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問卷調查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rticles of Library Science Journals in 2014
Abstract The articles using questionnaire method published in 11 CSSCI library magazines in 2014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bout their survey objects and quantity, research topics, preparation and then their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science had a goo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here we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research angle, scope of research objects,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and data analysis.
Key words library science; library science journals; questionnaire survey; empirical research
1 引言
問卷是指研究人員為了收集被調查者的意見,將所要調查的內容和問題編排成一種統一表格形式的測量工具。研究人員用問卷來收集社會資料是在進行有目的的測量,從而通過了解被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行為、態度及觀念等有關方面的情況,去解釋所研究的問題和驗證所提出的研究假設。問卷的使用方式可分為訪問問卷和自填問卷兩種[1]。
問卷調查使用方便,作答較為客觀,可進行大范圍的團體調查,可用于很多關于態度、感受等內容的社會學研究,得到的數據結果可以高度范式化、數量化和科學化。另外,問卷調查的經濟成本較低,調查人員雖然要掌握一些調查技巧和規范,但是不需要特別的專業培訓。問卷調查研究方法逐漸成為社會科學領域的核心方法之一。在圖書館學中,根據筆者連續幾年的總結研究發現問卷調查法的使用在平穩中呈上升趨勢。
本研究選取了圖書館界比較穩定的11種核心期刊逐篇閱讀,對2014年發表在這11種圖書館學核心期刊上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文章進行了統計與分析。以期通過剖析與總結,系統地總結出問卷法在圖書館學研究中的使用情況、使用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而為問卷法在圖書館學研究中的規范性和標準化提供理論和實際支持。本文使用SPSS19.0對所統計的文章各項指標進行逐一分析和對比分析,發現了一系列值得研究者關注和思考的問題,并進行了相應的討論。
2 問卷調查法在圖書館學領域應用情況的分析
此次刪選出的文章總數為105篇,總累計百分比為100%,但是有時候會出現分項相加不到105,累計百分比總和不足100%的情況,主要是我們在進行數據錄入時設置了缺失值。缺失值的出現是因為有部分文章內容缺失,我們無法界定某一項目的類別。如有的文章調查對象沒有明確指出,有的文章雖說采用了問卷調查法但文中無方法使用和分析過程就直接分析結論,故采用缺失值表示。
2.1 文章發表的情況
從2014年我國11種圖書館學核心期刊的發文總量、問卷調查法文章量以及占本期刊年度發文總量的比例(見表1),可以看出發表問卷調查法文章最多的是《圖書情報工作》(25%),其次是《圖書館論壇》(14%),其余期刊均在10%以下。
2.2 問卷調查對象的情況
問卷調查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而選定不同的研究對象,根據2014年實際發表文章的情況,我們將調查樣本分為6類:普通公眾、高校師生、圖書館工作人員、政府和企事業人員、科研人員、其他。根據統計數據(見表2)可以看出,調查對象以高校師生最多占44.8%,其次是公眾占29.5%,其余調查對象都低于10%。這也說明,我們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針對高校館,其次是公共館。
從樣本數量分布圖(見圖1)可以看出,樣本量最多的區間是0~250之間,其次是250~500之間,超過500后出現數據驟降。根據調查對象基本情況數量分布圖(見圖2),可以發現調查對象基本情況主要是調查對象的人口學特征,如性別、年齡、學歷和職業等等,有些特征既不包含在調查問卷的主體問題內,也并非人口學特征,如到館次數、到館時間等,也可以放在正式施測的題目之前進行特征調查。有接近四分之一研究沒有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因此為0。調查基本情況的數目以4個為最多,一般是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或者專業。
2.3 問卷調查主題內容的情況
通過文章的主題內容分布數量(見表3)可以看出,與2013年我們所做的圖書館學使用問卷調查法文章的主題數據相對比[2],在“滿意度或需求”主題方面的研究有略微減少,“圖書館利用與管理建設”和“信息與信息行為”兩個議題研究熱度有所上升,“圖書館教育”也有小幅提高。
2.4 問卷規范化程度的分析
問卷設計完成后,還不能馬上用于研究施測,首先要對問卷進行預測試。因為任何一個設計者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缺,問卷的最初設計始終是基于理論而開展,研究者只能做到盡可能的周密詳盡。不過最有效的方式還是用實踐去檢驗理論,在實踐面前,我們難以自我察覺的細小錯誤都會從調查者處一一得知。通過預測試,就問卷型的工具而言,我們可以找到語言歧義處、語言組織不清之處、題目重復或者自相矛盾等問題;而對于量表型的工具,預測試則有著更加基礎性的關鍵作用,預測試可以檢驗出整個理論構架是否合理,操作性定義是否準確、理論體系優化組合的方式,這些都是研究的根基,若根基不穩整個研究都將被推翻。
從問卷的設計和實施指標統計數據(見表4)可看出,進行預測試的問卷有6.5%,量表有41.9%,預測試的程度很低,特別是問卷。預測試提供了被調查對象對于問卷作為工具本身優劣的反饋,是信度和效度檢驗與修改的必要步驟,設計者可以通過預測試及時發現設計過程中潛藏的問題,并在正式測試之前有足夠的時間修改。如果不做預測試,會讓研究承擔較大的風險,當正式測試全部完成之后再檢驗,一旦發現問題基本就難以修改,只能舍棄現有的數據。
用于調查的問卷還有兩個重要的指標就是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該問卷是否可以真實的反應被測者的態度,也是指測量工具的穩定性,即無論何時何地使用該問卷測得同質樣本的態度差異都是相對穩定的。若在一定時間段內,前后測試同質樣本的反差很大則說明該問卷的測試真實性或者穩定性不高。效度是指測量的有效性,即測量到的是不是所要測量的特征。比如一項測試要求測量注意力,結果測量到的是學習動機,即便測量到的學習動機再準確,對于測量注意力這個研究而言,這份問卷都是一個無效工具,需要被替換。還可看出,進行信度檢驗的問卷有12.9%,量表有76.7%,進行信度檢驗的問卷有6.5%,量表有60.5%。
抽樣是指從研究對象的全部單位中抽取一部分單位進行考察和分析,并用這部分單位的數量特征去推斷總體的數量特征的一種調查方法。被研究對象的全部單位稱為總體,從總體中抽取出來進行實際調查研究的那部分對象叫做樣本。抽樣方式主要有隨機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和系統抽樣。每種抽樣方法各有優缺點,不同的研究設計應該選用不同的抽樣方法。抽樣方法是常被研究者忽略的內容,根據我們的調查,在所有文章中只有極少的一部分研究提到了抽樣方法。其實抽樣不合理會造成結果誤差過大,甚至結果的偏離,抽樣整個研究過程中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煽闯觯鞔_提出抽樣方法的文章分別為14.5%和50.9%。
計分方式主要是指量表采取了何種分數級別來表示被試者的態度傾向程度,現在最常用的就是里克特五點計分法,還有后來的心理學家在里克特的基礎上改進的七點、九點等多種劃分方式。從我們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超過90%的問卷只進行了描述統計分析。可看出,明確提出計分方法的量表有74.4%。
2.5 問卷數據統計分析的情況
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數理統計可以分為描述性統計和推理性統計兩個階段,在描述性統計階段,研究者利用頻數、百分比等對數據進行組織,用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對數據的集中趨勢進行測量,用離差和標準差來反映數據的變異性;在推理性統計階段,研究者則利用統計分布、回歸分析、統計檢驗等手段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挖掘,為從樣本推論總體提供依據[3]。問卷絕大多數用的是描述統計,而量表較多的運用了高級統計方法。統計方法的選用以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數據所蘊含的意義,最準確的服務于我們的研究目的為最好。
目前,問卷的統計分析上,整體呈現出數據挖掘過淺,結論匱乏,分析淺顯的情況。從調查樣本的統計方法統計結果(見表5)可以看出,描述統計是被運用最多的統計方法,問卷中93.5%、量表中86%都使用了,后期分析則驟降。也就是說大部分文章,特別是問卷型的文章,數據分析停留在對數據表象描述,而沒有深層去探討樣本之間統計學上的區別與聯系。問卷的數據由于都是選項頻次的非參數數據,經常出現樣本量大、研究內容多,但是最后一步的數據分析卻因為沒有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而分析過于淺顯寬泛。
3 結論與分析
3.1 預測試和信效度檢驗的缺失率較高
預測試是信度和效度檢驗與修改的必要步驟,提供了被調查對象對于問卷作為工具本身優劣的反饋,設計者可以通過預測試及時發現設計過程中潛藏的問題,并在正式測試之前有足夠的時間修改。而預測試也是檢驗信效度的必要步驟,如果進行了正式測試再檢驗,一旦發現問題會難以修改,前功盡棄。
對于預測試和信效度檢驗,存在一點爭議。量表必須要進行預測試,然后根據預測試結果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有可能是多次測試和檢驗,直到量表達到全面施測的標準。而對于問卷是否一定要進行預測試、信度和效度檢驗則存在不同觀點。筆者認為:作為一種測量工具,無論是精密測量儀器還是普通的米尺,都一定要具備測量工具最基本的特性,那就是可靠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問卷以選取自己傾向的選項陳述為作答方式,沒有量化評分,雖然在精確度和科學性上比量表略低一點,但問卷作為一種測量工具也需保證真實反映被測特征,以及測量到的是研究者所要測量的特征。因此,從這個角度說,問卷也是需要通過預測試來檢驗信度和效度的,只是測試的信效度種類可能與量表有所差別。但是,無論問卷還是量表,并非所有內容都需要進行信度檢驗,人口學指標不牽涉到被試的態度,一般不需要信度檢驗。如果測試的是被試的態度則通常需要進行信度檢驗[4]。
從研究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量表的設計和使用在規范性上明顯優于問卷。但是對于二者來說,這樣的規范程度都遠遠不夠,嚴格意義上這三項的指標都應該達到100%,也就是說每篇文章都要對使用的研究工具問卷或量表進行預測試,信效度檢驗合格后才能使用,這樣的研究結果才具有科學性和可借鑒推廣的作用。
3.2 抽樣方法被忽略,計分方式仍需準確化
抽樣方法仍然是最易被忽視的一個環節。不論問卷還是量表本質上是同一種方法的不同表現,二者沒有本質的區別,在應用上都遵循問卷調查法的方法論原則,按照某種抽樣方式抽取樣本實測。因此,抽樣方式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測試結果的意義。從本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抽樣方法是一個屢屢被忽略的內容,只有極少的一部分研究提到了是按照什么抽樣方法來選取樣本的。抽樣不合理會造成結果誤差過大,甚至結果的偏離。然而,本研究所分析的文章中,抽樣方式成為研究者最嚴重忽視的一個問題,問卷抽樣有很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樣本的選取欠缺科學性。再者就是計分方式,很多量表沒有提出自己是如何計分的,如采用幾點分法,導致讀者在閱讀后期統計分析時不明就里,對結果產生質疑。
3.3 統計方法使用單一,數據挖掘不夠深入
【關鍵詞】問卷調查法;體育人文;科研;應用;現狀分析;對策研究
0 前言
簡單地說,問卷調查法就是用卷子的形式以同樣的問題對不同的調查對象進行調查。它是收集信息的方法之一,是社會學和其他領域廣泛使用的調查方法。在問卷調查中,所列出的問題都有具體的回答范疇,人們對問題的回答都被規范在這些范疇之內。因此,不管問卷調查的范圍有多大,對問卷結果進行數據分析也同樣便利。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學技術作為社會發展與進步的主要推動力,對國家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等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同時,也促進了我國體育人文科研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問卷調查法作為體育人文科研中的一種常用方法,經常被用來探測、描述或解釋一些體育行為、體育態度、體育現象。盡管該調查方法的應用非常普遍,但是做好一項調查工作并非易事,浮皮潦草的調查不但毫無意義,還可能造成誤導,產生負面作用?;诖耍瑸榱舜_保我國體育科研工作者能規范、合理地使用問卷調查法,保證調查結果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因此,有必要對我國體育人文科研中問卷調查法的運用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找出其不足之處,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以供有關部門參考。
1 我國體育科研領域中問卷調查法的應用現狀分析
問卷調查法能比較客觀、全面、方便地獲取有關事實性、行為性或態度性問題的數據資料,適用面相當廣泛。它作為體育科研事業的重要信息收集手段之一,越來越受到廣大體育科研工作者的關注,使用頻率也逐漸提高。在體育調查活動中,由于問卷調查法經常得不到正確的運用,導致某些研究成果的實際價值大大減弱,從而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因此,對我國體育科研中問卷調查法現存的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改進,其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對問卷調查法的片面認識
目前,在有關體育領域的問卷調查中,普遍認為問卷調查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對于調查問卷的設計與統計一直是不以為然,通常持一種“并無大礙”的心態,好像問卷的設計和調查不用學習,任何人都可以設計問卷、處理問卷等。但實際上,這樣設計的問卷往往只是問題的簡單堆砌,整個問卷缺乏系統性、規范性,設計者通常是想到什么就列出什么,遺漏的問題較多,而且會出現大量看似相關但實際上與研究者所需要不相符的問題。另外,很多人對自己為什么使用問卷調查并不是很清楚,對于他們想通過問卷獲得什么數據資料或達到什么目的也不清楚。在資料分析方面也存在較多問題,主要是分析工具選擇不科學,數據浪費現象嚴重。因此,雖然進行了問卷調查,但問卷的真正作用并沒有得到發揮。
1.2 從業人員素質較低、調查問卷設計不合理
調查問卷的完美設計,是做好體育現象調查的重要環節,調查問卷的設計質量往往能決定一項調查的最終成敗。對一份問卷的設計,應該有充分的準備,尤其是要有豐富的調查經驗。在設計問卷之前,首先應該明確調查對象,因為所設計的問卷是面向調查對象的。對調查過程及其被調查者的心理狀態做到心中有數,并對所研究的對象一定要比較熟悉。一方面,問卷的設計應盡量符合地方的語言習慣;另一方面,研究者應對地方的整體情況及其所調查的背景資料進行全面了解,同時掌握豐富的文獻資料和理論知識。在確定研究課題以后,要對研究任務與將要獲得的預期研究成果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提出研究假設,設計出完美的調查問卷。但是,在目前國內體育現象調查現實中,由于缺乏大量高素質的專業調查人員,特別是具有多學科復合型背景的應用型人才,問卷設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許多調查組織設計出來的調查問卷缺乏科學性,而有的研究者自行設計的問卷也沒有經過合理性、信度和效度檢驗,抽樣方法欠缺,研究對象不足以代表總體特征,數據處理不夠科學等。
1.3 調查問卷的形式略顯單一化
一般說來,問卷調查包括郵遞問卷調查、面談問卷調查和電話問卷調查3種基本形式。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郵遞問卷調查無疑花費最少,但郵遞問卷調查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回答率難以保證。如果一項調查的主持者不能設法把回答率提高到50%以上,這項調查的意義與作用就會被大大削弱。面談問卷調查的回答率一般很高,可以設計較長的調查問卷,能覆蓋較多的相關變量,收集的數據比較完整而且質量較高,但面談問卷調查最大的缺點是代價相當高。電話問卷調查具有面談問卷調查的大部分優點,其顯著特點是調查成本費用較低、信息反饋及時、調查結果可在短時間內獲得,而突出問題是在電話普及率不高的地區,電話問卷調查的樣本誤差較大[1]。目前,在國內體育現象調查中,通常都是采用發放問卷調查的形式,其他調查形式運用較少。而且一些體育科研工作者在做問卷調查時,往往不能根據當地的發展實際(如經濟水平、產業結構、人口分布、傳統文化、基礎設施及通訊技術等因素),從而采用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問卷調查,保證數據資料的全面性、客觀性和準確性。
1.4 調查問卷的可信度與有效度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關于體育現象調查活動的成敗,不僅取決于問卷的設計,也取決于問卷調查的可信度和有效度。任何調查都會涉及到信度和效度的問題,可信度和有效度是判斷調查質量的標準。用通俗的話來說,調查的可信度是指調查的可靠性,而有效度是指調查的準確性。提高有效度意味著找準要調查的對象,而提高可信度是確保調查不出偏差。在國內體育現象調查現實中,雖然發放問卷的回收率較高,但多數研究者卻忽視了對調查問卷及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進行檢驗,從而導致研究成果缺乏說服力。因此,研究者應對這一環節引起高度重視。一般來說,如果調查問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達不到要求,在沒有其他有效補救措施的情況下,該項調查活動必須中止。但現實中,一些調查組織者不愿為調查失敗承擔責任,利用不合格的調查問卷或調查結果勉強應付,嚴重違犯了統計學中的誠信原則。
1.5 問卷調查與抽樣方法的結合使用不夠充分、不夠合理
在體育現象調查中,將問卷調查與抽樣方法結合使用,能有效地排除各種人為誤差,減少調查誤差,使調查結果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有效提高調查質量。問卷調查與抽樣方法科學地解決了調查活動中兩大難題:一是,解決“調查什么”,即如何設計問卷中的題目?二是,解決“向誰調查”,即確定被調查對象[2]。體育現象調查活動中,調查所涉及的問題與被調查對象的聯系非常密切。如關于調查城鄉居民的體育消費水平、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現狀和城鎮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行為方式及影響因素分析等題目。但許多調查組織并不重視問卷調查與抽樣方法的結合使用,不能實現問卷技術與抽樣技術的完美結合,導致誤差較大,使調查質量大打折扣。
2 關于進一步改進我國體育科研中問卷調查法應用現狀的對策建議
2.1 選擇合適的調查主題
在問卷調查中,被調查者對問題的理解、支持與合作態度,都將對問卷的回收率、可信度和有效度產生直接影響。要得到被調查者的理解、支持與合作,首先要選準問卷主題。具有吸引力的調查主題,且符合體育現象的客觀需要,容易得到人們的積極響應,從而便于問卷調查工作順利進行。
2.2 重視調查問卷的設計工作
作為調查活動中最為常見的調查方法,問卷調查的關鍵環節是問卷設計,而問卷設計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體育現象調查問卷設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調查問卷的回收率、可信度、有效度及被調查者的回答質量。因此,體育現象調查問卷設計應該注重對如下幾個問題的處理。
2.2.1 問卷設計應以明確調查目的和主要內容為基礎
在設計問卷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明確調查目的和主要內容,這是問卷設計的前提和基礎。為什么要做調查?調查需要了解什么?在進行問卷設計時都必須對調查目的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并在調查計劃書中進行具體的細化和文本化,以此作為問卷設計的指導思想。
2.2.2 明確調查對象、遵循問卷設計的基本原則
問卷題目的設計必須有針對性,對于不同層次的人群,在題目的選擇上要有的放矢,充分考慮被調查人群的經濟狀況、文化程度、風俗習慣及年齡結構等客觀因素。另外,在進行問卷設計時,盡量不要使用專業術語、縮略語和含義不清的字眼;避免出現帶有偏見性、導向性或雙向性的問題;不要出現不平衡或重復的回答范疇,不要提出超越被調查者回答能力的問題,不要使用雙重否定的問題等。
2.2.3 數據的統計與分析應便于操作
目前做市場調查的人員,一般都能考慮到調查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在題目的選擇和言語措辭上也能綜合考慮到各種因素,但常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是數據的統計與分析。由于這兩個環節的工作基本上是人員分離的,所以在整合與銜接上就容易出現偏差。為了更好地做好調查工作,除了在正確清楚的調查目的指導下進行嚴格規范地操作外,還必須考慮調查問卷后續的數據統計與分析工作。具體來說應包括:題目的設計必須是容易錄入的,并且可以進行具體的數據分析,即使是主觀性題目,在進行文本規范時也要具有很強的總結性。這樣才能使整個環節更好地銜接起來。
2.2.4 問卷題目要合理化、邏輯化、規范化
題目的形式和內容固然重要,同時題目的數量也是保證一份調查問卷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由于時間和配合度的關系,人們往往不愿意接受一份繁雜冗長的問卷,這樣就不能確保問卷答案的真實性。在設計問卷題目時,要注意問題的邏輯性,不能出現矛盾現象,避免帶有假設性、重復性和主觀性的問題,保證調查的真實性和規范性。
2.3 注意問卷調查與抽樣方法的結合使用
在體育現象調查中,可供選用的抽樣方法很多,如隨機抽樣技術中的分層抽樣與整群抽樣,二者應用相當廣泛,但各自所對應的問卷技術卻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對某地區居民體育消費情況進行調查時,采用分層抽樣時一般運用郵寄調查問卷的形式,而運用整群抽樣時則適合采用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除了發放問卷的形式存在區別以外,不同問卷的內容也要求選擇與之匹配的抽樣方法。因此,在調查活動中,只有將問卷調查與抽樣方法更好地配套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強問卷調查的實效性,提高調查質量。
2.4 加強調查人才的培養
缺乏大批高素質復合型的調查人才,已成為制約我國體育現象調查行業快速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復合型調查人才首先應加強基本素質的培養,以體育學、經濟學、人口學、社會學、統計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知識相交叉為基礎。為滿足某些技術性很強的調查項目的需要,調查人員還需掌握一些專門技巧,如組織管理技術、市場營銷策劃、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等;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市場的國際化趨勢,調查人員還應具備搜集、處理及分析網上資料的能力,實現資源共享;了解世界各國文化、歷史背景及發展現狀等知識;熟練運用多種外語;最后還要重視職業道德的培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決抵制社會調查中的不良風氣。研究認為,體育現象調查從業人員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廣博的知識面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是確保調查活動成敗的重要依據。
調查人才的培養要堅持培養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大培養力度,建立學歷教育和成人培訓機制,主要有兩條渠道:一是通過高校專業教育,用長遠的眼光進行必要的人才儲備,加強體育現象調查后備人才的培養,保持合理的人才結構;二是對在職調查人員進行經常性培訓,不斷提升現有調查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唐盛明.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解[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2]王更生,陳本友,等.我國高等體育院??蒲鞋F狀與對策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27(1):86-90.
[3]李世明,范萬杰,董姚云,等.體育科研中的統計學概念辨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4):7-9,18.
[4][美]弗洛得?J?福勒, Jr.調查研究方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10.
[5]呂繼華.山東省普通高校體育科研現狀特征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21(4):120-122.
[6]張學研.我國高校體育科研現狀的審度與思考[J].體育科學研究,2005,9(4): 15-20.
[7]嚴辰松.定量型社會科學研究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7.
[8]何秉孟.社會科學研究創新簡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3.
[9][美]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6.
關鍵詞:課堂教學方法 調查問卷 分析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
藥學專業201401班至04班學生共117人,上交的有效問卷107份。
(二)設計制訂評估表
主要以學生對老師的要求作為切入點,設計了十項問答題。具體內容看調查結果中的分析。
(三)分頭宣傳發放調查表
教師將制定好的調查表打印后發放到各班的分析化學課代表,教師先講解調查的意義、方法,提出要求,使每個學生重視這次調查,并打消學生的顧慮,本問卷實行匿名制,所有數據只用于教師本人作為教學水平提高作參考,力求真實、客觀、使學生能夠認真的填寫調查表。
二、調查結果
調查第一項:你認為板書與多媒體使用哪種方式更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和同學們的學習?
A、板書 B、多媒體 C、兩者結合
有2人(1.87%)的學生選擇A,9人(8.41%)選擇B,有96人(89.72%)選擇C,從這些數據中可充分說明大學生希望老師多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同時,穿插板書的書寫,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密度和教學效果。例如對于分析化學課程,首先,作為教師,要做到很自由地在兩種教學方法中間轉換,發揮兩種教學方法的各自優勢,對于反應定義、滴定原理、滴定條件、滴定曲線等靜態的內容盡可能發揮多媒體的作用,省時省力又美觀;對于反應的機理,則在屏幕上除了動態展示之外,關鍵步驟應當用粉筆在黑板上更為詳細地分解講述,這樣兩種方法相得益彰,更利于學生對于難點的理解。為了擴展學生思路,在講完某個內容之后,可以把聯系密切的前后知識點作一些臨時的總結與回顧,這樣在黑板上臨時寫出幾個例題讓學生思考,有利于真實的前后貫通,舉一反三。對化學學科而言,多媒體技術無論其多么高明,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指導作用,相反,只有將這兩種方式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高境界。
調查第二項:你認為教師上課與學生互動是否有利于學生理解上課內容?
A、是,很有幫助 B、是,但幫助不大 C、完全沒有幫助
有76人(71.03%)的學生選擇A,27人(25.23%)選擇B,有1人(0.93%)選擇C,有3人(2.82%)沒有回答問題。從這些數據中有96,25%的學生充分肯定了教師上課時和學生互動是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和同學們的學習的。也使教師懂得了在課堂上,教師采用靈活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而且便于學生接受知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倘若沿用傳統的滿堂灌,填鴨方法,尤其是在理論課上,不僅帶給學生生硬,枯燥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抑制了學生上課的興趣。
調查第三項:教師是否能夠激發對該門分析化學課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A、能,影響非常大 B、能,但影響不大 C、不能
有32人(29.91%)的學生選擇A,61人(57.01%)選擇B,有13人(12.15%)選擇C,有4人(3.74%)沒有回答問題。從這些數據中有86.92%的學生充分肯定了教師能夠激發對該門分析化學課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只是有12.15%的學生持否定的態度。
調查第四項:你認為教師是否應該布置課后作業?
A.是 B.否
有85人(79.44%)的學生選擇A,22人(20.56%)選擇B,說明我們的大學生還是非常懂得分析化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學科,要想充分掌握分析化學必需多做多練,但還是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學生不想做作業,說明大學生中總還是有一小部分的學生愛偷懶,不想付出,到大學只想混個文憑而已。
調查第五項:你認為教師及時批改作業對自己的學習是否有較大幫助?
A.有,可以及時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B.有,但幫助不大 C.完全沒有幫助
有86人(80.37%)的學生選擇A,20人(18.69%)選擇B,只有1人(0.93%)選擇C,從這次調查中,有99%的學生認為教師及時批改作業對自己的學習是有較大幫助的,從中提醒我們教師,無能如何一定要及時批改作業,并將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學生。這樣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某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問題,并且及時的給予糾正。
調查第六項:你認為教師最應該具備以下哪項師德?
A、熱愛學生,尊重并理解學生 B、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的自己也應該做到 C、愛崗敬業,責任性強,對教學工作一絲不茍 D、都應該具備
有15人(14.02%)的學生選擇A,9人(8.41%)選擇B,有7人(6.45%)選擇C,76人(71.03%)選擇D。從這項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希望教師不但要熱愛學生,尊重并理解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的自己也應該做到;愛崗敬業 ,責任性強,對教學工作一絲不茍 。這些品德正是我們所有教師所要具有的應有的品德。
調查第七項:教師在講課時講到重點內容的時候,是否應多強調幾遍
A、提高音量來強調 B、重復幾遍以強調
有20人(18.69%)的學生選擇A,80人(74.77%)選擇B, 有3人(2.8%)沒有回答問題。從這項調查中我們發現,教師在講課時講到重點內容的時候,不僅要提高音量來多強調幾遍,而且應該重復多遍。這樣不僅可以及時點醒我們的學生將注意力集中起來,也是學生對重要的知識點能夠及時掌握的最佳時機。
調查第八項:你認為教師最好采用下列導入新課的方式?
A、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中展開 B、開門見山
有83人(77.57%)的學生選擇A,22人(20.56%)選擇B, 有2人(18.69%)沒有回答問題。提醒我們教師,講解新的內容前我們還是以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中展開為主,這樣知識才能夠前后銜接,以鞏固與掌握所學的知識。但,也有五分之一的學生覺得應開門見山,說明教師還是要根據具體的講解內容來定,有的內容比較容易理解掌握的,就可以應用開門見山的方法來導入新課,有的深奧一些的知識點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中展開 ,即靈活運用,不要一成不變,讓學生每次都有新鮮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的掌握知識。
調查第九項:你希望老師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是?
A、理論考試成績 B、參與教學活動的能力(包括實驗成績) C、作業情況 D、以上所有的結合
有3人(2.8%)的學生選擇A,14人(13.08%)選擇B,有0人(0%)選擇C,90人(84.11%)選擇D,有,1人(0.93%)沒有回答問題。這一項的問題調查也可以看出,84.11%的學生希望老師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來自能反應綜合能力方方面面,而不是單方面的能力,也給教師評定學生的成績有提供了依據。
調查第十項:你對老師有什么意見與建議?
A增加課堂互動性 B、增加課外知識 C、加強語言生動性 D、提高知識講解深度 E、其他
有10人(9.34%)的學生選擇A,5人(4.67%)選擇B,有35人(32.71%)選擇C,17人(15.89%)選擇D,1人(0.93%)選擇F,有,39人(36.45%)多項回答了問題。在問卷反映出教師的語言表達上,大學生希望教師的語言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聲音洪亮,浯調高低適度。大學生希望老師的教學內容不要拘泥于課本,要有深度、廣度,能反映學科發展的前沿和最新成果?,F在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課本總是滯后于學科的發展,所以教師的教學不能拘泥于課本,要通過各種途徑,把本學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學術信息告訴學生,加大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要結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對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學術觀點。
三、討論
針對調查問卷的分析,充分說明以下幾點:要教師想講好一堂課,必須先備好課,只有備好課才能講好課,才能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十分熟悉自己的專業學科知識、教材及其知識點,要不斷補充新知識和新技術。對所講內容知識點要進行提煉和歸納,并注意課程內容各環節之間的有機結合和因材施教,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和授課風格。這樣,才能做到在課堂教學中胸有成竹、運用自如地傳授知識,讓學生感到每一節課都有收獲和提高。教師要努力鉆研教學方法,精湛授課藝術。教師只有“說”在點子上,學生才能“聽”進心坎里。教師要堅持師生互動,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說出所想,說出所感,這樣才會令學生對上課內容更明白,更深刻。
讓學生參加對教師的評價后,學生有機會換個角度來審視自己的學習狀況,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辨證地看問題的能力,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開展學生評價教師活動,應使教師化壓力為動力,促進教師主動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每一位有責任心的教師,都不可避免地會接受來自學生方面的教學壓力。諸如學生是否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滿意。良好的評價使教師倍加自信,備受鼓舞。學生不滿意的意見,又促使教師醒悟,促其迅速改正、提高,效果立竿見影。總之,通過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問卷調查,可以使教師看到差距,增強意識,發揮優勢,克服不足,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紀新華,張麗紅,洪瑾等.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調查報告帶給我們的一些思考[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科學版,2009,11(1).
[2]張海英,謝麗媛,薛潔等.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調查問卷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08(16).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 questionnaire data,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eacher resources,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other aspectsof the current bilingual education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expounds some views of the author on conducting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offers proposals on intensify pre-employment training, improving students' English ability, setting up reasonable bilingual courses, implementing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關鍵詞: 雙語教學;調查問卷;課程設置;教學方法
Key words: bilingual education;questionnaire;curriculum setting up;teaching methods
中圖分類號:DF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5-0232-02
0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知識產權涉外糾紛日益增多,2008年頒布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中指出要加強知識產權人才,而目前最稀缺的就是能用英語進行知識產權實踐操作的人才。從教育部于2001年9月做出的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廣雙語教學的通知至今已近10年,法學作為教育部特別要求急需開設雙語課程的專業之一,為數不多的高校開設的法學雙語課程主要是涉及國際法、國際經濟法等課程,開設知識產權法雙語教學的寥寥無幾。為貫徹教育部通知,有效開展知識產權雙語教學,我們對本校的法律專業四個年級學生發放了1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83份,經過對問卷的分析,結合國內現狀,筆者對知識產權法雙語教學提出一些初步設想。
1師資力量
知識產權法雙語教學能否順利開展,師資力量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從事知識產權法雙語教學的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外語語言功底與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在本次調查中,師資力量來源的選項為外國法律專家學者、國內法律專業教師和英語專業的教師,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外國法律專家學者的占56%,國內法律專業教師的占28%,英語專業的教師占16%。由此可見,有外國法律專家學者到高校任教當然是知識產權法雙語教學的首選,其次,在英語國家獲得過學位,并在國外的有關學科領域開展過前沿的研究工作的人員同樣也是高校迫切需要的人才,只是前兩者可謂鳳毛麟角。而我國目前的高校師資基本狀況是:外語水平較高的教師一般不具備專業知識,而懂專業知識的教師其外語水平,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相對低下,難以勝任雙語教學任務。
在現有高校雙語師資匱乏的情況下,無疑應加大相應師資力量的培養。知識產權法雙語教育師資培養的途徑主要有職后培訓和職前培養兩種。①職后雙語教育師資培訓,是對在職教師進行雙語教育的專門訓練或短期再教育。在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學教師中,有一部分人已經具備了外語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經過強化外語和雙語教育原理及技能、技巧的培訓,借助現代多媒體外語教學技術的幫助,將能夠逐漸用漢語和外語進行雙語授課。職后培訓的主渠道是教師進修院校的脫產培訓,有條件的院校甚至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師出國進修。通過職后培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高校對知識產權雙語教育師資的需求,但從長遠看,職后培訓無論在人數、質量還是效果上,都存在局限性,它只能成為知識產權法雙語教育師資培養的輔助途徑。主要的教育師資應由職前培養來擔當。教師的職前培養,是指對就業之前的人員進行正規和專門的教育、培養和訓練。筆者建議在開設的知識產權法專業碩士招生的高校中,大量采用雙語教學授課,同時提高學生的知識產權法學專業水平和英語運用能力。這一途徑不失為當前培養知識產權法學專業雙語教育師資的重要途徑。它依托現有的知識產權法學碩士教育為基礎,不用單獨開設本科專業,比較靈活,易于實施。
此外,培養雙語師資,還可通過以研讀雙學位的方式和主輔修的方式。但因高校師資的高學歷要求,此兩種途徑僅為權宜之計。
2學生英語能力
由于近年的高校擴招,直接導致了地方性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下降,筆者在13年來的專業英語教學中對此深有體會。擴招前,法學專業三年級學生的英語四級通過率達到80%左右,上課時極易達到師生之間的互動,但擴招后,以2008級學生為例,通過四級的學生為60%左右,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我國的英語教學,包括大學英語教學,長期以來偏重讀寫訓練,忽視聽說練習,即使通過四級的學生大多也只能閱讀英文文章,卻不能用英語來進行相互交流。本次調查問卷涉及知識產權雙語教學課程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一項中,12%的學生認為上雙語課的前提是通過六級,19%認為應通過四級,有44%的同學認為不僅要通過四級,還應通過相應的口語考試,否則雙語教學無法開展。在其他高校的雙語教學實踐中,聽說能力不足也是致使許多學生不能堅持學習雙語課程的主要原因。如西安交通大學的數學雙語教學,一開始有100多人左右報名學習,可僅有53名學生堅持下來并參加了考試。而清華大學開設的物理雙語必修課中,聽課的學生兩周就從130人降至102人。②在學生英語水平普遍不高的前提下,是否有必要在各高校全面推廣知識產權法學雙語教學,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另外,教育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環境,知識產權雙語教學尤為如此。
3課程設置
3.1 開設課程時間就詞匯量而言,大學一二年級學生的英語詞匯量較少,聽、說、讀、寫能力均較差,如果這時候實行雙語教學,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教學效果較差。就專業知識而言,知識產權法屬于專業課類型,不適宜在低年級開設。因此,對知識產權法學雙語課程的設置,最好在大學三年級上學期開始。高校的大學英語一般開兩年,在大學三年級,相當部分學生已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統考,學生普遍已有了較好的英語基礎,這時采用雙語教學對學生來說困難相對較小。
3.2 前期課程的設置為了配合知識產權雙語教學的開展,在開展該課程教學之前,應設置一些前期課程,主要是在學生已積累的原有普通英語的基礎上適當加強專業課和專業詞匯教學。①結合學生的聽力,口語現狀,建議在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增設針對發音、聽力和口語開設特別選修課,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為雙語的課堂教學互動做好鋪墊。②把《專業英語》作為雙語教學的準備課程納入雙語教學的整個流程,并提前開設。由于課堂教學十分有限,而知識產權法律英語中有相當數量的專業術語在日常生活中極少使用或是其詞義與日常詞義大相徑庭,因此在課堂上有時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講解專業詞匯,這不僅導致雙語課堂的信息量縮小,也有悖于雙語教學的初衷。因此,專業英語的課程設置尤為重要。
3.3 教學大綱的修訂雙語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傳統教學不同,傳統教學的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雙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在傳統教學目的基礎上,主要注重專業文獻的教學與訓練,以專業知識為基礎,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增強對專業知識理解和掌握。因此,知識產權法雙語課程的教學大綱應圍繞這一目的作相應修訂。
4教學方法
知識產權法雙語教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教學模式?,F有的主要模式有:一是全外型。即所開設的雙語教學課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講授,學生作業和最終考核都用英語進行;二是混合型。這種雙語教學模式,采用外文教材,教師采用外文與漢語交錯進行講授,而教師板書和學生作業以及最終考核用英語進行;三是半外型。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漢語講授,板書亦是漢語,學生作業和最終考核仍用漢語進行,這種模式屬于雙語教學模式的一種較初級形式。
根據學生的問卷調查,有72%的學生選擇了混合型教學。采用混合型授課方式,建議課堂教學時首先用中文對本節課的內容簡要介紹,然后將本節課內容涉及的重要和常用專業詞匯板書,最后開始正文的教學。教學語言盡量用英語,課堂答疑階段,鼓勵學生用英文提問,實在無法表達時,亦允許用中文進行表述,然后由教師或是別的同學用英文復述。在進行法學雙語教學時,還有以下方法可以采納:
4.1 采用案例教學法在知識產權法雙語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的最大優點是原版資料易于收集。目前,美國的判決資料在網絡上被法律界人士廣泛使用,上至聯邦最高法院判決,下至各州法院判決,都能從網上獲取。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課前必須細心研讀有關案例,上課時,老師對該案例的問題進行提問,并對該案例中所體現的原理和原則進行探討,這樣的教學方法既有利于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素養,也推動學生駕馭法律英語的能力得到提高。
4.2 采用調查表的方法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產權雙語課程的適應程度和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反饋交流。除了課后和學生聊天,期中教學檢查,學生座談會之外,發放不記名的“教學情況調查反饋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調查表可以較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主要調查學生能聽懂的比率和對教學過程的意見和建議,然后據此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和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③
4.3 采用多媒體教學雙語教學由于使用兩種語言教學,語言的相互轉換會影響到教學的進度,縮小課堂教學的信息量。使用多媒體教學是解決雙語教學時間矛盾的有效途徑,一方面任課教師設計制作全英語或兼有中英文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節省大量課堂板書時間,另一方面通過生動的多媒體畫面可以幫助學生對英語口語的消化理解。尤其和案例教學相結合時,能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多媒體大信息量、大容量性也節約了案例教學的空間和時間,能顯著提高教學效率。當然,觀看影像式的教學手段畢竟不能代替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教師僅憑多媒體手段,無法及時得到學生反饋,無法了解學生理解程度及實際需要。因此,多媒體教學只是教師授課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在整體課堂組織教學中,難點疏通、提問、回答、答疑甚至討論之類面對面師生間交流,仍是幫助學生理解、汲取知識,提高技能的重要環節。多媒體手段只有結合這些傳統性環節,課堂教與學才可能成功進行。④
4.4 開設網絡課堂知識產權雙語教學的開展,應充分利用校園網提供的電子平臺,開設網絡課堂,進行輔助教學。授課教師可以編寫出雙語課程的電子教案和專業詞匯匯總,將其和多媒體課件、以及相關的一些教輔材料放到互聯網上。通過網站,學生可以下載相關內容,并能和教師進行網上答疑和交流,對雙語教學起到輔助作用。
注:本論文為河南科技大學2007年教改課題《知識產權法雙語教學改革研究》階段成果,教改項目:2007Y-020。
注釋:
①杜秀花.初探雙語教育及其師資培養的途徑[J].中國高教研究,2002.1:90-91.
②任長虹.高等學校實施雙語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02.4:17-18.
關鍵詞 自主選拔 調查問卷 招考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Thinking on Recruiting Self-selection Questionnaire in our School
ZENG Xi, ZHU Ji, XUE Baosha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Our school to become one of self-reform university admissions enrollment in 2006 (teaching letter of the Secretary [2005] No. 140), has been observed for five years, enrollment in the nationwide selection of independent work. How to fi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self-selection of personnel has become a self-selection of university key. In recent years, our school is also actively exploring new ways of self-selection and new methods, actively looking for love earth science, with potential to develop talents. Through recent years, self-selection into the school after students and related teacher questionnaires issued, acquir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make the selection of reform initiatives, and gradually explore for my school talent recruit training objectives of self-selection mode.
Key words self-selection; questionnaire; recruitment model
自主選拔工作是高校在教育部及相關主管部門的宏觀調控下,遵循公平、公正、負責的原則,以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從自身教育教學資源的條件出發,獨立自主地擬定招生計劃和組織選拔錄取的一種招生制度。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自主選拔作為擴大高校自,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的重要舉措,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各高校自主選拔招考的方式各不相同,探索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招考模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積極探索統一考試錄取為主、多元化考試評價和選拔錄取相結合的招生錄取方式,經教育部批準,我校從2006年開始成為自主招生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高校之一(教學司函[2005]140號),至今已連續六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自主選拔招考工作。通過自主選拔招考,一批具有學科培養潛質和專業特長的學生通過取得自主選拔入圍資格,進入他們理想的高等學府繼續深造,體現了中學素質教育與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良好對接。
近年來,我們非常重視自主選拔工作。連續四年通過對自主選拔入校學生開展問卷調查,較為全面地了解此類學生報考我校的因素、目的和入校后的表現等,從而進一步掌握了我校自主選拔招考的實施情況。這些調查結果對于我校在后期的自主選拔工作中如何抓住重點,突出特色,起到了良好的借鑒和參考作用。
1 調查問卷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根據調查對象主要分為學生和教師兩類,其中對學生的調查問卷總計發放778份,回收724份,回收率為93%;對教師的調查問卷總計發放430份,回收313份,回收率為72.8%。我們得到以下調查統計結果:
(1)學生參加自主選拔招考的原因:有46%的學生是因為能確保錄取,有33%的學生因為在專業上有選擇優勢。
(2)影響學生選報高校的因素中,高校的知名度為27%,畢業生就業率為22%,教學質量占20%。
(3)30%的學生認為我校在自主選拔工作中應加大宣傳,與中學建立聯系,及時將招考信息傳達給中學。
(4)在已經入校的學生中,82%的學生擔任過班級或社團職務,16%的學生在校內外科技大賽中獲獎,46%的學生打算畢業后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21%的學生選擇直接就業。
(5)有85%的教師想進一步了解本學院自主選拔入圍考生的具體情況,并希望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培養。
(6)在招考選拔方式上,希望能加強對學生管理能力、人格、心理等多方面的綜合測試,加大對優秀學生及各類創新人才的選拔力度。同時應建立跟蹤調查機制,從入校之處就應組建“一對一”的指導模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2 對調查問卷結論的思考
2.1 目前自主選拔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選拔的標準需要進一步明確與細化。作為自主選拔試點,高校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自行確定入選學生的選拔標準。如何將學校的優勢與特色在自主選拔過程中得以充分展示,如何在選拔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高校結合人才培養的目標、教育的宗旨等,不斷完善,不斷細化自主招生選拔的標準。
(2)選拔的范圍需要進一步擴大與深入。目前針對全國范圍內的自主選拔,已從過去的應屆畢業生逐步取消了對往屆生的限制。同時,由于需要面試,許多路途遙遠的學生會考慮諸多因素而放棄參加選拔。不少高校采取了遠程試點,還有一些則組成專家評審團分赴外地進行考試,隨著自主招生政策的推廣,越來越多的考生希望能加入到高校的自主選拔中,而高校也將面臨著選拔范圍的擴大與深入這一現實的問題。
(3)自主選拔合格生源的劃定與高考志愿填報的銜接。當前,切實維護考生的利益一直都是高考改革的目標之一。一個優秀考生在同時取得幾個學校的自主選拔資格后,填報高考志愿時,必然將有所取舍。而當這一主動權交給考生后,高校往往陷入了比較被動的局面,尤其在確定自主選拔合格生源時需要慎重考慮。平行志愿政策的推行,更增加了合格生源確定工作的難度。因此,如何做好合格生源劃定與高考志愿填報的銜接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4)自主招生考試招考環節的設置需要進一步優化。通過前期調研和研究,我們發現自主選拔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高校自主選拔工作除了繼續將“公平、公正、公開”始終貫穿整個招考環節外,對于招考環節設置的科學性要求也越來越高。
2.2 我校目前自主選拔招考工作的經驗積累
(1)解放思想,拓寬思路,不拘一格降人才。針對自主選拔的要求,我校對于參加選拔的報名資格逐年進行調整,從以往單一的學科競賽獲獎類型,擴大到文學、語言、各類特長、發明創新、社會活動、綜合優秀等十余個類型,讓更多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能夠有機會參與自主選拔。
(2)結合專業優勢,彰顯地學特色。作為一所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的高等學府,我校從2007年開始,就專門針對這一學科優勢,提出了具有地學特色的自主選拔入選條件,即對地球科學有濃厚興趣,曾獲得地球科學類科普知識競賽獎勵,或在相關專業刊物上正式,或具有地球科學學習潛力、決心長期致力于地球科學研究的高中畢業生,都可以報名參加我校的自主選拔。同時,我校還將全國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獲獎納入了我校自主選拔報名資格的范圍,讓那些對地球科學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能夠通過自主選拔,享受到優惠的錄取政策,進入到他們夢寐以求的專業,實現他們的人生理想。
(3)優化報名流程,規范招考環節。為了便于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報名參加我校的自主選拔,我校從2007年開始實行網上報名,即考生通過注冊個人信息后即可通過在線報名的方式提交報名信息,確認打印后連同相關證明一并寄給學校審核。
同時,學校招辦、教務、紀檢監察、各學院等部門成立自主選拔招考工作專班,以規范的管理,嚴格的制度,確保自主選拔工作的順利進行。
(4)以公開促進公平與公正。按照教育部陽光招生的要求,我們在自主選拔過程中,堅持“六公開”的原則,通過招生網站及時招生簡章、報名須知、報名資格審查結果、招考流程及錄取結果。同時,將所有取得自主選拔入圍資格的考生名單在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統一公示,接受廣大考生和家長的監督。以招生信息公開、招考環節公開、錄取政策公開形成公平、公正的良好招考氛圍。
2.3 對于自主選拔工作的設想與建議
(1)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給予高校更多的自,在確定共性的前提下允許個性的發揮。可以通過地質專業優勢,爭取降分錄取等更多破格政策,真正做到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報考我校。目前,全國正在全面推進中學新課程改革,將新課改的精神實質體現到自主招生工作中,發揮高校招生對基礎教育的導向作用,制定具有特色的人才選拔考核錄取辦法,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和優勢,值得我們在自主招生選拔錄取工作中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2)制定統一規范的管理規定引導自主選拔工作的良性發展。在不斷推進“陽光高考”的過程中,自主選拔工作日益成為廣大考生和家長關注的熱點。統一規范的管理規定對于高校制定自主選拔方案、開展自主選拔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在明確、規范、細化的政策導引下,高校自主招生選拔工作才能更為順利的開展和推進。
(3)建立長期高效的交流模式,促進各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隨著自主招生選拔試點高校的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高校希望能夠有一種長期高效的交流模式,便于高校之間交流經驗,互相學習,相互促進,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優化交流模式,形成良好氛圍,確立具有我校地學特色的自主選拔模式,進一步推動、促進自主選拔工作。
(4)建立新的自主選拔招考模式,發掘更多具有創新意識的優秀人才。實現“專家選才”,讓學院具有更多自,讓考生和專家學者直接面對面交流,從而選拔出更多具有專長的合格人才。
總之,高校自主選拔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們也將不斷探索,不斷總結,通過自主選拔招考工作,讓更多具有培養潛質、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脫穎而出,實現中學素質教育與高校人才培養的完美對接。
關鍵詞:蘇北新建本科院校;職業生涯規劃;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2)—0174—02
1 調查目的
針對當前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為了了解蘇北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現狀,找到蘇北新建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制約因素,從而為大學生個人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為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整個社會形成職業生涯規劃氛圍,奠定必要的基礎,進而幫助蘇北新建院校大學生好就業、就好業。
2 研究對象的確定
本次問卷為了反映當前蘇北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筆者以H高校為例,進行問卷調查。本次問卷隨機抽樣選取H高校的各個年級和各個專業的學生進行調查。共發放1000份問卷,回收了960份,回收率96%。有效調查對象從性別上來看,男生578人,占 60.2 %;女生382人,占39.8% 。 從專業結構來看,理工類563人,占58.7%;文史類204人,占21.2%;藝術類23人,占2.4%;其他專業170人,占17.7 %。從年級構成上看,大一學生256人,占26.7 %;大二學生218人,占22.7%;大三學生275人,占28.6%;大四學生211人,占22 %。為了更直觀地反映被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筆者制作了下表。
因調查在抽樣范圍及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本次調查結果可能不能完全反映蘇北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際狀況和特點,但因其是在對實際情況進行考察的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所以研究結果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篩選調查問卷指標
筆者于2011年3月至4月間對蘇北新建院校的代表院校H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原始題目來源于三種方式:一是筆者根據日常工作中總結出的蘇北新建本科院校的特點和這類院校大學生的特點編制了一部分問題。例如:根據他們的生源特點,編制了“你對目前就讀的專業是否滿意?”根據他們的個性特點,編制了“你有信心在畢業后順利就業并完成自己的人生規劃嗎?”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編制了“當面臨職業選擇或職業困惑時,你認為最主要的解決途徑是什么?”根據他們的就業特點,編制了“你認為當前大學生要想成功就業應該具備何種能力?”等,利用這種方式搜集了6條項目。二是筆者發放開放式問題搜集項目,從H高校的理工類、文史類、藝術類、其他類這四大類專業中分別隨機抽取15名同學共計60名同學參與回答這些問題。問題大體上為“你通過什么方式來了解自己”、“如果你想找到理想的工作,你該如何做”等等。整理結果后除去理解錯誤和句意表達不清的項目,共得到有效反映25條,又考慮到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研究,結合國內外的研究,最后得到13條有效項目。三是筆者在參考專業書籍搜集了5條項目。通過這三種方式,筆者進行匯總后,刪減或修改了一部分意義重疊的項目,再加上基本信息,最后得出17條有效項目,因此設計出《蘇北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
該調查問卷對H院校的部分大學生進行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卷調查,此問卷從自我認知、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擇業環境認知三個方面對蘇北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分析存在的問題,以期有針對性地探尋解決問題的改進方法。
4 部分題目調查結果分析
4.1 對專業認識不夠清晰,選擇專業較盲目。調查顯示:近17.5%的同學選擇自己的專業的原因是無奈,被調劑的,并且有約20.2%的人是在父母的意愿下選擇專業的。在調查學生是否喜歡自己目前的專業時,僅有56.5%的同學喜歡自己所學專業,而14.3%的同學則明確表示不喜歡所學專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職業選擇的盲目性,將會給學生的職業生涯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大學生應該在專業指導下提升對專業的認識,慎重考慮所選專業,盡可能地使自己在未來的職場上少走彎路。
4.2 職業發展自我優劣勢的認知是自我認知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性的基礎工作。大學生只有在充分認知自己優劣勢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符合個體特點,符合個性性格、能力特長以及興趣愛好的職業生涯策略。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在自我優劣勢的認知現狀不容樂觀,只有10.9%的大學生非常了解自己的優劣勢在什么地方,70.9%的大學生都處在一般了解階段,5.4%的大學生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優劣勢,還有12.8%的大學生根本不想去了解。因此,學校應在大學生當中推廣職業生涯規劃思想,引導和促進大學生對自我進行認知,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從而掌握自己的將來。
4.3 對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渴求度高。問卷調查顯示,在調查的960人中,有687名同學認為職業生涯規劃非常有必要,只有58人認為沒有必要;62.8%的學生已經對自己做了簡單的規劃,僅有5.3%的學生做過專業的規劃,還有15.6%的學生從來沒有做過規劃。但我們發現,大多數的學生十分愿意參加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活動,也愿意投入一定的資金為自己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這說明,大學生對于職業生涯發展和能力方面的教育是期盼的,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非常關注職業目標和未來發展,他們認為早期的職業生涯指導可以減少因職業困惑而引發的心理障礙,但是由于目前高校職業生涯發展的滯后性,大學生缺乏相關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指導,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基本處于自發和混沌狀態。
4.4 遇到困惑時的解決方式有限。問卷調查顯示,當面臨擇業困惑的時候54.1%的人愿意找老師、同學、朋友一起來商量解決。而只有13.2%的學生是通過專業機構尋求幫助的。顯然,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沒有得到大學生充分的認同,沒有成為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服務機構。高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應該更加務實地貼近學生,為大學生提供專業化指導,解答他們在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困惑和迷茫,他們應該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從新生教育開始,并貫穿于整個大學的全過程中。
5 結束語
以上的調查結果顯示,蘇北新建本科院校還處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習和摸索階段,理論研究也剛剛起步,隨著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為了更好地提升就業能力和質量,蘇北新建本科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不斷發展完善,不應將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停留在經驗介紹層面,應該觸及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內容。
參考文獻:
[1] 吳紅波.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實務[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2] 張再生.職業生涯規劃[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 冠心病;介入治療;血管迷走神經反射;心理狀態問卷/評估
我們測試了22例接受介入治療發生血管迷走神經反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問卷,并與同期接受相同治療的同病患者(對照組) 1:1配對比較,現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介入科接受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納入標準:①有介入治療手術適應證。②在介入手術出現血管迷走神經反射表現:突然短時間內懶言、面色蒼白、大汗淋漓、惡心、嘔吐;血壓
1.2 方法
1.2.1 心理狀態評估量表選擇及其內容 心理狀態評估采用心臟病患者心理狀態問卷(HPPQ)作為調查工具,它包括90多項內容,并分為4個維度:①自主健康感(Wellbeing);②無能為力感(Feeling of disability);③沮喪感(Despondency );④社交障礙感(Social inhibition )。該問卷由荷蘭鹿特丹大學心胸中心與醫學心理部共同設計編制而成,專用于評估心臟病患者心理狀態,并在臨床醫學和護理研究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該問卷測評時間均在介入治療后6 h內進行。
1.2.2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0.0分析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心理狀態評估各項指標評估結果用x±s表示,組間計量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對象HPPQ問卷各項評分指標比較見表1。
3 討論
心臟病介入治療并發血管迷走神經反射起病迅速,最快甚至可在1 min 內出現,如不及時搶救,常常導致心源性休克或猝死發生,后果極為嚴重。一般認為,心臟介入術后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發作是短暫的,大多數呈良性經過。但是隨著心臟病介入治療手術指證擴大,在急性重癥病例中患病率已明顯增加。其機理為由于刺激因素作用于皮層中樞下丘腦,膽堿能植物神經張力突然上升,體內各器官及肌肉小血管反射性擴張,導致血壓急驟下降,心率迅速減慢,引發冠狀動脈血流減少。一些學者[1]已經認識到情緒和心理因素是誘發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相關報道較少。我們選擇了22例接受介入治療發生血管迷走神經反射冠心病患者為分析對象,對照組選擇同期接受相同治療的同病患者,并按并按相同年齡、相同性別、相同文化程度與發生血管迷走神經反射患者1:1配對。兩組對象術后均接受心臟病患者心理狀態問卷(HPPQ)測試,結果表明,介入治療中發生血管迷走神經反射冠心病患者存在明顯心理情緒障礙,這與多數同類報道[23]結論相同,這些研究也都證實了血管迷走神經反射患者普遍存在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同時患病者對心臟介入治療知之甚少,對介入治療環境感到陌生是產生不良心理反應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鑒于心臟介入治療術圍術期間發生血管迷走神經反射是一種少見且較危險的并發癥,對于這部分患者,積極主動建立溝通交流平臺,加強健康教育,提供各種相關知識和信息支持,降低患者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對于預防和減少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發生可能會有幫助。
參 考 文 獻
[1] 易發錦.心臟介入術后并發心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護理.護理研究,2005,19(1):9798.
本地鐵乘客換乘交通調查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用Delphi2007設計軟件,采用SQLServer2005對數據庫進行操作,建成一個可選擇多種交通調查方法、對地鐵乘客換乘行為進行交通調查方法建立、問卷生成、調查記錄、統計分析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本系統涵蓋了適合地鐵的交通調查方法,包括:問卷調查法、文案調研法、觀察法、專家小組討論法、電話調查法。系統采用三級菜單,實現了乘客換乘交通調查各種方法的問卷生成、調查結果的數據錄入、數據修改、數據查詢、不同分析口徑的統計和分析功能;系統維護包括了數據庫的備份和恢復、操作日志維護等功能;操作維護管理實現了操作權限設定、增加/刪除操作人員、密碼修改等功能,系統三級菜單如圖1所示。
2系統功能
2.1問卷調查法功能
問卷調查法是調查研究的核心,主要通過問卷來獲取大量有用的信息資料,然后通過整理分析所掌握的信息資料得出結論。一份內容完備的調查問卷通常由卷首語、問卷說明、問題與回答、編碼和其他資料5部分組成。卷首語包括調查者的身份說明、調查的目的與內容、調查對象選取方式和資料保密措施、致謝與署名。問卷說明包括填寫方式、注意事項、專業術語的解釋限定等。問題與回答是調查問卷的主干,通常包括2部分:背景性問題和主題性問題。背景性問題主要針對被調查者的個人資料,可包括年齡、性別、學歷、收入、職業、居住地、居住年數等,分析的時候可能影響主題性問題的各項因素。主題性問題依據各調查目的不同而不同。編碼是指問卷調查中的每一份問卷、問卷中的每一個題目和問題的每一個答案,都需要編制一個唯一的代碼,便于輸入計算機對問卷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其他資料包括問卷名稱、被調查者的地址或單位(可編號)、調查員姓名、調查時間、結束語等[4]。本系統能輸入、修改、自動生成問卷,并有問卷庫,可以增加、修改、刪除問卷題庫。本系統支持單選題、多選題、開放式問題、判斷題、評價題、排序題等類型的問卷題型。系統將根據輸入的要求,按照問題分類順序和優先級形成新的問卷。最后,操作人員也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對順序進行更改。本系統能錄入、修改、刪除問卷調查結果,可以輸入調查問卷的基本信息,包括批次號、問卷編號、調查日期等信息,同時人性化地設計了諸如無效原因、性別、起點線路、終點線路等的下拉菜單選項,方便數據的錄入。也可以錄入調查問卷的答案。本系統實現輸入批次號、問卷編號、問題三者中任一個或任兩個或全部三個進行查詢,使查詢方式更加多樣和準確。本系統實現按照調查日期、調查地點、調查負責人、性別、年齡、起點線路、起點站等各個關鍵字段組合統計。
2.2文案調研法功能
文案調研法是指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種信息、情報資料,對調查內容進行研究的一種調查方法。本系統能采用鍵盤、掃描錄入調研結果,也可修改、刪除調研結果,包括文案調研的批次號、調研編號、調研日期、調研人員、文案標題、文案關鍵字、內外部資料、文案作者、發行時間、作者簡介、研究內容領域、文案簡述、參考文獻等。本系統能按照關鍵字段進行查詢,包括批次號、調研編號、調研日期、調研人員、文案標題、文案關鍵字等。
2.3觀察法功能
觀察法是通過深入社會現象發生、發展的現場,從而獲得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實地研究方法。本系統能錄入、修改、刪除觀察法調查結果,包括批次號、觀察編號、線路號、通過人數等信息,同時人性化地設計了諸如線路名、站名、客流去向等的下拉菜單選項。本系統能按照多個關鍵字段進行查詢,包括按線路、按站名、按觀察日期、按觀察時間(開始時間至結束時間)、按客流方向等。本系統能按照線路、站名、日期、時間、客流方向等各個關鍵字段組合統計。
2.4專家小組討論法功能
專家小組討論法采用小座談會形式,挑選一組具有專業知識的相關專家人員,在一個放置有錄音,錄像等記錄設備的房間里通過主持人的組織,進行某個專題的討論。討論的內容以文本或多媒體的方式記錄在數據庫內。本系統能錄入、修改、刪除專家小組討論法調查結果,包括批次號、記錄編號、專家姓名、專家學歷、專家職稱、專家研究領域、專家所屬單位、討論主題、討論內容等信息,其中討論內容可以保存錄音形式。本系統能按照多個關鍵字段進行查詢,包括批次號、記錄編號、專家姓名、專家研究領域、專家所屬單位、討論主題等。本系統能按照批次號、記錄編號、專家姓名、專家研究領域、專家所屬單位、討論主題等各個關鍵字段組合統計。
2.5電話調查法功能
電話調查法是調查者通過電話向被訪者提問,并筆錄答案。本系統能錄入、修改、刪除電話調查法調查結果,包括批次號、調查編號、訪談者姓名、訪談日期、被訪談者姓名、被訪談者的年齡、被訪談者的行業等。本系統能按照多個關鍵字段進行綜合查詢,包括批次號、調查編號、訪談者姓名、訪談日期、被訪談者姓名、被訪談者的年齡、被訪談者的行業等。本系統實現按照多個關鍵字段進行綜合統計,包括批次號、調查編號、訪談者姓名、訪談日期等。
2.6用戶操作維護
本系統的用戶操作維護包括操作權限設定、增加操作人員、除操作人員、密碼修改等。系統維護本系統對日志記錄、歷史操作的臨時文件,設置保留期限。本系統對可以對系統進行系統備份、數據備份。本系統可以進行數據還原,包括還原需要的數據庫、必要操作日志等。
3系統數據庫設計
3.1問卷調查法數據庫設計本系統的問卷調查法主要的數據庫表包括問卷調查表、問卷題庫表、問卷答案表。問卷調查表主要字段包括批次號、問卷編號、是否有效、無效原因代碼、調查起始日期、調查終止日期、調查地點、調查負責人、性別、年齡、常住人口、起點線路代碼、起點站代碼、終點線路代碼、終點站代碼、換乘站代碼、出行目的、每周乘坐次數、職業代碼等。問卷題庫表主要字段包括批次號、問卷編號、問題編號代碼、問題、答案1、答案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6、答案7、答案8、答案9、答案10、答案11。問卷答案表主要字段包括批次號、問卷編號、問題編號代碼、問題、答案1代碼、答案2代碼、答案3代碼、答案4代碼、答案5代碼、答案6代碼、答案7代碼、答案8代碼、答案9代碼、答案10代碼、答案11代碼等。3.2文案調研法數據庫設計文案調研法主要的字段包括:批次號、調研編號、調研日期、調研人員、文案標題、內外部資料、文案作者、發行時間、作者簡介、研究內容領域、文案簡述、參考文獻等。3.3觀察法數據庫設計觀察法主要的字段包括:批次號、觀察編號、觀察線路代碼、站名代碼、觀察起始日期、觀察終止日期、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客流去向線路代碼、通過人數等。3.4專家小組討論法數據庫設計專家小組討論法主要的字段包括:批次號、觀察編號、專家姓名、專家學歷、專家職稱、研究領域、所屬單位、討論主題、討論內容等。專家小組討論法數據表中包含了觀察法所涉及到的所有字段名。3.5電話調查法數據庫設計電話調查表主要的字段包括:批次號、調查編號、訪談者姓名、訪談日期、被訪談者姓名、被訪談者的年齡、被訪談者的行業等。電話調查法的題庫表、答案表同問卷調查的問卷題庫表、問卷答案表。
4結語
【關鍵詞】HR 管理 工作 分析
工作分析又稱職務分析,是指對組織中各項工作職務的特征、規范、要求、流程以及對完成此工作員工的素質、知識、技能要求進行描述的過程,它的結果是產生工作描述和任職說明。工作分析被譽為“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石”,它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許多活動都有關聯。能否科學有效地運用各種工作分析方法獲取所需的信息,決定著整個人力資源管理大廈是否堅固和穩定。一個完整的工作分析包括前期準備、信息收集、分析與整理、應用與反饋四大階段。在準備充分的前提下,工作分析就可以實施了。目前比較常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有訪談法、問卷法、觀察法、關鍵事件法、參與法、工作日志法和交叉反饋法等。
一、訪談法
訪談法是運用最廣泛、最成熟、最有效的工作分析方法。訪談類型有四種:對任職者進行的個別言談;對與該工作聯系比較密切者進行的群體訪談;對主管人員進行的訪談;對任職者的下屬進行的訪談。訪談法的優點在于:訪談問題可不拘形式,靈活應變;能簡單且迅速收集大量信息;便于雙方溝通,易消除受訪者疑慮。其不足在于:費時、費力、成本高;對訪談技巧要求較高;會占用較多工作時間。
運用訪談法要注意以下幾個關鍵點。
1、訪談人員的培訓。內容包括:工作分析訪談的目的、意義、時間安排;閱讀與講解訪談提綱,鼓勵訪談人員提出所有的疑問,確保其理解所有的問題。訪談技巧包括溝通、觀察與記錄的技術;示范與模擬演練等。一般來說,培訓宜集中進行,既省時省力、又能互相啟發。
2、準備與熟悉訪談提綱。大量成功訪談的經驗表明,充分熟悉甚至背誦訪談提綱,將極大幫助訪談者掌握主動權,使其將精力集中到傾聽、觀察、思考、追問和記錄上。即使是非結構化訪談,訪談者也應該牢記基本的訪談問題。此外,訪談者須事先對訪談者進行資料研究,形成初步印象,找到訪談重點,以便有的放矢。
3、預熱。良好的開始是訪談成功的一半。其目的在于在正式提問之前,與受訪者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打消其疑慮,取得其信任,甚至同意錄音等要求。預熱包括的環節有:恰當的稱呼和自我介紹;說明訪談目的、意義和內容,激發受訪者訪談興趣;聲明訪談的原則,如真實原則、無對錯評判原則等。
4、注意運用訪談技巧。例如,盡量營造輕松、愉快、暢所欲言的氣氛;善于溫和地駕馭談話,糾正跑題;發現遺漏或含糊之處,要請對方補充或澄清;要重視非言語信息的交流,觀察對方的行為、動作、表情,以便綜合評估訪談信息。
該方法適合于不可能實際去做某項工作,或不可能去現場觀察以及難以觀察到某種工作時;適用于短時間的生理特征的分析;適用于長時間的心理特征的分析;適用于對文字理解有困難的人;也適合于腦力工作職位者。
二、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工作分析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問卷既可由崗位任職者填寫,也可由工作分析人員來填寫。根據工作分析目的和調查條件的不同,調查內容可包括工作任務、活動內容、工作范圍、考核標準、必需的知識技能等。當單位規模較大且職工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時,應當首先考慮問卷法。
問卷調查法成功的關鍵包括兩個要素:一是問卷的設計,二是問卷調查的實施過程。問卷的設計要做到:提問要準確;問卷表格要精煉;語言通俗易懂,問題不可模棱兩可;問卷卷首要有指導語;把能引起被調查人興趣的問題放在前面,問題排列要有邏輯。
問卷調查的實施過程包括被調查者的選取、發放問卷、回收問卷、分析問卷及結果處理。一般有兩種發放和回收方式:一種是現場發放、集中做答、現場回收;另一種是先發送到各個部門,再另找時間做答。第一種方式的回收和做答效果最好,但操作時由于受時間、場地等諸多條件制約,往往較難實現。第二種方式最為常用,但操作時須注意:將問卷發放到各部門時,應首先召集各部門的各級主管進行動員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調查目的、如何消除職工疑慮、常見問題及解答等。建議HR工作者帶著部門領導先瀏覽整個問卷,然后由部門領導負責組織本部門職工集中填答。職工填完后,須交由部門領導審核簽字,以確保資料的準確性。問卷回收后,HR工作者首先必須檢查填寫是否完整,并仔細查看是否有不清楚、重疊或沖突之處。若有,便需決定是否約此任職者或其部門領導進行面談,以確認收集資料的真實性。
問卷調查法在崗位分析中使用最為廣泛,它的優點有:調研樣本多、成本低、速度快;標準化程度高,容易操作,便于量化統計;問卷可在工作之余填寫,不占用工作時間,適合對大量工作人員進行崗位分析,調查結果可實現數量化,進行計算機處理;免去了長時間觀察和訪談的麻煩,還克服了進行職務分析的工作人員水平不一的弱點。但是,問卷調查法對問卷設計水平的要求較高,此外,它不易了解被調查對象的態度、動機等深層次信息,在實施中常會遇到被調查者不愿投入,草草作答了事的現象,調查結果的有效性便會受到一定影響;問卷需經說明,否則會因理解不同,產生信息誤差。
三、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在工作現場直接觀察職工工作的過程、行為、內容、工具等,并進行記錄、分析和歸納總結的方法。在現場觀察時,應盡量不引人注目,以保證觀察的真實性。觀察法的優點在于:直觀、全面,所獲信息比較客觀準確,既能掌握工作的現場景象,又能注意到工作的氣氛和情境,適用于外顯特征較明顯的崗位工作。觀察法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不適于對腦力技能占主導的工作進行分析,也不適合長時間的心理素質的分析。此外,偶然、突發性工作也不適合使用觀察法。
完整的觀察法應該包括觀察設計和觀察實施兩步。許多HR工作者很容易忽略觀察設計,直接進行觀察實施,導致觀察失敗或獲取的信息匱乏。在工作分析時,專業觀察設計通常包括如下兩個方面。
1、確定觀察內容就是要確保觀察內容準確反映工作分析的目的。例如,工作分析是以績效考核為目的還是以薪酬設計為目的,因其觀察內容和側重點不同而不同。此外,要確定擬觀察的內容應該是可以被觀察到的。
2、觀察記錄提綱或表格是提高觀察效能的重要工具和技術手段。觀察記錄表可使用觀察代碼技術,且應盡可能做到簡單易行,可靠有效。
四、關鍵事件法
關鍵事件法要求崗位工作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描述能反映其績效好壞的“關鍵事件”,即對崗位工作任務造成顯著影響的事件,將其歸納分類,最后對崗位工作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關鍵事件的描述包括:導致該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職工有效的行為;關鍵行為的后果;職工控制上述后果的能力。采用關鍵事件法進行崗位分析時,應注意三個問題:調查期限不宜過短;關鍵事件的數量應足夠說明問題,事件數目不能太少;正反兩方面的事件都要兼顧,不得偏頗。
關鍵事件法直接描述工作中的具體活動,可提示工作的動態性;所研究的工作可觀察、衡量,故所需資料適應于大部分工作;歸納事例需耗大量時間;易遺漏一些不顯著的工作行為,難以把握整個工作實體。該方法適用于職工太多,或者職位工作內容過于繁雜的工作。
五、參與法
參與法是指崗位分析人員直接參與某一崗位的工作,從而細致、全面地體驗、了解和分析崗位特征及崗位要求的方法。
與其他方法相比,參與法的優勢是可獲得崗位要求的真實、可靠的第一手數據資料,獲得的信息更加準確。由于分析人員本身的知識與技術的局限性,其運用范圍有限,只適用于較為簡單、短期內可掌握、專業性不是很強的工作,不適于需進行大量的訓練或危險性工作的分析。
六、工作日志法
工作日志法是指讓職工以工作日記或工作筆記的形式記錄日常工作活動。采用此法所獲得信息的可靠性較高,因為日志能很自然地展示一項工作的全部內容。適用于對高水平、復雜工作的分析,可以顯示出其比較經濟與有效的特點。
實際操作時須注意,首先應對記錄工作日志的職工進行培訓,并做到:及時、具體、真實、完整。在一天工作開始之前,必須將工作日志放在手邊,工作時邊做邊記,切忌一天結束之后補記。越具體越好,其檢驗的標準是,一個對工作完全不了解的人,僅憑記錄就能看明白任職者在做什么。不能弄虛作假,日志關注的焦點是“工作”本身,不是對任職者的評價。若因工作原因中途外出,要在出發前記下離開的時間,且在回來后的第一時間予以補記。
另外培訓時需澄清記錄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若某兩項工作活動交叉進行,這時需各自記下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和所耗時間,并允許兩項活動之間有短暫(10分鐘左右)的時間間隔。
七、交叉反饋法
交叉反饋法,即由工作分析專家與從事被分析崗位的骨干人員或其主管人員交談、溝通,按需要確定工作崗位;然后由這些主管人員或骨干人員根據設立的崗位按預先設計的表式草擬工作規范初稿;再由工作分析專家與草擬者和其他有關人員一起討論,并在此基礎上起草出二稿;最后由分管領導審閱定稿。訪談對象最好是從事比所需要了解崗位高一個層次的崗位工作的人員,或從事該項工作的關鍵人員,這樣反映問題比較全面、客觀。
該方法的優點在于:工作規范描述準確,可執行性強;工作關系圖、工作流程的描述相對清晰;能夠較好的與實際工作相吻合。不足之處在于,所需花費時間較多,反饋周期較長,工作任務量大。這種方法適合于發展變化較快,或職位職責還未定型的單位。由于沒有現成的觀察樣本,所以只能借助專家的經驗來規劃未來希望看到的職位狀態。
在實際工作分析中,通常會將以上幾種方法結合使用。例如,在分析事務性工作和管理工作時,可能會采用問卷調查法,并輔之以面談和有限的觀察。在研究生產性工作時,可能采用面談和廣泛的工作觀察法。因此,只有根據具體的目的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最適用的方法或其組合,才能取得分析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玉新:工作分析方法應用方略.人力資源,2006(1)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