腹膜后位3例,盆腔1例,肝下1例,尖端指向左下腹3例。
對腹痛的患者,出現轉移性腹痛或局限性腹痛,肌緊張,局部壓痛,反跳痛,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或中性粒細胞分類升高,在排除膽管疾病、消化道穿孔、胰腺疾病、泌尿系疾病及婦科疾病、腫瘤等后,要考慮闌尾炎的可能[4]。
患者中小兒10例,青壯年35例,老年人15例。臨床上,對于兒童和老年闌尾炎患者,必需特別注意。兒童急性闌尾炎的診斷較成人困難,發生闌尾穿孔時也容易造成彌漫性全腹膜炎,且年齡越小越不典型[5]。因兒童查體較困難,在腹痛時候更不配合,故爭取家長支持并取得患兒信任更為重要,對很不合作的患兒,可在嚴格觀察下,給予小量鎮靜劑,使患兒處于安靜情況下進行檢查。年齡越小,手術指征越應放寬,對高度疑診的患兒,在家長配合的情況下,應積極剖腹探查,以明確診斷、及時處理。老年人由于各臟器發生退行性變,功能減退,主要臟器代償能力及免疫力低下,闌尾開口細小、管腔狹窄、肌層纖維化和脂肪浸潤及蠕動緩慢等原因,使闌尾排空能力下降,易出現糞石、藥物、蛔蟲或異物梗阻,導致闌尾炎。一旦發病,因闌尾淋巴濾泡萎縮、防御能力下降,局部炎癥容易擴散;又因闌尾動脈硬化、局部血運差,容易發生闌尾壞疽及穿孔。老年闌尾炎較青年人更易造成不良后果,由于老年人疼痛反應遲鈍、腹肌萎縮等,所以往往癥狀隱匿,可表現為以下特點: 腹痛不典型,腹膜刺激征輕,腸道癥狀突出,全身反應不明顯,穿孔率高,彌漫性腹膜炎多見。故對于老年闌尾炎患者,尤其應做好心肺等重要臟器的檢測,麻醉選擇必須重視。
參考文獻
[1] Weltman DL,Yu JX,Jr JK,etal.Diagnosis of acute appendicitis:comparison of 5-and 10mm CT section in the same patients[J].Radiology,2000,216(1):172-177.
[2] 姜戰武.急性闌尾炎的診斷進展[J].中國綜合臨床,2004,8(20):767-768.
[3] 王春,梁萬峰.幾種特殊類型闌尾炎診斷初探[J].中外醫療,2008(6):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