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調查與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節理裂隙,構造斷裂,結構面調查
中圖分類號: TU3 文獻標識碼: A
北洺河鐵礦位于河北省武安市上團城村東北約1km處的北洺河河床下。東距邯鄲市39km,東南距武安市8km。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10°07′30″,北緯36°45′00″。節理裂隙的調查研究,對礦業開采起著重要的作用,新世紀、新形勢下,礦業企業仍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工業化建設的重要力量[1-2]。
一、調查方法
節理裂隙是巖體在應力作用下形成的結構面,是構造斷裂的一種,沒有位移或位移極小,雖然延長不遠,縱深發展不大,但數目很多,同時,節理裂隙作為一種構造行跡,可以反映出本區主要構造的輪廓與構造運動的特點 [3]。節理裂隙大都與構造應力保持著一定的內在聯系,由此可見,節理裂隙的調查、結構分析是非常有價值的工作,成為本次工程地質調查的主要內容之一。本次調查采用的方法為窗口法,即在進路的某一區域進行結構面調查,調查的范圍大于10m2。
二、現場調查
巖體是地質體,它經歷過多次反復地地質作用,經受過變形,遭受過破壞,形成一定的巖石成分和結構,賦存于一定的地質環境中。結構面作為巖體結構單元之一,其性狀特征,可能是控制巖體變形、強度和滲透性的最主要因素。本次結構面調查涉及-125m水平和-140m水平,調查結果如表1和表2所示。測點選擇在各水平地壓顯現明顯,結構面露頭較好的區域,采集結構的內容包括:巖性、間距、產狀、開度、粗糙度(JRC)、充填物、滲透性。
表1 -125m水平結構面性狀
間距(cm) JRC(mm) 開度(mm) 充填物 滲透性 巖性
10~20 1~2 3~4 泥質 滲水 磁鐵礦
產狀(傾向°∠傾角°)
281∠87 148∠55 20∠75 167∠85 230∠45 168∠85
118∠65 125∠42 17∠82 155∠79 156∠82 172∠88
145∠55 335∠85 342∠82 352∠71 351∠78 191∠74
10∠88 168∠85 294∠88 171∠74 221∠81 225∠75
251∠75 30∠70 344∠68 141∠79 325∠88 302∠85
155∠80 288∠58 145∠80 88∠87 144∠86 270∠79
279∠80 315∠58 330∠88 340∠89 333∠74 59∠45
203∠74 225∠76 137∠50
表2-140m水平結構面性狀
間距(cm) JRC(mm) 開度(mm) 充填物 滲透性 巖性
10~15 1~2 3~7 泥質 滲水 磁鐵礦
產狀(傾向°∠傾角°)
156∠87 173∠71 243∠80 125∠87 335∠85 341∠82
168∠75 184∠76 175∠75 279∠55 125∠85 195∠83
115∠60 233∠60 213∠68 168∠83 233∠79 20∠78
275∠85 175∠70 288∠74 271∠86 262∠69 270∠71
231∠78 265∠64 144∠54 250∠78 266∠59 261∠56
100∠83 259∠78 256∠85 281∠78 278∠82 235∠69
311∠86 266∠72 42∠78
圖1-125m水平結構面極點-等密圖
圖2-140m水平結構面極點-等密
三、分析與小結
產狀是結構面一重要參數,它使巖體的力學性質具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巖體破壞的方式。本次采用結構面極點圖與等密圖來分析井下結構面產狀特征,投影方式采用下半球等角度投影,分布方式為Fisher分布。圖1和圖2分別給出-125m水平和-140m水平實測結構面產狀分布狀況,-125m水平有兩組結構面相對發育,第一組其傾向為NW335°,另一組為SE156°,兩組主要結構面走向與進路走向相交,角度約為30°;-140m水平實測結構其傾向主要集中在SW265°。結構面間距范圍在10~20cm,由于JRC值小于5時定義為平坦滑結構面,本次測量JRC值在1~2,因此整體為平坦滑結構面,開度范圍在3~7mm,填充物為泥質,滲透性為滲水,分析得知礦區的節理裂隙較為發育。
參考文獻
夏農.論如何實現我國礦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礦業,2003,12(1):1~3.
【關鍵詞】 手衛生;依從性;分析;調查
【中圖分類號】R18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512-02
一 概念
何謂手衛生?手衛生是洗手與手消毒的總稱。洗手指醫務人員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過程。手消毒又包括衛生手消毒與外科手消毒:衛生手消毒是指在手無肉眼可見的患者血液、體液等污染時,采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直到消毒劑干燥,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作為醫務人員手衛生非常重要,直接關系自身和患者的健康。
二 分析與調查
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低的原因,有個人、管理以及制度和設施等諸多因素。比較突出的是,手衛生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經費支持缺乏,加上手衛生設施及操作設計也不夠人性化。如醫務人員洗手和手消毒方法不正確;缺乏洗手池、干手設施;速干手消毒劑使用率低;有的地方制定洗手規范,要求用消毒液泡手,因對皮膚刺激性大,醫務人員很難接受。所有這些,都直接影響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
(一)個人原因
1、在平常的監督檢查中發現,醫務人員重視操作后洗手,忽視操作前洗手;重視保護自己的洗手,忽視保護病人的洗手。有關研究表明,接觸病人及進行相關操作后手衛生執行率明顯高于之前,特別是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執行率最高,可達100%,說明醫務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強于保護病人的意識。
2、對手衛生的認識有誤區:周艷霞等[1]的報道指出,被調查的醫務人員普遍認為,人們用肉眼無法看到手上的細菌可能是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差的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醫務人員每次操作后手上都攜帶大量的細菌,帶菌率100%。一般用流動水、肥皂洗手可除去手上60%~90%的微生物,有些醫務人員認為手上沒有可見污物且不與傳染病病人接觸,就沒有洗手的必要,造成洗手的依從性差[2]。醫學院校沒有設置手衛生相關課程,影響正確認知。
3、手衛生技術掌握較差:雖然已進行六步洗手法的培訓,而且每個水池處也張貼六步洗手法,但真正按六步洗手法洗手的很少[3]。
4、洗手劑造成的皮膚問題:在執行手衛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皮膚問題也是影響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原因之一。肥皂等洗手劑,可使皮膚角質蛋白變性,降低角質蛋白水分的含量,使皮膚粗糙、干燥;洗手劑對皮膚的刺激也使皮膚菌群失調。有報道,29%的醫務人員認為洗手會影響皮膚。17%的醫務人員認為快速手消毒液黏手、有刺激性,不宜過多使用。
(二)醫院手衛生管理
1、人力資源不足:工作繁忙是影響洗手依從性的主要原因之一。1978年衛生部頒布的《綜合醫院組織編制原則(試行草案)》規定的床位與病房護理人員比例為1∶0.4的標準。而2004年衛生部對全國400家醫院的人員配置情況進行調查,發現護理人員與病床比為1∶0.33。護理人員嚴重缺編,工作量大,沒有時間洗手,洗手次數減少。研究顯示因工作顧不上洗手的高達85.5%。
2、沒有制定有計劃的宣傳與培訓,醫務人員對手衛生的認識與知識水平不夠。院感科缺乏組織定期考核。
3、醫療機構在手衛生方面沒有給予必要的投入來改善手衛生設施,使醫務人員無法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
(三)洗手設施不完善
1、多數醫院洗手池數量不足且仍在用手觸式水龍頭。有報道,對病房手擰式水龍頭進行微生物檢測,合格率僅為28%。無干手設施,毛巾反復使用、不定時清潔消毒,造成清潔后的手再度污染。固體肥皂不能保持清潔干燥而造成多次污染,多數科室沒有洗手液,醫院未配置速干手消毒產品。
三 對策
1、加強手衛生培訓:醫院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手衛生培訓,尤其要重視新上崗人員的崗前手衛生教育,彌補學校手衛生教育的不足,使醫務人員認識到手衛生的重要性。
2、完善手衛生設施:醫院應設非手觸式水龍頭;最好使用洗手液洗手,并注意干手時的再次手污染問題,應根據實際情況使用紙巾、干手器干手。大力推廣速干手消毒劑的使用。速干手消毒劑具有作用快速、殺菌效果好、使用方便,可以節約醫務人員大量的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手衛生使用速干手消毒劑,可以不受水源、水池、場所等限制,尤其是當醫務人員的手沒有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污染時,使用速干手消毒劑就可代替洗手。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大力推廣速干手消毒劑的使用,是直接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好方法,尤其是在缺水地區、洗手池數量少的醫療機構,接診病人數量多、醫務人員特別忙的部門,使用速干手消毒劑,具有洗手無可比擬的優勢。門診,急診診室、治療車上等集中診治及處置的地方應配置快速手消毒劑。手上有明顯污染時,應當洗手;當手部沒有明顯污染時,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消毒。
3、制訂有效的控制制度并加強管理:管理者應明確影響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的因素,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教育,制訂明確的制度。將手衛生納入全院目標責任考核范圍,定期進行考核。
4、洗手設施到位后培訓還應持續進行。
5、合理配置人力資源:醫院應按照衛生部床位編制要求,合理配置人員,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洗手依從性。
四 小結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是醫務人員及醫療機構管理層需要長期努力的一項艱巨任務。認真分析影響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差的因素,采取控制措施提高洗手的依從性,才可能改善手衛生狀況,有效預防因手衛生而引起的醫院感染。
參考文獻
[1] 周艷霞,鐘元河,尹云清.關于醫務人員手衛生質量管理調查報告[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7,4(2):165-167.
【關鍵詞】 瑜伽課;女大學生;練習現狀;建議
瑜伽是印度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七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凝聚了豐富而深刻的歷史、哲學、文化、宗教、醫學的精華,也充分展示了它強大的內在生命力。瑜伽是來自梵文“Yuj”,意思是加入,團結起來,枷鎖,匯集,綁定或系繩。瑜伽是身體、精神和心靈的統一。乃至于崇尚科學時代的今天,科技發達的先進國家,在文化交流,醫療保健,宗教研究,哲學探索,運動健康,心理勵志等領域都可瞥見印度瑜伽的倩影芳蹤。《Self》雜志,最近整理了去年七種最受人們歡迎的熱門運動,瑜伽赫然是其中一項。本文主要探討大學生瑜伽課的現狀及對策。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1、研究對象
對本班瑜伽課女大學生就瑜伽意向、瑜伽課受益方面、課余瑜伽練習、課余瑜伽練習動機以及對瑜伽的認識方面展開調查。本研究調查的對象是參加瑜伽課的大一、大二女學生,共發放問卷近800份,有效回收問卷773份。
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上表可看出,很喜歡和喜歡瑜伽人數分別為199人、占25.7%,和448人、占60 %,這兩項選擇共647人,占85.7%,選擇“一般”人數為123人、占16%,不多。不太喜歡30人、 占0.39 %。說明大部分女大學生都是喜歡瑜伽的,根據自己的意愿來選擇瑜伽課。練習瑜伽,可以增進健康、強健肌肉和骨骼并提高柔韌性,提高身體靈活性和平衡感,改善型體、改善內分泌,減緩焦慮,提升自信心,提升女大學生的自我形像,精神飽滿,思路敏捷。此外瑜伽是一種很好的帶氧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脂肪分解,達到理想體態,這也是瑜伽受女大學生歡迎的重要原因。
從上表可看出,女大學生從瑜伽課中受益情況是:改善形體347 人、占 44.9%。形成優雅、輕盈體態298人、占38.6%。釋放、緩解壓力 574人、占74.3%。獲得內心安詳、寧靜 405人、占52.4%。保健養生 378人、占 48.9%。凈化心靈,提升精神境界203人、占26.3%。由此看,女大學生從瑜伽課中受益方面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釋放、緩解壓力―獲得內心安詳、寧靜―保健養生―改善形體―形成優雅、輕盈體態―凈化心靈,提升精神境界。壓力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為它會產生一種激素的不平衡,進而影響皮膚和內臟器官。大學生面臨學業、就業和人際關系等壓力。離開父母,必須獨立面對一切,練習瑜伽呼吸練習,冥想,瑜伽休息術(深瑜伽放松)能減輕壓力和放松壓力,平衡荷爾蒙,平靜我們的心態。練習時,能排出體內毒素、促進血液循環。此外,可透過扭轉和彎曲等姿勢,按摩及刺激部分具有排毒功能的器官,達到保健養生功效。瑜伽語音冥想能凈化心靈,平和心境。
從上表可看出,女大學生課余瑜伽練習情況:每周5-7次參加瑜伽課余練習的有5人,占0.65%。每周 3-4次 參加瑜伽課余練習的有28人、占3.6%。每周1-2次參加瑜伽課余練習的有202人,占26%。偶爾參加瑜伽課余練習的有500人、占 64.7%,從不參加瑜伽課余練習的有38人、占4.9%。大學生剛脫離高中生活,踏入半個社會的大學,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日常瑣事都必須自己完成,心智也日趨成熟,接觸面較廣,尤其大一學生剛踏入校園,一切都X得比較新鮮,業余生活比較豐富,多姿多彩,人際交往等占據了大量的業余時間。必須應付各方面的事務,包括生活上的、學業上的和人際關系方面。
從上表可看出,女大學生參加課余瑜伽學習動機情況:改善形體457 人、占 59.1%。形成優雅、輕盈體態393人、占 50.8%。釋放、緩解壓力425人、占55.0%。獲得內心安詳、寧靜239人、占 30.9%。保健養生 283人、占 36.6%。凈化心靈,提升精神境界176人、占22.8%。其他43人,占5.6%。由此看,女大學生參加課余瑜伽學習動機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改善形體―釋放、緩解壓力―形成優雅、輕盈體態―保健養生―獲得內心安詳、寧靜―凈化心靈,提升精神境界―其他。這也反映了女大學生的需求。
從上表可看出,女大學生認為瑜伽包括呼吸法720人,占 93.1%。瑜伽包括法361人,占46.7%。瑜伽包括冥想法361人,占 48.6%。說明學生對瑜伽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其實,瑜伽包括呼吸法、法和冥想。《瑜伽經》指出,約束心靈的變化為瑜伽。《瑜伽經》提出了八種功法,又稱“八支行法”。這些功法:一是持戒法―控制感官,指必須遵守的戒律;二是收意法―控制心意;三是法―修習,瑜伽可以使人身體健康、內心和諧;四是呼吸法―控制生命力;五是撤回法―收攝感官;六是把持法―精神專注;七是入定法―冥想,亦稱靜慮;八是三摩地―靈性神定,即瑜伽的最高境界。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女大學生很喜歡和喜歡瑜伽人數分別為199人、占25.7%,和448人、占60 %,共647人,占85.7%,說明大部分女生喜歡瑜伽,并從瑜伽課中獲得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益處,瑜伽課余練習情況參差不齊,瑜伽課余練習參與的動機是多方面的,對瑜伽認識還有待提高。
2、建議
應根據女大學生的需求來展開教學,從生理、心理兩方面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女大學生生活質量,增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沙吉難陀大師.瑜伽經[M].黃山書社,2007.
[2] 張惠蘭.蕙蘭瑜伽1-生活方式與自然療愈.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2.
[3] 柏忠言,張惠蘭.瑜伽氣功與冥想[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2.
[4] [印度]B.K.S.艾揚格著.光耀生命[M].上海文藝出版總社,2008.
[5] 室利?維迪涅?斯瓦米.瑜伽喜樂之光[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
[6] 雷斯利?卡米諾夫,艾米?馬修等斯.瑜伽解剖學[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關鍵詞】 現患率;調查;感染
醫院現患率調查指在特定的時間對醫院特定患者病情分布情況進行調查, 又稱橫斷面調查。本次研究從本院感染現患率出發進行調查分析。醫院感染的管理質量關系到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感染現患率調查可以為醫院感染目標性檢查提供有效的依據, 幫助醫院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 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選取2010~2014年在本院住院的1075例患者, 實際調查1014例, 實查率為94.33%, 其中男575例, 女500例, 年齡1~89歲, 平均年齡52.4歲。發生感染87例, 感染現患率為8.58%。
1. 2 調查方法 采用橫斷面調查方法, 由醫院感染專職人員和院感質控醫師組成調查小組。在調查前1周內對所有接受調查的住院患者進行各項感染性疾病相關檢查。調查方式采取床旁調查和病例調查相結合, 對所有住院患者情況按要求填入調查表。
1. 3 感染診斷標準 均參照2001年衛生部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如有診斷疑問, 經小組討論后決定。
1. 4 統計學方法 調查表填好后交由感染管理科統一整理, 對數據進行統計,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 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 行χ2檢驗。P
2 結果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 所有科室中感染現患率的比較中, 綜合重癥監護病房(ICU)的比例居于第1位, 占實查例數的38.1%, 遠遠高出其它科室的現患率水平;口腔科、消化科、整形科所占比例也較高, 分別為21.1%、20.5%、18.2%;心血管科和普外科的感染現患率都相對較低, 僅占4.3%和4.1%;其他重點科室現患率處于居中水平, 神經外科占13.5%, 血液病科占13.2%, 內分泌科占12.7%, 神經內科占9.6%, 腎病科占7.1%, 燒傷科占7.0%, 兒外科占7.0%, 內科其他占7.0%。醫院感染部位構成比以呼吸道、泌尿系統和手術切口高居前3位, 分別占26.4%、21.9%、21.9%, 血液、皮膚軟組織、胃腸道及其他一些部位的感染率較低, 腹腔感染現患率為10.3%, 血液為5.8%, 皮膚軟組織為3.4%, 胃腸道為3.4%。
3 討論
醫院感染病例監測是控制醫院感染的主要內容之一, 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可以提供醫院感染的基本情況[1]。對于現患率的調查通常采取床旁調查和病例調查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病例調查可以快速了解患者的完整病史和相關診療資料, 床旁調查可以通過患者的描述對病例調查進行補充, 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癥狀和生理特征等。
本院的感染現患率調查結果顯示, 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人數為總調查人數的8.58%, 處于正常范圍之內。發生感染較多的是ICU和部分外科科室, 這些患者在機體防御能力上都較低, 有明顯開放性感染傷口或曾進行侵入性操作, 容易受到病菌威脅。從醫院感染部位來看, 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和手術切口感染情況較為嚴重。導致感染的原因與病區環境是分不開的, 病房潔凈度不高、通風效果差等都可能導致嚴重的感染。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侵入性操作過多, 如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反復吸痰、氣管切開, 容易造成黏膜的損傷, 特別是隨氣管插管的延長, 患者咳痰反射及排痰功能喪失, 容易造成感染增加[2]。
目前醫院感染是導致醫患糾紛的重要原因之一, 醫院感染不僅給緊缺的醫療資源帶來更加沉重的負擔, 而且也將對患者的經濟帶來額外的損失。因此, 預防醫院感染成為醫療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強對患者的基礎護理, 病室多通風以減少室內空氣中的微生物數量。對于侵入性操作, 臨床醫生應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 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制度, 提高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 盡量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
本次醫院現患率調查對本院的感染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檢驗作用, 同時也為以后的感染管理工作的進行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對于現患率較高的科室和易感人群, 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降低現患率, 節約醫療資源, 體現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在醫療效果和經濟上的雙重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桂鳳, 馮秀蘭, 鄭永芳, 等.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與分析.醫藥前沿, 2012, 2(10):121-122.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師生關系;調查;情態分析
作者簡介:朱孝平(1966-),男,浙江義烏人,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金華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浙江省特級教師。
基金項目:2010年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職生專業課學習行為的研究”(編號:SC198),主持人:朱孝平。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30-0028-04
師生關系在中職教育的情景中有著特別的意義,較之于其他類型的教育,例如普通高中教育,中職領域的師生關系更加復雜。師生關系可能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專業發展與職業成就感的形成。
本文以中職骨干教師為研究對象,從“教師眼中的學生基礎”、“教師眼中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課堂感受”、“教師對師生關系的期待”等四個方面分析、梳理了中職師生關系的現狀以及這種關系背后蘊含的意義。
一、研究的方法
采用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法獲取研究資料,通過情態分析、關鍵詞頻度統計等方法獲得相對量化的結果。
(一)研究的樣本
中職一線的教師是研究師生關系的一個最好的樣本群體。2012年暑期,受教育部委托,浙江師范大學承辦了多個中職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班,這些教師來自于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任教于多個不同的專業,工作年限從2年到30年不等。選取其中的3個教學班作為研究對象,這三個教學班共有學員126人。
(二)調查的方法
1.問卷調查。問卷共設計了四個開放性的問題,從不同的側面了解中職師生關系的特征。
問題一:請用一段話描述你所教的學生的學習基礎。
問題二:請用一段話描述你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問題三:請用一段話描述你上課時的真實感受。
問題四:請用一段話描述你期待的師生關系。
共發放問卷117份,全部學員完成了四個問題的測試,收回問卷117份。
2.訪談。訪談是為了獲得與研究問題相關的更加豐富的資料。與學員之間以問題研討的形式進行訪談,進一步了解學員對相關問題的看法。在資料分析過程中,對于特別有意義的描述采用了跟蹤訪談的方法,采用電話訪談或是E-mail交流獲得案例性資料。
(三)資料分析的方法
情態分析的方法是當前國際上比較前沿的分析方法,在教師間對話的研究中獲得了深入的應用[1]。情態有多種含義,本文所指的情態是指“情感、態度”,即根據被調查者描述中反映的“情感與態度”來分析相關的信息與意義。
另外,在資料類屬分析的基礎上,提取有意義的關鍵詞進行頻數統計,用于量化分析師生關系的關鍵屬性。
二、結果與分析
通過問卷、訪談以及案例提取獲得了豐富的書面資料,從“教師眼中的學生基礎”、“教師眼中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課堂感受”以及“教師期待的師生關系”四個方面對資料進行分析。
(一)教師眼中的學生基礎
教師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眼中的學生學習基礎,對出現比較多的以及比較有意義的關鍵詞作了頻數統計,結果見圖1。
從圖1可以發現,教師的描述中出現最多的是“基礎薄弱”以及“參差不齊”,這兩個詞集中反映了一線教師對學生知識基礎的評定,這與我們通過調查得到的學生學業水平存在“低水平、高分化”的狀況是一致的[2],不同的只是描述的語言。除此以外,出現頻數比較高的還有“學習能力差”、“習慣不好”、“厭學”等,透過教師描述的話語,我們可以發現,一線教師對學生學習基礎的理解存在三個層次,即知識層次的“基礎薄弱,參差不齊”;學習能力與習慣層次的“能力差、習慣不好”以及興趣與動機層次的“厭學”。對于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師也有“動手能力強”、“頭腦聰明”、“有創造力”等相對正面的評價,但是數量比較少。
為了進一步分析這些描述背后反映的師生關系,我們采用情態分析的方法,對每一位教師的描述作了情態劃分,即根據教師描述語言中呈現的積極或消極的“情感與態度”劃分為五個等級,具體見表1。
根據上述劃分,對所有教師的整體描述情況進行了統計,結果見圖2。
計算總得分為-144分,相對分為-144/117=-1.23分,我們將相對分劃分為五個區間[-2,-1.2]、[-1.2,-0.4]、[-0.4,+0.4]、[+0.4,+1.2]、[+1.2,+2.0],以表明整體評價的積極程度,從結果上看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評價整體負面,即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高度不滿意。這種負面評價,一方面反映了“真實”,即中職生的學習基礎的確非常不如人意,要開展有效的教學困難很大,這樣的負面評價對師生關系可能存在潛在的影響,教師對學生基礎的“失望”會無形中引發各種負面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一線教師對學生學習基礎的描述主要集中在文化知識方面,通過訪談得知,對學生評價比較正面的教師往往關注學生的其他特質,如動手能力強、對實踐學習有興趣等,這些教師的教學往往處于較好的狀態,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要重塑職業學校的教學,首先要重塑一線教師的“學生觀”,即我們怎么看待學生的學習基礎。
(二)教師眼中的師生關系
采用上述的情態分析方法,對教師提供的有關師生關系的描述同樣進行等級劃分,見表2。
根據上述的劃分,同樣對各種情態及得分情況進行了統計,結果見圖3。
總得分為+92分,相對分+92/117=+0.79分,屬于偏正面。對于自己的師生關系狀態,一線教師的描述中,正面與偏正面的評價明顯多于偏負面與負面的評價,特別是完全負面的評價只有5人,這似乎與實際的師生關系狀況不符。對于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我們通過訪談進行了更深入的了解,從受訪教師提供的分析看,中職教師對師生關系特別關注,這與高職教師對師生關系的看法高度一致[3],教師描述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他們期待的師生關系在現實中的一種映射。另一方面,許多教師潛意識中可能把師生關系當做是評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項指標,因而無意識地從正面來描述自己與學生的關系。
(三)教師的課堂感受
教師的課堂感受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課堂中潛在的師生關系。與前述兩個問題相比,教師的課堂感受描述更加真實與豐富多彩。我們在分析教師的描述時,有一種深臨其境的感覺,并深深地理解一線教師。教師的課堂感受情態劃分如表3所示。
統計結果見圖4。
總得分為-31分,相對分-31/117=-0.26分,屬于中性評價。由于教師的課堂感受多種多樣,在不同的班級,采用不同的方法甚至在不同的情景下感受都會不同,因此,大量出現的是中性的描述,教師采用的描述句型結構往往是“有時…有時”,“有些…有些”這樣的描述正說明了這種感受的變動性。偏正面的評價往往采用“雖然…但是”,“以前…現在”這樣的句式,“雖然…但是”這樣的句式表明,教師認識到存在的問題,但是他會采用積極的辦法去解決。“以前…現在”則往往表明改進后的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對有著積極、正面課堂感受的老師進行了個別的訪談,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都有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因為這些經驗,他們得到學生的認同,師生關系處于比較和諧的狀態,所以上課給了他們很好的感覺。這是一個值得更深入研究的現象。
(四)教師對師生關系的期待
除了極個別的教師以“只要學生把我當‘人’就可以了”這樣較負面的語言進行描述外,從教師期待的師生關系描述中,我們幾乎看不到負面的字眼,教師均從積極的態度出發,來描述他們希望建立的師生關系,尤其是希望學生怎么對待他。
我們抽取了一些有意義的關鍵詞進行頻數統計,結果見圖5。
從圖5可以看出,在教師的描述中,出現頻數最高的是“尊重”這個詞,在師生關系中,教師如此期待學生以尊重的態度來對待他,恰恰表明,現實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大量的學生不尊重教師的情況,表現在平時的各種人際沖突中,這樣的沖突使教師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價值與意義。
另一個出現頻數很高的詞是“朋友”,這表明教師希望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而輕松的關系,朋友一詞往往與尊重一詞同時出現在同一個老師的描述中,這說明在多數教師的心目中,他期待的師生關系是“亦師亦友”的關系,有老師對此作了解讀,“把我當老師,尊重我;把我當朋友,真誠相待”,“亦師亦友”或是“良師益友”可能是中職教師對期待的師生關系的最基本與準確的概括。
從圖4分析以及訪談,我們得知,一線教師對師生關系的期待存在“層級”性,第一個層級是希望學生“尊重、理解”老師,第二個層級是建立朋友關系,師生之間能真誠溝通、相互信任;第三個層級是得到學生的敬佩與感激。這樣的層級性可能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通道,也意味著,教師可以從師生關系改進中體驗到職業成就感與價值感。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師生關系的情態化分析,我們得到以下的初步結果,并提出建議。
(一)一線教師對學生學習基礎的評價是負面的,認為“基礎薄弱,參差不齊”,這與中職生學業基礎“低水平、高分化”客觀事實相符,但是教師對學生基礎的過于負面的評價會潛在地影響師生關系,應該引導教師適度離開“文化基礎”的層面,認識學生的學習基礎,重建學生觀。
(二)教師對目前的師生關系描述是偏正面的,較之于普通教育,中職教師往往更加重視師生關系,并試圖加以改善。另一方面,潛意識當中,教師可能把師生關系當作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種表現,因此,會以相對積極的態度來描述自己的師生關系。對教師的這種積極態度應加以引導。
(三)教師的課堂感受是復雜多樣的,這些感受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課堂中潛在的師生關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對課堂有著積極感受的教師,他們來自于哪里?他們是怎么做的?他們為什么會有穩定的課堂正面體驗?這些教師應該成為職業教育深入研究的對象。
(四)教師對師生關系的期待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希望與學生之間是“亦師亦友”的關系,同時,教師對師生關系的期待還具有層級性,師生關系在不同層級之間的上升,很可能是教師的工作能力與素質產生了相應變化的結果,師生關系與教師專業成長之間的關系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話題。
參考文獻:
[1]Karl. Kosko, Patricio Herbst. A deeper look at how teachers say what they say: A quantitative modality analysis of teacher-to-teacher talk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 2012, (28):589-598.
【關鍵詞】中職生 消費理財觀 調查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B-0015-02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職生的消費觀念和狀況,本文對北海市衛生學校2000名在校生的消費情況進行調研,以期為學校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及引導提供借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理財觀念。
一、調查的目的、樣本及方式
(一)調查目的。本調查的目的是了解以下情況:一是學生的總體消費水平;二是學生的消費結構;三是學生的消費心理;四是學生的理財觀念。
(二)調查樣本。針對北海市衛生學校的學生進行調查。由于該校三年級的學生在外地實習,因此調查僅限于對在校的一、二年級學生進行;涉及護理、助產、醫學影像技術、藥劑、醫學檢驗、農村醫學等多個專業,學生年齡普遍在十六七歲,并且以女生為主,男生的比例小,女生較為典型地代表了衛校學生這一群體。
(三)調查方式。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要求被調查對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統計時對答卷進行量化。為使樣本更具代表性,本次調查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對在校的一、二年級學生發放2000份問卷,回收1920份,回收率為96%。詳見表1。
表1 有效樣本構成情況表
年級 專業
一年級(人) 二年級(人) 護理(人) 助產(人) 醫學影像技術(人) 藥劑(人) 醫學檢驗(人) 農村醫學(人)
女生 918 845 1377 201 53 49 49 34
男生 95 62 26 0 54 16 28 33
總計 1013 907 1403 201 107 65 77 67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問卷進行回收、整理,得出以下結果。詳見表2、表3、表4。
表2 消費資金來源表
資金來源 人數 比例
家庭資助 1716 89.38%
打工或勤工儉學 137 7.14%
獎助學金 41 2.13%
親友資助 26 1.35%
表3 月消費狀況表
伙食消費(元) 衣著零食消費(元) 交友娛樂消費(元) 學習消費(元) 手機消費(元) 其他(網購等不確定支出)(元) 月均消費(元)
女生 185 80 18 13 27 52 375
男生 232 50 42 10 22 70 426
一年級 188 56 27 13 18 66 368
二年級 210 82 36 11 30 50 419
表4 非理性消費狀況表
消費方式 人數 比例
花錢沒有整體計劃 1052 55%
曾購買好看卻不實用的商品 786 41%
追求名牌 489 25%
不甘人后,人有我也要有 362 19%
具體分析如下:
(一)消費資金來源和消費水平情況。據調查統計,89.38%的學生消費資金來源于家庭,7.14%的學生消費資金來源于打工或勤工儉學;3.48%的學生消費資金來源于國家獎助學金及親友資助。在所有有效問卷中,最低月消費只有100來元,最高月消費達到1000元以上,平均月消費在400元左右。
(二)消費結構總體來說較為合理。(1)飲食方面的消費占中職生消費支出的主導。(2)消費觀念呈現多元化。中職生除了飲食消費之外,還表現一些特點:女生在衣服、零食方面,男生在交友、娛樂方面。(3)網購等新型消費方式與社會接軌。(4)絕大部分學生擁有手機,手機消費在日常消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不同性別、不同年級存在消費差異。從性別上看,男生比女生消費較高除男女生在飲食方面差異上決定了消費額的差異外,還與男女生的消費習慣及消費計劃有關。除了日常必需消費之外,男生的很大一部分消費用于人際交往;女生則用于衣服等形象包裝。從年級上看,一年級的學生剛開始獨立生活,總體來說,用錢比較節約。但部分學生用錢缺乏計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提升,二年級的學生無論消費觀念及消費方式都有了一定的改變,消費費用比一年級時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不理性消費較為普遍地存在。不少學生存在沖動消費的問題。首先,存在攀比心理。有些學生總是拿自己和別人作比較, 如果發現同學購買了某種物品, 自己也想擁有,以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其次,存在虛榮心理。一些學生存在虛榮心理, 樂于購買貴重而不實用的東西,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再次,存在炫耀心理。一些學生為了突出自己的優越地位, 習慣于通過超前消費和奢侈消費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性,炫耀自己的實力。 (下轉第120頁)
(上接第15頁)
(五)理財知識匱乏,意識淡薄。理財知識的匱乏導致了理財意識的薄弱。在調查中,大部分中職生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消費習慣不太合理,但極少數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由于他們缺乏理財意識, 經常產生盲目消費和隨意消費的現象。
三、建議
(一)加強理財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理財能力。一個人的很多習慣都養成于青少年時期,在中職時期消費觀的形成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一生的消費觀念。雖然中職生對消費理財等經濟知識很感興趣,但目前中職教育中基本都沒有專門的理財教育,導致中職生普遍缺乏理財知識。對此,第一,學校應定期舉辦有關理財方面的知識講座,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增設理財課程,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理財知識和理念。第二,開展有關理財方面的主題班會,讓學生自我剖析在理財消費中的問題,改善和提高理財能力。第三,提倡學生做好日常消費賬目,讓理財觀念深入每一個學生的腦海。
(二)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消費氛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校園風氣會影響學生的精神面貌,同樣,校園的消費氛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消費習慣。對此,應擯棄不良攀比之風、追求名牌之風、請客之風,提倡健康的消費習慣。第一,學生應形成正確地花錢、算賬的觀念,做到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每一個學生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消費,不亂花錢,養成節約有度的消費習慣,在保障生活必需品支出的同時,適當進行其他消費。第二,學生應培養正確的消費心理,避免盲從,理性消費。學生應有計劃地安排開支和開支項目的比重,明白哪些東西該買、哪些不該買、哪些必須買、哪些可以不買等。第三,學生應有儲蓄存款意識,做到張弛有度,從容消費。大部分家長是按月匯款,而學生每個月的消費都會不盡相同,對此,學校應培養學生按比例將每個月的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與此同時,學生還應將國家助學金、獎學金以及逢年過節長輩或親友送的壓歲錢、零花錢存起來,自己計劃管理,統籌使用。
(三)完善勤工儉學和社會實踐活動。資金來源的不同會影響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學校應完善勤工儉學和社會實踐活動,加大引導力度,通過組織更多的學生參加勤工儉學和社會實踐活動來獲得收入,讓更多的學生體會到錢的來之不易,以此來有效培養中職生正確的消費理財觀。
總之,通過調查、分析,發現中職生的消費理財觀還不夠正確,對此,應采取積極的措施,引導中職生合理、適度地消費,樹立科學的消費方式,培養良好的理財觀念。
【參考文獻】
[1]白術瑁.中職生理財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
關鍵詞: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
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醫院感染監測規范》要求,進行醫院感染患病率調查。按照2014年省醫院感染管理協會開展全省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要求及我院2014感染管理工作計劃,為全面了解我院醫院感染現狀,為制訂監控方案提供科學依據,提高醫院感染管理水平,我們于2014年8月7日00∶00~8月7日24∶00對醫院所有住院患者進行了橫斷面調查,現將調查結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8月7日00∶00~8月7日24∶00所有的住院患者,包括當日出院、轉科、死亡患者,不包括當日新入院患者。全院符合調查條件的408例,實查408例,實查率100%,年齡出生3 h~92歲。
1.2方法 在醫院感染委員會領導下,由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調查工作,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監測人員和各科室的院感專職人員組成調查小組,按每科室配備1名調查人員,共14名調查人員,科主任、護士長、感染質控護士和臨床醫師配合,經統一培訓后,分組進行調查,調查方法采用床旁調查和查閱病歷相結合的形式。每調查組中選出1人(最好是醫院感染控制醫師或內科醫師)到患者床旁以詢問和體檢的方式進行調查,每一患者至少3 min,主要詢問畏寒、發熱、咳嗽、咽痛、咳痰、腹痛、腹瀉、尿頻、尿急、尿痛、局部紅腫、傷(切)口流膿等,原則上應直接詢問患者或家屬,特殊情況時詢問主管醫師、責任護士。統一填寫現患率個案調查表及床旁調查表,最后由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專職人員核查匯總、上報和分析。
1.3診斷標準 依據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執行。
1.4統計處理 將個案調查表各項數據用手工統計和計算機統計分析。
2結果
2.1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應查住院患者408例,實際調查408例,實查率100%。其中內科 286例 ,外科122例,調查患者年齡3 h~92歲。
2.2感染情況
2.2.1醫院感染情況
2.2.1.1醫院感染患病率及科室的分布 本次現患率調查醫院感染現患病例數3例,無手術后肺炎,醫院感染現患率為0.73%,去年醫院感染4例,醫院感染現患率0.89%,比去年下降0.16%。其中內二科(神經內科)、新生兒科、外三科(胸腦外科)各1例。
2.2.1.2醫院感染部位構成比:醫院感染部位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各1例,各占醫院感染部位構成比的33.33%。
2.2.2社區感染
2.2.2.1社區感染發病率 本次現患率調查社區感染例數125例,感染率為30.63%。
2.2.2.2社區感染部位構成比 上呼吸道感染17例,占社區感染構成比13.6%;下呼吸道感染63例,占社區感染構成比50.4%;胃腸道感染13例,占社區感染構成比10.4%;泌尿道感染4例,占社區感染構成比3.2%;腹腔內組織感染1例,占社區感染構成比0.8%;皮膚軟組織感染3例,占社區感染構成比2.4%;其他感染24例,占社區感染構成比19.2%。
2.3微生物送檢情況 醫院感染3例,患者微生物送檢3例,送檢率100%,陽性2例,陽性率66.66%。社區感染125例,患者微生物送檢54例,送檢率43.2%,陽性32例,陽性率59.25%。
2.4抗菌藥物的使用 本次現患率調查住院患者408例,使用抗菌藥物173例,使用率42.40%。
2.4.1治療用藥、預防用藥各占比例 ①治療用藥105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率60.69%。②預防用藥60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率34.68%。③治療+預防用藥8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率4.62%。
2.4.2一聯用藥、二聯用藥各占比例 ①一聯用藥164人,占抗菌藥物使用率94.79%。②二聯用藥9人,占抗菌藥物使用率5.20%。③三聯及三聯以上用藥0人。
3討論
3.1本次調查結果顯示 我院醫院感染患病率0.73%,接近我院醫院感染連續性監測,顯示我院日常監測工作到位。醫院感染患病率與去年0.89%有所下降,醫院感染呈散發性,醫院感染發生情況屬正常范圍(現患率正常值≤10%)。
3.2醫院感染危險因素 現患率調查存在醫院感染的科室胸腦外科、新生兒科、神經內科。其易感因素為:①患者因素:疾病復雜(基礎疾病復雜)、病情危重、大面積挫傷、早產兒、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低下等。②相關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個別工作人員未嚴格執行手衛生、無菌操作、消毒隔離制度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院感辦對各項易感因素加強督導管理。
關鍵詞 幼師生;數學觀;數學自我概念
中圖分類號:G6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33-0035-03
1 問題提出
數學觀是人們對于數學的本質、數學思想以及數學與周圍世界聯系的根本看法和認識。數學觀亦即“數學是什么”的回答,它是數學教育的核心一環,影響到數學的教與學[1]。近些年,國內外學者對數學觀進行了大量研究,這些研究表明,數學觀不僅影響學生的行為表現、認知過程、情感體驗,而且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態度、策略以及學業成就[2-3]。
有學者研究表明,解數學題、數學考試、教師“演示”數學的方式和數學教材內容與整體編排,都會影響學生的數學觀取向,其中解數學題是影響最大的因素[4]。也有研究發現,學生大多將數學等同于解題,通過解題求出標準答案,他們沒有體會到數學自身的樂趣[5]。
2010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目標。學前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要在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時,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突破口。幼師生是未來幼兒教師的主力軍,他們的數學觀不僅影響他們現階段的學業成就,而且會影響他們今后工作教學時的教材處理方式和教學效果。本文擬通過調查以了解他們的數學觀現狀,以期為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在某高等幼兒師范學校一至三年級每個年級中隨機選取一個男生班、一個女生班,共6個班級學生參加問卷的測試,共294人。問卷收回后,經過仔細篩選,剔除無效問卷,保留有效問卷283份。其中,男生142人,女生141人;一年級99人,二年級94人,三年級90人。
2.2 研究工具
調查問卷綜合相關研究結論,把幼師生數學觀分為數學知識觀、數學學習觀和數學自我概念三個維度。數學知識觀涉及對數學知識的確定性問題、簡單性問題、社會性問題以及數學的價值等認識;數學學習觀涉及對數學學習或問題解決過程、策略及其影響因素的認識;數學自我概念涉及對自我數學學習和解題能力的認識、對自我與數學學習及應用之間關系的認識以及對自我數學情感體驗的認識。
本文問卷根據文獻[4]、文獻[6]、文獻[7]的相關問卷改編而成,并參考部分數學教育專家、數學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初始問卷做好后,一年級進行小樣本測試,并參考部分數學教育專家、數學教師和學生的意見,針對一些結果進行跟蹤訪談,修改后確定為正式問卷。問卷采用結構式和非結構式相結合,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29道單項選擇題,采用Likert五點計分法,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點同意、同意、非常同意等5個等級,依次記1~5分,Cronbachα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第二部分為4道有關數學觀念的開放性問題,考察對學生對數學學科、數學能力和數學學習目的等方面的認識。
在調查時,以班級為單位對所有被試施測,主試按要求指導被試對基本情況調查表填寫完成后再開始施測,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測試。
2.3 數據處理
統計工具用SPSS13.0對數據進行錄入、整理和統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幼師生數學觀基本情況分析
由表1可知,男生在數學學習觀、數學自我概念總的得分均要高于女生,而且一年級男生只有數學知識觀得分低于女生,其他兩個維度得分都要都高于女生。
數學知識觀維度調查發現,超過80%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數學的實用性、嚴密性、精確性;而47%的學生認為數學只是“一堆數字和符號的運算”,“由許多需要記憶的公式、法則和一些固定的解題格式組成的”;但隨著年級的升高,這一認識逐步改善,普遍傾向于認同“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學科”,超過2/3的學生表示認同“數學是一種探索活動,處于不斷發展和變化中,并一定包含有錯誤”的觀念;隨著年級升高,越來越多的學生傾向于認為學數學對“將來進入社會工作很有益處”;而對“數學能促進人類品德的完善、人格的健全、人類思維的不斷創造”,認同度不足1/5。
數學學習觀維度調查發現,35%的學生認為學數學就是教師“給予”,學生“接受”;54%的學生比較贊同“學習數學公式是不可能不背誦的”這一觀點;有近1/3的認為“估算、測量及決定”不能算作做數學,“猜想在數學中沒有任何地位”;86%的學生認為“要在數學上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很好地掌握盡可能多的規則、術語和方法等實用知識”。
數學自我概念維度調查發現,超過3/4的學生表示對數學學習有信心,76%的學生認為“通過反復解題來記憶數學知識是學習數學的最好方法”;82%的學生認為“學習數學就是記住數學公式、定理,能根據例題解答數學題”;當問題解不出時,會“一直試下去,直到解決問題為止”的學生占47%;有28%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向自己提出”一些幫助理解主要內容的問題。
3.2 幼師生數學觀在性別與年級變量上的表現特點
表2多因子方差分析(MANOVA)結果顯示,數學知識觀、數學學習觀年級差異顯著,而在數學自我概念維度上男女生性別差異顯著。在兩變量的交互作用上只表現在數學學習觀上有顯著差異(p
進一步分析三個維度分別在年級和性別變量上的表現特點,發現:在數學知識觀維度上,各年級間差異均非常顯著,整體呈現出遞增的趨勢,多數學生隨著年級的增高,對數學的認識不再僅僅是數字和符號的運算,對學科的認識已逐步提高;在數學學習觀維度上,一年級與二年級差異顯著,一年級與三年級,二年級與三年級未見顯著差異,但在兩個變量在這個維度上的交互作用表明,二年級男女生數學學習觀差異顯著(p
3.3 幼師生數學觀與平時成績的相關性
表3表明,幼師生的數學學習觀和數學自我概念兩個維度與學生平時成績呈顯著的正相關(p
4 討論
4.1 幼師生數學觀在年級與性別上的表現特點
數學知識觀上,幼師生的認識偏向于工具主義觀點,尚未達到較高層次的認識。多數學生會把數學看成由事實、法則、技巧構成的一套工具,這與課程強調運算能力以及課程設置有著直接的聯系。比如代數課程中除了函數之外其他四部分內容(數、式、方程、數理統計)都是關于運算方面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體驗到的數學就是一堆法則與符號的集合。認同“數學從公理和原始數據出發,根據形式邏輯演繹定理”的學生比認同“數學是一個創造和再創造再發現的活動”的觀點的要多得多。盡管教學中一直強調數學與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聯系,卻把生活中廣泛應用的數學,如估算、記錄、觀察、數學決定等方面忽略了,甚至看成與數學無關。在訪談中發現不少學生覺得“現在學習的數學知識不實用,難以運用到生活中,與生活基本沒有聯系”。雖然數學課程強調聯系生活實際,教材中設計了很多應用題來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實際上這些“虛擬的”問題與現實生活還是離得很遠。
數學學習觀上,學習數學的方法主要是靠“記憶”而不是對問題的“理解”。訪談中發現不少學生提到的學好數學的方式中最多的是記公式、多問問題、勤做練習等。在日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忽視、大量的練習鞏固,讓學生覺得數學只是枯燥乏味的公式、公理、定理的堆積,學生對數學的印象成了“繁雜的計算、煩瑣的論證”。另一方面,一些學生認為“幼師并不需要學習很多的數學”,或學習數學“只是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在這樣的觀念下,學生不可避免地采用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死記硬背的策略,為解決數學問題而盲目套公式、湊答案,忽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探討,遇到開放題、非常規題即束手無策.
各年級間數學知識觀、學習觀差異均非常顯著,但整體呈現出遞增的趨勢。首先,學生通過新知識的學習了解了更多的數學知識,同時加深對數學的認識,隨著年級的升高認同數學是“一種探索活動,處于不斷發展和變化中”,并“總是伴隨著錯誤,嘗試和改進的過程”的學生越來越多。其次,從對學生的訪談了解到學校開展的興趣小組課堂,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了更多的數學史的知識,而且思維方面受到鍛煉,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此外,筆者對涉及的5位教師進行有關數學觀的訪談,結合本次調查結果發現:5位教師的知識觀也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學生的整體認識隨著教學的深入有了逐年提升。而且這幾位教師經過校本培訓,在平時課堂中都比較注重課堂知識生成,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數學自我概念上,男女生性別差異顯著,年級差異不顯著。整體來看,由于接觸到了立體幾何,女生普遍感覺比較困難,而男生反而認為比較有趣;進而在學習觀上,女生更偏向于直接接受教師的講解,缺少主動參與,學習策略更傾向于“記憶”策略。
4.2 數學觀各維度與幼師生數學平時成績的關系
表3表明,幼師生的數學學習觀和數學自我概念兩個維度與學生平時成績呈顯著的正相關(p
5 結論
1)男生在數學學習觀、數學自我概念總的得分均要高于女生,而且一年級男生只有數學知識觀得分低于女生,其他兩個維度得分都要都高于女生。數學知識觀、數學學習觀年級差異顯著,而在數學自我概念維度上男女生性別差異顯著。在兩變量的交互作用上只表現在數學學習觀上有顯著差異。
2)幼師生的數學學習觀和數學自我概念兩個維度與學生平時成績呈顯著的正相關,數學知識觀與數學自我概念顯著相關,數學學習觀與數學自我概念顯著相關。
參考文獻
[1]黃毅英,林智中.中國內地中學教師的數學觀[J].課程·教材·教法,2002(1):68-73.
[2]Schoenfeld A. Explorations of students’mathematical beliefs and behavior[J].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1989,20(4):338-355.
[3]Wong N Y, Lam C C, Wong K M P. Student’ View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Hong Kong[J].Educational Journal,2001,29(2):37-59.
[4]王艷玲.新舊課程下高中生數學觀現狀的調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34-35.
[5]楊芳.關于中學生數學觀的研究[J].長治學院學報,2005,22(2):69.
【關鍵詞】 臨床護理;師資培訓;現狀
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護理實習生來到醫院實習,他們在醫院的學習和實踐離不開帶教老師的指導。教師是教學過程兩大要素之一,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對教學質量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1]。有了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帶教隊伍,才能與學校共同完成培養護理人才的使命[2]。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帶教隊伍是保證臨床教學質量的關鍵,加強臨床帶教隊伍的管理,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3]。雖然護理人員學歷層次不斷提高[4],但是由于臨床帶教老師在學歷層次和帶教水平與快速發展的護理教育存在差距,加強對帶教老師系統的培訓是快速提高帶教老師整體水平的有效措施[5]。本文旨在發現臨床帶教中存在的問題 ,從而為提高帶教質量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上海市5所三級甲等醫院的帶教老師,共62名,年齡20~40歲,其中研究生5名(8%),本科13名(21.1%),大專39名(62.9%),中專5名(8%)。帶教時間:1~2年22名(9.7%),3~4年18名(29%),5~8年17名(27.4%),8年以上5名(8.1%)。
1.2 研究方法
1.2.1 調查內容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包括帶教老師的基本資料(學歷、年齡、帶教時間、帶教學生等)、培訓的理論形式、實踐形式和內容、培訓的滿意度等。
1.2.2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表當場發出,當場收回。問卷共發放65份,回收62份,回收有效率為95.4%。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數據庫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培訓時間、對象等情況 見表1。表1 培訓時間、對象情況
2.2 培訓理論與實踐形式情況結果 見表2、表3。表2 培訓理論形式情況 例(%)表3 培訓實踐形式情況 例(%)
2.3 培訓內容情況結果 見表4。表4 培訓內容情況 例(%)
2.4 培訓滿意度結果 見表5。表5 培訓滿意度
3 討論
3.1 培訓形式有待于改善 (1)研究結果顯示,有53.2%的比例顯示,所有帶教老師都接受相同的培訓,而不是根據不同層次開展不同的培訓形式和內容。因此,醫院可在培訓內容方面設置必修課、選修課等,帶教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而不需要上所有的課,這樣可以節約時間用于其他方面的學習。(2)研究結果顯示,培訓的理論形式以專題講座為主,專題講座是一個獲得知識的好途徑,可以通過講座的形式獲得相關方面有用的知識,補充新知識[6]。而運用遠程授課這一形式的只有8.1%,是培訓最少的一種形式,而帶教老師們認為需要增加的培訓形式的第一位便是遠程授課(54.8%),遠程教育培訓模式是應用計算機技術向培訓的帶教老師提供豐富的資源,因此增加遠程授課這一培訓形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互訪是帶教老師們認為最好的培訓形式,因此帶教老師可以通過加強各個學院之間的相互協作交流,教師互訪,畢業生交換,圖書館資料信息共享[7]以及聘請國外護理專家進行遠程授課等[8]形式來提高帶教老師的素質。各個醫院也可派出一部分的護理教師到國內走在前列的護理學院進修或作為訪問者出國進修[9]。這樣有利于各個學院之間的交流,也為帶教老師提供了對外交流的機會。(3)培訓時間形式方面,以操作示范(96.8%)為主,但同時也是需要改進的第一位(16.1%),而最好的形式是教學查房(71.0%),教學查房,根據臨床不同病例進行教學查房,是帶教老師能在臨床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護理教學和帶教能力。帶教老師還可以在培訓課余聽取各類理論課授課法,完成教學相關內容的教案書寫[10]。
3.2 培訓內容有待于增加 研究結果顯示,醫院在培訓內容方面,人文素質(24.2%)、醫療法規(27.4%)和專業英語水平(22.6%)這三方面的培訓有所欠缺,而帶教老師認為需要加強的培訓內容的前三位恰恰是專業英語水平(40.3%)、人文素質(38.7%)和醫療法規(33.9%)。由此可見,醫院在綜合素質方面的培訓還有所欠缺。當今社會,不論什么職業,人文素質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更何況是護士這一與人打交道的職業,提高醫務人員的人文素質,有助于改善醫院的醫護患關系。同時,在科研能力方面,與國外相比相差甚遠,因此可以通過確定教師的科研方向[11]來帶動和促進培訓。
3.3 健全教學管理機制 在培訓老師方面,40.4%的比例顯示是聘請外院或護理學院專家作為老師,僅有22.9%的比例是以老帶新的形式。以老帶新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形式,老專家、老前輩可以將自己的帶教經驗、帶教方式傳授給新上任的帶教老師,有助于新帶教老師更快、更好的適應帶教這一新的角色。目前,一些醫院進行了臨床教師教學資格認證的嘗試,既調動了高資歷、高學歷、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士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又強化了教學管理機制,提高了臨床護理教學質量[12]。
3.4 健全教學評價機制 采用自我評價、專家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對帶教老師培訓結果的評價,明確臨床教師的整體水平及教學能力的優劣勢,找出教師能力結構的強點和弱點,或用于選拔考評,或用于反饋提高,以促進教師的成長和組織績效的提高[13]。4 結論通過對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師資培訓現狀的研究發現,在培訓的形式及內容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為了提高護理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每個醫院應該在加強師資方面多下工夫,提高護理教育的層次,并且在今后的臨床護理改革中,不斷積極探索新的臨床教學方法,進一步推動臨床護理的教學。
參考文獻
1 Li Shuzhen.Today's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1,30(5):217-221.
2 鈴木美惠子,陳淑英.現代護理學.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2:153-237.
3 黃惠根,黃紅友.實習護生綜合技能考試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護理學雜志,2003,18(2):98.
4 楊慧茹,羅延偉,趙雅榮.臨床護理師資規范化培訓效果評價.護理研究,2006,20(20):1870-1871.
5 包家明,李麗萍.努力創建現代臨床護理帶教管理模式.中華護理雜志,2000,35(8):486-488.
6 劉燕燕,朱大喬,周秀華.臨床護理本科師資培訓模式意向調查.護理學雜志,2003,18(8):617.
7 劉揚.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及改革方向.現代護理,2002,8(3):226-227.
8 Finger SD,Pape TM.Invitational theory and perioperative nursing preceptorships.AORN Journal,2002,76(4):630-633.
9 亓秀梅,朱念瓊.護理教師能力要求及培訓模式的研究現狀.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3):36-38.
10 李春卉,王風華,馬春燕.護理師資選擇與系統化培訓.實用護理雜志,2001,17(2):7.
11 何仲,沈寧,許巖,等.護理專業的選拔與培養.中華護理雜志,2004,39(8):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