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校能耗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績效管理者要當好五種角色,提高五種能力
績效管理是現代企業廣泛運用的一種以開發人力潛能為中心的科學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使人的行為量化而達到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目的和管理目的。在績效管理中,各級管理者是實施的主體,發揮著橋梁作用,上對公司的績效管理體系負責,下對下屬員工的績效提高負責,其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績效管理工作的成敗與否。為此,日照供電公司把提高各級管理者對績效管理全過程的認識和理解擺到突出位置,以當好五個角色,提高五種能力為重點,夯實績效管理工作基礎。
當好宣傳員,提高向員工灌輸績效管理認知的能力。績效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和員工,首先要引導全體員工轉變觀念,統一思想,增強對績效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使全體員工真正領會集團公司黨委的決策,全面理解績效管理的內涵和戰略意義。首先,管理者自身要加強學習,做到思想觀念的轉變要比員工更加深入,在績效管理中的工作技巧比員工更加嫻熟,確保更好的理解和執行。其次是要加強宣傳教育,充分利用日照電力報、信息港、電力動態等媒介,有計劃地開展宣傳活動,使員工接受、理解績效管理的基本理念、概念,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領。通過廣泛宣傳,加強培訓,使全員都懂績效管理,都談績效管理,都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績效,將管理的責任交給員工自己,使企業真正用好績效管理這個管理杠桿,教會員工如何制定自己的績效管理并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績效,把員工錘煉成自己的績效管理專家,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
當好合作伙伴,提高與員工協作共贏的能力。倡導管理者與員工的績效合作伙伴的關系,是績效管理的一個創新,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上下級觀念,實現了管理者與員工關系在績效上的統一,使管理者、員工以及企業本身都成為了績效管理的責任者和受益者。管理者的績效高低通過員工的績效來實現,員工績效的提高即是管理者績效的提高,員工的進步即是管理者的進步。通過在公司內倡導這種合作伙伴關系,使各級管理者樹立對員工負責就是管理者對自己負責的意識,促使管理者與員工同舟共濟,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協作共贏。
當好指導員,提高分解目標與制定目標的能力。績效管理是企業的戰略規劃、遠景目標和員工的績效目標的有效結合。在這一過程,管理者必須當好指導員,科學分解戰略目標和制定部門目標與員工目標,層層分解部門目標和崗位職責。部門負責人在與員工共同設定具體的績效目標時,要根據企業的年度經營計劃和管理目標,圍繞本部門的業務重點、策略目標制定本部門的工作目標計劃,根據員工具體崗位職責,將部門目標層層分解,具體到相關責任人,使每個員工按照企業要求的方向去努力,確保企業的戰略目標真正得以落實。
關鍵詞:高校 監管系統 能耗監測 實時采集
高等學校節能監管系統指對校園建筑設施能耗的計量、數據分析、數據統計、節能分析及節能指標管理,是高等學校校園節能監管體系的核心內容。200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編制了《高等學校校園建筑節能監管系統建設技術導則》及有關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導則》),明確了能耗數據在能耗監測平臺中傳輸的全過程和采集系統的框架體系。
能耗數據采集分為自動實時采集和人工采集,以自動實時采集技術為核心的能耗數據采集系統是節能監管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某高校校園建筑節能監管體系是高等學校節約型校園監管體系試點建設項目,本文以某高校為例,介紹建筑能耗實時采集技術在節能監管系統中的應用。
一、建筑能耗實時采集系統概述
某高校按照相關導則及管理辦法的要求,對建筑能耗計量和采集進行方案設計,其校園能耗實時采集系統基于485總線通訊技術,對建筑內的遠傳水表、電能表、蒸汽流量計、中央空調冷熱量計等不同類型的能耗計量設備進行集中采集,并通過校園局域網傳輸至監管系統能耗采集中心。
其能耗采集系統建設流程大致可分為“建筑能耗計量與數據采集方案設計——能耗監測設備安裝實施——能耗數據采集傳輸調試——能耗數據使用與維護”幾個階段。
二、能耗監測設備安裝
1.遠程計量監測表計安裝
能耗監測計量設備為電、熱等能源消費、水資源消費的計量裝置,包括電能表、水表、燃氣表、熱(冷)量表等。某高校根據《導則》要求,按照能耗分類分項的原則,同時考慮學校實際管理需求,設計安裝能耗監測計量設備。
截止2010年底,學校新裝分類、分項、分戶計量表計3500余組,其中包含電表、水表、蒸汽流量計、冷(熱)量計等多種類型的計量監測表計,同時集成和利用了一些既有遠程計量監測設備,各類表計均具備數據通訊接口并支持國家相關行業的通訊標準協議。
2.數據采集器(網關設備)安裝
某高校數據采集器(網關設備)采用浙江中控生產的WNC系列建筑能耗數據采集器,該數據采集器符合《導則》關于數據采集設備的功能性能要求,并可并發采集水、電、氣、蒸汽、冷熱量計等各種能量表計。截止2010年底,學校共安裝了能耗數據采集器80余臺。
三、能耗數據采集與傳輸
某高校節能監管系統的能耗數據采集傳輸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數據采集,實現多種能耗監測計量表計到數據采集器(網關設備)之間的網絡鏈路和數據傳輸;二是數據傳輸,通過數據采集設備(網關設備)和校園網絡通道向建筑節能監管平臺數據服務器發送采集數據。
1.能耗數據采集技術
計量表計通訊協議符合P645規約、ModBUS協議等國家相關行業的通訊標準協議,根據計量表計的接口特點,采用以RS-485總線技術為主,對部分布線距離較長施工難度大的計量表計輔助采用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兩種傳輸方式可以組合使用。
2.能耗數據傳輸技術。
某高校的校園網絡硬件資源豐富,遍布各校區的校園網絡幾乎覆蓋到每一棟校園建筑,利用校園以太網傳輸能耗數據,可以降低能耗數據傳輸成本,提高數據傳輸穩定性,因此數據傳輸以校園以太網為主。部分監測表計受環境限制,選用無線網絡(GPRS/CDMA)將采集數據上傳到監管平臺數據采集器。
四、數據質量與安全保障策略
某高校監管系統采用水、電、汽多能耗一體化采集技術,為保障能耗數據在采集、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項策略。
1. 能耗采集器在連接至客戶端時,需經過身份驗證過程才可進行采集器注冊,網絡傳輸數據包經過高強度加密,可保證傳輸過程中數據不會被第三方所竊取。
2. 數據中心客戶端以及監管平臺都具有報警功能,可對采集器狀態、采集點數據質量碼進行報警。維護人員可針對報警類型進行有效的分段判斷,從而快速定位故障環節,并可進行遠程故障排查功能。
3.采集器內置大容量CF卡及存儲數據庫,采集器與數據中心連接斷開后,可保存至少1個月內的所有采集數據,從而實現數據中心端的數據完整性。當采集器與數據中心重新連接時,將主動對斷線期間的數據進行歷史恢復,同時支持對指定時間段歷史數據人工恢復功能。
關鍵詞:高校 監管系統 能耗監測 實時采集
高等學校節能監管系統指對校園建筑設施能耗的計量、數據分析、數據統計、節能分析及節能指標管理,是高等學校校園節能監管體系的核心內容。200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編制了《高等學校校園建筑節能監管系統建設技術導則》及有關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導則》),明確了能耗數據在能耗監測平臺中傳輸的全過程和采集系統的框架體系。
能耗數據采集分為自動實時采集和人工采集,以自動實時采集技術為核心的能耗數據采集系統是節能監管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某高校校園建筑節能監管體系是高等學校節約型校園監管體系試點建設項目,本文以某高校為例,介紹建筑能耗實時采集技術在節能監管系統中的應用。
一、建筑能耗實時采集系統概述
某高校按照相關導則及管理辦法的要求,對建筑能耗計量和采集進行方案設計,其校園能耗實時采集系統基于485總線通訊技術,對建筑內的遠傳水表、電能表、蒸汽流量計、中央空調冷熱量計等不同類型的能耗計量設備進行集中采集,并通過校園局域網傳輸至監管系統能耗采集中心。
其能耗采集系統建設流程大致可分為“建筑能耗計量與數據采集方案設計——能耗監測設備安裝實施——能耗數據采集傳輸調試——能耗數據使用與維護”幾個階段。
二、能耗監測設備安裝
1.遠程計量監測表計安裝
能耗監測計量設備為電、熱等能源消費、水資源消費的計量裝置,包括電能表、水表、燃氣表、熱(冷)量表等。某高校根據《導則》要求,按照能耗分類分項的原則,同時考慮學校實際管理需求,設計安裝能耗監測計量設備。
截止2010年底,學校新裝分類、分項、分戶計量表計3500余組,其中包含電表、水表、蒸汽流量計、冷(熱)量計等多種類型的計量監測表計,同時集成和利用了一些既有遠程計量監測設備,各類表計均具備數據通訊接口并支持國家相關行業的通訊標準協議。
2.數據采集器(網關設備)安裝
某高校數據采集器(網關設備)采用浙江中控生產的WNC系列建筑能耗數據采集器,該數據采集器符合《導則》關于數據采集設備的功能性能要求,并可并發采集水、電、氣、蒸汽、冷熱量計等各種能量表計。截止2010年底,學校共安裝了能耗數據采集器80余臺。
三、能耗數據采集與傳輸
某高校節能監管系統的能耗數據采集傳輸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數據采集,實現多種能耗監測計量表計到數據采集器(網關設備)之間的網絡鏈路和數據傳輸;二是數據傳輸,通過數據采集設備(網關設備)和校園網絡通道向建筑節能監管平臺數據服務器發送采集數據。
1.能耗數據采集技術
計量表計通訊協議符合P645規約、ModBUS協議等國家相關行業的通訊標準協議,根據計量表計的接口特點,采用以RS-485總線技術為主,對部分布線距離較長施工難度大的計量表計輔助采用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兩種傳輸方式可以組合使用。
2.能耗數據傳輸技術。
某高校的校園網絡硬件資源豐富,遍布各校區的校園網絡幾乎覆蓋到每一棟校園建筑,利用校園以太網傳輸能耗數據,可以降低能耗數據傳輸成本,提高數據傳輸穩定性,因此數據傳輸以校園以太網為主。部分監測表計受環境限制,選用無線網絡(GPRS/CDMA)將采集數據上傳到監管平臺數據采集器。
四、數據質量與安全保障策略
某高校監管系統采用水、電、汽多能耗一體化采集技術,為保障能耗數據在采集、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項策略。
1.能耗采集器在連接至客戶端時,需經過身份驗證過程才可進行采集器注冊,網絡傳輸數據包經過高強度加密,可保證傳輸過程中數據不會被第三方所竊取。
2.數據中心客戶端以及監管平臺都具有報警功能,可對采集器狀態、采集點數據質量碼進行報警。維護人員可針對報警類型進行有效的分段判斷,從而快速定位故障環節,并可進行遠程故障排查功能。
3.采集器內置大容量CF卡及存儲數據庫,采集器與數據中心連接斷開后,可保存至少1個月內的所有采集數據,從而實現數據中心端的數據完整性。當采集器與數據中心重新連接時,將主動對斷線期間的數據進行歷史恢復,同時支持對指定時間段歷史數據人工恢復功能。
五、結束語
維護比建設更重要,能耗采集系統在監測設備、采集傳輸和數據處理等過程中均可能數據異常現象,除上述策略外,系統維護人員還應定期抄取各表計現場讀數,與數據中心數據進行核對;加強數據分析,定期對表計進行檢定和維護。確保能耗數據采集的準確、安全、可靠,也是校園能耗監管系統運行安全可靠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高等學校校園建筑節能監管系統建設技術導則[S].2009-10
Abstrac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to develop and carry out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construct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from the angle of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firstly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to promote the further work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olleges.
關鍵詞: 高校;節能減排;意義
Key words: college;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meaning
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0-0245-01
1高校節能減排的意義
1.1 對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教育示范作用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高校教學的根本任務,在高校中開展節能減排行動,并將其與學校管理、學生工作進行有機結合,可以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和體會到節能減排的重要意義,使節能減排上升到理念、落實到生活。
1.2 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必然要求自從我國高校進行擴招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步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化,使得一些高校紛紛建設新校區,改善辦學條件,這就需要消費各種能源、資源。據研究發現,40.4%的全社會總能耗由建筑能耗產生,因此,控制建筑能耗是節能減排一個重要的舉措。另外,很多高校在辦學擴張的過程中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節水、節電、節煤、節氣、節油、節地、節材等還需在師生員工中進一步深化。因此,高校的節能減排,是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必然要求,開展節能減排,不僅有利于建設節約型校園,也有利于正確引導學生,輻射社會。
1.3 全社會節能減排的有機組成部分從物質生產角度來看,高校占全國人百分之二的人口,其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消費群體。在現實生活中的節能減排問題上,人們未足不夠重視消費環節的節能減排。而眾多的研究表明,若不從消費環節解決節能減排問題,根本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且實際上,人們消費方式的轉變比生產方式的轉變更為困難。高校作為與社會政治、經濟機構鼎立的文化機構,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它的節能減排工作也是全社會節能減排工作有機的組成部分。
2高校節能減排的現狀
2.1 節能減排意識薄弱現階段,我國高校擴招,學校增加學校建筑面積,購買教學實驗設備,使得高校的能耗量逐年增加。主要是因為建筑物和教學實驗設備是能源消耗的主要來源,且大部分高校沒有意識到降低能耗的重要性。另外,高校的師生對于節能減排的意識不夠強烈還可以表現在一些高校校園里,教室白天不關燈,水龍頭滴水,空調24小時打開等現象。據調查發現,高校每年的水電費支出以200萬元左右的速度遞增,遞增速度30%左右。
2.2 尚未形成節能減排機制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全面實施,原鼓勵節能減排的傳統行政管理模式已不再適應新的要求。如現有的節能減排管理機構尚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供水、供電、供暖的管理制度中對節能減排的要求不多,像耗能設備的數量、運行狀態、節能減排等還缺少科學的統計和分析,未建立節能減排項目論證、立項和對節能效果的評估機制,節能效果收獲不大。
2.3 節能減排改造資金投入不足在高校的節能減排設備改造工作中,遇到的資金不足是其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目前,高校后勤保障部門用于正常支出的費用還算充足,而用于節能減排改造的資金遠遠不足,尤其是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節能減排改造的工作因為資金不足尤為落后。
3高校抓好節能減排工作的對策
3.1 加強節能減排的宣傳力度,培養師生節能減排意識高校的節能減排工作需要全員參與,只有每個人提高節能減排意識,并轉化為自覺的行動,節能減排的舉措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應加強節能減排的宣傳力度,提高師生的節能減排意識。
3.2 完善節能減排機制高校節能減排行動的開展,需有一套相適應的監督與激勵機制進行監管。如建立有效的評價和考核體系,把節能減排作為考核各單位和個人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實行節獎超罰等手段來提高師生節能減排的動力和積極性。如把師生獎懲與其節能意識、節能態度、節能效果等節能工作充分結合,教師與評優掛鉤,學生班級和學生與精神文明建設、獎學金評定結合等掛鉤;對于資源浪費嚴重行的,責任到人,查明原因并進行相應的懲罰。就拿華南理工大學來說,作為全國首批十二所節約型高校建設示范單位之一,十分注重校園節能減排的技術創新和管理體制創新,制定了節能減排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實施方案和獎勵辦法,鼓勵創新。
3.3 豐富資金來源,加強節能減排工程力度對于節能減排改造工程資金不足的高校爭取取得國家項目經費的支持,加強學校自身對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再如華南理工大學在教育部節能專項等有限資金的支持下,利用自己的一系列節能減排的科研技術成果,建設了校級空調節能集中管理控制平臺,完成了該校南北校區四十七棟重點能耗建筑的中央空調系統節能改造,并將能源監管和空調節能控制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實現了從學校到建筑到房間的三級用能監管、各類建筑空調的集成管理優化控制以及末端空調設備的精細化管理,有效地實現了學校的節能減排工作。或者通過與相關的企業或者個人展開合作,成立專門的節能減排基金,吸引社會人士或企業為高校的節能減排活動做貢獻。
綜上所述,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文化重地,它的節能減排行動對學生和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同樣作為一個文化機構,也是當今我國上下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創建節約型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上下提高節能減排意識,加強節能減排機制建設,積極構建節約型校園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需要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和努力,在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宏偉.節能減排的意義、障礙及實施路徑[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7,(11).
關鍵詞:LonWorks; 電能耗; 監控系統; 節能
中圖分類號:
TN71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2012)05
-0153
-03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in the campus power energy based on LonWorks technology
LIU Li-li, DUAN Zhong-x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Abstract:
To effectively manage and save electrical energy on campus, a college power consump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LonWorks technology i.Lon Smart Server 2.0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av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n campus". The monitoring system includes system network structure, key technologies and final implementation. The test verifies that the system can achieve power saving,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Keywords: LonWorks;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energy saving
收稿日期:2011-11-21
0 引 言
電力能源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關鍵能源。高校又是主要耗電戶,需要使用新的技術措施實現電能源的節約與管理。提供充足的電能是學校科研、教學、師生活動有序進行的前提。因此對高校進行電力節能降耗監控管理的研究和改造對建設節約型校園具有深遠意義。
國外一些國家對能耗管理平臺研究和實現已經相對成熟。例如美國OPTO22公司在2010年底研制了新一代EMU能耗監測系統與Google Power Meter(Google 能耗計量軟件)等平臺集成的能耗監測在線解決方案。2007年,國內南京迪瑪斯電氣有限公司開發的建筑能耗采集系統,以及清華大學的著名院士江億負責主持的建筑節能研究中心開發的能耗分項計量實時分析系統已在十座大型公建中運行,進一步推動了國內能耗管理平臺建設[1]。
本文以“某高校節約型校園電力能耗監控系統”的建設為背景,設計了基于LonWorks技術i.Lon Smart Server 2.0電力能耗監控系統。包括系統網絡結構、應用的關鍵技術、系統最終實現。通過對系統進行調試驗證,結果表明系統能夠實現電力節能和監控管理功能。
1 校園電能耗監控系統的網絡結構
該系統實現電能耗分項(空調、動力、照明插座、特殊用電)計量和節能監控,其網絡結構由三層組成,分別是現場監測網絡、中間網絡傳輸層、上層監控網絡。現場監測網絡采用多功能電力監控終端來完成對現場子網各個回路中各電力參數的采集和處理;中間網絡傳輸層是將現場的數據打包通過網絡控制器i.Lon Smart Server 2.0[2]傳輸到上層監控網絡,同時將上層監控網絡的控制命令下達給現場設備控制現場對設備執行動作;上層監控網絡主要完成對各個子網電能耗的整體綜合監控及用電管理,并通過Internet實現相關數據信息的轉發,以實現數據資源信息共享。系統網絡結構如圖1所示。
本文所研究的某高校電力能耗監控系統工程概況如下:該系統是由北院教學區、辦公區、學生生活區和南邊行政辦公區共2個分區23個基站構成。現場監測網絡根據計量裝置安裝的科學性以及從施工走線考慮共有23個子網。即需要安裝網絡控制器i.Lon Smart Server 2.0共23臺。需要安裝節點計量裝置――多功能電力監控終端NLA-PM100D共386個。為了合理地確定現場智能節點的安裝位置,根據該校園配電圖紙以及數據中心位置綜合考慮,子網位置確定及節點數量安裝情況如表1所示。
2 校園電能耗監控系統的關鍵技術
系統設計中使用到的關鍵技術有計量裝置、計量信息接口技術、現場監測網絡技術、遠程傳輸網絡技術、組態軟件應用技術[3-8]。
2.1 系統中的智能節點的設計
基于LonWorks總線的現場計量裝置采用高精度電能計量芯片ADE7758和單片機ATMEGA128A,ADE7758能夠實現對采集進來的電壓、電流信號和頻率信號的數字濾波、諧波分析、有功、無功、視在電能計量處理及與單片機ATMEGA128A進行數據交換。ATMEGA128A單片機負責與電能計量芯片ADE7758交換數據、數碼管顯示、鍵盤輸入、數據存儲及與基于Neuron5000芯片的TP/FT-10F LonWorks模塊通信,包括數據采集單元、數據預處理單元、人機接口單元(12個8段數碼管顯示、6個鍵盤輸入)、存儲和從站接口單元,如圖2所示。
2.2 系統中智能節點的現場調試
智能節點軟件設計主要指應用程序設計。因為節點的功能都是由應用程序完成。在基于LonWorks技術的電力能耗監控系統的智能節點現場調試過程中,因為是對現場共23個子網中的每一個子網中的每一個節點的調試,23個子網就是23臺i.Lon Smart Server 2.0網絡控制器,為了考慮現場施工布線方便容易等特點,電力能耗需要監控的區域共分為23個子網,在現場不同子網區域的各個配電室進行調試時只需一臺個人計算機(PC)、設計的節點應用程序、一根網線及已經安裝在子網內的i.Lon Smart Server 2.0網絡控制器,安裝在現場配電室的各配電柜上的電力能耗計量裝置,就可以調試現場智能節點。調試過程如圖3所示。
2.3 上層監控主站與底層監測網絡通信
系統采用OPC技術來實現上層監控管理機與現場節點之間的通信。通過OPC接口將現場實時數據采集到組態軟件中來,又可通過該接口將數據從組態軟件系統采集到上位機應用程序中來[6],OPC技術采用Client/Server模式,本文組態采用InTouch10.0[7],應用LNS OPC Server和In Touch的OPC Client建立In Touch10.0與LonWorks網絡之間的動態數據鏈接,配置好相應的主題和項目,即可建立監控系統與LonWorks網絡間的聯系。使上位機監控系統可實時顯示現場數據, 并下發控制命令。基于InTouch 10.0組態的監控程序一方面通過EasyLon OPC Server同LonWorks網絡變量交換信息,一方面通過ADO(Activex Data Object)數據接口同數據庫交換信息。通過運行OPC服務器和人機界面軟件來對系統運行的實時和歷史信息監控。示意圖如圖4所示。
將現場節點NeuronID和程序ID寫入
3 校園電力能耗監控系統的實施過程
3.1 確定數據監控中心
首先將現場智能節點即多功能電力監控終端通過自帶LonWorks雙絞線接口(TP/FT-10A)使其與i.Lon Smart Server 2.0網絡控制器通信,網絡控制器再通過校園局域網與裝有LonMaker for Windows 3.2的監控主機連接組網。然后通過監控主機與Intranet/Internet連接以實現數據資源共享。系統數據中心設立在北區,包括大屏幕、直流電源UPS、監控主機、打印機等。監控主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數據庫軟件、基于LNS操作系統的LonMaker for Windows 3.2,Echelon i.LON Smart Server 2.0 Software等一系列LonWorks軟件。
3.2 使用LonMaker for Windows 3.2組建教學大樓東子網
教學大樓東配電室內子網IP地址為192.168.1.109,其LonWorks Interface Name為“jxdld”,在測試添加子網后進入LonMaker for Windows 3.2界面創建子網,如圖5所示。
圖5 使用LonMaker for Windows 3.2
創建教學大樓東子網(jxdld)
3.3 子網中單個節點實驗數據查詢分析
教學大樓東子網組建成功之后,對子網中的單個節點使用LonMaker 3.2瀏覽單個節點的數據信息,在監控室就可以方便地看到該子網現場電力能耗智能節點的運行情況,是否正常采集數據等及某個回路中的能耗使用情況,以便于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問題加強管理以更好地實現節能及監控管理功能,如圖6所示。
關鍵詞:合同能源管理 財務分析評價 財務分析方法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10-129-03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資源緊缺與環境污染問題進一步惡化,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為實現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增長體系,國家進一步加大了節能減排政策的修正和變革力度,2011年國務院正式印發《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十個方面保障措施,并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和中央企業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責任,確保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規劃》提出的十大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其中就包含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工程。
為貫徹落實國家規劃,各省省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市能源局積極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方案保證節能減排工作得到落實。其中,《湖南省公共機構節能“十二五”規劃》別強調:國家機關和科教文衛體系具有單位數量多、用能人數多和節能潛力大、公益性和社會影響力強等特點,應在全省各級機關、學校、醫院、科技場館、文化場館、體育場館等公共機構中選擇能耗總量大、節能工作基礎好、管理措施到位、具備一定代表性的單位,重點推進建筑圍護結構及用能系統的節能改造,大力推廣應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場化機制。在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方面也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節能獎勵、融資優惠利率等。
高校自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出現資金匱乏局面,且向銀行貸款受政策限制,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校園節能,能切實減少學校經費壓力,改變學校因技術力量不足造成的節能無可行方案、不能有效節能的狀況,同時可提高師生員工的節能減排參與度,學生畢業融入社會后會將節能理念帶入社會,高校實施合同能源管理,一次投入的設施在合同期滿后會長期使用,大大節約傳統燈泡的更新維護費。
二、合同能源管理類型與特點
合同能源管理是70年代由西方國家發展起來的,一種基于市場運作的以減少能源成本為目的的財務管理辦法,其實質是服務對象使用未來的節能收益來實施節能改造,為能耗設備升級,從而降低目前運行成本。它通過節能服務公司與愿意進行節能技術改造的企業簽訂服務合同,為客戶提供包括:能源審計、項目設計、項目融資、設備采購、工程施工、設備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節能量確認和保證等一整套的節能服務,節能服務公司負責融資并承擔技術和財務風險,為企業實施和管理節能效益,并與企業分享項目運行后產生的節能效益。
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有節能效益分享型、節能量保證型、能源費用托管型、節能設備租賃型四種模式,國家主要提倡節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這種方式能從根本上解決業主方的資金困難問題。所謂節能效益分享合同能源管理,是指節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和風險由節能服務公司承擔,在合同期內,雙方共同確認節能量,按比例分享節能效益。合同期滿后,全部節能設備和節能收益歸企業所有。
作為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在現行價格下進行節能技術改造,資金回收期會很長,而學校后勤技術薄弱,對歷史用能統計不詳盡,沒確切數據,所以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較難核定節約量,如果因此與合同能源服務公司產生分歧,分歧產生的經濟損失會是學校。因此,高校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比較慎重,筆者試圖通過下面案例為其應用可行性提供一些財務分析意見。
三、案例分析
某高校七教學樓使用燈具為T8/40W傳統日光燈管297支,T5/28W節能燈管1790支,現有功率為61.8kw,年耗電量約為20萬度;圖書館使用燈具T5/28W節能燈管3357支,T8/20W傳統日光燈1347支,3U節能燈332個,T8/36W傳統日光燈管257支,現有功率為134.2kw,年耗電量為43.5萬度;主馬路路燈165支,現有功率為41.1kw,年耗電量為16.5萬度;現當地一家知名EMC服務公司擬與學校合作進行一項同時包含上述燈具改造和利用節電器進行動力電路節能改造的綜合能源管理項目,從更換燈具和安裝節電器兩個方面出發對學校進行雙重能耗控制,以期達到最佳節電效果,同時為節能服務公司帶來較大經濟效益。
1.節約電費的分成比例。合同期限為10年,與節能服務公司之間簽訂能源管理合同,采用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合作。
合作利益分配方式:合作期內雙方按比例分享節能收益,學校按改造后所節約電費的一定比例回報給節能服務企業。前5年二八分成,即學校得節能費用二成,公司得八成;后5年四六分成,即學校得四成,公司得六成,學校每半年向節能公司支付一次節能費用。
2.項目經濟數據分析表(見表1)。
3.有關材料市場報價。室內節能燈20元/支,路燈500元/盞,1200mmLED燈管180元/支,600mmLED燈管150元/支,球泡120元/個,室內安裝運輸費15元/支,大功率路燈2000元/盞,安裝運輸費260元/盞。
四、節能服務公司收益分析
本項目財務評價確定計算期為10年。
(一)投資計算依據和方法
1.計算方法。本項目屬于固定資產更新改造方案,運用現金流量法進行分析判斷;
方案本身不產生財務收入,所以財務分析只測算項目年運行成本,比較改造前后節約的成本。
2.假定。本方案計算依據上述提供的數據資料分析,存在如下前提假定:
(1)折現利率采用5年期銀行貸款利率6.4%;
(2)現有節能燈處置殘值收入因為不確定,假定為0;
(3)原節能燈維修人工因為是學校集團員工,其人工成本是學校固定工資,所以本方案的維修人工忽略不計,學校年運行成本主要考慮能耗和原節能燈更新維修材料費;節能服務公司年運行成本主要指人工等本例估算為4萬元/年;
(4)2013年節能財政補貼標準有望提升至500元/噸,本方案暫按300元/噸計算,每年財政補貼收入為210噸折合標煤X300元/噸=63000元;加上節能獎勵資金假定每年有10萬元。
3.投資判斷標準。如果更新方案帶來節約的年運行成本(主要是能耗)大于項目投資額,則本方案可行。
(二)投資總額構成
項目投資估算總額為226.2萬元。
其中:建設投資180.6萬元,占80%。
建設期利息45.6萬元,占20%。
(三)資金籌措
節能服務公司負責籌措節能改造資金和技術安裝,改造后項目現金流由節能收益比例分成及補貼收入保證,建設項目總投資按節能效益比例分成的方式收回。按財稅[2010]110號文件規定,本項目享受相關稅費的減免,所以計算時相關增值稅、營業稅不考慮,企業所得稅按免三減三處理。
(四)節能服務公司成本分析
本項目總成本費用估算包括初始投資額、年維護成本、財務費用等。
1.初始投資額。燈具一次性投資=Σ單價*LED購置數量=180*4309+150*898+332*120+165*2000=1280160(元)
安裝費=ΣLED燈數量*安裝運輸費單價=5539*15+165*260=125985(元)
2.財務費用。財務費用主要為長期借款利息,借款年利率按5年期銀行貸款利率6.4%計算。
3.年維護成本:維護人員費用年工資約4萬元。
(五)項目盈利能力分析
1.損益情況分析。本項目年平均利潤總額約為8.286萬元,損益情況詳見表2。結果表明:該項目計算期末累計盈利82.86萬元。
2.財務現金流量分析。
利用內插法求得內部收益率為16.18%;
根據現金流量分析,計算求得結果(見表3):
(六)項目財務可行性評價結論
經綜合測算,本項目在達到預期投入產出情況下,全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6.18%,高于基準收益率,以7%為折現率計算的財務凈現值為196.69萬元,大于零。全部投資回收期為4.05年,符合投資回收的期限要求。
以上從節能服務公司角度進行測算,結果表明,該項目既能保證投資的合理收益,又能確保正常運轉和發展所需的資金,該項目在財務上可行。
五、學校收益分析
1.假設每支燈管使用時間從上午8點至晚上10點用時14小時,這里按日均12小時計算,學校改造前能耗為237.1kw,耗電量為800056.5度,改造后能耗降為62.85kw,耗電量降為208942.25度,年節電量為591600度,按下列公式計算,年節約電費=總功率×年使用天數×日使用時間×節能率×電價(依國家電網對該大學現行電價0.6元/度計算),得出年節電費為35.49萬元,按合同約定節能分成比例前5年節電費的20%加上后5年節電費的40%計算,學校10年節約能耗106.44萬元;
2.每支LED燈管平均使用壽命超40000小時,一般可使用12年左右,而普通節能燈平均使用壽命為2年,合同期內學校可節約原節能燈更新維修材料費約(5539*20+165*500)*6=1159680(元);
六、小結
合同能源管理作為國際上一種先進的能源管理模式和投資機制,近幾年以新興產業的形式在我國大范圍興起,并已逐步進入高校,高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能源管理方式,在資金不足情況下采用節能效益分享方式,但如何選擇能源服務公司存在合同風險,學校要對各種能源服務公司進行篩選,對其已實施項目情況、財務狀況、技術水平、信譽等要全面了解,在具體談判時,除注重技術可行性外,在經濟可行性上應重點關注合作期限的確定、節能利益分配比例與方式、節能量的計算方式等。在簽訂合同時,對自身能耗情況及實施改造后達到的節能水平做到心中有數,權衡利弊,筆者試圖從財務可行性的角度進行分析,為高校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一些借鑒意見。
參考文獻:
[1] 黨書國.海爾管理模式[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節約型高校;學生公寓;節能降耗;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作者簡介:鄧東華(1965-),男,四川綿陽人,南京工程學院后勤集團副總經理,副教授;吳順富(1965-),男,江蘇泰州人,南京工程學院后勤集團水電管理中心經理,高級技師。(江蘇南京211167)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學院黨建與思政研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SZ20102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7-0142-02
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在科學、文明方面負有引領社會的責任,理應在建設節約型社會方面率先垂范。節約型校園的創建,既要遵循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一般原則,還要在節約文化的傳播、具備節約理念和行為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中發揮作用,也就是要將節約的理念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活、教師教學科研、校園行政與后勤服務等各個領域,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獲得盡可能大的辦學效益。在學校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行節能改造,積極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模式,在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進一步推進節約型校園的創建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前學校能源利用基本狀況
南京工程學院主要耗能形式為電能、熱電廠蒸汽和天然氣。電能是學校消耗的最主要能源,在學校能源消費成本中占的比例最大,主要用于學校的教學、科研以及空調系統、熱水供應、辦公設備、照明、電梯、二次供水等方面。在學校全年能耗中學生公寓熱水供應所消耗的能源占總能耗相當比例,而熱水供應系統在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改造前主要是由電熱鍋爐、熱電廠蒸汽和燃油燃氣鍋爐加熱產生,損耗大、效率低、運行維護成本高,成為制約學校節能降耗工作的瓶頸,節能改造勢在必行。
二、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新機制的引入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發展十分迅猛。合同能源管理是指節能服務公司和用能單位以契約形式約定節能項目、節能目標,節能服務公司提供節能項目用能狀況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施工、設備安裝、調試、運行管理、節能量測量和驗證等服務并保證節能量或節能率,用能單位保證以節能效益支付項目投資和合理利潤的能源效率改進服務機制。合同能源管理的實質就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一種節能業務方式。近年來,我國積極引入這一模式,出臺了相應的財政獎勵和稅收優惠鼓勵政策,并于2010年8月正式頒布了國家標準《合同能源管理技術通則》,旨在將合同能源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市場化節能新機制加以大力推廣。
南京工程學院的用能系統較為復雜,用能規模比較大,且用能系統新老結合,日常維護保養工作量較大,個別設備老化較為嚴重。學校的工作重點是提供優質的教育和后勤服務,由于能源專業技術和專業節能管理人才相對欠缺,尤其是辦學資金不足,投入技術改造的專項資金有限,都是學校進一步搞好節能工作所面臨的實際困難。為此經學校相關部門的調研論證,決定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來推動學校節能工作,從而為創建節約型高校奠定基礎。
三、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基本方案及優點
合同能源管理類型通常包括節能效益分享型、節能量保證型、能源費用托管型三種。這三種類型各有特點,通過分析比較,結合南京工程學院學生公寓熱水供應系統運行現狀,決定采用能源費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該方式是將學校公寓熱水供應系統采用用能整體打包,運用能源系統綜合診斷方法,通過綜合節能改造,提升整個用能系統的綜合能源利用效率。為了確保本次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成功實施并獲得預期的節能效果,學校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到廠家、學校和單位進行調研、考察,并在合同簽訂前與能源管理公司方開展了詳細的項目方案研討工作,制訂了全面、合理、可操作性強的項目實施方案,具體包括:
1.論證項目節能技改方案,評估項目節能潛力
合同簽訂前,學校要求能源管理公司做出合同期內將實施的主要節能技改方案,并組織相關人員對這些方案的可行性和節能潛力進行了評估,確保實現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目標。
2.界定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范圍
即項目邊界條件,并對項目界定范圍內的主要耗能設備,包括學校電鍋爐以及換熱器及其附屬設備等,進行登記造冊。項目界定范圍內的各主要耗能設備、能量輸運系統以及用能末端設備的日常運行、維護、保養與維修等仍由能源公司方負責,學校具有建議和監督管理權;合同期內實施的所有節能技術改造,必需在改造前出具詳盡的改造方案和可行性報告,并報學校審核、批準和備案;合同期滿后,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所投資的節能設備和節能收益將全部歸屬學校。
3.確定項目能耗基準條件
為簡化操作,忽視一些對項目能耗影響較小的因素,確定基準年度的學校公寓熱水溫度與供應時間、設備老化和自然天氣條件的基準條件。當合同年度內,這些條件與基準條件相比,發生較大的改變時進行必要的修正,并約定了相應的修正方法。節能改造項目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全額投資、全權運作,并對節能改造的效果負責,學校無需承擔相應風險。
4.確定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的節能效益分享原則和項目合同期限
為了避免合同期內每實施一單項節能技改項目,合同雙方需進行煩瑣的節能量測算與確認工作,同時確保學校方不承擔任何風險,確定按項目合同年度核算收入總金額的一定百分比作為學校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的節能收益。按照能源管理公司對項目的實際投入改造費用,對學校實際年平均用水量,學校規定的收費標準以及合理的收益等因素,經論證最終確定合同年限,這樣,既簡化了操作,又保證了學校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的節能收益。學校在無需太多投入的情況下,從項目啟動起即可節省節能改造、能源消耗等費用支出,并且在合同期滿后還可得到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所投入的節能設備,繼續享受項目所帶來的源源不斷的節能收益。
5.確定項目結算方法
合同年度內對項目界定范圍內消耗的水和電分別裝表計量,由能源管理公司按表付費。學校則按照合同年度的合同價格支付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費用。每合同年度末,合同雙方根據約定的修正原則對該年度的能耗進行修正,并根據修正的結果進行年度總核算。
6.明確項目管理方法
該項目運行維護由能源管理公司負責,學校派相關部門配合該系統的日常管理并協調與學校相關部門的管理,學校省卻對界定范圍內能耗設備的節能管理。相對于自主聘請節能專家設計節能方案、采購節能設備、督導施工、聘用工程師操作維護、自行運營,合同能源托管不但避免了學校自主進行節能改造和管理帶來的繁冗工作,還降低了學校的運營成本,且更便于學校管理;與此同時,學校可快速提高能源利用整體水平。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通過其專家團隊,綜合采用成熟的節能技術、穩定高效的節能設備進行項目整體運作,相對于學校自行尋找節能設備,分期分散進行單一節能技術改造,托管之后不但可避免重復投資造成的浪費,而且使學校能源利用整體水平提高,節能收益更有保障。
四、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成效
2010年5月,南京工程學院和能源管理公司正式簽訂了《學生宿舍熱水供應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用空氣源熱泵供熱系統全面取代原供熱系統。空氣源熱泵供熱系統從安全管理角度,因水、電系統分離,解決了傳統電熱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寒冷季節無需電輔助加熱器,系統運行節能、高效、安全、可靠。
合同的簽訂標志著學校基于熱水供應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啟動后,能源管理公司根據節能診斷結果,在加強管理節能的基礎上,先后已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節能技改,組織實施了“空氣源熱泵系統改造”、“IC卡計量設備更換”及“IC卡計量系統升級改造”、“局部熱水管路系統改造”等項目,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從試運行開始至今,系統運行穩定,節能效果良好。如東區8000學生的熱供水系統改造前電熱鍋爐總功率近2400kw,改造后空氣源熱泵系統總功率為398kw,在服務質量和效果不變的前提下節約電能50%以上。
五、結束語
南京工程學院對學生公寓熱水供應系統實施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模式的實踐表明,實行合同能源管理,不但符合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深入挖掘學校的節能潛力,使學校集中精力搞好教學科研工作,切實為學校帶來了顯著的節能收益。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新機制,借助有資質、信譽好的專業節能服務公司的資金和節能技術,全面實施系統的綜合節能改造和深度的專業節能管理,在享受到專業化節能服務的同時建立一套完善的節能管理機制,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實現學校與節能服務公司的雙贏。同時也為學校進一步對用能系統進行全面診斷,加強能源消耗計量與控制,正確評估學校能源系統的現狀及節能潛力提供了更為詳實的依據。
參考文獻:
[1]祭彥加.改革·發展·創新——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探索[M].南京: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中國高等教育規模經過近十年的高速增長,全國高等學校總數超過2200所,在校學生人數達1800多萬,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學校知識人才密集,具有傳播先進知識和先進思想的功能,高校有責任通過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資源意識教育,依靠科學技術進步,推進節約型高校建設,從而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作出示范和表率作用。
一、節約意識的培養是創造節約型高校的基礎
高校領導集體必須認真學習和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通令建設節約型高校的大方向。引導各部門積極開展建設節約型高校工作,加強宣傳力度,加大資金投入,把節約目標和指標層層分解到各部門。
高校教育部門在新生入學等關鍵時間段內,要及時開展《關于建設節約型社會》等專題類報告或講座,把地球環境問題,中國資源數據,能源危機狀況,告訴大學生們:把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傳授給大學生。在第一時間內給他們打下節約的認知基礎。
高校后勤部門在管理過程中,應該全面管理詳細知道廣大師生員工如何開展節約工作,要通過檢查、考核、評比、表彰等手段,激勵節約工作做的好的部門和個人,鞭策節約工作做的差的部門和個人。
大學生應主動培養自己環保和節約的意識,爭做環保和節約的模范,要以個體的行動帶動集體的互動,養成習慣,營造氛圍,形成傳統。全面提高大學生節約意識素質。建設節約型高校才有實效。
二、資金投入是創建節約型高校的保障
陳舊的設施和設備,造價低,技術含量也低,效率更低。只有加以改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源和能源浪費嚴重的問題。改造老設施,更新舊設備需要資金投入,是著眼當前利益還是著眼長久的效率,考驗每個人的社會責任心,顯然一次性資金投入換來長久的節約,無論從經濟效率還是從社會效率來講都是必要的。
新設施的建設和先進設備的引進同樣存在投入和產出的比較問題,新建筑采用先進設計理念,選用環保材料,使用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都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但能源的不可再生特性決定,我們只有合理使用能源的權力,絕沒有隨便浪費的權益,必須把節能問題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大資金投入量,千方百計把能耗降下來。確保資金投入,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才能從技術上保證和最終實現合理利用資源,節約資源的目標。
三、科學決策是創建節約型高校的重要環節
有領導集體強烈的節約意識,有充足的資金保障,節能工作只是具備了一個良好的條件。高校總務和后勤部門還必須認真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深入調查掌握學校有什么節能項目以及它們的潛力有多大,準確測算提高節約率的細帳,詳細制定節能項目改造方案和預算,及時向分管領導匯報,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積極推動高校節能項目盡快實施,盡快投入使用。
例:直沖式公共廁所改造,有加裝紅外感應蓄水和沖水閥控制供水兩種方案,總務后勤部門應調查三種廁所年耗水量分別有多大?改造的費用多大?改造后使用維護費用分別有多大?市場上不同型號、不同廠家產品的性能、質量、價格分別是多少?改造使用多少年后能收回成本?在掌握上述數據后,提出改造意見,設計改造方案,制定改造預算,報分管領導審批,最后組織實施。
(一)高校食堂、開水房、浴室等場所熱蒸汽供應,一般有燃煤鍋爐集中供汽,燃汽鍋爐集中供汽、單位直燃自供汽設備三種方式。是繼續使用污染嚴重、能耗大、使用成本高的燃煤鍋爐,還是選用無污染、能耗較低的燃汽鍋爐,還是一步到位淘汰鍋爐集中供熱模式,直接上馬安全性能高、無能量傳輸損耗的單體直燃自供系列產品設備,必須算好改造投入資金量、設備維護費、能源節約幾筆帳。
(二)公共場所照明:白熾燈具價格低、使用壽命短、能耗高;節能燈具價格高,但使用壽命長,在相同照度的情況下,節能效果明顯。
(三)投入一些資金把不同場所公共場所照明,分別設計為:手動、聲控、光控三種控制方式,很有必要。在出入人員很多的地方,如大廳、主要走廊以及有專門人員人員靠近管理的場所,需要安裝手動控制照明;需要連續照明但無專人關閉里的場所設計為光控照明;在照明時間較短,又無人管理的場所設計為聲控照明,即能起到節約能源的使用,也節約人員管理的成本。
(四)新建工程:采用環保的空心墻體材料,采用保溫效果好的隔熱材料,采用雙層玻璃等,可以節能15%~30%。一次性投入,百年收益。
(五)校園綠化灌溉用水量極大,一般單位均使用自來水,如果改為景觀用水或處理后的廢水投入不大,但節約效果非常大,節約寶貴的水資源的意義更大,非常值得去做。
四、科學嚴謹的管理工作是實現節約型高校的關鍵
高校后勤部門下屬各服務單位是資源和能源消費大戶,后勤部門還負責教學、科研、實訓、辦公等部門資源和能源的使用管理工作。在設施、設備確定的情況下,采取科學的管理辦法,可以繼續挖掘設備的節約潛力,增強使用者節約的意識,進一步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所以高校后勤部門對創建節約型高校負有最直接的關鍵性作用。如:
(一)節水管理
各樓層所需壓力和出水量是有區別的,在正常供水的情況下,低層壓力比高層要大,應該以水龍頭出水時不四濺為標準,調小低層進水量。適當調大高層進水量。如果采用機械增壓設備供水,必須準確把握增壓供水的時間段,在用水高峰時保障供應,在用水低谷時減壓供水。
如果采用自動增壓設備供水,關鍵要調整好最大供水壓力,以能保障最高層用水的壓力即可。
在綠化用水方面,要嚴格控制使用自來水,一般應就近使用景觀用水,盡可能對廢水處理后再利用。
還有就是對各單位使用,各單位單獨管理的場所,要加裝水表,方便考核,督促各單位節約用水。
(二)節電管理
后勤部門對公共場所照明應深入地調查,設計不同的照明控制開關,可以起到明顯的節電效果,節能燈具比白燈具的節能效果高40%以上。維修公共場所照明過程中,可以一次性改造更換,也可以邊淘汰邊更換。
(三)節氣管理
還在使用鍋爐集中供應熱蒸汽的校園,由于熱蒸汽損耗量大,須協調各用汽單位,制訂集中用汽時間,避免鍋爐燒出汽沒人用,后又排空的現象出現,只要大家共同遵守,節約效果最高可以達到30%。
(四)檢查管理
水、汽容易發生跑、冒、滴、漏等浪費的情況,管理人員應遵守定期檢修制度,發現問題即使維修和搶修,杜絕跑、冒、滴、漏現象發生,確保因檢查不及時和不到為而出現的浪費現象。
(五)細節管理
食堂經營者為增加營業額,會喁喁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筷子、食品袋等,看起來是方便學生,實際上是造成資源浪費。學校應指導經營者,采用合適的餐具提供給學生使用,教育學生使用一次性物品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嚴禁在校園內使用一次性用品。
(六)財務管理
在水、電、汽計量設備完備的學校,后勤部門必須做好各單位、各部門能源消耗數據采集工作。一方面嚴格成本核算、扭轉使用資源吃大鍋飯的現象;二方面進行財務分析,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不同單位同一時間段內的橫向比較、同一單位不同時間段內的縱向比較,考核各單位使用資源、能源的狀況,表揚先進單位,推廣他們的經驗,督促后進單位采取措施積極改進。引導各單位和各部門認真、持久地遵守節約制度,堅持不懈地開展節約工作。
關鍵詞: 高校低碳校園建設 存在的問題 對策
1.引言
當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難循環”的“三高一低難循環”發展模式對全球氣候產生重大影響,生態自我調節能力不斷減弱已成為事實,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企業和公眾參與到應對環境惡化的行動中。據報道[1],在過去的100年中,由二氧化碳等氣體造成的溫室效應使全球平均地表氣溫上升0.3℃―0.6℃;并預測,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1.8℃―4.0℃。全球變暖的后果使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退化、自然災害頻發,將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2]。在此背景下,低碳經濟應運而生,發展低碳經濟將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作為迅速崛起的經濟實體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大國,中國也同樣面臨著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嚴峻挑戰,并已積極地作出回應,在危機中不斷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在2009年召開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總理向世界作出“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莊嚴承諾,這意味著中國從此進入了低碳時代。高校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對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應率先垂范,領風氣之先。當下興起的低碳之風無疑給正在進行的節約型校園建設注入了新的內涵與活力,建設新型高校低碳校園毫無疑問將是未來高校校園建設的方向。
2.低碳校園的概念
低碳技術的研發與高校本身的科研使命,決定了創建高校低碳校園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高校低碳校園就是高校校園的基礎設施和日常運營是低碳環保的,師生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是低碳環保的,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為實質,以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科學發展觀的貫徹為核心。
3.目前我國高校低碳校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與國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京大學等著名高校相比[3],我國許多大學低碳校園的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3.1能源缺乏多樣化和轉化效率低
我國高校校園能源主要依賴于電能,而我國電能主要由火力發電產生,在能源消費中,煤炭所占比重高達69.5%。煤炭消費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自然就高,而且隨著高校的持續擴招,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致使我國校園“高碳”特征非常明顯;其次,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低碳校園的發展,我國的能源平均利用效率大約為35%,比發達國家效率大約低10個百分點[4]。
3.2技術水平低和觀念落后
碳生產率是由技術水平決定的。受資金限制和其他傳統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相當多的高校校園仍存在高能耗、高浪費、低效率的問題,要徹底淘汰那些落后的設備和改變落后的觀念,必須以提高低碳技術生產水平和加強低碳宣傳為前提。雖然近幾年,我國從上到下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可持續科學的發展觀,但在低碳技術的研發方面還處于初步階段,仍存在很多問題:首先,還沒有形成完善、有效的政策支持體系;其次,由于缺乏穩定的政府投入機制,我國低碳技術項目特別是大規模的示范項目的研究資金需求遠遠不能得到滿足;最后,相當一部分高校師生的低碳觀念還有待加強。因此,努力探索出一條促進我國高校校園低碳轉型的建設道路非常迫切。
4.對策及解決措施
4.1加強輿論導向
高校應充分利用廣播、校園網、校報、宣傳欄等校內輿論陣地,宣傳當前嚴峻的生態形勢與發展趨勢,強調建立低碳的生活理念、建設低碳校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召開動員大會、發放倡議書、開展以建設低碳校園為主題的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營造良好氛圍,教育師生員工要懂得低碳環保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文明的生活方式,更是做人的一種社會責任。引導師生員工逐步形成“人人講低碳、事事講低碳、時時講低碳、處處講低碳”的良好風尚,并貫穿到工作和生活當中。
4.2降低能源需求和節約能源
低碳和零碳能源供應是昂貴的,有較大的實現難度。因此,使用簡單、無成本的措施減少能耗便成為必不可少的一步,比如在不需要的時候及時關燈和關電腦;注意節水、節油、節氣;少用紙巾,少坐電梯等;盡量采用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少用打印機和傳真機,多利用網絡資源,等等。另外,學校和建筑設計部門需消除能源損耗,確保校園里任何使用能源的東西都是盡可能低能耗、高能效的。世界自然基金會研究的數據顯示[5],每節約1度電,就相當于節約0.4Kg煤的能耗和4L凈水,同時還可減排1Kg二氧化碳;少用10雙一次性筷子,減排0.2Kg;少開1天車,減排8.17Kg;用手洗代替1次洗衣機洗衣,減排0.3Kg;少買1件衣服能減排6.4Kg;少生產1000個塑料袋,減排0.1Kg,點滴節約,積少成多。
4.3能源消耗的脫碳化
對于低碳校園的建設,能源供應脫碳化是一個重要方法。要實現零碳的目標,僅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有限的。研究顯示,按照目前的建筑節能規定,最多能實現減碳目標的20%至40%。因此,使用排碳量最低的設備來滿足能源需求就很重要。另外,等量的能耗,電的碳排放量要高于燃料,但電能通常是唯一合適的能源,比如照明和信息通訊技術。因此,校園內應盡量利用地熱、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如利用地熱代替煤或天然氣鍋爐燒水,采用太陽能路燈代替傳統路燈等,達到既保護環境又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的一舉兩得的效果。
4.4碳中和
碳中和也叫碳補償,是指中和碳量的釋放,通過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補償措施來達到平衡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對于大多數高校來說,僅僅通過節能減排措施是無法完全消除碳排放的,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其他措施來實現碳中和。確保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植被面積以補償碳排放是一種有效途徑,保護校園內的綠色環境,科學合理地引進不同植物種類,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校園環境。
4.5校園與社會的協同發展
創建以政府為主導的校園/社會信息交流的平臺,將二氧化碳減排的信息和技術共享。這樣可以在高校的帶動下,提升居民對二氧化碳減排的總體認識,并從行動上對居民給予指導,以實現高校與社會的協同進化。以華南理工大學為例[5],華南理工大學完成了南北校區總計129棟100多萬m2建筑的水、電、冷等能源的樓宇計量工程,建立了節能監管平臺,實現了能耗數據實時監測,對課室空調、照明系統實行精細化管理,節能達30%以上,并將該成果在國內外40多家單位推廣應用,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次,構建綠色社會,樹立低碳行政理念,提升政府職能中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地位。從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轉向主要依靠經濟支持與校園/社會技術合作等手段解決節能減排的問題。此外,政府還要建立環境管理的新模式,堅持以“防”為主和廣泛參與的原則,建立以政府為主體的各項制度體系,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制度支持:(1)制定并完善高校/社會節能減排互惠互利體系。(2)健全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法律法規體系,從法律層面規范校園和社會方式的轉變。(3)建立監控機制和綠色考評體系。
5.結語
雖然我國的低碳校園的建設之路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導下,不斷探索低碳校園生活方式,我國高校一定能走出一條適合自己實情的低碳校園之路,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好表率作用,為我國的低碳事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莊貴陽.中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途徑與潛力分析[J].太平洋學報,2005,(11):79-87.
[2]王巖,李武.低碳經濟研究綜述[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2(3):27-33.
[3]趙晶.國際低碳校園建設之于中國高校的經驗[J].國際城市規劃,2010,25(2):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