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行政執法的程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 完善國土資源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機制探討 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問題與建議 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保障機制 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 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檢察監督機制建議 試論我國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法律問題 環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無縫銜接 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理性審視 論檢察機關對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監督 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若干問題研究 從檢察角度談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金融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問題研究 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怎樣更好銜接 煙草專賣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具體制度構建研究 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完善煙草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 “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 完善煙草專賣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 《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1-3-20。
參考文獻:
[1] 徐燕平.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工作機制研究--兼談檢察機關對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監督[J].犯罪研究,2005(2)
[2] 徐顯明.公民權利義務通論[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1,12
[3]周章金.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J].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6(6)
[4] 周騰.行政執法與刑事執法相銜接工作機制初探[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
Abstract:Because the people receive “the heavy body since long, light procedure; Heavy result, light process” idea influence, ofte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illegally with result whether to relate fairly, thought only then, when the procedure is illegal, and causes in the result unfair situation, only then should undertake the legal liability, if only has the procedure to be illegal, but has not affected the result fairness situation, then does not need to undertake the legal liability.
關鍵詞:行政執法程序 消防 公平、公正、公開
Keywords: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Fire Fair Justice Transparent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于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在行政處罰法中占據最大篇幅的是程序,在一項基本法對行政程序作出如此詳細的規定,在我國以往的立法上第一次。行政處罰法作為政府權力干涉公民、個體使用頻次較高、產生較大影響的法律工具,在行政程序上得到立法者的高度重視,說明我國緊緊跟隨國際立法模式,結合自身特點形成了“平行”的立法模式。即在原則問題上提供統一標準,同時又保持各種單行法律、法規中行政處罰的具體規定,避免了部門各行其道,也避免了太籠統的“一刀切”。
消防執法作為當代政府行政范圍擴大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入到人民日常生活之中,與社會、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當下,為數不少的消防部門機構為執法力度大不起來、執法不廉不公、頻繁的法律糾紛費勁心思。通常,人們會習慣于將這些問題歸咎于“法制不健全”、“執法人員素質不高”、“群眾法律意識淡薄”等因素,卻對現行法律制度的程序性、執法工作的人民內在需求等缺少深入的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于2008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同時配套的公安部106、107、108號令在消防監督、備案、審核、驗收以及處罰等各執法環節在程序上做出了詳盡的規定。完全告別了以前無法可依、條款模糊、權責不清等法律體制上的漏洞。
當期我國多數執法部門均存在“不缺法律不缺條紋,缺的是有效執行”的看法。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對行政程序制定的各環節、原理理解不透徹,二是中國法律傳統、思維慣性與西方法系之間難以融合的錯位。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則即:公開、公正、公平,另有概括為: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信賴保護原則和比例原則。遵循行政程序有利于改進政府內部運作機制、改善行政效率;有利于事前、事中糾錯,避免可能造成的損失;有利于調動公眾參與行政行為的積極性。
公開原則是指:政府行為除依法應保密的以外,應一律公開進行;法規、行政政策、規章、執行程序允許相對人查閱、復制;行政會議、決議、決定應允許新聞媒體依法采訪、報到、評論。
以行政許可為例,最遠可追溯到大禹時期的一條禁令“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行政許可產生的原因有公共利益、市場調控、規制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基本原則沒有變動,就是公開原則。從大禹時期的昭告天下到現在的公聚場所開業許可、工程設計施工資質等許可的網上、紙質對社會公布,都充分表明了公開的必要性。由于行政許可從本質上就是對所有人普遍禁止下的對少數人放行,由于相關的利益驅動,必然引起涉及其中的部分人的高度關注。行政許可的申請、受理、審查、聽證、決定各程序環節都必將受到公眾、媒體的監督和評論,這將保持政府權力不被濫用。同時,嚴格按照行政程序開展行政事務,也是限制執行者自身權力欲望的有效方式。
公正原則是要求行政主體及工作人員辦事不徇私情,無個別歧視。首先,不偏私。法律是針對社會整體的,確定的是人們的整體利益,如果行政執法偏離法律辦事,就會同樣情況給予不同對待,從而出現不公正。其次,不專斷。行政機關只有在合理地考慮了各種相關因素的基礎上做出的行政行為,才可能是公正的。再次,主動回避。要求行政機構在做出行政行為時,有涉及個人、機構本身或有相關利益要予以回避,還應設立獨立的裁決機構,處理涉及行政管理的有關爭議。最后,不單方接觸,不經陳述或申辯不得做出不利的行政行為。行政程序保障了相對人溝通、解釋、申辯的權利,且不得單方接觸是防止產生偏見甚或腐敗的有效手段。
公平原則主要是指平等對待,無歧視,也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行政法領域的具體體現。和公正原則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對偏私,一個對歧視。誠然,平等不是絕對的,行政行為也不可能絕對。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的條款不是歧視,歧視是設定無關的、不合理的條款。
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以禮入法、禮法結合”、“息訟厭訟、崇尚調解”等傳統延續了兩千多年,影響較為深遠的有三方面。
一是德治長期統治產生影響長期存在。一方面儒家法律思想主張“德主刑輔”,“明刑弼教”和“出禮入刑”,強調以道德教化作用為主,法律強制為輔,主張“禮治”、“德治”、“人治”,輕視了法律的作用。另一方面“以禮入法,禮法結合”,推行法律與禮教相結合,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則行事,培育了人們“忍為尚”、“和為貴”的法律心態,“無訟”便成了一種最佳的社會狀態。儒家在禮與法的關系上強調禮治,在德與法的關系中強調德治,在人與法的關系中強調人治。如傳統的人治觀念、等級特權觀念、尊卑有序觀念及無訟為有德的懼法厭訟觀念等,具有強勁的歷史慣性,它們還以各種途徑和形式保存和延續,新的思想觀念很難在短時期內得到傳播和普及。
二是等級特權思想長期存在。雖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一說,但是事實上在漫長的封建傳統中貫徹的卻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和“準五服以制禮”等等級制度。封建等級體制下,上下尊卑、界限森嚴,象金字塔似的層層排列。這種封建等級制和等級特權思想與法治國家所要求的平等、民主、權利、自由原則背道而馳,格格不入。
三是人情之法色彩濃厚。我國古代社會的法律以重視人情為特色。君王可以憑借個人的情感制定或修改法律,還會因君王的任性而濫情司法。例如,緹縈代父受刑,大義感動漢文帝下詔廢除肉刑。又如唐太宗不分青紅皂白怒斬清官而后又立生悔意。這種以個別情感為基礎干預法律的作法使法律本身變得捉摸不定,難以預測。其實,通觀中國古代法律史,法條的繁簡、刑罰的輕重、案件的判決,往往都與君主個人的情感變化有關,其喜怒哀樂之情感的搖擺不定,也導致法律內容的搖擺不定。
上述法律傳統在我國根深蒂固,曾長期有效地調整著我們的社會,也必將在一定程度上繼續影響當今社會。按照從習慣到習慣法再到制定法的發展歷程,制定成文法時必須考量這些法律傳統,而不能盲目的予以排斥和抵制。
綜上所述,一方面是行政程序執行不到位、執法理念得不到貫徹,人民群眾參與法治的積極性受到壓制。一方面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的德治、人情、特權思維慣性,輕法定權利的保護;重法律的宣傳、教化功能;輕法律的判斷功能,重法官的職權介入,輕當事人的程序主體性。公正合法的行政程序能使公眾對權力的運行機制和裁判結果產生認同感,有助于從心理層面上和行動層面上解決爭執。我國行政法治建設時間還較短,行政程序建設處于邊學邊做的階段,要形成完善的、符合國情的行政法治,仍需要艱苦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2002年9月24日,李某與鄰居發生宅基糾紛,向鎮政府提出申請,請求鎮政府對其宅基地使用權給予明確的答復。
2003年1月15日,原告李某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被告鎮政府履行法定職責。在訴訟過程中,原告自行撤回起訴。1月18日,被告鎮政府受理了原告李某的申請。2月20日,被告與原告進行談話,告知原告其宅基地于1994年已經確權,現再次要求確權沒有依據。原告與高某的宅基地的界限清楚,不存在調解和處理的問題。
李某堅持認為:2002年,其與鄰居因走道問題發生糾紛,找到良鄉鎮人民政府要求解決,良鄉鎮人民政府未予解決。同年11月,以鎮政府行政不作為為由再次起訴。后被告言明將給予處理,為此原告撤回了起訴。但被告仍未作出處理,故原告第三次訴至我院,請求判令被告對相關問題及時予以公平處理。
被告答辯認為:1、原告未向我方申請對其使用過道進行處理,所以我方不存在行政不作為。2、由于李某和高某的宅基界限清楚,李某本人也承認不存在爭議,故不存在處理問題。李某家走西北門經過鄰居宅基地是侵權行為,侵權行為不屬于我方的職權范圍。其要求再次確權沒有依據,我方已于2003年2月20日告知李某。3、我們準備通過協調,做其鄰居的思想工作,促使其對李某家予以適當補償,在其宅基上走道,并與村委會簽定協議,但李某未按通知時間到村建科參加調解。
房山法院經審理判決駁回原告李某的訴訟請求。
「評析 :
在本案處理中有以下幾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負有解決個人之間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爭議的職責。原告向被告提交的申請書中載明:申請被告確認其宅基地使用范圍,被告就此問題已告知原告“你家宅基地檔案明確,不存在重新確權的理由”。原告向本院遞交的起訴書中載明,其要求被告就使用的過道進行公平處理。但原告在申請書中并未要求被告對過道問題進行處理,故原告起訴被告不作為的理由不能成立。應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六條的(一)項之規定,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負有解決個人與個人之間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爭議的職責。原告的申請和其向被告提交的證明材料均證明,原告向被告申請解決其與鄰居間發生的過道使用權的糾紛,進而要求被告對其宅基地進行確權。被告立案后雖然進行了調查、調解工作,但未達成調解協議。在未達成調解協議的情況下,被告應當參照《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的規定,對原告要求解決的土地權屬糾紛作出書面處理決定。被告對原告的申請未作出書面的處理決定的行為是錯誤的。故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判決被告良鄉鎮在判決書生效之日起60日內履行法定職責。
本案是履責之訴。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負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職權,但法院如何審查行政機關是否履行了其法定的職責,其標準不盡統一。筆者認為,審查行政機關是否履行了其法定職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審查原告申請的事項
申請的事項是否由該行政機關主管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我國許多行政機關具有保護公民人身權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權的法定職責。法定職責就是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行使其行政職權的過程中必須承擔的義務。但由于法律法規賦予行政機關不同的行政職權,因此行政機關所負有的法定職責也不盡相同。如公安機關負有保護公民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而工商部門不負有保護公民人身權的法定職責。就本案來說,被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16條的規定,負有解決個人與個人之間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爭議的職責。因此,原告申請就使用的伙道進行公平處理,被告負有法定職責。
申請的事項是否是應當依申請而作出的行政行為
在行政行為的分類上,行政行為可以分為依職權的行政行為和依申請的行政行為。依職權的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根據其職權而無需行政相對人申請就能主動實施的行政行為。依申請的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只有在行政相對人提出申請后才能實施而不能主動實施的行政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16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縣級人民政府處理。由此可見,本案原告申請的過道使用權爭議屬于被告應當依據申請而作出處理的爭議。
申請的具體事項是什么
由于行政管理權非常寬泛,特別是基層人民政府的法定職責,既包括土地爭議的處理,也包括土地使用權的確定,因此,確定原告的申請至關重要,本案原告申請被告就其家宅基地范圍進行確權,因此原告的申請屬于確權申請。
二、審查被告的執法程序
按照通常的理解,“作為”就是行為人積極地有所“為”,“不作為”就是行為人消極地有所“不為”。但在行政法上,行政主體的“為”與“不為”卻存在著實體與程序之分。任何一個行政行為都是實體與程序的統一。即程序上是消極地“不為”,實體內容上必定是不為,而他只能是一個行政不作為。程序上的積極“為”,如進行立案、調查、作出否定性的決定,實體上是否定的結論“不為”,而他只能是行政行為。很多人又稱其為“積極的不作為”。就本案而言,原告申請后,被告進行了立案,并對相關證人進行了調查,提出了調解的意見,調解不成后,明確告知原告否定性意見,被告對原告要求確定其宅基地使用權之申請已經作出了行政行為。
三、審查被告調查認定的事實
審查完上述事項后,最終需要審查被告調查認定的事實。就本案而言,被告認為原告申請就其宅基地使用權進行確權,被告以就原告之申請作出了處理,被告并沒有收到原告申請解決過道糾紛的申請,因此也不存在行政不作為。通過對事實的審查,可以確定,原告向被告申請的請求是“對其家的宅基地使用權給予明確的答復”,而被告已就原告之請求明確答復“其家的宅基地于1994年已經確權,現再次要求確權沒有依據。其與高某的宅基地的界限清楚,不存在糾紛的問題,因此,不存在調解和處理”。原告的申請書中并未申請被告解決伙道糾紛,被告認為沒有收到原告申請解決伙道糾紛的申請,因此也不存在行政不作為的理由成立。
一、引言
心理理論是指對自己和他人心理狀態的認識,并由此對相應行為作出因果性的預測和解釋[1]。如果個體能夠把他人理解為擁有愿望、信念和對世界具有獨立的解釋,并且認識到他人的行為是以上述心理狀態為基礎的,那么他就擁有了心理理論。成人心理理論能力在發展模式和水平上與兒童存在差異,它與執行功能、語言、社會能力等因素密切相關。更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特殊成人的心理理論發展。有研究發現,成人心理理論能力伴隨個體老化而下降,原因可能與白質整體性的改變有關[2]。對成人至少是聽障成人而言,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進其心理理論能力[3]。
情緒作為人類的基本心理機能,不同性質的情緒對個體的認知具有重要影響。積極情緒有助于增加注意的廣度和靈活性[4],而消極情緒則減小了注意的范圍[5]。積極情緒記憶的心境一致性效應表明,情緒不僅在記憶編碼、提取階段對記憶績效產生影響,還可以在回憶階段起作用[6]。而消極的情緒(如抑郁)則會削弱中央執行功能的效率,包括抑制功能和轉換功能[7]。積極情緒與啟發式的加工策略相聯系,而消極情緒則與系統的、精細的加工相聯系[8](P323-418)。積極情緒有助于被試完成類比推理任務,消極情緒則有助于促進頓悟問題的解決[9]。此外,情緒一直都被視為人類行為(如注意和決策)非理性或者偏差的來源。情緒能夠提供關于好與壞價值判斷的具體信息,并且通過這種方式,情緒體驗支配著個體的態度和思考風格[10](P123-142)。心理理論本身就屬于社會認知,那么,情緒對心理理論肯定也存在影響。
已有研究發現,兒童對錯誤信念的理解能力和情緒理解能力之間相關比較顯著[11],并且幼兒基于信念的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晚于錯誤信念理解能力的發展[12]。另外,兒童對信念和愿望的認知水平制約兒童對他人情緒的理解[13]。那么不同性質的情緒對心理理論的影響如何呢?目前關于此問題的研究在國內外還比較少。另外,目前關于心理理論的研究雖然已經開始關注成年期的研究,但是這些研究主要著眼于特殊成人,而對于健康的成年人研究較少。同時,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還是采取一些傳統的心理理論研究范式開展研究,而且所用的具體任務也不盡相同。具體研究工具的不同,使得許多研究在結果上不具有可比性。鑒于此,有必要探討適合于成年人的心理理論任務,并考察不同性質的情緒對成人心理理論的影響。
研究試圖從三個方面進行探索:首先,選出適用于成人被試的心理理論任務,形成成人心理理論測查問卷;其次,對中國情緒圖片庫的情緒喚醒圖片進行篩選,對圖片喚醒效果進行考察,形成情緒喚醒圖片材料;最后,在這兩者的基礎上,考察不同性質的情緒對成人心理理論的影響,進而探討情緒在心理理論能力表現和發展中的作用。
二、方法
(一)被試
通過廣告招募隨機選取72名某大學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作為被試參加研究,其中男生32名,女生40名,年齡21-28歲,平均年齡24.89歲(s=1.59)。所有被試均身體健康,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從未參加過類似實驗。
(二)實驗設計
采用完全隨機2×3兩因素實驗設計。自變量為心理理論能力(高分組、低分組)和不同性質情緒(積極情緒、中性情緒、消極情緒),因變量為心理理論任務成績。
(三)實驗材料
1.成人心理理論測試材料及計分:實驗材料選自Happé[14]用于測查成人的3種心理理論故事任務(雙重情感任務、雙重欺騙任務、故事理解任務),并結合已有的錯誤信念任務,組成包括4種心理理論任務的測試材料。其中每種任務由兩個類似故事組成,共計8個故事。另外,在心理理論任務測試前加了一個控制性任務,以考察被試的故事閱讀能力。兩者構成了《成人心理理論測查問卷》。只有通過了控制性任務的被試,才算作有效被試。控制性任務的得分不計入總成績。
(1)雙重情感任務。雙重情感任務主要考察個體心理理論中情感認知和推理的能力。每個雙重情感任務后有兩個問題,考察被試是否能夠判斷和理解故事主人公的真實情感。每個雙重情感任務的得分為0-4分。
(2)雙重欺騙任務。雙重欺騙任務考察個體有關認知推理心理狀態的能力。每個雙重欺騙任務后有兩個問題,考察被試是否理解故事主人公的意圖及其作出某種回答或行為的原因。每個雙重欺騙任務的得分為0-6分。
(3)故事理解任務。故事理解任務是用來測查個體的二級錯誤信念認知,即對他人關于另外一個人的信念的推斷或認知,實際上也就是對他人心理活動的遞推性思維。每個故事理解任務后有兩個問題,考察被試是否能夠體驗到故事主人公當時的情感狀態及行為的原因。每個故事理解任務的得分為0-3分。
(4)錯誤信念任務。所謂錯誤信念是指他人或自己的一些與現實不一致的信念。在錯誤信念任務中,主試向被試描述一個故事情景(通常故事中主人公的信念與事實不相符),然后主試向被試提問,看其是否能推斷出主人公的真實信念。兩個錯誤信念任務分別改編自Friedman和Leslie[15]的三地點回避型錯誤信念任務以及Birch和Bloom[16]的成人版意外轉移任務。每個錯誤信念任務要求被試以百分數表示主人公將某物品放進每種顏色盒子的概率或首先從某種顏色的盒子里尋找某物品的概率。每個錯誤信念任務的得分為0-4分。
被試在雙重情感任務、雙重欺騙任務、故事理解任務以及錯誤信念任務上的得分相加,便是其在心理理論任務上的總分,得分范圍是0-34分。
由兩名心理學碩士研究生依據上述計分方法獨立計分。雙重情感任務、雙重欺騙任務、故事理解任務、錯誤信念任務以及心理理論任務總分的評分者一致性系數均在0.80以上,且均達到了顯著性水平(p<0.001)。對于兩人不一致的計分,由兩人共同討論確定。
2.情緒圖片評定問卷:自編《情緒圖片評定問卷》,評定情緒圖片的愉悅度和喚醒度。問卷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用于評定被試自然情緒狀態的《情緒主觀評定量表》,另一部分是《情緒圖片效果評定表》。
在正式評定之前,先用《情緒主觀評定量表》考察被試的自然情緒狀態。研究在經典量表的基礎上選取了7個情緒形容詞作為主觀報告內容,構成一個得分從0到5的等級量表,來評定被試當前的情緒狀態及其強度。0代表沒有或者幾乎沒有情緒感受,5代表極度強烈的情緒感受。這7個形容詞分別是:快樂、興趣、緊張、 恐懼、厭惡、憤怒和痛苦。最后要求被試對自己整體的情緒狀態是否平靜做出評價。
情緒圖片的評定要求被試分別在愉悅度、喚醒度兩個維度上對情緒喚醒材料中的每張圖片在Likert9點量表上進行評分,1代表一點也沒有,9代表非常強烈。這種情緒評價方法是沿用相關研究[17]的情緒評價方法,情緒自我報告和生理指標的相關性極為顯著。愉悅度即為看到這個場景覺得愉快或不愉快。愉快程度越高,評分越接近9;越不愉快,評分越接近1。具體來說,有趣、賞心悅目、滿意、充滿希望代表愉悅;心情不好、厭惡、憂傷、恐懼、憤怒等情緒代表不愉悅。喚醒度就是看到這個場景覺得興奮或提不起精神。興奮程度越高,評分越接近9,越不興奮,評分越接近1。具體來說,眼前一亮、令人敏感、刺激、激動代表喚醒;放松、平靜、提不起精神、遲鈍、昏昏欲睡代表不喚醒。
3.情緒喚醒材料:采用自編的《情緒圖片評定問卷》作為情緒喚醒材料。經被試評定,從中國情緒刺激圖片庫中篩選出積極情緒圖片、中性情緒圖片和消極情緒圖片各30張。篩選出的積極情緒圖片愉悅度均值為7.40,喚醒度均值為5.45;中性情緒圖片的愉悅度均值為4.94,喚醒度均值為5.34;消極圖片愉悅度均值為1.13,喚醒度均值為5.75。篩選出來的情緒圖片有良好的效度,均可以誘發被試產生相應的積極、中性、消極情緒,具有明顯的喚醒效果。
(四)實驗程序
1.前測:前測部分主要是通過使用《成人心理理論測查問卷》進行測試,以考察被試的心理理論能力水平。被試在心理理論能力前測中的平均成績為22.01(s=4.85)。將高于22.01分的被試劃為高心理理論能力組,將低于22.01分的被試劃為低心理理論能力組,調整后(將一名得分為22分的被試劃到高分組),高、低心理理論能力組被試各有36名。分組后,低心理理論能力組的平均分為18分(s=3.14),高心理理論能力組的平均分為26.03分(s=2.17)。將高低心理理論能力組被試分別隨機分配到三個不同性質的情緒喚醒組(積極情緒喚醒組、中性情緒喚醒組、消極情緒喚醒組)中,三組都分配到高心理理論能力者12名和低心理理論能力者12名,每組共24名被試。
2.正式實驗:四周后進行實驗室實驗。進入實驗室后先填寫《情緒主觀評定量表》,確定被試的情緒處于平靜狀態時,方可進行實驗。如果被試情緒不平靜,則幫助其熟悉實驗環境,進行調整,直至恢復平靜后進入實驗。如果長時間仍不能恢復平靜則認為被試現在不適合參加實驗,并請其離開。
正式實驗開始時,先由主試介紹實驗目的和實驗程序,在確定被試完全理解了實驗程序和操作后,由被試獨立完成實驗。實驗程序通過E-Prime2.0在電腦上呈現,三個實驗組的指導語和程序是一樣的,只是用于喚醒的情緒圖片不同。隨機呈現情緒喚醒圖片,每張圖片呈現3秒鐘,圖片均全屏呈現,分辨率為72像素/英寸。具體程序為:總指導語—圖片指導語1—圖片1—故事指導語1—故事任務1—休息—圖片指導語2—圖片2—故事指導語2—故事任務2—結語。
實驗中所呈現的圖片1和圖片2相同,均隨機呈現。故事任務1由一個控制性任務和四種心理理論故事組成,故事任務2由四種心理理論故事組成,實驗中所用的故事(除控制性故事外)均隨機呈現。實驗結束后,對被試在心理理論故事上的回答進行評分,最終得到被試在情緒喚醒之后的心理理論成績。主試由兩名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擔任,采取個別施測的方式進行。
三、結果
(一)不同性質情緒對成人心理理論任務總成績影響分析
情緒喚醒前后各實驗組被試的心理理論成績分別見表1和表2。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的情緒喚醒狀態在心理理論成績差值上存在顯著差異(=5.13,p=0.008<0.01)。進一步的事后多重比較發現,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對心理理論成績的影響有顯著差異(p=0.004<0.01),中性情緒與消極情緒對心理理論成績的影響也有顯著差異(p=0.014<0.05),積極情緒與中性情緒對心理理論成績的影響不存在顯著差異(p=0.662>0.05)。可以看出,積極情緒和中性情緒促進了心理理論成績的提高,而消極情緒則抑制了心理理論能力的表現。
(二)心理理論能力與不同性質情緒在成人心理理論任務總成績上的多元方差分析
以心理理論能力和情緒性質為自變量,以心理理論后測得分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心理理論能力主效應顯著(=10.95,p=0.002<0.01);情緒性質的主效應顯著(=7.75,p=0.001<0.01);心理理論能力和情緒性質的交互作用不顯著(=0.65,p=0.527>0.05)。進一步采用估計邊緣平均數過程中的Bonferroni方法進行比較發現,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之間(p=0.004<0.01)、中性情緒與消極情緒之間(p=0.009<0.01)均有顯著差異,積極情緒和中性情緒之間(p=1.000>0.05)無顯著差異。以心理理論能力為自變量,以情緒性質為協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發現,高心理理論能力組與低心理理論能力組之間差異顯著(=10.75,p=0.001<0.01)。
以心理理論能力和情緒性質為自變量,以心理理論前后測得分的變化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在心理理論成績前后測差值的作用效果上,心理理論能力的主效應顯著(=15.25,p=0.000<0.001);情緒性質的主效應顯著(=6.10,p=0.004<0.01);心理理論能力和情緒性質的交互作用不顯著(=0.41,p=0.668>0.05)。進一步采用估計邊緣平均數過程中的Bonferroni方法進行比較發現,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之間(p=0.011<0.05)、中性情緒與消極情緒之間(p=0.035<0.05)均有顯著差異,積極情緒和中性情緒之間(p=1.000>0.05)無顯著差異。以心理理論能力為自變量,以情緒性質為協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發現,高心理理論能力組與低心理理論能力組之間差異顯著(=15.37,p=0.000<0.001)。這說明在完成心理理論任務過程中,被試心理理論能力水平和情緒性質對心理理論任務的成績有顯著影響。
(三)心理理論能力和不同性質情緒對成人心理理論各具體任務成績的影響
1.心理理論能力和不同性質情緒對成人心理理論各具體任務成績的影響
以雙重情感成績為因變量做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心理理論能力主效應不顯著(=0.63,p=0.432>0.05),情緒性質主效應不顯著(=1.77,p=0.178>0.05),心理理論能力和情緒性質交互作用不顯著(=0.44,p=0.646>0.05)。
以雙重欺騙成績為因變量做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心理 理論能力主效應不顯著(=3.53,p=0.065>0.05),情緒性質主效應不顯著(=2.76,p=0.071>0.05),心理理論能力和情緒性質交互作用不顯著(=0.45,p=0.639>0.05)。
以故事理解成績為因變量做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心理理論能力主效應不顯著(=0.05,p=0.832>0.05),情緒性質主效應顯著(=11.28,p=0.000<0.001),心理理論能力和情緒性質交互作用不顯著(=0.49,p=0.617>0.05)。進一步采用估計邊緣平均數過程中的Bonferroni方法進行比較發現,中性情緒與消極情緒之間(p=0.012<0.05)、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之間(p=0.000<0.001)均有顯著差異,積極情緒和中性情緒之間(p=0.285>0.05)無顯著差異。
以錯誤信念成績為因變量做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心理理論能力主效應顯著(=11.14,p=0.001<0.01),情緒性質主效應不顯著(=2.30,p=0.108>0.05),心理理論能力和情緒性質交互作用不顯著(=0.31,p=0.735>0.05)。以心理理論能力為自變量,以情緒性質為協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發現,高心理理論能力組與低心理理論能力組之間差異顯著(=11.46,p=0.001<0.01)。
2.心理理論能力和不同性質情緒對成人心理理論各具體任務成績變化的影響
以雙重情感成績前后測得分的變化為因變量做方差分析,心理理論能力主效應不顯著(=0.75,p=0.390>0.05),情緒性質主效應不顯著(=0.18,p=0.833>0.05),心理理論能力和情緒性質交互作用不顯著(=2.77,p=0.070>0.05)。
以雙重欺騙成績前后測得分的變化為因變量做方差分析,心理理論能力主效應不顯著(=1.33,p=0.253>0.05),情緒性質主效應不顯著(=1.12,p=0.332>0.05),心理理論能力和情緒性質交互作用不顯著(=0.23,p=0.798>0.05)。
以故事理解成績前后測得分的變化為因變量做方差分析,心理理論能力主效應顯著(=9.12,p=0.004<0.01),情緒性質主效應顯著(=7.62,p=0.001<0.01),心理理論能力和情緒性質交互作用不顯著(=0.13,p=0.881>0.05)。進一步采用估計邊緣平均數過程中的Bonferroni方法進行比較發現,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之間有顯著差異(p=0.001<0.01),中性情緒與消極情緒之間(p=0.119>0.05)、積極情緒與中性情緒之間(p=0.230>0.05)均無顯著差異。以心理理論能力為自變量,以情緒性質為協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發現,高心理理論能力組與低心理理論能力組之間差異顯著(=9.50,p=0.003<0.01)。
以錯誤信念成績前后測得分的變化為因變量做方差分析,心理理論能力主效應顯著(=4.79,p=0.032<0.05),情緒性質主效應顯著(=3.66,p=0.031<0.05),心理理論能力和情緒性質交互作用不顯著(=0.00,p=1.000>0.05)。進一步采用估計邊緣平均數過程中的Bonferroni方法進行比較發現,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之間有顯著差異(p=0.045<0.05),積極情緒與中性情緒之間(p=1.000>0.05)、中性情緒和消極情緒之間(p=0.107>0.05)無顯著差異。以心理理論能力為自變量,以情緒性質為協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發現,高心理理論能力組與低心理理論能力組之間差異顯著(=4.93,p=0.030<0.05)。
四、討論
(一)情緒性質和心理理論能力對成人心理理論總成績的影響
在未對被試的心理理論能力進行高低分組之前,通過對研究結果的分析可以發現,不同的情緒喚醒狀態在心理理論成績差值上存在顯著差異。積極情緒和中性情緒促進了心理理論成績的提高,而消極情緒則抑制了心理理論能力的表現。Ashby等[18]提出的積極情緒的多巴胺遞質理論認為,積極情緒狀態會使中腦邊緣皮層、前扣帶皮層的多巴胺水平升高,而這種神經遞質會提高思維的靈活性,使個體克服習慣化反應的能力增強,促進個體在認知觀點之間選擇或轉換。積極的情緒可以引發趨向目標的行為動機,而消極情緒則會引發與回避有關的行為動機,這兩種動機系統涉及特殊的神經機制,繼而對認知加工產生不同影響。同時,積極情緒傾向注重整體信息,而消極情緒傾向注重部分信息[19],并且積極情緒可以拓展視覺空間的加工[5]。在其他條件都一致的情況下,積極情緒比消極情緒激發更多的反應。在心理理論任務中都需要使用理解、想象和推理等能力,因此積極情緒有助于心理理論任務的完成,而消極情緒則表現出抑制作用。
研究發現,心理理論能力與情緒喚醒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積極情緒狀態下,低心理理論能力者擴展了原有的注意范圍,豐富了其推理和想象的能力,使得他們在心理理論的表現上要比一般水平好很多;消極情緒狀態下,高心理理論能力者原有的注意和認知范圍被縮小,思維和推理受到影響,因此在心理理論任務的表現上要有所限制,從而成績下降。這可能就會導致心理理論與情緒喚醒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
(二)情緒性質和心理理論能力對成人的各心理理論任務成績的影響
研究發現,在具體的心理理論任務上,不同性質情緒和心理理論能力的影響也不相同。這可能是因為在故事理解任務和錯誤信念任務中,需要被試理解故事中不同主人公的意圖以及對他人行為的推斷和歸因。根據Fredrickson[20]的有限假設,由于消極情緒約束了人們的認知和行為,所以消極情緒下被試在這兩種心理理論任務上的成績會顯著降低。而積極情緒則有助于人們注重整體加工,采用啟發式的簡單加工策略,所以積極情緒下被試在這兩種心理理論任務上的成績會提高。有人研究發現,在錯誤信念任務中,個體在積極情緒下比在消極情緒下更少地運用心理理論。因為積極情緒阻礙了深思熟慮的加工方式,取而代之以自我為中心的判斷方式,而消極情緒則會促進個體對他人心理狀態的加工[21]。研究結果的不一致可能與情景的結構有關。一般情況下,心理理論研究所運用的任務中,個體與他人的觀念是不同的,在這種情況下,以自我為中心的加工方式將會導致錯誤的推論。但是當個體與他人持有越來越相同的觀念時,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判斷將會產生更多的準確推論[22]。
(三)不同性質情緒對成人心理理論影響的總結分析
在消極情緒喚醒條件下,無論高心理理論能力者還是低心理理論能力者都出現了成績的降低,這說明消極情緒確實抑制了心理理論能力的發揮,而這種消極作用集中體現在故事理解任務和錯誤信念任務上,這兩種任務都是需要進行推理并要求做出判斷的。
在積極情緒和中性情緒喚醒條件下,高心理理論能力者的成績都有所下降,可能是因為其在情緒喚醒后對自己能夠輕松完成的心理理 論任務采取了一種自動加工的方式而忽視了任務中的細節,因此成績有略微的降低。有研究發現,積極情緒可以使個體在判斷過程中增加對刻板印象和其他啟發式策略的運用[23]。積極情緒使個體感到依賴當前的信念和預期(刻板印象、特征、一般知識結構)是安全有效的,并會逐漸增長對這些信息的依賴,由此更可能采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相反,體驗到消極情緒的個體,缺少依賴一般知識結構的信心,會更多地采用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24](P9-26)。與此相反的是,低心理理論能力者在積極情緒和中性情緒的喚醒條件下,成績均有顯著的提高。有研究者認為心理理論包括社會知覺成分和社會認知成分[25],而在這兩種情緒喚醒的過程中,可能誘發了被試心理理論中關于社會知覺中的情感認知部分,因而在接下來完成心理理論任務的過程中增加了對情感方面的關注,使得對心理理論任務的判斷更加全面和準確,因此成績有所提高。
關于成人心理理論的發展,還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支撐,才能更清晰地了解心理理論的發展軌跡。把這種研究推廣至生命全程,同時把心理理論研究與諸如自我發展、自我意識、人際互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究結合起來,無論對心理理論的理論構建還是對整個心理世界的探究都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五、結論
(一)不同性質情緒對成人心理理論有顯著影響,即積極情緒有助于其心理理論能力的提高,而消極情緒則抑制了其心理理論能力的發揮。
行政執法評議考核是評價行政執法工作情況、檢驗行政執法主體和行政執法人員是否正確行使行政執法職權和全面履行法定義務的重要制度,是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重要環節。各行政執法主體應依據《市行政執法評議考核辦法》(政辦〔〕89號)建立健全公開、公平、公正的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制度,明確規定評議考核的基本要求、主體、內容和方法。要把行政執法評議考核與對行政執法主體的目標考核、崗位責任考核等結合起來,避免對行政執法活動進行重復評議考核。
二、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
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關鍵是要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各行政執法主體應依據《市行政執法責任追究辦法》(政發〔〕182號)的規定,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對責任追究內容、責任追究形式、處理決定程序、異議處理辦法等作出明確規定。對有關行政執法人員,可以根據年度考核情況,或者根據過錯形式、危害大小、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離崗培訓、調離執法崗位、取消執法資格等處理。對實施違法或者不當行政執法行為依法依紀應采取組織處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和規定程序辦理;依法依紀應當追究政紀責任的,由任免機關、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同時,要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獎勵機制,對行政執法績效突出的行政執法人員予以表彰,調動行政執法人員提高行政執法質量和水平的積極性,形成有利于推動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的良好環境。
三、行政執法公示制度
各行政執法主體應依據市政府關于政府信息公開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行政執法公示制度。依法對執法依據、執法主體、執法人員、執法職權、執法程序、執法收費、執法責任、執法標準、執法結果、執法投訴、執法流程與時限、格式文書等內容采取上網、上墻、編印執法指南等適當方式向社會公示,方便群眾辦事和監督。
四、行政執法程序制度
行政執法程序是保障依法行政的重要環節。各行政執法主體應根據本單位行政執法的職權分類,分別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程序制度,如行政處罰程序、行政許可程序、行政強制程序等,對執法檢查、執法人員調查取證、執法決定預先告知、聽取當事人陳述申辯、執法聽證、執法決定、行政救濟或者司法救濟權利告知、執法決定送達、行政賠償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依法保護行政管理相對人的知情權、陳述申辯權、救濟權、要求賠償權等合法權益。
五、行政執法聽證制度
行政執法聽證制度是行政執法程序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律規定的特別程序制度。各行政執法主體應依據法律法規和《省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則(試行)》(政發〔3號)、《省行政許可聽證程序暫行規定》(政辦發〔〕74號)、《關于轉發市實施行政許可規定的通知》(政發〔〕15號)及市政府關于實施行政許可法有關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的規定,對各類行政執法程序建立健全聽證制度。聽證制度要對執法聽證范圍、聽證的告知和公告、聽證參加人、聽證主持人、聽證的具體程序、聽證筆錄和執法決定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
六、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
各行政執法主體應當建立有關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復議等行政執法的案卷。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有關監督檢查紀錄、證據材料、執法文書應當立卷歸檔。各行政執法主體應當統一制作各類行政執法的格式文書,對行政執法案卷目錄、案卷內容、文書順序、文書規格、裝訂形式、制作要求等作出明確規定,建立健全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各行政執法主體應定期組織進行行政執法案卷的評議檢查,評查內容包括案卷內容是否齊全、案卷規格形式是否規范統一、案卷質量是否符合要求等,通過案卷評查發現和糾正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七、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備案制度
各行政執法主體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省行政執法監督辦法》(省人民政府令第59號)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備案制度。對行政強制決定、重大行政處罰決定、重大行政許可決定和其他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在執法決定作出之日起15日內向本級政府報送備案審查,審查發現問題的,行政執法主體應限期做出處理。各行政執法主體應明確專門機構、專人負責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備案工作。
八、行政執法主體、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制度
行政執法由行政執法主體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非行政執法主體不得行使行政執法權。各級政府應當依法定期清理、確認并向社會公告行政執法主體,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主體制度。各行政執法主體應建立實行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制度,按照《省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政發〔〕102號)、《省行政復議應訴人員資格證書管理辦法》(府法字〔〕13號)的規定實施,沒有取得執法資格的不得從事行政執法工作。對新進、換崗、輪崗人員,要及時組織學習培訓,經考核合格后,上報領取省行政執法證、省行政復議應訴人員資格證方可上崗執法。
九、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
各行政執法主體應當根據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的實際需要,參照其他行政執法主體的做法,建立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重點是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對行政處罰種類的適用、罰款數額與違法情形的量化對應、罰款的收繳處理等做出可操作的具體規定,避免不當的執法行為。
十、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
各行政執法主體應依據《省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規定》(政發〔120號)、《市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辦法》(政發〔〕27號)的規定,建立健全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各行政執法主體制發的規范性文件,應按規定及時報送市政府備案審查。各行政執法主體應對本單位規范性文件的起草、審核、決定、制發、上報備案等作出明確規定,明確各個環節的工作責任機構和責任人,及時糾正經本級政府備案審查發現的問題,依法規范行政執法依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規范性文件提出異議的,制定機關或者實施機關應當依法及時研究處理。
十一、行政執法監督制度
各行政執法主體應結合各自的工作特點,依據《省行政執法監督辦法》(省人民政府令第59號)、《省行政處罰監督辦法》(政發〔〕18號)、《省行政許可監督暫行規定》(政辦發〔〕74號)、《市實施行政許可規定》(市人民政府令第81號)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根據本單位行政執法的職權分類,建立健全各類行政執法監督制度。對執法監督的內容、執法監督的方法、執法監督的形式、受理投訴舉報、執法監督的處理等作出明確規定。行政執法監督人員,應按照《省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政發〔〕102號)的規定取得資格,領取省行政執法監督證,方可進行行政執法監督工作。同時,應建立健全法律、法規、規章實施周年報告制度,對新頒布的法律、法規、規章在實施一周年時,各行政執法主體應對實施和執法情況進行檢查,并將情況報送本級政府備案。
行政執法行為是一種以行政主體實施法律、法規、規章的活動,當行政執法行為超越了法律、法規、規章等很可能就產生違法,就不能適應人民群眾對依法行政需求,行政執法監督著力解決在行政執法中出現的執法不公、不嚴、不廉等突出問題,同樣也需要有其監督的邊界與方式、內容與原則。這樣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
(一)行政執法監督的內容
行政監督的對象是行政執法,行政執法行為系行政行為的一種類型,也就是行政主體實施法律、法規、規章的活動,以此有別于行政立法行為和行政司法行為。行政執法活動的前提是合法行政,所謂合法行政,指合法的行政執法,它要求行政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實施行政管理職能,其合法性表現在:一是任何行政執法行為必須基于法律的授權進行;二是任何行政執法行為必須限定于法律規定內實施;三是任何行政執法行為必須合法進行。只有行政執法行為在合治的情況下運行,群眾才會真正地感受到行政執法行為是在陽光下運行。行政執法在執法活動中具有相對的單向性和強制性,且在執法過程中其行為范圍呈現廣泛性,在整個社會管理的過程中還會產生某些優先性和自由裁量權的一些特征。由于行政執法所具有這些特性,導致其執法行為中對執法對象的財產權、人身權產生重大影響,對公共利益亦會產生一定的干預性,行政執法行是否合法合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在提高行政執法的親和力和公信力時,黨和人民對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將依法行政與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聯系起來,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由于,不同層次、不同部門的行政執法機關利益追求的差異性,可能導致國家法律法規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的發生偏差甚至扭曲,直接損害國家法律的正確實施與統一實施。所以,行政執法監督就要根據我國《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及《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當行政執法工作人員的違法行政行為涉嫌犯罪的,通過查處行政執法工作人員違法行為進行監督,依照法律去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還可以對已經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行政案件,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二)行政執法檢察監督的原則
檢察機關作為專門法律監督機關,對行政執法行為實施法律監督,對行政執法行為的監督作用需要貫徹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1.司法規律原則。在現今的社會管理中,國家的行政執法行為在保障社會穩定和秩序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這說明社會管理需要依法正確的使行政行為的需求。但是,從行政權的本質特征看,行政執法主體在維護公共利益時,其自身的行為無異也在發展、膨脹,如果不加以嚴格控制和法律規范,這種發展和膨脹必然會形成對行政執法對象的利益產生或多或少的侵害和威脅,導致產生行政主體的權力濫用。將這種關系延伸到行政執法層面,行政執法主體在行使行政權時所具有的擴張性容易引發一系列職務犯罪。在行政執法監督中堅持司法規律原則,就是對行政權的制約,這既體現了中央對司法體制改革意見中強調的“完善法治就是要強化法律監督”的精神,也體現對完善監督體制的有益探索。
2.謙抑性的原則。行政執法監督的謙抑性原則,是指在檢察機關在行政執法法律監督中對監督權應有的價值考量,在執行法律監督職能中,不能過分地追求對行政執法監督的權力,保持在行政執法監督中權力支出的適度跟進。行政執法監督欲達到理想的法律監督效果,須以法治原則為執法監督的主旨,以法治的思維和法治方式,依托憲法和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權,使行政執法公正廉潔與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相統一,堅持公平正義,以行政執法的法律監督為契機,有效地減少或避免國家利益或公共利益遭受損失。
3.制度保障原則。制度保障原則實際上是關于行政執法檢察監督權力結構的組成,而這些組成是通過雙方簽訂必要的聯系機制,建立必要執法信息共享,保障檢察機關對行政執法行為的知情權;完善檢察機關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機制,著重在行政訴訟監督程序的啟動、糾正行政執法過程的違法、執法行為實現缺陷的救濟與懲處機制。制度保障原則還包括檢察機關在行政執法監督中,對行政執法監督適用法律法規是否正確,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超越職權,是否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職責。依法規范行政執法監督行為,在制度上保障行政執法監督的合法性。
(三)行政執法檢察監督的邊界
1.監督對象。行政執法監督的對象,它包括具體的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根據《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區分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主要看其是否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具體行政行為針對不特定多人,可反復適用且不直接進入強制執行過程。而有關抽象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根據行政管理的需要,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非立法性的行政規范。在我國,抽象行政行為既包括國務院的行政立法,也包括各級行政機關制定的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立法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為不同類型的抽象行政行為設計了不同的監督方式。對抽象行政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是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但由于對抽象行政行為存在不同理解,同時由于法律僅規定了各部門的監督權限,卻無相應的配套措施,我國遠未建立起對抽象行政行為監督的有效機制。正是對抽象行政行為的職權、內容和程序等,目前尚無統一規定,在這方面如不加以重視很容易發生行政行為的濫用。根據現存對抽象行政行為限定所產生的情形,其原由:一是法院的承受能力;二是我國憲法對抽象行政行為已經設有救濟途徑。但是,這兩個理由都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由于具體行政行為缺乏統一規范和標準,過多過濫,加之對其可訴性還有少數不同意見。檢察監督顯得更有必要,因為“法律的制定不是為了法律自身,而是通過法律的執行使其成為社會的約束”。
2.合理性監督。法律是國家意志的制度化。法律監督是為了監督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其最終目的在于通過控制權力的異化而實現國家的意念。所以,所謂的對行政執法行為的合理性監督合理和不合理,大凡是法律監督主體與行政執法機關之間,可能會存在于行政執法對象和執法裁量自由性等方面認識上的差異,這就是行政執法監督所及的監督邊界的實質性問題。由于行政執法對象的適格和裁量的自由性形成的當事人與執法機關之間在認識上的差異,檢察機關也就應該從理論和專業的角度向行政執法主體說理、析理、論理,力求做到釋明合理性監督存在的必要。通過依法監督,彰顯其行政執法的合理性,缺乏合理性依據的,檢察機關應當行使行政執法監督權予以監督糾正。
3.有關特定行為的邊界。這里所指的特定行為的邊界,即行政“許可”“確認”行為監督的邊界。法治社會在于如何合理地運用和有效地制約公共權力的問題。因為政府的行政執法機構不是超凡至圣的神造物,他們在執法行為中同樣會有缺陷,也會犯錯誤。對于行政“許可”或“確認”的對象或內容基本屬于專門領域,由于立法的滯后性,有些內容甚至存在瑕疵,對于這些行政“許可”或“確認”有違法定或規定程序,給相對當事人或國家造成不應有的損害時,應當列入監督序列。在實踐過程中,對法律、法規對程序有明確規定的應當遵照執行;沒有明確規定的,依照比例原則,將不利影響控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貫徹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說明理由、聽取申辯。行政執法程序存在有違法律規定或以上原則的,檢察機關應當行使監督權,從程序上保障執法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4.有關特殊對象的邊界。所謂特殊對象是指不具有可訴性的行政執法行為是否可以作為監督對象問題。可訴性的行政執法行為存在訴前、訴中和訴后監督的問題;而不具有可訴性的行為,盡管無法進行訴訟監督,對其程序,處理結果等仍然可以有效監督。所以,可訴與否僅僅是監督對象和監督時間的區分,并不決定是否監督的問題。事實上,不具有可訴性的執法行為,相當一部分在程序上和內容上可能存在不當甚至違法之處。抽象行政行為的濫用即是一例。如果對其程序和處理后果的正當與否、合理與否不進行有效的監督,勢必會造成行政執法公信力的下降和人民群眾的不滿。值得注意的是,有少部分行政行為的依法是不可訴的,同時也是不受監督的,主要是國家行為、行政終局行為及合意等。
5.有關行政優先的邊界。行政職權具有一定程度的優先性,甚至對部分問題還有先決作用。這體現了行政效率,有其正當性基礎,反映了行政法理論和實踐的成果。行政是否具有優先權,范圍何在;是否屬于先決問題,需要前置程序預先處理這一前提性問題,一般是具有理論或法律上的依據的。檢察監督的重心可以落實在行政執法是否恰當地運用了優先權,處理的是否屬于行政先決問題,在程序上是否有不當或違法之處等。
6.有關監督范圍的邊界。監督范圍的梳理總結與分析歸納對于框定行政執法監督范圍和邊界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權力都有邊界,包括檢察機關的檢察權。檢察機關行政執法監督權的設置、行使,同樣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在法律規范的一定權限中依法行使檢察監督的權力。檢察機關對行政執法行為的監督,一方面是對行政執法行為的程序是否合法進行審查,這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對執法主體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二是對執法主體行為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通過審查,保證程序的公正與合法。另一方面是對行政執法實體進行監督。對于實體方面監督之目的為確保行政執法行為的質量和效果。檢察機關在行使對行政執法監督前,自身必須了解和熟悉行政執法方面的現行決定和命令;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財政預算的編制和執行等相關性政策和法令。加強檢察機關對行政執法監督能力的提高,才能面對具體或抽象行政執法行為進行有效地法律監督,才能依法行使和履行檢察職能。綜上,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絕大部分外部行政執法行為應當屬于檢察監督的對象和范圍;對行政執法的內容監督上要體現謙抑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有限監督;對于相對人或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損的行為要予以重點監督。
(四)行政執法檢察監督的方式
1.監督程序。目前,我國法律尚無規定。各地在實踐中也是通過各種方式在進行探索。完善檢察機關在行政執法監督中啟動監督程序,目的是保證在行政執法監督中有規范有序。,首先是行政執法對象向檢察機關提出的申訴后,根據接到投訴或申訴的情況,檢察機關相關部門加以初審和甄別,所反映的情況屬于行政執法監督的職權范圍,應當啟動監督程序;若不屬于行政執法監督的職權范圍,應做好勸說工作,及時將反映情況轉交相應的職權部門處理;其次,檢察機關可以通過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發現案源,啟動監督程序;再者,在行使監督中,檢察機關對新發現的行政執法的違法情形時啟動監督程序,及時監督行政執法行為。檢察機關在履行行政執法監督時,還可以通過監督預防新的行政執法違法問題。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燕樣飾品”為你整理了這篇2020年度民政局執法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根據區政府印發的《關于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岳政辦函〔2019〕46號)要求,我局立足本職,認真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三項制度”,現將我局2020年度執法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執法工作
我局高度重視行政執法工作,區民政局成立了落實“三項制度”的執法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各科室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行政執法的組織、協調和實施工作,主要執法類別包括: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檢查、行政確認。局黨組定期開展法律法規知識學習,分析執法過程中存在的法律風險,研究執法中遇到的重大執法問題,集體討論重大執法案件。
二、行政執法工作情況
一年來,區民政局受理的所有行政許可案件,適用法律準確,裁量權得當,審批流程規范,沒有出現不予許可、撤銷許可和經過聽證程序后辦理的許可案件。
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底,我局收到社會組織登記的行政許可申請100件,受理100件,發放行政許可決定書100件。所有的行政許可均在法定時限內受理,在規定時限內按相關程序規定作出行政許可決定。
2020年9月份辦理行政處罰案件1件,于12月結案1件,此案件為一般程序的撤銷登記行政處罰。在行政處罰中沒有發生柔性執法、移送司法機關和經過聽證程序的情況。
(一)嚴格實施執法公示制。一是規范事前公示。在區民政局門戶網站及時公示了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權責清單、執法人員名單以及“雙隨機、一公開”事項清單、執法依據、執法程序等。二是嚴格事中公示。公開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公示行政許可事項、流程、所需材料和執法工作人員崗位等工作信息。嚴格落實執法人員持證上崗、亮證執法工作要求。三是強化事后公示。我局通過區政府門戶網站定期公示行政許可事項和行政處罰情況,同時將有關信息上傳岳麓信用平臺,接受群眾監督。
(二)積極推進執法全過程記錄制。要求執法人員通過文字、音像記錄等方式對重大行政執法行動的執法程序、調查取證、審查決定、送達執行、歸檔管理等行政執法整個過程進行全程記錄。
(三)開展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我局對于重大行政執法案件都統一上局務會研究,集體審議重大行政執法案件。我局制定了重大行政執法案件集體審理制度,明確了重大執法案件范圍,審理程序、法制審核要求,同時聘請法律顧問對重大行政執法案件進行審查制度,進一步強化了法制審核制度的落實,規范了執法行為,提高了執法質量,保障了行政執法決定的合法性、合理性,有力地促進了嚴格規范公正執法。2020年我局未受理過重大行政執法案件。
為了有效推進××區的城市管理依法行政工作,確保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使職權,防止執法違法的事件發生,最大限度保護行政執法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區城管局于今年成立了以局長蔡新林任組長,分管副局長鄭利華任副組長,局綜合執法科、政工人事科、目標督查科為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行政執法督察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綜合執法科,科長尹宏任辦公室主任,劉繼麗、廖福安、劉玉梅同志為督察員,負責全局行政執法督察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制度落實責任
為保障行政執法督察工作有效地開展,行政執法督察辦公室制定了《行政執法督察辦公室工作職責》、《行政執法督察人員工作職責》,并制定了××區城市管理局《行政執法督察辦法》,辦法對督察的范圍、督察方式,督察內容做了詳盡的規定和布署,使工作有目標、有標準、有要求、有獎懲,在日常工作中有專人定期、不定期開展效能督察,并將督察結果及時通報,保證了規章制度落到實處。
三、加強宣傳轉變觀念
為嚴格執法紀律,進一步提升城管形象,實現爭創一流的城管執法隊伍目標,我局始終把執法督察工作看作是一項直接關系到是否依法執法、文明執法,能否提高城管形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1、今年以來,我局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城管進社區、送法下鄉”的法律法規宣傳活動,以進社區挨家逐戶的宣傳方式,大力宣傳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和知識,精心構建社會參與城市管理的平臺,廣泛發動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城市管理實踐活動。
2、根據年初制定的《××區城管局2009年普法依法治理培訓工作實施方案》,一是就城市管理當前面臨的形勢、任務及對策;依法行政和城管執法的難點問題;行政執法、處罰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行政執法責任制等進行了專題講座。二是定期開展專業法律、法規知識培訓,進一步提升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內容熟悉度,掌握實施行政處罰的基本工作程序和基本業務技能、管理標準,提高應知應會能力。三是通過執法文書使用制度培訓,建立了案卷評查制度,對不符合要求的案卷及時進行糾正,保證辦案質量和案卷歸檔水平。進一步提高執法人員對城管工作的正確認識和理解,端正心態,樹立信心,完善工作方法,提高應變能力。四是多次組織全局執法人員認真學習相關《××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關于敬禮、告知、執法的程序規定》、《××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督察工作考評辦法》和《××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紀律督察暫行辦法》等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并給各派駐鄉鎮執法中隊轉發了《關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期間大力開展文明執法嚴肅執法紀律的通知》,要求大家統一思想和認識,轉變執法觀念,認真履職到位,文明執法。
四、理清依據明確職能
重點抓了三項工作:一是梳理執法依據,推行公開透明。按執法行為的種類,如行政檢查、行政強制、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分別將每項執法依據進行了篩選梳理,細化到具體條款和標準,理清職權7大類162項,并通過區城管局網站,將梳理結果全部向社會公布。二是規范自由裁量權,推動執法標準化。對《四川省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處罰標準進行分類量化,縮小了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幅度和標準,上報區政府法制辦公室。三是加強業務指導,規范執法行為。用于指導執法隊員的執法行為,推動了執法工作的規范化。
五、嚴格程序確保質量
從八個方面明確規范執法內容和標準:即執法權限合法、執法程序合法、違法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標準、執法言行規范、文書填寫規范、執法監督有力和檔案管理規范。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進一步細化了一般程序、簡易程序的執法流程和審批步驟,加強了案件辦理的審核監督,促進了辦案質量的提高。
六、嚴格督察,成效明顯
1、在隊伍自身建設方面,我們始終圍繞“外樹形象、內強素質”搞好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隊容風紀,要求執法人員持證上崗、著裝整齊,切實達到儀容端正、風紀嚴謹、統一規范的管理要求,局行政執法督察辦將行政處罰案件簡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以及執法人員上崗執勤執法的規范操作程序繪制成掛圖,使每個隊員能夠熟記業務技能和上崗要求,從源頭上防止執法違法現象發生。經常在執法隊伍內部開展警示教育活動,結合省內外城管工作的典型案例,引以為鑒,防止和避免執法違法行為發生。
2、現場執法督察方面,一是局屬行政執法大隊每次重大活動或者整治行動,局領導都親到現場進行指揮,督察工作人員監督到位,即時指出問題,對不按要求著裝、不按“三步走”程序執法的個別人員進行嚴肅批評并記錄在案,并下發督察建議書;二是加強對派駐中隊的督察。重點督察是否按要求著裝、是否按程序執法、有無不作為現象、有無吃拿卡要現象等,對存在的問題以督察通報的形式要求其進行立即整改,并將結果納入年底對各派駐中隊的目標考核中。今年,我局行政執法督察辦公室共對6次重大綜合整治行動進行了全程監督;日常監督檢查共計25次發出督察建議書12份。
2009年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督察工作,在規范城管行政執法行為,保障和監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使職權、認真履行職責、保護行政執法相對人合法權益、防止和糾正不依法執法、不文明執法、不認真履行法定職責等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為實現認真履行職責、提升城管執法隊伍形象、建立和諧城管的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七、2010年行政執法督察工作思路:
1、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結合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繼續加大執法督察工作力度,把行政執法督察各項規章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2、加強對各派駐鎮執法中隊行政執法的監督和指導,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1行政執法主體方面的案例
案例一:案例描述:某縣檔案局在年終工作總結中寫道:一年來,為落實《檔案法》及其實施辦法、《河南省檔案工作條例》,促進全縣檔案事業的健康發展,我局先后聯合縣委辦公室、縣人大辦公室等部門,組成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組,對全縣的檔案管理情況進行了2次聯合檢查,共查處檔案違法行為18起,并對7起較為嚴重的檔案違法行為下發了《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及時糾正了個別單位在檔案管理中的違法行為,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檔案事業的健康發展。存在問題:縣委辦公室、縣人大辦公室是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的主體嗎?案例評析:依據我國法律規定,行政執法必須由行政執法主體來執行。那么,何為行政執法主體呢?根據行政法學原理,所謂行政執法主體,是指依法成立并享有國家行政執法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執法活動,能獨立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后果的機關或者組織。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將此類機關和組織分為三類:一是行政機關;二是經法律、法規授權的非行政機關的組織;三是經行政機關委托的非行政機關的組織。《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行政執法由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非行政機關的組織未經法律、法規授權或者行政機關的委托,不得行使行政執法權。本案例中,某縣檔案局聯合縣委辦公室、縣人大辦公室組成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組,查處檔案違法行為的具體行政行為,明顯是一種檔案行政執法具體行政行為。根據行政法學原理和《綱要》要求,上述三個執法主體必須是檔案行政主體,或者必須經法律、法規的授權。那么,縣委辦公室、縣人大辦公室是否具備上述條件呢?首先看地方人大是否具備上述條件。根據《地方各級人大組織法》的相關規定,地方各級人大是地方的最高權力機關,不是權力執行機關,也就是說不是行政主體。雖說其具有保證檔案法律、法規貫徹執行的監督職能,但這種監督職能是法制監督,是對權力執行機關的監督,不是對具體行政相對人的監督,不具有對行政相對人實施具體行政執法行為的資格。再看地方黨委是否具備上述條件。按照我國政治體制原則,地方黨委是地方各項事業的領導機關,是黨團組織,其領導職責主要是方針政策、組織上的領導,并不是行政主體,也不具備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綜上所述,地方黨委、人大既不是檔案行政管理的行政主體,也不是法律、法規授權進行檔案行政執法的執法主體。案例中,縣委辦公室、縣人大辦公室是縣委、縣人大的內部協調辦事機構,其機構性質從屬于縣委、縣人大,自然也不是檔案行政執法的主體,不具備檔案行政執法的主體資格。其直接參與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的做法,是與法律的規定和《綱要》的要求相背離的,是一種無效的行為。
案例二:案例描述:2006年7月,某縣檔案局法制科電話通知所轄各鄉鎮,為加強汛期檔案安全保管,確保檔案安全度汛,縣檔案局法制科將組織人員對全縣所有鄉鎮綜合檔案室檔案保管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檢查中發現有兩個鄉鎮綜合檔案室庫房存在漏雨現象,當即下發了《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要求這兩個鄉鎮在15天內改善庫房保管條件,確保檔案安全,并將整改情況書面報檔案局法制科。《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落款是某縣檔案局法制科,并加蓋了某縣檔案局的公章。存在問題:某縣檔案局法制科是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的主體嗎?案例評析:按照行政法學理論和法律、法規規定,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設定,是重要的行政主體,代表國家或地方獨立進行行政管理。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是行政機關的內部組成部分,雖然具體履行著行政機關的職能,但其并不是行政主體,沒有對外的行政管理權,也不對外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具體的行政監督檢查活動中,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可以代表行政機關進行執法,但只能以行政機關的名義進行,而不能以內設機構自己的名義擅自作出。由此可見,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非經法律、法規的授權,是不具有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的。本案例中,某縣檔案局法制科制發的《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雖然蓋的是檔案局的公章,但其電話通知、《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落款均是法制科,應視為此次行政監督檢查是法制科以自己的名義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而法制科是檔案局的內設機構,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不具有對外進行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的職權,也不具有進行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的主體資格,因此,某縣檔案局法制科以自己名義進行的檔案行政監督檢查和制發的《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是違法的行政行為和無效的執法文書。
2行政執法人員方面的案例
案例三:案例描述:河南省某縣檔案局、館合署辦公,是縣委、縣政府直屬的文化事業單位,履行全縣檔案事務的行政管理和全縣檔案的安全保管雙重職能。局館共有工作人員13名。其中,只有甲、乙、丙三人通過考試取得了行政執法資格,擁有省人民政府統一頒發的《行政執法證》。在每年例行的檔案行政監督檢查中,該縣檔案局一直采取由甲、乙、丙三人分別帶隊,另外調配其他三名工作人員,組成三個監督檢查組(每組兩人)的形式開展檔案行政監督檢查工作。存在問題:其他三名工作人員參加行政監督檢查組合法嗎?案例評析:根據行政法學原理,行政執法工作必須由具有行政執法資格的工作人員來履行,不具備行政執法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行政執法工作。河南省《〈行政執法條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行政機關應當按有關規定對行政執法人員進行培訓,定期考核,經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崗執法。經考試和考核合格,取得《河南省行政執法證》的,方可上崗執法;未經執法培訓或者經考試、考核不合格,未取得《河南省行政執法證》的,不得上崗執法。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行持證上崗亮證執法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則更明確地規定,《執法證》是行政執法人員行使執法權的資格證明。未依法取得《執法證》的,無權從事行政執法工作。從上述行政法學原理和河南省的地方法規、規章規定看,行政執法是一種職務行為,只有具備行政執法資格的工作人員,才可以進行行政執法活動。不具備行政執法資格的工作人員從事行政執法工作,則是一種不合法的職務行為,應當嚴令禁止。本案例中,另外調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員與具備行政執法資格的甲、乙、丙三人搭配,組成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組,雖然符合每次檔案行政監督檢查不得少于兩人的規定,但是,另外調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員既沒有接受過行政執法培訓,也沒有取得《辦法》規定的行政執法資格和《河南省行政執法證》,按照該省《通告》的規定,另外調配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員是不具備從事行政執法資格的人員,無權在其轄區內從事檔案行政監督檢查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某縣檔案局由甲、乙、丙與不具備行政執法資格的其他三名工作人員組成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組的做法是錯誤的。
3檔案行政相對人適格方面的案例
案例四:案例描述:某縣檔案局在例行檔案行政監督檢查時,發現人民銀行某縣支行1992年~2000年的文書檔案沒有依法向該縣檔案館移交。該支行不移交檔案的理由是:人民銀行是金融特殊行業,實行行業垂直管理,保密性強,按照上級規定,其檔案不移交當地檔案館。監督檢查人員要求該支行提供不移交檔案的上級行文件規定。該支行提供不出具體文件。監督檢查人員合議后認為:該支行提出的不移交理由不成立。按照《檔案館通則》和《各級國家檔案館收集檔案范圍的規定》,該支行的文書檔案屬于向該縣檔案館移交范圍內的檔案,應當依法按時移交。責令該支行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并據此下達了《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中寫道:人民銀行××縣支行檔案室:2013年9月13日上午10點,我局對貴檔案室進行了例行監督檢查,經檢查發現,貴檔案室保管的1992年~2000年的文書檔案沒有依法向××縣檔案館移交(具體案卷情況見《清查檔案清單》),此行為違反了《檔案館通則》和《各級國家檔案館收集檔案范圍的規定》的有關規定,特責令貴檔案室在一個月內(2013年9月13日~2013年10月13日)糾正違法行為,依法向××縣檔案館移交附件《清查檔案清單》中的檔案,并將整改情況書面報××縣檔案局。人民銀行××縣支行接《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后,經請示其上級行鄭州分行和濟南中心行后,按時移交了應移交的檔案。存在問題:某縣支行檔案室是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的行政相對人嗎?
案例評析: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是構成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雙方相互作用,促使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基于行政法律設定條件的行政關系主體,是一種相對穩定和平衡的法律關系。只有當行政主體就是法律所規定的對行政相對人發生作用的“那個”行政主體,行政相對人是法律所規定的行政主體必須針對的“那個”行政相對人時,行政法律關系才能實現相對的穩定。行政相對人包括個人或組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相對人與行政主體相對應而存在,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重要“一極”。如果一個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所謂“行政相對人”并不是法律所規定的行政主體可以或者必須針對的當事人,則這個行政法律關系就可能立即崩潰。換句話說,就是行政執法中,行政主體找錯了對象,雖然也在行政主體與錯誤的對象之間產生了行政法律關系,但這種行政法律關系的穩定性卻是無法保證的。如果行政執法中張冠李戴,就意味著對行政相對人主體的認定不合法律規定,意味著整個行政執法行為認定事實不清,屬于違法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第六條第二款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檔案事業,并對本行政區域內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由此可以看出,基于《檔案法》基礎上的檔案行政法律關系,其檔案行政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其行政相對人是本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具體到本案例中,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的主體是某縣檔案局,其針對的“行政相對人”應該是人行某縣支行,而不是人行某縣支行檔案室。人行某縣支行檔案室作為該行的內設職能機構,可以代表該行行使其一定的職能活動,但不具有機構法人地位,不能成為某縣檔案局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的“行政相對人”。其職能活動當中產生的法律責任只能由具備機構法人資格的人行某縣支行承擔。案例中,某縣檔案局監督檢查人員制作的《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將人行某縣支行檔案室認定為“行政相對人”的做法,屬于張冠李戴,認定事實不清的違法行為。
4行政執法程序方面的案例
案例五:案例描述:2009年6月20日,河南某縣檔案局行政執法人員張某、劉某到所轄鄉鎮監督檢查2008年文件歸檔情況。張某、劉某來到C鎮時,負責C鎮檔案工作的主管領導鎮黨委辦公室主任吳某接待了他們。執法人員張某與吳某相互認識,雙方相互寒暄后,吳某向張某、劉某介紹了該鎮2008年文件歸檔的大致情況。隨后,吳某陪同張某、劉某對該鎮檔案室2008年文件歸檔情況進行了現場檢查。檢查中發現,該鎮文件歸檔不全,缺少2008年的《干部職工統計年報》、《黨員統計年報》、黨委會議記錄等應歸檔的文件材料。現場檢查結束后,張某、劉某向吳某和檔案員通報了現場檢查情況,要求將缺少的《干部職工統計年報》、《黨員統計年報》、黨委會議記錄等應歸檔的文件材料收集齊全,及時歸檔。存在問題:張某、劉某進行的此次監督檢查程序是否完善?
案例評析:行政執法程序是指行政執法的管轄、過程、步驟、順序、時限、方式等內容和環節的總稱。程序正當是依法治國對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其主要作用是:規范行政執法行為,防止行政執法的隨意性;保障行政相對人參與國家行政管理,監督和制約行政機關依法辦事;協調行政機關和行政相對人的關系,達到消除對立情結、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雖然我國還沒有制定一部完整的行政執法程序法律,但各單行法律、法規和規章中對行政執法的程序性規定,無疑是行政執法中應當嚴格遵守的原則。行政法學原理將各單行法律、法規和規章中有關程序性的規定歸納為以下幾種:一是執法公開制度;二是表明身份制度,三是告知制度;四是聽取陳述和申辯制度;五是聽證制度;六是回避制度;七是時效制度;八是說明理由制度;九是調查取證制度;十是行政執法文書制度。在具體的行政執法實踐中,行政機關和行政執法人員必須按照相關單行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執法程序進行執法活動,否則,就會造成執法程序違法,承擔因程序違法而造成的法律后果。本案例中,張某、劉某進行的此次監督檢查違反了表明身份的程序規定。按照行政法學原理,出示證件,表明身份是行政執法的重要環節和步驟,凡是與行政相對人直接打交道的行政執法活動,都要遵守、不得省略。不出示證件表明身份的,屬程序違法,行政相對人有權拒絕。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行持證上崗亮證執法的通告》也規定:《執法證》是行政執法人員行使執法權的資格證明。行政執法人員開展行政執法工作,必須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出示《執法證》,以表明身份。不出示《執法證》表明身份的,屬于行政執法程序違法的行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有權拒絕,并有權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投訴,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案例中,雖然張某與吳某相互認識,也不能違反法律、法規和規章所規定的程序,否則,一旦有不良后果出現,就會造成此次檔案行政監督檢查行為程序違法,使檔案局陷入被動局面。此外,該案例中,張某、劉某進行的此次行政監督檢查,沒有制作《現場監督檢查記錄》,沒有將C鎮文件歸檔不齊全的違法事實記錄固定下來,也是一種不符合行政執法程序的違法行為。
5行政執法文書方面的案例
案例六:案例描述:某縣檔案局在對該縣林業局進行例行監督檢查時發現,有3卷涉及機構編制、干部職工年報、花名冊的永久卷不知去向,查閱該局《檔案借閱登記本》,也沒有此3卷檔案的借閱登記記錄。詢問檔案員時,檔案員也說不出檔案的確切去向。據此,某縣檔案局當即對林業局下發了《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要求該林業局在15天內追查出檔案的去向,并將追查結果書面報告縣檔案局。逾期不報追查結果,將立案查處,追究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在規定的整改期限內,該林業局書面答復稱:去向不明的3卷永久檔案,系該局會計在辦理局機關人員工資調整時借出,遺忘在了縣財政局工資福利股,現已收回,并對相關人員進行了批評教育。存在問題:此次行政監督檢查的執法文書完善嗎?案例評析:行政執法文書是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制作的,用以記載和證實行政執法過程的各種材料,是記錄行政執法過程情況、認定事實、內容的法律文書載體。根據行政法學原理,在具體的行政執法活動中,有些具體的違法事實,在沒有書證、實物、影像的情況下,必須通過制作相應的行政執法文書,來記載違法事實的情況,使違法事實得以固定,以支撐行政執法后續行政處理的開展。制作行政執法文書,也是行政執法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只有完備的行政執法文書,行政執法的過程才能完善,才能善始善終。