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燃氣企業信息化建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 北京 100031;2.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31)
【摘要】本文針對燃煤火電廠燃料管理信息化建設需求,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和建設實施經驗,提出了對燃煤火電廠燃料管理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的思路和實施規劃。
關鍵詞 燃料管理;信息化建設;電力企業
1 需求概述
2002年3月,國家實行電力體制改革,在電力行業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電價機制,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電力發展,構建政府監管下的政企分開、公平競爭、開放有序、健康發展的電力市場體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網廠分離、競價上網,主輔分離建立區域電力市場從而確立新的電價形成機制。
當前發電行業形成了以五大發電集團為主體的格局,發電集團以總部、分支機構、電廠三層結構運作,各集團在業務、管理上都實行了集團化的整合與變革,信息化在近幾年也呈現了集團化的建設特征,集團化運營要求加強企業內部的業務協作,由職能分割型管理向流程協同化管理轉變,即集團化運營要求整合化的IT應用的支持,因此,構建基于全集團的IT基礎構架與應用平臺,統一實施應用系統建設仍將是電力行業的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標。
中國華電集團在總結了近幾年來信息化建設管理工作的經驗基礎上,對以前頒發的信息化建設管理制度進行了修改完善,重新明確了華電集團公司信息化建設應遵照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聯合建設、分級管理、分步實施的建設方針,以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為核心,以安全生產實時監管系統為主線,圍繞財務、項目管理、人力資源、燃料、物料、設備管理等核心應用系統,建設決策支持系統平臺,以提升安全、效益、發展三大業績為目標提高信息化建設、管理和運維水平,并實現了財務與燃料業務數據一體化的集成。
這種高度的集團化信息管理,勢必要對來自電廠的燃煤采購、驗收、檢驗、倉儲等一系列的有關數據提出精確化、自動化、科學化的要求。
由于受幾十年來計劃經濟的影響,目前很多電廠燃煤管理的各個環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人為的因素,同時也存在著經營手段的落后,管理形式上的不適應,從而導致生產成本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鹆Πl電廠中燃料成本占發電成本的70%左右,因此控制燃料成本是電廠降低成本的關鍵,加強燃料管理無疑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抵御市場風險的有效方式,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燃料質量,降低燃料成本的重要環節。
2 系統總體設計
2.1 系統設計原則
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從電廠自身燃料管理的實際需求、以集團財務與燃料業務數據一體化的需求、以集團數據大集中統一管理的需求為依據,進行總體規劃,本著“可靠、實用、先進、規范、經濟”的總體設計原則,確保系統高度集成、總體優化、安全可靠;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根據實用性與先進性相結合的原則,推進整個集團燃料管理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將遵循如下的原則:
①可靠性原則:采用成熟的技術是保證系統穩定的關鍵,在電廠燃料管理信息系統設計和設備選型時,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穩定性,系統可靠,功能完善,并使系統與電廠原有的MIS系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局部問題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進行。
②實用性原則:以需求為開發依據,務求實用,注重實效,突出重點,以集團、電廠的需求為開放著力點,突出電廠燃料管理的特點,系統的實用性還體現在友好的易用性方面,即遵循目前集團對電廠燃料管理工作的要求開發,符合日常工作習慣,基于圖形界面,可視性強,提示方便,操作簡單,容錯能力強,熟悉自己崗位業務的人員稍加培訓即可上機操作。
③先進性原則:采用先進的系統架構體系,硬件配置要先進,技術上要兼顧先進性與成熟性,確??煽啃?。系統要盡可能采用國際主流產品,尤其是成熟的國產化產品,以確保系統集成的可行性、良好的互操作性和系統的可擴充性。系統的設備選型和設計容量要完全滿足今后燃料管理的發展對系統擴展的需要,并做好系統的安全性措施。
④規范性原則:系統采用集團統一的編碼標準,嚴格遵從集團公司制定的IT規劃,包括IT策略、應用構架、指導原則與標準/方法等。對來自各業務部門的數據要統一規劃,防止重復性采集數據,保證數據的唯一性和權威性。
2.2 網絡體系結構
燃料管理的各生產崗位的分布特點是節點分布廣、距離遠、數據教練頻繁的特點,而且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崗位設置都是設計網絡體系結構必須充分考慮的因素。在網絡規劃時,要構筑一個結構合理、性能良好、安全可靠的網絡通信平臺,選用國際上主流的應用情況可靠的、經濟并可擴展的網絡產品,建立起信息的“高速公路”,以確保網絡傳輸的通暢。網絡要覆蓋燃料管理辦公樓、軌道衡、汽車衡、采樣班、化驗班等地點,并與電廠主干交換機互聯,外部全部采用光纖。
2.3 應用系統總體功能
軌道衡的數據采集一般由設備廠商提供傳感器數據采集通道進行重車過衡檢斤,動態軌道衡采集的入廠煤的數據有火車中路、運行車速、入廠車數三組數據。值班員要核對鐵路到站運單中的車號與實際入廠煤重車的車號是否相符,然后把運單中的發站、礦別、車號、煤種、標重、空車自重等信息錄入管理信息系統,系統自動生成按礦別和煤種為關鍵字的密碼,并對采集的重車數據進行加密。
汽車衡采用打卡式檢斤系統,運煤司機人手一卡,重車入廠和空車出廠必須打卡,系統自動形成該卡對應的礦別、發站、毛重、自重、凈重等信息系統自動對數據進行加密。
采樣班、煤質檢查組按照軌道衡傳遞的密碼、煤種和車號的對應表,進行采樣、制樣,并對樣品標注密碼。
化驗班收到樣品后,按密碼進行化驗,所有化驗結果自動傳輸到燃料管理信息系統的服務器中。
采樣班、煤質檢查組、化驗班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只能知曉密碼、車號、煤種信息,而無法得到系統里的礦別、發站等關鍵信息與密碼的對應關系。
所有的基礎數據都自動傳輸到燃料管理信息系統的服務器中,統計人員很方便地就可以查詢到軌道衡、汽車衡、采樣、化驗的信息,并按照密碼對照表進行解密,形成當日的入廠煤分礦、分煤種的統計臺帳,數據庫對這些數據予以鎖定。
入爐煤、煤場的管理也都是由管理信息系統的不同模塊實現。
統計人員核對入廠煤的臺帳信息、入爐煤的臺帳信息、月末盤點信息等,確定無誤,由系統生成上報數據,自動傳輸到集團總部,完成統一的結算和資金匯劃工作,實現統計數據的及時、準確上報、做好財務與燃料業務數據一體化的數據報送工作。
所有相關的崗位,不同管理權限的人員都由系統管理員設置其不同的訪問權限和操作權限,由燃料管理主管審核同意后執行。所有采集的一次數據,都進行了加密處理。
2.4 關鍵技術
在燃料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規劃、實施中,針對電廠的燃料管理過程,信息量大、分布廣泛、與集團數據接口復雜等特點,完全靠手工的方式進行管理、控制和實施是無法想象的,因此,研究燃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關鍵技術、開發符合技術發展潮流、適用于華電集團燃料管理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統具有非?,F實的意義。
3 系統效果
在燃料管理系統中,全體員工的到崗時間、工作廉潔點記錄以及責任狀簽訂狀況一一記錄在信息庫里,并利用圖像信息每天全程監控操作人員的工作質量。操作現場有監視器、采制樣有簽名責任人、化驗結果形成曲線分布圖,通過細化記錄分析和布控點,出現波動時及時找出原因,追查責任人。
燃料管理信息系統生成的煤質數據不受人為控制,實現了數據的工序化、環節化、共享化,使計算誤差控制在小數點后6位以上。并且不同權限的管理人員均可隨時查閱不同礦別的煤質信息,也可以運算一段時間內各礦的煤質情況,為煤炭的決策、采購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關鍵詞: 天然氣 綜合管理信息系統
隨著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相關應用技術在各行業中的廣泛應用,信息化、數字化的概念也不斷深入到燃氣行業的技術應用中。它不但體現在具體的業務應用、過程控制領域,同時也體現在一個企業的管理領域、決策領域。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以信息化的技術來促進生產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生產管理手段的變革,從而推進企業運作模式的變化,能夠更好地對人力、設備、材料以及各項資源進行計劃和控制,優化生產管理、提供決策調度等。
1 系統建設原則
天然氣信息化建設應遵守節約資源原則,充分與現有資源共享;全盤考慮,分步實施,先易后難原則;統一標準、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系統開放原則;技術先進、可靠、實用原則;“以人為本“的服務體系;信息安全原則。
2 系統建設目標
1、建立統一的企業信息平臺。企業信息平臺建成一個Intranet訪問平臺,即企業信息門戶。完全基于三層結構Web 應用技術,使企業內部上至高層領導,下至普通員工都可以通過各自的權限在瀏覽器上共享、分析、處理和應用企業內部的各種信息,實現生產自動化、運營智能化、管理決策科學化、信息資源化和運作網絡化。
2、建成核心數據交換中心。通過對各個業務環節信息數據的實時全面采集和發送,實現企業運營信息的集中存儲,形成一個信息共享體。以完善的信息流和信息共享機制帶動整個業務流程運作的順暢,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決策管理系統對各個業務環節的監控和指揮,并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和數據挖掘,實現宏觀決策和計劃指導,同時建立信息中心實施對數據交換中心及整個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維護、升級等相關職能,并進一步健全信息管理機制,形成法規、標準規范和安全體系框架。
3、通過企業信息系統與產業鏈上其它信息系統的互連和信息共享,實現企業經營的社會化和系統增值,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向飛躍。
3.1 系統組成及體系構建
3.1.1系統組成
按業務內容、業務性質和服務對象的不同,城市天然氣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分下面幾個部分:GIS系統(燃氣管網運行管理、維護等);SCADA系統(包括燃氣生產管理、質量管理及供氣調度等);GPS系統(包括應急搶險指揮調配和巡線監管等);ERP系統 (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料供應管理、工程管理、檔案管理、設備管理、經營計劃等);營業收費管理信息系統(包括抄表、收費、與銀行間代收燃氣費數據處理);客戶服務中心系統(包括業務咨詢、信息查詢、業務申報受理、業務投訴受理、用戶服務熱線等);企業門戶網站(展現公司形象、提供用氣常識、安全知識等)。以下為個系統的關系圖:
業務應用系統和輔助支持與決策系統統一運行在公共信息平臺上;業務應用系統與輔助支持與決策系統數據通過中心數據庫平臺實現雙向互通;業務應用系統中只有客戶服務中心系統和營業收費管理系統直接面對用戶,GIS、SCADA和GPS系統是公司內部生產運行系統,主管部門和外部相關機構只與業務發展管理系統聯系。 3.1.2系統體系構建
城市天然氣信息系統體系結構應以數據庫為核心,在企業內部網上(Intranet)將資金流、物質流、信息流統一共享;在企業外部網上(Internet)與政府、銀行、用戶相關聯,適應社會信息化要求。其系統體系結構見下圖 :
4.1 子系統
4.1.1 GIS系統
1、燃氣管網GIS系統特點
針對城市燃氣管網“安全第一”等具體特點,建立以GIS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的城市燃氣輸配管網GIS系統,代替傳統的燃氣管網資料管理方法,能在最大程度上滿足燃氣管網的資料維護、信息查詢、報警搶險等日常事務。且對于提高燃氣行業服務質量、管理水平,加強燃氣生產調度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保障安全供氣,提供高效率的支持。
城市燃氣管網自身的特點和管理上的要求決定了城市燃氣管網GIS系統應具有以下特點:1)燃氣管網信息具有時間特征,因而系統是一具有時間和三維空間數據的四維信息系統;2)燃氣管網在空間分布上具有不均勻性,因而數據信息量具有隨著發展而急劇增長的特征,系統需要具有處理急劇增長的數據信息量的能力;3)燃氣管網數據必須完整、準確,具有現勢性,要求信息系統是一個動態可維護的信息管理系統;4)系統能夠提供設施管理與自動制圖的技術和數據支持,滿足日常業務的需要;5)系統的數據應能夠與燃氣集團共享,具有網絡多用戶的并發處理能力。
我國糧食物流體系物流中心節點布局的探討
(一)糧食物流中心選址影響因素1.宏觀政治、經濟因素。包括稅收政策、關稅、匯率等。2.自然環境因素。包括氣象條件、地質地形條件、水文條件。3.經營環境因素。經營環境,如主要物流中心所在地區的優惠物流產業政策、勞動力條件;商品特性,如糧食加工型物流中心的選址應與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工業布局緊密結合進行考慮;服務水平,在糧食物流中心選址時,應保證客戶在任何時候向物流中心提出物流需求,都能獲得快速滿意的服務。4.基礎設施狀況。交通條件,最好靠近交通樞紐進行布局,如臨港口、交通主樞紐、鐵路編組站或機場,有兩種以上運輸方式相聯接;公共設施狀況,糧食物流中心的所在地,要求城市的道路、通訊等公共設施齊備,有充足的供電、水、熱、燃氣的能力,且物流中心周圍最好有污水、固體廢物處理能力。5.其他因素。國土資源利用情況,物流中心的規劃應貫徹節約用地、充分利用國土資源的原則。糧食物流中心一般占地面積較大,周圍還需要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為此地價的高低對布局規劃有重要影響;環境保護要求,物流中心的選址需要考慮保護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因素,盡可能降低對城市生活的干擾;周邊狀況,由于糧食物流中心是火災重點防護單位,不宜設在易散發火種的工業設施(如木材加工、冶金企業)附近,也不宜選擇居民住宅區附近。(二)在糧食物流通道中設立物流節點按照我國《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綱要(2006~2016)》的要求,在主要糧食集散地和交通樞紐,建成一批適應散裝散卸的全國主要糧食物流節點,實現鐵路、水路和公路的有效銜接、跨省和省內長短途運輸方式合理轉換,提高糧食快速中轉能力。散糧物流節點按城市劃分為內陸城市散糧物流節點和沿海港口城市散糧物流節點。內陸城市物流節點標準,是年跨省糧食中轉量200萬噸以上(包括中轉庫、儲備庫、內河港口庫和糧食碼頭、加工配送中心、批發市場等設施的跨省糧食中轉量);沿海城市散糧物流節點標準,是該城市港口中轉庫及碼頭年中轉量在200萬噸以上。(三)重心法在糧食物流節點選址中的應用1.重心法。重心法是一種靜態的選址方法,它是單個設施選址問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給定了各個物流節點的坐標、各節點的運輸量以及運輸費率后,計算出最小運輸總成本的選址方法。模型為:總運費=擬建物流中心與節點之間的距離×運輸量×運輸費率式中Z為運輸總成本,為節點i的物流量,為擬建物流中心到節點i的運輸費率,(,)為節點i的坐標,(,)為擬建物流節點的坐標,擬建物流中心到節點i的距離記為=重心法的優點是數據容易搜集整理、模型易于建立、求解的迭代計算容易理解。假設條件是物流節點之間的距離都為直線距離、運輸費率相對穩定,所以在單一物流中心選址時經常采用此方法。2.重心法在糧食物流節點選址中的應用。以黑龍江省綏化市為例:(1)運用迭代法求解,取得綏化地區各市縣坐標值及物流量計算表,如表1.通過用迭代法求解(限于篇幅,過程略)選址地點為北林區。(2)由于迭代法計算過程較為復雜,可運用Excel求解重心規劃模型。第1步,根據已知資料建立Excel工作簿。其中2015年預計商品量根據地方“十二五”經濟發展規劃資料獲??;第2步,令擬建物流中心坐標為(1,1),設置最短路徑模型,在DI列輸入公式模型=SQRT((B5-$D$5)^2+(C5-$E$5)^2);第3步,計算運輸費用,輸入=F5*G5*I5;第4步,點擊“工具欄”規劃求解,如沒有可先“加載宏”;第5步,在“最低費用處”設置規劃求解參數,輸入規劃求解參數:“目標單元格”與鼠標處同,可變單元格輸入“$D$5:$E$5”,然后單擊“求解”;第6步,保存規劃求解結果,計算得出擬建物流中心的實際坐標值(7.153,13.5947);第7步,確定擬建物流中心地點。表2Excel規劃求解結果在最低費用2622萬元時的坐標為x0=7.15y0=13.59,該坐標點在實際工作中,與北林區位置及望奎縣位置很接近,結合本文所述物流中心選址應考慮的因素,擬建物流中心地址以北林區為最佳。
糧食物流系統的中樞:糧食信息平臺
(一)政府搭臺,供需雙方共享隨著我國大力推行電子政務工程,各級糧食管理機構和相關部門信息技術得到了一定發展,如黑龍江糧食交易市場網、龍糧網等。圖1黑龍江糧食交易市場首頁糧食物流信息平臺將信息服務商、糧食物流企業和政府部門聯結起來,達到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糧食物流信息的有效傳遞,需要建立糧食物流信息系統和供需雙方相連的信息平臺。通過糧食信息平臺,實現對糧源收購、物流加工、庫存和運輸優化等物流環節的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對關鍵業務信息如計劃信息、庫存信息、運輸信息、訂單與銷售信息、業務結算信息、市場情報、資金收支等,進行集成管理和科學調度,形成糧食物流的全程規范化管理。如“黑龍江糧食交易市場”就是政府出資建立的網絡交易及信息平臺(如圖1)。網站上設置了“網上金秋欄目”,成為不落幕的糧食金秋交易會。(二)信息管理管理信息應該和企業內部信息系統以及其他信息系統進行有效對接,實現數據的自動采集和交換,達到信息共享。例如糧食物流信息系統還需要財政、交通、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通信等部門的積極配合,才能形成一個反饋靈敏,體系完整,運行高效的物流信息網絡,實現糧食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無縫連接。目前,糧食物流信息系統建設仍然處于低級階段,政府應該采取切實措施,一方面加強對糧食物流信息化建設的示范和引導,在糧食物流信息的標準化方面,應給予科技經費支持,重點支持大型公益性(EDI)數據庫和電子信息網絡。另一方面引導糧食企業充分利用信息平臺,參與電子商務活動,開展網上期貨交易,從而降低實物交易的成本和風險。(三)企業信息化建設糧食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是建立糧食物流信息平臺的前提。企業信息化建設可以從硬件基礎設施和軟件技術兩個方面進行加強。糧食物流企業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倉儲設施、檢測、化驗設備、中轉運輸工具、糧食加工設備、糧食產品配送設備、計量設備、糧情監測、谷物冷卻、環流熏蒸、機械通風設備和計算機網絡設備。應該建設糧食物流的“四散”配套設施,增加糧食自動接卸、計重設備和專用運輸工具,適度提高集裝箱運糧的比重。糧食加工環節應重組資產,淘汰落后的、高能耗的生產設備,研制和引進先進的設備,為糧食深加工、精加工和綜合利用創造條件。軟件技術包括糧食倉儲設備的自動化技術、運輸定位GPS,運輸路線優化技術、糧食深加工無污染技術、射頻標簽、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糧食預測技術等。糧食企業可以采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MIS)和糧食信息平臺建立連接,及時采集信息并反饋到信息平臺中,通過計算機聯網使各級部門及時掌握糧食相關信息,從而對糧源收購、組配加工、庫存和運輸優化等各環節達到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使糧食物流各環節的工作效益達到最優化。在糧食企業信息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構建由糧食物流公共管理信息和糧食物流企業信息兩個層次組成的具備糧食物流信息處理、數據交換、電子商務等多功能的信息網絡平臺,推進各區域糧食物流信息平臺間的互聯互通和有效銜接,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共用,使糧食物流信息網絡平臺成為我國糧食物流的神經中樞。總之,現代糧食物流網絡,是由完善配套的糧食物流基礎設施、高效合理的運作方式、科學規范的管理方法和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所組成。將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管理手段應用到糧食物流各環節,優化糧食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共同構成一個協調高效低耗的糧食物流網絡體系。
紹興的特色產業集聚區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壯大,已成為紹興的特色經濟和獨特的紹興現象。目前,全市有紡織、印染、襪業、襯衫、珍珠、五金、傘業、化工、機電、領帶、絹絲服裝、廚具、醫藥、膠丸、軸承、家私等36個較大的特色產業區塊。有相當一部分特色產業區塊的主導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有比較高的份額,形成了明顯的區域產業優勢,如:嵊州市的領帶,年產量3億條,占全國領帶總產量的80%以上,占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嵊州市甘霖的揚聲器配件,國內市場覆蓋面達到80%;還有嵊州市三界的油煙機、燃氣灶、消毒柜、電飯煲等系列廚房用具,產量占全國市場的20%以上;新昌縣儒岙的空心膠囊,占全國總產量的五分之三;上虞市崧廈的傘件和湯浦的銅管,產量均占國內市場的30%以上;諸暨市山下湖的珍珠,年產量占全國淡水珍珠總產量的60%以上;諸暨市店口的柴油機電控油裝置,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26%;諸暨市大唐的襪業,這些特色產業集聚區塊,對全市經濟產生了巨大的集聚和輻射作用,正在成為紹興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的主陣地和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主體力量。
二、培育提升特色產業集聚區塊的方針目標
對于近10年來,已形成的36個特色產業區塊,紹興市力爭經過5―10年的培育提升,使傳統特色產業擁有國際一流的先進技術、裝備和產品,集聚度、生產規模、先進設備數量在國際同類地區中占有相對優勢,整體生產能力、出口能力,新產品開發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經營管理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國內一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三、培育提升特色產業集聚區塊的對策措施
1、整合各類工業園區。按照產業鏈協作配套的原則,著力整合各類園區資源,提高園區土地的投資密度和集約化程度,對產業集聚度高的園區,要加以重點扶持,鼓勵制造業龍頭企業向開發區集聚。
2、積極培育大型企業。采取企業和政府雙向選擇的方式,在全市確定60家左右基礎扎實、成長性好的企業予以重點培育。對列為培育對象的大企業、大集團,在政策上給予重點支持。
3、加快提升優勢產品。確定一批優勢特色產品,重點加以扶持,加速形成一批技術含量和市場占有率高的優勢產品群體。凡新評為“浙江名牌”產品、“中國名牌”產品或“浙江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的,政府給予經濟獎勵。
4、繼續堅持有效投入。每年集中力量抓好一批產業帶動力強、項目質量高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對重點專項項目,除在實施過程中可享受現行優惠政策外,項目建成投產后,對項目業主予以專項獎勵。
5、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鼓勵企業設立各類國家級、省級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研發中心,以及面向行業和區域的共性技術中心。近年內,著重抓一批產品和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轉化率(應用率)在50%以上、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開發水平居全國同行前列的示范性企業技術中心。2004年選擇11家重點企業先行試點。
6、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運用財政支持杠桿,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企業加快推進產品信息化、制造過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實施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示范工程,首先抓好入選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重點培育的62家企業的ERP建設,2004年在全市選擇14家先行試點,以后每年抓一批試點。市財政對較為成熟的企業管理信息化示范項目,給予資金扶助。
7、鼓勵企業主動走出去。鼓勵企業積極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利用上海的信息、金融、市場、物流、科技、人才等資源,提升發展層次,增強競爭力;鼓勵企業積極到海外設立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營銷中心。支持企業建立國際市場營銷網絡,推動大宗產品進入國際營銷主網絡。
8、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加快能源、交通、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制造業發展的承載能力;加快現代物流業建設,進一步提升各類專業市場的功能;努力改善生態環境,為特色產業集聚區塊的發展提供保障。
9、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充分運用人才柔性流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引進人才的政策,采用靈活方式,努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對企業引進高級人才,在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優惠;運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資源,加強各類培訓,全面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及員工素質。
10、用足用好政府現有政策。統籌市政府已經建立的“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專項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科技三項經費”等,用于培育提升特色產業集聚區塊。
11、制定培育提升規劃方案。各縣(市、區)根據全市培育提升特色產業集聚區塊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對本地區培育提升特色產業集聚區塊進行科學規劃和論證,制定并實施切實可行的方案計劃。
基于PCI總線的DSP視頻采集驅動設計李晨陽 續志軍 (3)
DF-RED:一種基于動態公平性的RED算法佘冠瑋 邢衛 魯東明 (7)
信息與管理
產品成熟度管理策略在協同設計中的研究與應用朱傳敏 陳明 周潤青 姚遠 (14)
基于元數據的船舶物流價值鏈信息共享機制研究王志英 任南 葛世倫 (18)
面向軍工產品的數字質量身份證構建方法研究王美清 鄭岳山 (21)
控制技術
自適應控制在行車超載控制器中的應用黃沿波 戴志超 柳紅衛 (25)
基于蔗糖結晶過程的圖像采集與控制研究潘澤鍇 朱名日 張振升 (29)
檢測與監控
紫外熒光法測量二氧化硫的溫度響應特性分析張凱 李曉葦 李紅蓮 (33)
小波與神經網絡結合用于電機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曾秀麗 玄兆燕 于子旺 (36)
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研究邊晶 (39)
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車輛實時油耗檢測研究羅海波 (42)
基于傳感器網絡的動態車重測量系統設計梁強 歐全梅 韋彬貴 (46)
傳統火花塞電極間隙在線測量方法的優化王偉 (50)
基于匝間耐壓測試的繞組品質評價與故障診斷何寶祥 朱正偉 (52)
分析與探討
Mw級風力發電機輪轂有限元分析鄭甲紅 杜翠 (55)
永磁磁軌制動應用及聯合控制策略研究姚明 何仁 (57)
基于混合Q學習的多Agent系統陳玉明 張廣明 趙英凱 (61)
量子粒子群算法在面向再制造的flow-shop問題中的應用胡金濤 葉春明 葉林 (64)
敏感器主鏡支撐結構的設計與分析張銀剛 郭旭紅 寇生 (68)
倒立擺的自調整模糊控制器設計及穩定性分析楊桂華 陳靜 (72)
基于神經網絡的KR脫硫控制工藝模型的研究但斌斌 馬乾 李具中 王雪冬 鄧品團 (75)
云計算及其應用探討張佩英 (78)
再制造中質量信息割裂的博弈分析吳軻 梁工謙 (81)
基于神經網絡PID的變速變槳距控制設計陳光宇 (85)
基于視覺感受的曲面建模優化研究肖文 陳定方 (88)
設計與應用
數控電火花機床IETM設計方法研究姜巍巍 尚研 王春艷 (91)
基于CAD/CAM的電話筒模具設計與制造石從繼 黃海 (95)
基于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的堿回收爐送風系統設計焦聯國 李明輝 (98)
基于單神經元PID控制器的PLC直流電機控制系統吳凌云 陳春霞 (101)
PLC在一維力解耦砂帶磨削機床中的應用李成群 付永領 贠超 張習加 孫云權 (103)
S7300PLC在水泥粉磨站控制系統中的應用滕飛 李紅星 王繼文 (106)
基于FEA的齒輪瞬態響應分析葛云 楊月娥 (110)
基于磁場分析的電控柴油機噴油器電磁閥結構參數設計劉存香 (113)
基于PIC18F452列車內端自動門系統的設計何毅 陳維忠 許中榮 (116)
圓周等分算法在適合紋樣花卉圖案設計的應用朱明秀 (119)
交流變頻調速技術在船舶電力推進系統中的應用季明麗 (123)
空箱堆高機電控系統PLC改造設計與實現陳曉琴 卜素新 (126)
DSP技術在艦炮伺服系統中的應用朱偉 (129)
電能質量干擾問題銀行信息系統的分析劉亮 單海云 (131)
一種折衷的分層空時編碼方案王雪萍 羅文 張永照 (134)
計算機考試數據分析中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吳英 劉俊熙 (136)
基于阻抗控制的機器人力控制算法性能分析王芳 楊振 (140)
綜合
院系管理機制指標體系的績效評價應用研究張利敏 (143)
一種有效的SVM參數優化選擇方法趙璐華 彭濤 (146)
網絡信息安全保障的應用探索宋月紅 (150)
數據挖掘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李瑞林 (153)
一種基于移動水印技術的數字版權檢測系統李勝 許洋 周明 (155)
開關電源的基本原理及發展趨勢探析侯清江 張黎強 許棟剛 (160)
Web數據挖掘研究與探討劉樹超 李永臣 武洪萍 (163)
淺談電纜線路的故障原因與提高電纜運行可靠性的途徑陳寶怡 (167)
閥島技術在生產線自動供料系統中的應用呂世霞 王京 (170)
數控車床槽加工的教學淺探葛衛國 (173)
新型雙循環雙堿法小型工業鍋爐濕法脫硫裝置研究嚴方 張海燕 黎賓 (176)
基于.Net的XML技術WEB考試系統開發與研究趙芳云 (179)
基于SIP協議技術的下一代網絡的安全性研究暴占彪 (182)
基于WinCC Web Navigator的生產數據系統曹路圓 吳迪 劉征宇 (185)
一種LVS負載均衡調度算法WLC的改進劉玉艷 沈明玉 (187)
基于PowerBuilder客戶端程序開發的報表應用框架設計與應用董琴 (192)
基于LabVIEW的發動機振動信號采集系統何蕓 (196)
局域網通信安全的評估與技術依托李清霞 (199)
基于時間約束的角色訪問控制研究賀貝 (202)
基于網絡的虛擬技術在現代制造業中的應用研究王劍鋒 蔡黔鷹 韓贏 (205)
基于UG的以設計為中心的虛擬裝配技術及應用楊家鵬 (208)
基于ROS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器網絡安全策略研究石曉東 (212)
基于鏈接聚類算法分析Blog網頁劉葵 (215)
ERP物料清單(BOM)優化研究鄺世界 劉興旺 寧湘華 (217)
基于UML的面向服務的紡織制造執行系統建模鄭永前 陳潔 (1)
Stewart平臺魯棒有限時間穩定控制方法研究趙東亞 鄒濤 王治平 (4)
控制技術
起爆藥連續化合生產線控制系統研究郭衛 陳小松 (7)
圓柱曲面螺旋槽數控加工技術藺小軍 單晨偉 史耀耀 (10)
未知環境下基于模糊神經網絡的機器人力控制研究李二超 李戰明 李煒 (13)
基于MMA7455的機器人姿態控制系統的研究谷云高 石彥君 周曉靜 石成華 (15)
信息與管理
聚類算法在客戶細分中的應用研究鄭華 (18)
基于管理體系的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和運行李平 (22)
基于TRIZ理論的產品結構創新設計冷崇杰 項輝宇 閆曉玲 (27)
通訊與網絡
大型企業信息化網絡設計方案研究趙炯 林旺城 洪翔 楊根興 (31)
面向移動環境的網絡化制造集成平臺及其安全機制的研究沈春燕 顧寄南 牛軍燕 呂紀威 (35)
汽車自動變速箱的ATF磨擦性研究張朝許 劉炳良 (37)
一種優化的RSA數字圖象加密算法與安全性分析鄧從政 羅永超 (40)
基于ZigBee的無線人機界面設計石建國 鄧春健 (44)
三角網格曲面上的勾畫曲線及其編輯劉斌 林俊義 江開勇 (47)
汽車引擎蓋板沖壓成形CAD技術研究陳文勇 楊達飛 (50)
基于網格的模擬淬火遺傳算法及其在305軸承生產中的調度蔣喆 明立軍 (53)
檢測與監控
軸溫報警器檢測平臺的設計與實現張玉欣 賈君賢 葛文奇 (56)
發動機控制單元測試系統的設計實現陳實 (58)
基于FPGA的多路視頻合成系統的設計陳文輝 覃永新 黃慶南 (62)
重型平板運輸車微控系統故障診斷技術研究羅達釗 鄭紹春 (66)
基于徑向基函數神經網絡的電機軸承智能故障診斷孫偉 柴世文 楊河峙 (70)
基于LabVIEW的雞蛋破損自動檢測系統設計岑毅南 王書強 路巍 (73)
氣體軸承試驗平臺測試系統何鵬 莊明 王學敏 (75)
基于MALTLAB的等速萬向節幾何精度的分析陸勤 王建平 (78)
基于GSM和MODEM的遠程門禁監測分析系統的設計趙小強 (79)
基于三角網格法的測頭半徑補償方法的研究王淑玉 徐錚 邵華 (81)
智能型電磁無損檢測儀的研制胡方強 (85)
基于齒輪的質量自動檢測系統控制技術研究吳濤 (88)
基于粒子群優化徑向基神經網絡在模擬電路故障診斷中的應用操建華 (92)
分析與探討
在役壓力管道的風險分析陳金梅 金譽輝 楊海堂 (95)
基于小波去噪的微弱信號提取劉正平 馮召勇 楊衛平 (98)
基于改進FCM模糊神經網絡的水處理過程建模王莉 張廣明 周獻中 (102)
基于傳遞矩陣的內燃機電站排氣消聲器優化設計吳曉紅 林曉軍 (106)
基于AMESIM的DCT動力換擋品質仿真王黎明 張君 李志立 屠海峰 (109)
銅排加工機剪切工站的改進設計馮淑敏 談理 (112)
變頻器與PLC配合使用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潘鳴 (116)
計算機軟維護研究趙榮 (118)
基于ANSYS的筒體接管疲勞分析謝業東 農琪 (120)
CKS6132數控車床的改型設計石曉波 (122)
設計與應用
基于參數化技術的裝配件變型設計方法鄧小林 韋衡冰 (125)
高壓帶電作業機器人專用遙控電動扳手的研制趙玉良 戚暉 陳凡明 李健 (130)
膠囊內鏡微型低功耗無線視頻發射電路的設計研究胡廣華 劉建青 黃平 (133)
基于觸摸屏和PLC的燃氣熱風爐控制系統任阿丹 姜明 劉曙濱 (137)
基于GPRS的水表遠程集中抄表系統的設計陳白寧 趙明 任亞軍 (141)
PCB設計的干擾與抑制研究陳學平 (144)
智能型嵌入式節水系統的設計與應用王晴 王建華 (148)
逆螺旋裝置的運動仿真分析張進春 龔憲生 岳秋琴 謝光輝 (152)
EIRICH混捏機攪刀失效分析及改進研究王小平 (155)
基于視覺定位的機器人焊接系統王京 王紀東 李金義 齊立哲 (159)
基于PLC的全閉環水平回轉自動焊接系統的設計杜芳芳 (163)
PLC在數控機床故障診斷中的應用韓全立 劉嬡嬡 (165)
基于組態王的MPS組態監控系統的設計張俊勇 (167)
使用ArcGIS REST構建高性能WebGIS服務周兆濱 王琴 顧亮 張永軍 (172)
一種用于D/A轉換器的帶隙基準電壓源設計王金斗 (174)
基于Smith預估器的大時滯系統控制方法研究與仿真東方 (177)
脈沖電流測量線圈的參數變化對頻帶影響的研究李殷 (180)
網絡化制造系統安全體系結構的研究任競穎 李杰 (185)
球面與柱面結合的旋轉銼數控加工方法研究唐義鋒 陳新華 周忠旺 趙俊生 馮輝 羅斌 (188)
綜合
機器人自動化及生產線關鍵標準研究楊書評 宮迎輝 王海丹 王思斯 (191)
MIS中數據庫關鍵技術及構架設計宋義秋 唐玉琦 (194)
基于網絡均衡的AODV協議改進張世顯 梁俊 (198)
繼電保護系統在不同技術領域的適用度研究鄧立群 (201)
oracle數據庫應用系統的性能優化魏亞楠 宋義秋 (204)
吸收式熱泵精餾過程的機理模型和編程設計王宏 蔣綠林 黃曉蕾 姜黎 (207)
基于四叉樹的視點相關LOD地形仿真算法研究雷軍環 曾凡喜 吳名星 (211)
軟件在網站的設計和維護方面的作用徐烈英 (215)
STM系統結構設計與掃描接口智能化的研究楊一平 張平 張建明 (219)
高校紅色網站的建設與發展對策研究陳宇瀚 (223)
高校圖書館數字化資源整合建設研究付金華 (226)
呼叫中心ACD話務分配優化模型探討史寶虹 (229)
汽車儀表盤注塑模優化設計周玉蓉 韋光珍 (232)
基于FPGA的語音MFCC參數提取張文希 胡志剛 (235)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趨勢探析張瑞 (237)
數字信道化高效結構的FPGA實現馬元良 (241)
計算智能原理對創新模式的探索王海鷹 李祖樞 (244)
淺談數字式綜合型負荷監視控制保護裝置的應用王智勇 劉振興 (247)
新型自動環繞式熱壓封接設備侯邑平 楊麗姍 劉建生 朱富良 (249)
淺談檔案的信息化管理付占紅 (251)
基于QFD的知識質量控制研究劉敏娜 秦現生 馬飛 同淑榮 (1)
鈦合金車削加工表面粗糙度試驗研究李登萬 陳洪濤 許明恒 韓俊峰 鐘成明 (6)
控制技術
感應電動機模糊直接轉矩控制系統的研究李斌 郭鳳儀 賈巍 趙奇 (8)
基于單片機的橫切紙機控制系統改造胡明華 雷剛 (13)
面向嵌入式系統的組件復用框架研究楊新 (16)
基于積分分離式PID控制的柴油發電機組調速器優化設計向守兵 張文貴 (20)
信息與管理
面向減速機產品BOM多視圖關系的研究馬躍 仇志華 馬長志 (23)
STEP—NC數控加工程序信息提取系統模型魏星 羅永勝 (27)
產品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總體設計賈曉燕 楊曉英 (31)
支持工藝設計的制造信息及其表示王焱坤 同淑榮 馬飛 侯世旺 (34)
數據挖掘技術在網絡化制造CRM中的應用研究周玲元 馮良清 張群東 (38)
集團化企業內部物流信息集成的研究王懷明 郭曉軍 王太勇 鄭尚龍 閆鑫 (41)
校園網科研管理系統的設計孟梅 (46)
檢測與監控
PROFINET和PROFIBUS集成控制網絡下的過程監控系統任俊杰 蘇秀麗 李紅星 (49)
車牌識別系統中字符分割技術研究陳容紅 劉玉娟 陶砂 肖瑩 (51)
動態力矩測試系統中PLC對交流伺服電機的控制張米雅 姚建飛 (56)
離心壓縮機組模糊診斷決策樹的參數優化徐曉麗 舒賾 (59)
輪胎壓力監測電路設計張懷廣 宋風中 (63)
為進一步提升市服務業發展水平,推動我市“十二五”期間經濟發展方式顯著轉變,推進經濟結構優化與升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區域性中心強市建設步伐,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加快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意義
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化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也是衡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繁榮程度的重要標志。加快發展服務業,有利于擴大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加快發展服務業,有利于延長產業鏈,推動產業融合,增強為先進制造業基地服務的能力,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的有效途徑。加快發展服務業,有利于增強城市的聚集和輻射功能,提升城市創新和管理功能,擴大對外開放和拓展城市服務功能,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綜合實力的客觀要求。加快發展服務業,有利于促進產業聯動發展,推進產業現代化,促進人口、資源和環境相協調,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我市服務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在繁榮經濟、擴大就業、節能減排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總體上看,我市服務業總量不大,占比偏低,結構不優,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仍很突出。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26.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6.5個百分點,與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的總體態勢不相協調,已成為制約我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服務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我市年生產總值達到131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4000元,經濟社會發展躍上新的戰略起點,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結構、消費結構正發生著深刻變化,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加快服務業發展刻不容緩。因此,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推動我市服務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二、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建設區域性中心強市為目標,以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為方向,以科技進步和體制創新為動力,實行全面發展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市場主導與政府推動相結合,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與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相結合,以重點園區、企業、項目和品牌為載體,優化升級傳統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扶持新興服務業,加快改革開放,推進結構調整,加大投入力度,優化發展環境,形成資源整合、產業集聚、服務集成的發展格局,大幅提升全市服務業發展整體水平。
(二)發展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強化市場主體地位和政府引導作用,降低服務業準入門檻,鼓勵投資主體多元化,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市場化、專業化和社會化進程。
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作用,因勢利導,科學布局,強化規劃公信力和執行力。同時,突出地方特色和產業特色,有重點、分層次推進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的跨越式發展。
對外開放、借力發展的原則。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承接國際國內服務業轉移,加快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借助國內外現代服務業先進管理模式和資金的支持,全面提升全市服務業發展水平。
項目支撐、擇優扶強的原則。以提升服務業功能和業態水平為依托,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大項目開發儲備和建設的力度,實施一批對服務業發展具有戰略支撐和引領作用的好項目、大項目,增強服務業發展的后勁。
產業聯動、協調發展的原則。通過改造傳統服務業,發展新興服務業,帶動服務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相融合、與城鎮化進程相協調、與現代農業相配套、與改善民生相適應,推動服務業協調健康發展。
(三)主要目標
持續快速增長。到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680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到31%,較年提高5個百分點。服務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于全社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年均增長20%以上。
貢獻作用增強。服務業從業人員持續增加,年均增長9%,到年占從業人員的比重提高到30%,服務業新增就業人員占全市新增就業量的60%;服務業稅收年均增長15%,占全市地方稅收55%,較年提高6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年實現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到62%左右,較年上升10個百分點;全市產業結構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三次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載體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培育建設10個左右主導產業突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服務業聚集區;培育形成20戶銷售收入超5億元,成長性好、競爭性強的服務業重點企業;重點抓好75個投資超億元,對產業升級具有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
三、加快發展服務業的重點任務
(—)著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業。依托我市交通、區位和資源優勢,著力推動文化、旅游、物流、商貿服務等基礎條件好、規??偭看蟆幼饔脧姷姆諛I擴張規模、提升層次,逐步發展成為立足、輻射國內外的服務業支柱產業。
發掘文化古都底蘊,著力發展文化產業。積極調整文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藝演出等為代表的主導文化產業,以網絡服務、廣告會展等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以文化娛樂、體育休閑、藝術培訓等為代表的大眾文化產業,盡快形成主業突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加快整合文化資源,努力培育壯大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推出以馬氏莊園、曹操高陵等為題材的電視劇、演藝劇等,繼承和弘揚崔派傳統戲劇藝術和民間藝術,做大做強青銅工藝、甲骨文仿制、書畫禮品產業,積極發展安繡、秦紙娟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殷商文化旅游節、二帝陵祭祖節、易經文化研究等大型文化活動水平,創立具有特點的國際文化品牌。促進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規劃建設以殷商大遺址公園為依托的殷商·洹河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以中國文字博物館為依托的博物館會展文化產業集聚區,以二帝陵、三楊莊漢代遺址為依托的顓頊帝嚳陵三楊莊文化產業集聚區。
利用旅游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旅游業。深入實施“三陽開泰”旅游發展戰略,按照強力推進、精心打造、精細管理的要求,加大投入,整合資源,提升層次,盡快建成國內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堅持開發、建設、管理、服務并重,大力提升旅游產品質量,促進形式多樣的文化游、生態游、紅色游和休閑游發展。以品牌和資本為紐帶,加快組建一批大型旅游企業集團,提升旅游業整體競爭力。加快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國文字博物館二期工程、羑里城中華周易文化苑工程建設,做好曹操高陵的保護、發掘與利用工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殷墟、紅旗渠、周易、太行大峽谷、中國文字博物館、馬氏莊園、曹操高陵七大品牌,提升旅游景區的影響力、吸引力,努力建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精品旅游景區。推進旅游大廈、迎賓館、旅游集散中心等配套服務項目建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開展多種形式旅游宣傳推介活動,建立主要客源地旅游聯絡促銷處,進一步擴大我市的知名度,提升旅游業的市場競爭力。
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物流信息網絡和物流標準體系建設,促進各種運輸配送方式高效銜接。整合運輸、商業、供銷企業物流資源,加快骨干企業聯合、重組和改造,推動其由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推進物流港、晉中煤炭物流港等重點項目建設,培育大型物流企業集團,發展形成一批集交易、加工、包裝、儲運、配送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物流綜合園區和專業物流中心。依托綜合交通樞紐,結合重要制造業基地、大型專業市場和綜合物流園區,建設打造具有口岸功能的區域物流中心,形成服務周邊地市“海陸空”三港一體的虛擬口岸。鼓勵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優化業務流程,與冷鏈物流企業聯動發展,培育一批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供應商,強化上下游戰略合作,構建一體化冷鏈物流網絡體系。完善升級“八掛來網”物流信息平臺,向電子商務物流、供應鏈管理等細分領域縱深發展,構建基于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的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適應消費市場需求,改造提升商貿服務業。優化商業網點布局,形成以大型購物中心為骨干,以連鎖超市、專賣店、便民店為基礎的多元化、多層次的商業網絡。加強主產地、主銷地和集散地大型批發市場建設,完善貫通城鄉的農副產品、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流通營銷體系。運用先進技術和經營方式改造傳統商貿服務業,推動連鎖經營、專業配送、倉儲超市、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發展。抓好義烏國際商貿城、彰德府步行街等重大商貿項目建設,提升商貿業發展層次。鼓勵品牌和老字號餐飲企業通過連鎖方式快速擴張,做大做強一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餐飲龍頭企業,帶動中小餐飲企業發展。加大住宿業資源整合和業態改造,滿足各層次消費需求。
(二)加快發展高成長業。發揮后發優勢,提升發展質量,推動金融、房地產、信息服務等高成長業加速發展。
創新發展模式,加快發展金融業。以健全金融機構體系、培育發展金融市場、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加快金融改革創新為重點,推動我市金融業加快發展,顯著提升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支撐功能。充分發揮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的融資主渠道作用,擴大信貸規模,增加金融業務品種,積極開展各類消費信貸業務,完善和擴大信托、租賃等業務。加快發展市商業銀行和組建市農村商業銀行等本地金融機構,服務城鄉居民,立足中小企業,支持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差異化經營。大力吸引境內外金融機構進駐。鼓勵金融產品創新,推進金融服務多樣化。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股票、債券、信托等直接融資規模,加快發展創業投資。改善社會信用環境,逐步建立個人征信系統,推動行業信用管理和服務的發展,建立健全覆蓋面廣的信用安全體系,努力防范金融風險。
加強政策引導,穩步發展房地產業。適應不斷加快的城市化發展水平,進一步優化開發結構,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建立以普通商品房為主體、以保障性住房為補充的住房供應體系,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積極發展健康住宅和綠色環保住宅,支持發展節能、節地、節材型住宅。結合市縣新區開發、舊城和“城中村”改造,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園區、街區和商務樓宇。完善房地產市場服務體系,規范發展房產交易、咨詢、房產評估等中介服務業,規范物業管理企業,發展房屋裝修企業,形成以房地產開發為龍頭的綜合產業體系。建立公開、透明的房地產信息系統和預警機制,推進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圍繞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以工業信息化改造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為重點,推動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積極推進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和產業集群的智能化、網絡化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發展壯大一批信息服務龍頭企業。加快建設3G移動通訊網絡,推動基礎通信網絡、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絡的業務融合,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業務。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加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步伐。支持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積極承接軟件服務外包業務,推動軟件產業發展壯大,形成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新高地。
(三)培育扶持新興服務業。加大扶持力度,把握發展機遇,積極拉動通用航空、現代商務等新興服務業較快發展。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培育發展通用航空服務業。發揮我市4200平方公里低空開放空域及航空運動學校、林濾山國際滑翔基地等獨特優勢,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建立完善的航空運動服務體系,形成公共服務與市場服務相結合、航空運動事業與航空運動產業相協調的發展局面。積極組織舉辦滑翔傘、跳傘、航模等國際國內低空運動賽事,提高我市航空運動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通過航校、工學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運動學校,建立飛行技術、飛行機務、航空運動專業等多層次、多學科的人才培養體系。結合國家支持中地區發展支線機場的有利時機,規劃建設機場,加快推進航空港、陸路港建設。依托輕型飛機制造企業和航模生產企業,吸引上下游行業聚集,形成通用航空產業集聚區,在集聚區周邊重點發展航空制造技術研發、物流配送、航空產品展覽和會展等服務業。
加快整合重組,大力發展商務服務業。高度重視商務服務業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政策扶持和引導,進一步規范提高會計、審計、評估、策劃及法律、工程、科技咨詢等中介服務業,積極發展證券、保險、人才、勞動力、公證、仲裁等市場中介組織,推廣、代辦、經紀、拍賣等中介服務方式,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顧問隊伍和智力服務網絡。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商務服務企業的戰略合作,積極承接高端商務服務分包業務,大力推進服務方式和產品創新。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公司、大財團區域性總部、省內大型企業總部入駐,打造總部經濟品牌。發展具有聚集效應和產業導向的專業特色樓宇,吸引知名企業和服務業高端機構入駐。加大商務服務資源整合,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培育發展一批商務服務骨干企業和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
(四)積極發展農村服務業。圍繞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努力滿足日益擴大的農村服務消費需求。
圍繞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構建以銷售服務、科技服務和信息服務為主體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村經紀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支持其開展農產品加工儲藏、市場營銷、技術和信息咨詢等服務。加強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支持建立農產品進城入店、農業生產資料下鄉到村,城鄉雙向流動、運銷順暢的新型涉農產品流通體系。鼓勵農村商業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農業保險發展,不斷完善涉農金融服務。改善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條件,加強農村文化、衛生、教育、技能培訓和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鼓勵有實力的連鎖商業企業向農村市場延伸,建設一批面向農村市場的配送中心、超市和連鎖農家店。
四、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載體建設
(一)推動特色服務業縣(市、區)發展。圍繞做大規模、做優結構、做足特色、做強功能,強力推動重點縣(市、區)服務業發展,形成以市區為龍頭、各縣(市、區)為支撐,梯次分布、優勢互補、競相發展的服務業新格局。區、區以商貿商務服務業為主,打造我市中心商業區。區、區重點發展文化旅游及冶金建材能源物流服務業。開發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科技服務業。市、縣圍繞山區和鋼鐵、焦炭、汽配、機械等行業,重點發展旅游觀光和生產業??h、圍繞糧食和農副產品生產,重點發展農資、農產品商貿物流業。圍繞醫藥和食品加工等行業,重點發展倉儲配送、冷鏈物流等。各縣(市、區)要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務業,各展所長、競相發展。要依托我市資源優勢和鐵路港、公路港、物流信息港建設,加快構筑區域性商貿物流、金融商務和文化旅游休閑中心,逐步成為輻射周邊的區域業中心強市。
(二)加快重點服務業園區建設。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盡快在全市建成一批功能完備、特色突出、輻射帶動作用強的服務業園區。結合中心城區建設,加快發展一批商務服務、創意設計、時尚消費、休閑娛樂等特色園區和街區;結合國家級高新區和省級產業集聚區發展,培育發展一批科技研發、軟件外包等科技服務園區;加快發展一批大型農副產品、建材、汽車及零部件等專業物流園區和年交易額超十億元的大型交易市場。結合文化、旅游資源優勢,重點培育3—5個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精品景區群,建設形成一批出版、影視制作、創意動漫、印制等文化產業園區。
(三)培育壯大服務業龍頭企業。實施服務業重點企業培育計劃,選擇一批主業突出、優勢明顯、帶動作用強的大型服務業企業,以增強自主創新、自我發展能力為重點,推動企業加快體制、機制、技術和管理創新,不斷提升規模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發展成為我市服務業領軍企業。到年,營業收入超5億元的服務業企業達到20家,其中超10億元的企業達到5家。
(四)推進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按照服務業規劃布局,加快建設一批能夠帶動產業升級、促進集約發展的重大項目,增強服務業發展支撐能力。按照“謀劃一批、推進一批、建成一批”的原則,形成梯度推進、滾動發展的格局。實行領導聯席制、部門聯動制、現場辦公制、督導督查制、進度通報制等有效方式,強化項目推進力度。同時,加強銀企合作,擴大民間投資領域,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增加對服務業的投入。每年年初篩選規模大、帶動力強的服務業重點項目列入當年重點項目名單,享受重點項目相關優惠政策。
五、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政策支持
(一)放寬市場準入條件
1.凡國家法律、法規未明令禁入的服務業領域,均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各類服務業企業在登記注冊時,除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外,各部門一律不得設置前置性審批事項。
2.放寬企業集團登記注冊條件,凡母公司為服務業企業且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并擁有3家以上的控股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冊資本合計在2000萬元以上的,可辦理集團登記。
3.簡化連鎖經營企業的證照辦理。除藥品、食品、餐飲、互聯網上網服務、娛樂行業繼續實行一證一照外,其他行業經營范圍需辦理前置許可審批的連鎖經營企業,能夠統一辦理的,可由總部統一向審批機關辦理有關批準文件或許可證,審批機關應當在批準文件或許可證中列明取得相應許可的各分支機構名稱,各分支機構憑該批準文件或許可證到工商行政機關辦理營業執照。
4.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資本進入國家法律、法規未禁止的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科技、信息服務等行業和領域,在注冊登記、資質認定、項目審批、融資等方面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待遇。
(二)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1.服務業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2.對納入國家、省試點范圍的物流企業,將承攬的運輸、倉儲業務分包給其他單位并由其統一收取價款的,應以該企業取得的全部收入減去付給其他運輸企業的運輸、倉儲費用后的余額作為營業稅計稅基數。
3.經國家認定的動漫企業自主開發、生產動漫產品,可申請享受國家現行鼓勵軟件產業發展的增值稅、所得稅優惠政策;動漫企業自主開發、生產動漫產品涉及營業稅應稅勞務的(廣告業、娛樂業除外),按適用稅目和稅率征收營業稅;自主開發、生產動漫直接產品的動漫企業,符合國家進口稅收優惠政策有關規定的,所進口設備可免征進口關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
4.經省、市認定的工業園區、開發區、服務業集聚區內的生產企業,享受區內工業企業相關的優惠政策。對繳納增值稅的服務貿易出口企業,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出口退稅政策。
5.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提供的育養服務、婚姻介紹服務,免征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物業管理企業以與物業管理有關的全部收入減去符合規定的代收費用的余額作為營業稅計稅基數。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征營業稅。對營利性醫療機構取得的收入,直接用于改善醫療衛生條件的,自其取得執業登記之日起,3年內給予下列優惠:對其自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6.依照稅法有關規定,對服務型企業(廣告、房屋中介、典當、桑拿、按摩、氧吧除外),在新增加的崗位中,當年新招用持《就業失業登記證》人員,與其簽定一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3年內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定額依次扣減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定額標準為每人每年4800元。
7.對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的小型微利服務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自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8.對服務企業購置并實際使用于符合相關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按該專用設備投資額的10%從企業當年的應納所得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
9.對新辦軟件生產企業經認定后,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軟件生產企業,如當年未享受免稅優惠政策的,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軟件生產企業的職工培訓費用,可按實際發生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三)實行價格扶持和規費減免政策
1.對列入國家鼓勵類的服務業的用水、用熱價格與工業同價,商業用電價格與非普工業用電價格并軌。
2.全面清理涉及服務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和禁止國家和省、市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目錄外的一切收費。對服務業企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凡收費標準有上、下限額度規定的,一律按下限額度收取。
3.經省、市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批準的在建物流園區、道路運輸站場和物流配送中心、鮮活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電子信息產品技術交易市場等項目,減半征收道路臨時占用費,免收征地管理費。
4.根據城市總體規劃,逐步遷出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企業,鼓勵“退二進三”、“退三進三”,利用原址轉辦服務業項目的城市建設配套費(不含熱力、燃氣部分)等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減免依據國家、省市文件規定執行;除另有規定外,以房地產作價入股進行投資或聯營,產權不發生轉移的,不征收土地增值稅。
(四)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1.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重點支持服務業發展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新興產業,扶持省市服務業高成長性企業發展,支持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現代服務業園區和重大項目建設。
2.對列入省、市重點發展的連鎖經營龍頭企業、大型批發市場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等,加大財政資金、信貸資金等的支持力度。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每年要安排一定資金扶持其發展。
3.對我市引進的國內外知名服務業企業總部、省或省以上地區總部、采購中心、研發中心等自建、購買或租賃辦公用房的,政府給予適當補貼。銀行、保險、證券類金融機構在我市設立總部或省及省以上地區總部的,政府給予一次性補貼。對承辦單位在我市舉辦國際性、全國性的會展、文藝演出、節會慶典、旅游、體育等重大活動,承辦單位依法繳納營業稅后,政府按一定比例給予補貼。
4.在城市改造中,涉及老字號店鋪原址動遷的,應在原地妥善安置或在適宜其發展的商圈內安置,并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補償。對現存的老字號商號、商標要采取保護性措施,對具有發展前景的老字號連鎖企業給予財政支持。對新認定的國家、省服務業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由受益政府給予一定獎勵。
(五)完善土地、金融支持政策
1.制定城市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要充分考慮服務業發展需要,城鎮黃金地段優先用于發展服務業。對列為市重點服務業園區、集聚區和重點服務業建設項目的用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予以重點保障。
2.城市新建居住區內,規劃確定的商業、服務業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對老城區內確無社區服務用房的,經規劃等有關部門批準,可以結合舊城改造安排建設部分社區服務用房。
3.積極支持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產、土地資源,興辦信息服務、研發設計、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以國有土地租賃方式用地,土地用途為商服,最高使用年限為40年。
4.鼓勵和支持省內外政策性投資機構設立專業化產業投資基金,主要從事服務業領域企業兼并重組,優化服務業企業結構。加大對服務業領域信貸資金投入,擴大上市后備企業中服務業企業的比例,支持具備條件的服務業企業盡快上市,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六、加快發展服務業的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加強服務業辦公室對服務業發展的宏觀指導、政策扶持和綜合協調作用。建立由市長召集,分管副市長、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服務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了解、掌握全市服務業發展動態,研究解決制約服務業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和關鍵性問題,制定和協調落實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發展改革、商務、交通、文化、旅游、教育、衛生、體育、科技、農業、建設、信息產業、民政、財政、金融、人社、稅務、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國土資源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認真做好服務業發展的各項工作。
(二)加強規劃引導。充分發揮規劃在優化布局、調整結構、配置資源等方面的導向作用,認真落實“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發展重點和任務,按照規劃方向指導服務業快速有序的發展。服務業龍頭企業要明確發展戰略和目標任務,加快編制和完善企業發展規劃。落實服務業產業政策,抓好各類規劃組織實施,推動我市服務業集約、集聚發展。
(三)拓展發展空間。把服務業發展和實施城鎮化戰略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推進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鼓勵勞動力合理流動,擴大服務業發展空間。積極實行“退二進三”,根據城市總體規劃,逐步遷出或關閉市區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適應城市功能定位的工業企業。工業企業退出的土地,要優先用于發展服務業。鼓勵外資和民營資本投向與“退二進三”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及服務項目。強化城市規劃意識,保證停車場、文化、體育、衛生、社區服務、園林綠化等公共服務用地,加強相關設施建設。鼓勵和引導農村居民“離土離鄉”,進入城鎮社區居住,提高中小城市人口的聚集程度,增加服務業的有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